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1 (1700-1725).djvu/7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一百七十八卷目錄

 孝弟部總論二

  家語困誓

  荀子子道篇

  大戴禮記哀公問于孔子 曾子本孝 曾子立孝 曾子大孝 曾子事父母

  曾子疾病 衛將軍文子

  呂氏春秋孝行

  揚子孝至篇

  孝經鉤命訣論孝七則

  孝經左契論孝九則

  朱子學的道在

  朱子大全集答范伯崇

  大學衍義補躬孝弟以敦化

  曹月川集夜行燭

學行典第一百七十八卷

孝弟部總論二

孔子家語

《困誓》

子路問於孔子曰:「有人於此,夙興夜寐,耕芸樹藝,手 足胼胝,以養其親,然而名不稱孝,何也?」孔子曰:「意者 身不敬與?辭不順與?色不悅與?古之人有言曰:『人與 己與,不汝欺』。今盡力養親,而無三者之闕,何謂無孝 之名乎?」孔子曰:「由汝志之。吾語汝,雖有國士之力,而 不能自舉其身,非力之少,勢不可矣。夫內行不修,身」 之罪也。行修而名不彰,友之罪也。行修而名自立。故 君子入則篤行,出則交賢。何謂「無孝名乎?」

荀子

《子道篇》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從道 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禮安,言 以類接,則儒道畢矣,雖舜不能加毫末於是矣。孝子 所以不從命有三:從命則親危,不從命則親安,孝子 不從命乃衷;從命則親辱,不從命則親榮,孝子不從 命乃義;從命則禽獸,不從命則修飾,孝子不從命乃 敬。」故可以從而不從,是不子也;未可以從而從,是不 衷也。明於從不從之義,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慤以慎 行之,則可謂大孝矣。《傳》曰:「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 此之謂也。故勞苦彫萃而能無失其敬,災禍患難而 能無失其義,則不幸不順,見惡而能無失其愛,非仁 人莫能行。《詩》曰「孝子不匱」,此之謂也。魯哀公問於孔 子曰:「子從父命,孝乎?臣從君命,貞乎?」三問孔子不對。 孔子趨出,以語子貢曰:「鄉者君問丘曰:『子從父命,孝 乎?臣從君命,貞乎?三問而丘不對,賜以為何如』?」子貢 曰:「子從父命,孝矣;臣從君命,貞矣。夫子有奚對焉?」孔 子曰:「小人哉,賜不識也!昔萬乘之國,有爭臣四人,則 封疆不削;千乘之國,有爭臣三人,則社稷不危;百乘 之家有爭臣二人,則宗廟不毀;父有爭子,不行無禮; 士有爭友,不為不義。故子從父,奚子孝?臣從君,奚臣 貞?審其所以從之之謂孝,之謂貞也。」子路問於孔子 曰:「有人於此,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 親,然而無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與?辭不 遜與?」色不順與?古之人有言曰:「衣與繆與,不女聊。」今 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無此三者, 則何以為而無孝之名也?孔子曰:「由志之,吾語汝,雖 有國士之力,不能自舉其身。」非無力也,勢不可也。故 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彰,友之過也。故君 子入則篤行,出則友賢,何為而無孝之名也;

大戴禮記

《哀公問于孔子》

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 妻也者,親之主也,敢不敬與?子也者,親之後也,敢不 敬與?君子無不敬也,敬身為大。身也者,親之枝也,敢 不敬與?不能敬其身,是傷其親;傷其親,是傷其本;傷 其本,枝從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 子,配以及配。君子行此三者,則愾乎天下矣。大王之 道也如此,國家順矣。」公曰:「敢問何謂敬身?」孔子對曰: 「君子過言則民作辭,過動則民作則。君子言不過辭, 動不過則,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則能敬其身,能敬 其身,則能成其親矣。」公曰:「敢問何謂成親?」孔子對曰: 「君子也者,人之成名也。百姓歸之名,謂之君子之子, 是使其親為君子也,是為成其親名也已。」

《曾子本孝》

《曾子》曰:「忠者其孝之本與!孝子不登高,不履危,痺亦 弗憑,不苟笑,不苟訾,隱不命,臨不指,故不在尤之中 也。孝子惡言死焉,流言止焉,美言興焉。故惡言不出 於口,煩言不及於己。故孝子之事親也,居易以俟命, 不興險行以徼幸。孝子游之,暴人違之,出門而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