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9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始列於學。其後馬融、賈逵、鄭眾、康成之徒,皆發明毛 氏,其學遂盛。魏晉之間,齊、魯之詩廢絕,《韓詩》雖在而 益微,故毛氏獨行,遂傳至今。韓嬰之書,至唐猶在,今 其存者十篇而已。《漢志》嬰書五十篇,今但存其外傳, 非嬰傳《詩》之詳者,而其遺說時見於他書,與毛之義 絕異,而人亦不信。去聖既遠,誦習各殊。至于考《風》《雅》 之變,正以知王政之興衰,其善惡美刺,不可不察焉。

程大昌詩議

「三代以下,儒者孰不談經而獨尊信《漢說》者?意其近 古,或有所本也。若夫古語之可以證經者,遠在六經 未作之前;而經文之在古簡者,親預聖人援證之數, 則其審的可據,豈不愈於或有師承者哉!而世人苟 循習傳之舊,無能以其所當據而格其所不當據,是 敢於違古背聖人,而不敢於是正漢儒」也。嗚呼!此《詩 議》之所為作也。

一 古有二南而無國風之名

「《詩》有《南》《雅》《頌》,無《國風》。」其曰《國風》者,非古也。夫子嘗曰: 「《雅》《頌》各得其所。」又曰:「人而不為《周南》《召南》,未嘗有言 《國風》者。」予于是疑此時無《國風》一名,然猶恐夫子偶 不及之,未敢遽自主執也。《左氏》記季札觀樂,歷敘《周 南》《召南》《小雅》《大雅》《頌》,凡其名稱,與今無異。至列敘諸 國,自邶至《豳》,其類凡十有三,率皆單紀國土,無今國 風品目也。當季札觀樂時,未有夫子,而詩名有無,與 今《論語》所舉悉同。吾是以知古固如此,非夫子偶於 《國風》有遺也。蓋《南》《雅》《頌》,樂名也,若今樂曲之在某宮 者也。《南》有周、召,《頌》有周、魯、商,本其所從得,而還以繫 其國土也。二《雅》獨無所繫,以其純當周世,無用標別 也。均之為《雅》,音類既同,又自別為大小,則聲度必有 豐殺廉肉,亦如十二律然。既有大呂,又有小呂也。若 夫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此十三國者,詩 皆可采,而聲不入樂,則直以徒詩著之本土。故季札 所見,與夫周土所歌,單舉國名,更無附語,知本無《國 風》也。

二 南雅頌為樂詩諸國為徒詩

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卿大夫士賦詩道志者,凡詩雜 取無擇,至考其入樂,則自邶至豳,無一詩在。數享之 用《鹿鳴》,鄉飲酒之笙《由庚》,《鵲巢》,射之奏《騶虞》《采蘋,》,諸 如此類,未有或出南雅之外者。然後知《南雅》《頌》之為 樂詩,而諸國之為徒詩也。鼓鐘之詩曰:「以《雅》以《南》,以 籥不僭。」季札觀樂,有舞《象箾》《南籥》者。詳而推之,《南》《籥》, 二《南》之籥也;《箾》,《雅》也,象舞《頌》之維清也。其在當時親 見古樂者,凡舉《雅》《頌》,率參以南。其後《文王世子》又有 所謂「胥鼓南」者,則南之為樂古矣。《詩》更秦火,簡編殘 闕,學者不能自求之古,但從世傳訓,故第第相受。于 是刱命古來所無者以為《國風》,參匹《雅》《頌》,而文王南 樂,遂包統於《國風》部彙之內,雖有卓見,亦莫敢出眾 擬議也。杜預之釋《左氏》,亦知《南籥》當為《文樂》矣,不勝 習傳之久,無敢正指以為二南也。劉炫之釋鼓鐘,雖 疑《雅南》之「南」當為「二南」,亦不敢自信,惟能微出疑見, 而曰「南」如《周南》之意而已。夫諸儒既不敢主「二南」以 為南,而《詩》及《左氏》雖皆明載南樂,絕不知其節奏為 何音何類,其贊頌為何世何主?惟《鉤命決》之書敘載 四夷凡樂,適有名「南」者,鄭氏因遂采取以傅足其數。 孔穎達輩率皆因襲其說,凡《六經》之文有及於南者, 皆指南夷。南樂以應塞古制,甚無理也。且夫周備古 樂,如《韶》《夏》《濩》《武》,各取一代極盛者用之,何有文王象 舞而獨采夷樂以配?此其謬誤不待辨而白也。假設 其時,欲以廣取為備,乃四夷之樂獨取其一,何名為 備?反覆討究,凡諸儒之所為南者,揆之人情則無理, 質之古典則無據,至於《箾》之舞《象》,《籥》之奏《南》,凡季札 之所親見者,明言其為文王之詩。苟是南也,而非二 南之《南》,則六經之文,凡其謂「南」者,果何所指邪?此予 所以敢違諸儒之說而斷以為樂也。

三 南雅頌之為樂無疑

周之燕祭,自《雲韶》等類兼采異代以外,其當代之樂, 惟《南雅》《頌》三者隨事配用諸序。序所作為具,言其所 以,大抵皆入律可奏也。《清廟》之詩凡三十一,其不指 言祭祀者八,而皆作之於廟也。至於商十二詩,其存 者五,皆配聲以祀,知非徒詩也。魯之頌雖不皆於祀 乎用之,而其始作也固已得請為頌矣,其節奏必皆 依頌成聲,故得齒於商、周而無嫌也。《語》曰:「夫子自衛 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夫《雅》《頌》得所於樂正 之後,非樂而何?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為 之為言有作之義。既曰作,則翕純皦繹,有器有聲,非 但歌詠而已。夫在樂為作樂,在南為鼓南,質之《論語》, 則如「三年不為樂」之為。吾以是合而言之,知《二南》《二 雅》《三頌》之為樂無疑也。

四 四始品目

《南》《雅》《頌》以所配之樂名,《邶至》《豳》以所從得之地名,史 官本其實,聖人因其故,未嘗少加損也。夫子自衛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