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9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狩必言徒御,齊侯於田必招虞人,騶虞並稱,於《經》旨 無礙。若不食生物,不踐生草之說,予不敢信。

魯泮宮,漢儒以為學。予觀《菁菁者莪序》,謂「樂育人才」, 而《詩》序教養之盛。中阿、中陵,孰不知為育才之地?惟 《泮水序》止曰頌僖公能修泮宮,而《詩》言「無小無大。」「從 公于邁」,則征伐之事。言「順彼長道」、「屈此群醜」,則克敵 之功;言「淮夷卒獲」,則頌淮夷之服。借曰受成於學,獻 馘獻囚可也;於此受琛,元龜、象齒、「大路、南金」之畢集, 何也?或曰「濟濟多士,克廣德心」,此在泮之士,然不言 教養之功,而繼以「桓桓于征,狄彼東南」,不過從邁之 多賢,何也?又曰「載色載笑,匪怒伊教」,此公之設教,然 不言教化及於群才,而先以「其馬蹻蹻,其音昭昭」,不 過宴遊之和樂,何也?《合序》與《詩》,初無養才之說,其可 疑一也。《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所書莫大於復古。僖公 登臺望氣,小事也,《左氏》猶詳書之。學校久廢而乍復, 關吾道之盛衰,何經傳略不一書,其可疑二也。《坰?序》 言史克作頌,以修伯禽之法,足用愛民、務農重穀數 事,使果能興崇學校,克何不表而出之,以侈君之盛 美?其可疑三也。上庠,虞制也;東序、西序,夏制也;左學、 右學、東膠、虞庠,商周之制也。《孟子》言「庠、校、序,皆古之 學。」使諸侯之學,果名「泮宮」,何他國略無聞焉?其可疑 四也。《禮記》多出於漢儒,其言「泮宮」,蓋因《詩》而訛。鄭氏 解《詩》,泮言半。諸侯之學,「東西門以南通水北」,無其解。 《禮記》頖言班,以此班政教,使鄭氏確信為學,何隨字 致穿鑿之辭?其可疑五也。有此五疑,予意僖公不過 作宮「於泮地。樂成之際,詩人善禱,欲我公戾止」;於此 「永錫難老,而服戎狄」;於此「昭假孝享」,而「致伊祐」;於此 「獻囚、獻馘」,而受琛貢。此篇與宣王《考室》之詩相表裡。 特周為居處之室,魯為遊從之宮,《祝頌》有不同。予按, 《通典》言:「魯郡乃古魯國,郡有泗水縣,泮水出焉。」然後 知泮乃魯水名。僖公建宮於上。《詩》言「翩彼飛鴞,集于 泮林」,林者,林木所聚,以泮水為半水,泮林亦為半林 乎?泮為地名,與楚之渚宮、晉虒祁之宮無以異,於是 又求之。《莊子》,言歷代樂名,黃帝、堯、舜、禹、湯、武王、周公 有《咸池》《大章》,《韶》《夏》《濩》《武》中曰文王有《辟雍》,是以辟雍 為天子學,亦非也。《詩》言「於論鼓鐘,於樂辟雍」,又云「鎬 京辟雍,無思不服」,亦無養才之意。《莊子》去古未遠,必 有傳授。漢儒因解泮水,復言辟雍,求之,義不可得,故 轉辟為璧,解以員水。

書篇名所謂分大禹、《皋陶》、益稷為三,特竹簡不能多 載,不得不分。以「有暨益」「暨稷」之辭名曰「益稷」,猶《論語》 《孟子》篇名。孔以「不忘益稷之功」則求,文義太過。《詩》篇 名之例不一,《關雎》《葛覃》之類取其首章,《權輿》《騶虞》之 類取其末章;《召旻》《韓奕》之類取一章之義,合而成文; 《氓》與《丰》《蕩》與《綿》之類取章中一字;「維天之命」、「昊天有 成命」,則取章中一句。惟「雨」無正,酌、賚於《詩》無所取,毛 氏強為之辭曰「雨自上下曰賚,予也曰酌。先祖之道, 中心不安」,雖支辭強辯,與《詩》絕不類。亦有例同而名 異者。「綿綿瓜瓞」與「綿綿葛藟」同一取《綿綿》之義,一以 《葛藟》為名;「綿蠻黃鳥」,與「交交黃鳥」同一取《綿蠻》之義, 一以《黃鳥》為名。意編詩者謾取以為名耳。

《詩序》以抑為衛武公刺厲王,亦以自警。予考《史記諸 侯年表》,宣王十六年,衛武公共和元年,在位五十五 年,平王十四年卒。《衛世家》:「釐侯二十八年,周宣王立 四十二年,武公立,犬戎殺幽王。武公將兵佐平戎,命 為公,五十五年卒。」溫公《稽古錄》悉用《史記紀年》。劉恕 《通鑑外紀》用《汲冢紀年》,以為武公宣王十五年立,平 王十三年卒,前後止差一年。以此攷武公即位在宣 王之十三年,中間又有共和之十四年,是厲王之後 二十七年公即位也。《國語》云:「武公年九十五,猶箴於 國,作《懿》《詩》以自警。」注曰:「《懿》,《詩·大雅·抑篇》也。」武公之自 警,在於耄年,去厲王之世幾九十載,謂此詩為刺厲 王,深所未曉。

《貴耳集》鄭衛之音皆淫聲也。夫子獨曰:「放鄭聲,不及 衛音」,何也?衛詩所載,皆男奔女;鄭詩所載,皆女奔男。 所以放之,聖人之意微矣。

《詩序》曰:「國風雅《頌》分為四詩。」以元城公言之,四詩自 是四家。《魯詩》本之申公,《齊詩》本之轅固,《韓詩》本之韓 嬰,《毛詩》本之毛氏。漢四家詩各有短長,如《韓詩》有《雨 無極篇》,序云:「正大夫刺幽王也。首云:『雨無其極,傷我 稼穡。浩浩昊天,不駿其德』。」今未見申轅嬰詩久矣。《韓 詩》有四十一卷,慶曆中將作簿李用章序之。《毛詩》在 四詩中之一詩也。

《毛詩》聖人取小夫賤子之言,最於人情道理處,誠使 人一唱三歎。「如《山有樞》」三章,聞之者可以為戒。言「衣 裳車馬,宛其死矣,他人是愉」,言鐘鼓,宛其死矣,「他人 是保」,言酒食,宛其死矣,「他人入室」,愉保猶可說,至於 入室,則鄙吝之言極矣。

泊宅編:《詩·南陔》:「孝子相戒以養。」陔何以有戒意?據《周 官》「械夏」,《儀禮》作「陔」字,則陔通於械,且辰窮於亥,是戒 之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