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9 (1700-1725).djvu/7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好者、惡者、是者、非者,紛若聚訟,而襲藏覆瓿,見各 不同。《許子》曰:「嗟兮!物有定質,人鮮至情。苟溺於所偏, 燕石且寶,蒙於乃心。瑩瑩荊璧,楚庭不售,而龢氏悲 焉。迨其後也,趙人獲之,秦欲紿取藺相如,至于欲與 首俱碎。璧豈有二,輕重在人,遇棄有時,夫何怪哉?凡 今人」誦詩讀書,一取正于朱子曰:「是則是,非則非」,無 非趨向大賢以為準的。吳氏《韻補》,文公固用以韻《詩》 《騷》矣,而去取猶異焉,又何故耶?余讀吳氏書,固非鑿 空臆為者。音本諸母,轉聲以相葉,唇齒喉舌,準舊弗 更,而援引指證,朗然大備。使古人韻語,鏗鏘戛擊,播 于律呂,罔或忤違,吳氏之功綦多哉。

《題呂東萊家塾讀詩記》
顧起元

東萊先生呂成公《讀詩記》,舊南雍、蜀省皆有刻,歲久 夷漫,罕行于世。余皆有藏本。南考功陳君取而諷焉, 謀於寮蘇君程君授諸梓。既成,屬余以序。余維國家 功令立詩學宮,士所受以《紫陽集傳》為宗,一切古注 疏罷勿肄,故成公所記,雖學士大夫心知好之,而不 獲與紫陽偶。余間嘗反覆研味,參諸往志,得其說與 文公異者凡有四焉:文公取《夾漈》、鄭氏牴牾《小序》之 說,多斥毛、鄭,而以己意為之《序》;成公則尊用《小序》,且 謂《毛詩》率與經傳合,為獨得其真,其異一也;文公釋 「《思》無邪」謂勸善懲惡,究乃歸正,非作詩之人皆無邪; 成公則直謂「詩人以無邪之思作之」云耳。其異二也; 文公以《桑中》《溱洧》即是鄭、衛二雅,乃名為雅;成公則 謂二詩並是雅聲,彼《桑間》《濮上》聖人固已放之,其異 三也。文公以「《二南》《房中》之樂,正大《小雅》朝廷之樂,《商 頌》《周頌》宗廟之樂,《桑中》《溱洧》之倫,不可以薦鬼神、御 賓客」;成公則謂「凡《詩》皆雅樂也,祭祀聘享皆用之,惟 《桑間》《鄭》《衛》之音乃世俗所用,元不列于三百篇數」,其 異四也。余又嘗因此攷之,而覺成公之說長。《詩序》自 毛萇、鄭元、沈重蕭統,皆以為子夏作,韓文公謂子夏 不有《序》《詩》之道三疑,漢儒所附托,伊川斷以《小序》作 于當時國史,而《大序》非聖人不能。程大昌又辨「《小序》 古序也」,兩語,外續而申之,依范曄迺衛宏所綴諸說, 棼棼迄無定論。然《詩》之有《序》也,猶聽訟之有證驗也, 證驗必於其人與世之近者求之。以毛氏之源流,子 夏貫穿先秦古書,自河間獻王已深知其精者猶不 足信。今用己見《隃度》《靜女》《采葛》諸詩為若後世《子夜》 之歌、侑客之樂者,鄭樵、章俊卿之論,是且奚据哉?有 善有惡,詩詞固爾。作者之志,非美善則刺惡,何邪之 有?故均一淫佚之辭也。書「奔者之思則邪」,書刺奔者 之思則正。今第以辭而邪之,則《叔於田》本刺鄭莊也, 而辭乃愛段;揚《之水》本刺晉昭也,而辭乃戴武;是直 為後世美新勸晉之蒿矢矣。聖人奚取焉,迺存之為 亂賊口實哉?《漢志》載衛地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亟聚 會,聲色生焉。近代博南《新鄭》著錄,言「鄭聲淫」者,謂鄭 國作樂之聲過於淫,非謂鄭詩皆淫也。是以《樂記》曰: 「流僻邪散、逖成滌濫之音作,而民淫亂。」夫聲與辭,其 分固已晰矣。《青衿》安知非以刺學?《風雨》安知非以思 賢?有女同車安知非以刺婚?遵大路安知非以留君 子?而必以為淫昏不檢之人,自道其謔浪啁唽之語 乎?聖人所刪者又何等篇?曾是斥穢,登良迺憖寘此 也。《左氏》記季札之觀樂也,所歌者《邶鄘》、鄭、衛皆在焉, 則諸詩固雅樂矣。使其為里巷狹邪,所用周樂,惡得 有之?魯之樂工又何自取異國淫邪之辭肄之于《韶》 《夏》《濩》《武》間也?且鄭伯如晉,子展賦《將仲子》;鄭伯享趙 孟子,太叔賦《野有蔓草》;鄭六卿餞韓宣子,子齹賦《野 有蔓草》;子太叔賦《褰裳》,子游賦《風雨》,子旗賦《有女同 車》,子柳賦《籜兮》,皆見美于叔向、趙孟、韓起。然則鄭詩 未嘗不可施于燕享,假令盡為淫奔所作,豈有兩國 君卿大夫相見,乃自歌其里巷狹邪之淫辭,以黷媟 俎豆,下伍伶諢者哉?必不然矣。蓋遍攷宋儒方回、馬 端臨輩所論著,錯以古今諸賢之言,二書異同,較若 指掌,而成公之說,其理似有不可廢者。士君子生千 載之後,讀古人書,政自未易,詩又多微辭,尤難臆決, 要在衷諸理而是,質諸心而安耳。苟其有得于心與 理,即璅語稗說,持之有故,猶不可棄,況賢人君子之 言,重席解頤之論,確有師承,可俟百世而不惑者哉! 然則讀《文公集傳》者,于成公所記,惡可忽諸?抑又聞 揚雄有言:「嘵嘵之學,各習其師。」范曄亦云:「《書》理無二, 義歸有宗。」碩舉之徒,莫之或徙,故通人鄙其固。夫攷 正亡逸,稽覈異同,使積滯群疑,渙然冰釋,固通經博 古者之大快也。余故詳次昔人所評,為讀二家詩備 折衷焉。詩之作也,以風、雅、《頌》為之經,以賦、比、興為之 緯;風則閭巷風土、男女情思之辭,雅則朝會宴享、公 卿大夫之作,《頌》則鬼神、宗廟、祭祀、歌舞之樂,其所以 分者,皆以篇章節奏之異而別之也。賦則直陳其事, 比則取物為比,興則托物興辭,其所以分者,又以屬 辭命意之不同而別之也。先王盛時,天子巡狩,命太 史陳《詩》以觀民風。迨王靈不振,巡狩之禮亡,而陳《詩》 之禮廢矣。吾夫子刪而定之為三百十一篇。其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