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9 (1700-1725).djvu/1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而始於宣王,何也?若專以治言,則溢美其君,豈得為

詩?夫子安得存之?《周禮》籥章歌豳,詩豳雅豳頌豳,治 未純於正,胡用之於樂章?況《七月》陳王業,與公劉戒 民事無以異,一繫正雅,一繫變風,何也?《詩》大《小雅》以 治言,則「受命作周」,代商繼治,為政之大;燕群臣嘉賓、 燕兄弟朋友,為政之小;《嘉魚》《南山》《菁莪》《卷阿》《棫樸》,均 為養才用才之詩,何以分政之小大?《六月》《采𦬊》《車攻》 《江漢》《常武》,均為宣王中興之詩,何以分政之小大?《周》、 魯、商三頌以盛德成功為主,則《周頌》之薦宗廟,告神 明,稱述祖宗功業,極其形容。自稱曰「惟予小子」、「閔予 小子」、「曾孫篤之」,皆謙沖退托。而《商頌》言「假祖之孝」,曰 「湯孫奏假」,言「赫赫之功」,曰「於赫湯孫」,言「奉祀之誠」,曰 「湯孫之將」,言天命之久,曰「在武丁孫子」,不過頌美主 祭之君。《周頌》簡嚴,《商頌》敷暢,已非一體,《魯頌》稱美之 辭益侈。以衰微不振之魯,奔走於霸主之號令,惴惴 自保不暇。乃謂其懲荊舒,服戎狄,修復伯禽之法度, 與經傳大率相戾。聖人合商、周與魯並以頌稱,又何 也?謂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則豳何以有雅?謂美 盛德,告成功,則豳何以有頌?予謂求《詩》於詩,不若求 詩於樂。夫子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及 言《關雎》之亂,洋洋盈耳,以樂正詩,則風雅與《頌》,以聲 而別。古者詩存於樂,延陵季子觀樂於魯,使工為之 歌,乃於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常。《禮記》言鄭、宋、 衛、齊之音與聲淫及商和,非武音。《歌頌》《大小雅》,以為 聲歌各有所宜。《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周 禮》教六詩,以六律為之音。《左傳》:晉得楚囚,問其族,曰: 「伶人也,與之琴,操南音。」《文子》曰:「樂操《土風》,不忘舊也。」 有娥之北音,塗山之南音,夏之東音,周之西音,專以 音樂為主,聲相形,故生變。五音,樂之正也。應鍾為變 宮,蕤賓為變徵,樂之變也。後之言樂,有三宮二十一 變。樂有正聲,必有變聲。夫子正詩於樂,豈獨《風》《雅》有 正聲而無變聲哉?故《國風》十五國之土歌,土歌之正 為正風,土「歌之變為變風」,採詩者以聲別之,列國非 無正音,散而不傳耳。《豳風》《國風》,周之變音,《周南》《召南》, 周之正音。其雅樂之正變也亦然。瞽誦工歌,既別其 聲之正變,復析為《小雅》《大雅》,亦不過雅音之大者為 大樂章,大燕享用之;雅音之小者為小樂章,小燕享 用之。《春秋》,穆子如晉,晉侯享之。金奏《肆夏》,歌《文王》,俱 不拜,歌《鹿鳴》而後拜。韓子以捨其大、拜其細為問。對 曰:「《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文王兩君相見之樂,皆不 敢當。《鹿鳴》所以貺寡君,敢不拜嘉。」足見雅音小大,即 樂章之小大也。以言於頌,《周頌》雖簡,商、魯之頌雖繁, 《周頌》雖敬懼而謙恭,商魯之頌雖侈麗而誇大,其音 苟合,何往非頌?人不以言求詩,而以樂求詩,始知《風》 《雅》之正變小大,與三頌殊塗同歸矣。孔穎達云:「取《大 雅》之音,歌其政事之變者,謂之變。《小雅》言政而參以 音。」其論得之矣。蓋樂與政通,謂無關於政,固不可悉 以政事解之,則有不可解者。今之樂章,至不足道,猶 有正調、轉調、大曲、小曲之異。《風》《雅》《頌》既欲被之絃歌, 播之金石,安得不別其聲之小大正變哉。

江有汜,《序》有嫡媵之說,鄭引《公羊》「諸侯一娶九女,二 國媵之」,及引《昏禮注》「古者女嫁,姪娣從之。」晦翁以此 詩「不見勞而無怨」之說,以《序》為疑。予固不敢妄議。然 考經傳,媵特送昏之名,猶喪之賵與賻。《史記》載伊尹 為有莘媵臣。《古史》載湯婚有莘,乃以伊尹為媵送女; 《春秋》載公子結媵陳婦于鄄與,執虞公及井伯以媵 「秦穆姬,晉將送女于吳,齊侯使析歸父媵之。」伊尹、公 子結、虞公、井伯、析歸父皆嘗為媵,初不言某國之女 為某國之媵妾也。《左氏》同姓媵之,異姓則否,不過謂 同姓至親,可講饋送嫁女之禮,異姓則可略也。然《春 秋》書「齊人來媵」,與衛、晉無異辭,書「人」不書「女」,其事甚 明。矧當時魯為弱國,為齊、晉所陵,猶恐不屑以女為 媵。齊晉大國,肯以女為魯從妾乎?古有一娶九女之 事,與否皆不可知。攷之經傳,斷不以「妾」訓媵。《楚辭·九 章》云:「波滔滔兮來迎,魚鱗鱗兮媵子。」晦庵注:「媵,送也。 波來迎,魚來送。」《易咸卦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釋文》云:「滕,達也。」鄭康成、虞翻作媵,而亦訓為送。以此 證媵為送益明。《爾雅》曰:「媵,將送也。」《注》:「遠于將之。」《釋》曰: 「謂從行。」孫炎曰:「將行之送也。」俱不指為妾。《公羊》:「禘於 太廟,用致夫人」;稱姜氏,貶也。譏以妾為妻,脅於齊媵 之先者。《漢志》謂:董仲舒以嫠娶於楚,而齊媵之脅公 立為夫人。此乃漢儒之論,恐因《詩序》而訛。自後記傳 所載妾媵紛然矣。

以騶虞為獸,始於相如《封禪書》:「囿,騶虞之珍群。」歐公 引賈誼《新書》:「騶,文王囿名。虞,虞人之官」以闢之。漢儒 尚符瑞,以龍、麟、鳳、龜為四靈,後增騶虞以配五行,曰: 龍,仁獸;鳳,禮獸;騶虞,義獸。龜、麟,知與信獸。誣罔可知。 騶為獸不見他書,誼以虞為官,得之矣,以騶為囿,則 又穿鑿。考之《傳》,「騶虞,樂官備也。」又曰:「天子田獵,七騶 咸駕」,是虞固山澤之官,而騶亦官也。意文王田獵,雖 騶從與虞人之賤俱有仁心,於是嘆美之。如宣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