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9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文學傳》王頍年二十尚不知書為其兄顒所責怒,於 是感激始讀孝經。《論語》晝夜不倦遂讀《左傳》禮易詩 書乃歎曰:「書無不可讀者」年二十二周武帝引為露 門學士高祖授國子博士。

潘徽性聰敏少受禮於鄭灼受毛詩於施公受書於 張沖講莊老於張譏並通大義尤精三史。

王貞字孝逸,梁郡陳留人也。少聰敏,七歲好學,善《毛 詩》《禮記》《左氏傳》《周易》,諸子百家無不畢覽。

《唐書順宗本紀》:「大曆十四年,立為皇太子。後侍宴魚 藻宮,張水嬉綵艦,宮人為櫂歌,眾樂間發。德宗驩甚, 顧太子曰:『今日何如』?太子誦詩好樂無荒,以為對。」 《馬周傳》:「周字賓王,博州荏平人。少孤,家窶狹,嗜學,善 詩、《春秋》。」

《郭山惲傳》:「山惲者,河東人。善治禮。景龍中累遷國子 司業。帝昵宴近臣及修文學士,詔遍為伎。工部尚書 張錫為《談容娘舞》,將作大匠宗晉卿為《渾脫舞》,左衛 將軍張洽為《黃麞舞》。給事中李行言歌駕車西河曲, 餘臣各有所陳,皆鄙黷。而山惲奏無所習,惟知誦詩, 乃誦《鹿鳴》《蟋蟀》二篇,未畢,中書令李嶠以其近規諷」 止之。帝嘉其直,下詔褒咨,賜服一稱。

《柳公權傳》:「公權博貫經術,於《詩》《書》《左氏春秋》《國語》、莊 周書尤邃,每解一義,必數十百言。」

《鄭覃傳》:「進門下侍郎、弘文館大學士。帝坐延英論詩 工否,覃曰:孔子所刪,三百篇是已,其非雅正者,烏足 為天子道哉!夫《風》、大小雅,皆下刺上之變,非上化下 為之。故王者采詩,以考風俗得失。若陳後主、隋煬帝, 特能詩之章解,而不知王術,故卒歸於亂。章什諓諓, 願陛下不取也。」

《儒學傳》:「孔穎達字仲達,八歲就學,誦記日千餘言。及 長,明《服氏春秋傳》《鄭氏尚書》《詩》《禮記》。」

張士衡九歲居母喪哀慕過禮博士劉軌思見之為 泣下奇其操謂父文慶曰:「古不親教子吾為君成就 之」乃授以詩禮。

啖助字叔佐淹該經術趙匡陸質其高弟也。大曆時 助匡質以《春秋》施士匈以詩仲子陵袁彝韋彤韋茝 以禮蔡廣成以《易》強蒙以。《論語》皆自名其學。

《文藝傳》:「李白字太白。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 十歲通詩書。」

《舊唐書呂才傳》:「子方毅,七歲能誦《周易》《毛詩》。太宗聞 其幼敏,召見甚奇之。」

《路隨傳》:「父泌,少好學,通五經,尤嗜《詩》《易》《左氏春秋》能 諷其章句,皆究深旨。」

《儒學賈公彥傳》:「趙州李元植,受《三禮》於公彥,習《春秋 左氏》於王德韶,受《毛詩》於齊威。」

《許叔牙傳》:叔牙,潤州句容人,少精於毛詩、《禮記》。貞觀 中,遷太子洗馬。嘗撰《毛詩纂義》十卷,以進皇太子,太 子賜帛百段,兼令寫本付司經局。御史大夫高智周 嘗謂人曰:「凡欲言詩者,必先讀此書。」叔牙字延基。 《蘇州府志》:「施士丐,吳縣人。明毛、鄭《詩》,通《左氏春秋傳》, 善講說,朝之賢士大夫從而執經考疑者繼於門。太 學習《毛鄭詩》《春秋左氏傳》者,皆其弟子。在太學者十 九年,由四門助教為太學助教,由助教為博士。劉禹 錫嘗與柳宗元、韓愈詣士丐,聽士丐講《毛詩》。其說『維 鵜在梁』,謂梁者,人取魚之梁也。《詩》言鵜」自合求魚,不 合於人。梁上取其魚,譬之人自無善事,攘人之美者, 如鵜在人之梁。毛注失之。又說山無草木曰「岵」,所以 言「陟彼岵兮」,言無可岵也。以岵之無草木,故以譬之。 又說《甘棠》之詩「勿翦勿拜,召伯所憩。」「拜」言如人身之 拜,小低屈也。上言「勿翦」,終言「勿拜」,明召伯漸遠,人思 不可得也。《毛詩》「拜」猶「伐」,非也。又言「維北有斗,不可以 挹酒漿」,言不得其人也。毛都不注云云。三子聽其說, 皆忻然忘倦。

《遼史姦臣張孝傑傳》:太康二年秋獵,帝一日射鹿三 十,燕從官,酒酣命賦《雲上於天詩》,詔孝傑坐御榻傍, 上誦《黍離詩》。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孝傑奏曰:「今天下太平,陛下何憂?富有四海,陛下何 求?」帝大悅。

《宋史宗室燕懿王德昭傳》:「惟吉字國祥,好學,善屬文, 每誦《詩》至《蓼莪》篇,涕泗交下,宗室推其賢孝。」

趙師民傳,遷天章閣侍講。嘗講《詩》「如彼泉流」,曰:「水之 初出,喻王政之發。順行則通,通故清潔;逆亂則壅,壅 故濁敗。賢人用,則王政通而世清平;邪人進,則王澤 壅而世濁敗。幽王失道,用邪絀正,正不勝邪,雖有善 人,不能為治,亦將相牽而淪於汙濁也。」帝曰:「水何以 喻政?」對曰:「水者順行而潤下,利萬物,故以此喻政。此 於比興義最大。」師民累請補郡,除龍圖閣直學士、知 耀州,將行,上疏曰:「近睹太陽食於正朔,《詩》曰:『十月之 交,朔日辛卯』。又曰:『彼月而微,此日而微』。謂以陰奸陽, 失其敘也。又曰:『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 為陵』。謂下陵上,侵其權也。又曰:『皇父卿士,番維司徒, 家伯,冢宰仲允,膳夫,棸子內史,蹶維』」趣馬,楀維,師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