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9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或學藝該博,業標儒首;或藻思宏贍,辭擅文宗;或洞 曉音律,識均牙曠;或深明曆數,妙同京管者,咸令薦 舉。」

中宗嗣聖二年即武后垂拱元年太后詔許自舉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武后本紀》。垂拱 元年。「詔內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舉。」 嗣聖六年。即武后永昌元年太后令文武官各舉所知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武后本紀》。永昌 元年。令文武官五品已上。各舉所知。

嗣聖八年。即武后天授二年太后制。官人自舉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武后本紀》。天授 二年冬十月。制官人者咸令自舉。

神龍元年二月詔九品以上及朝集使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中宗本紀》云云。 神龍二年二月。令舉天下鴻儒碩學之士。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神龍三年春正月庚戌,以默啜寇邊,制「募猛士武藝 超絕者,各令自舉。」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中宗本紀》云云。

睿宗景雲元年詔所司博采賢才

按:《唐書睿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景雲元年十 二月制「舉有能明三經,通其大義者;能宗一史,知其 本末者;通三教宗旨,究其精微者;善六書文字,辨其 聲象者;博雅造曲度,知六律五音者;明韜略,學孫吳, 識天時人事者;暢於詞氣,聰於受領,善敷奏吐納者, 咸令所司博采,明試以聞。」

太極元年二月命文武官五品已上各舉才堪將軍及邊州都督刺史以聞

按:《唐書睿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元宗先天元年十二月制令京文武官及朝集使五品已上各舉堪充將帥者一人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先天二年六月詔「諸州有抱器懷才不求聞達者訪 名聞奏。」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開元二年制求直諫言弘益政理者又制舉茂才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開元 二年春正月,「制求直諫言弘益政理者。」

按《冊府元龜》:開元二年六月甲子制:「其有茂才異等, 拔萃超群,咸令自舉。」

開元五年二月詔「有嘉遯幽棲,養高不仕者,州牧各 以名薦。」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開元九年。詔舉武勇之士。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元九年正 月詔曰:「諸州官人百姓有智合、孫、吳,可以運籌決勝, 有勇齊、賁、育可以斬將搴旗,或臨戎卻寇,堪為一堡 之雄。各聽自舉,務通其實。」

開元十一年。詔府縣薦舉才堪文武及沉淪草澤者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十一 年正月。武德功臣及元從子孫。有才堪文武未有官 者。委府縣搜揚。具以名薦。

按《冊府元龜》:十一年正月丁卯制:「其有沉淪草澤,抱 德棲遲,並委府縣搜揚。」

開元十三年夏四月癸酉,令朝集使「各舉所部孝悌 文武」,集於《泰山之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開元十五年春正月戊寅。制。「草澤有文武高才。令詣 闕自舉。」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開元二十年冬十月丙戌。命巡幸所至。有賢才未聞 達者舉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開元二十三年。詔舉賢才。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二十 三年春正月己亥,制其才有霸王之略、學究天人之 際,及堪將帥牧宰者,令五品已上清官及刺史各舉 一人。」

按:《冊府元龜》:二十三年「正月詔孝悌、力田、鄉閭推挽 者,本州刺史、長官各以名聞。」

開元二十五年,詔「舉清資官以禮去職者。」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二十 五年春正月壬午,制:「崇德尚齒,三代丕義;敦風勸俗, 五教攸先。其曾任五品已上清資官以禮去職者,所 司具錄名奏。」

開元二十六年,詔舉「博學文辭之士。」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二十 六年春正月。制「內外八品已下。及草澤有博學文辭 之士。各委本司本州聞薦。」

開元二十七年。詔舉德行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