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9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元二十七 年正月。制令諸州刺史。舉德行尤異。不求聞達者。 開元二十九年。詔內外官保薦親屬。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二十 九年春正月丁丑,制「內外官有伯叔、兄弟、子姪堪任 刺史、縣令,所司親自保薦。」

天寶元年詔舉文武之士及文武官堪為刺史者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天寶 元年正月朔,詔「前資官及白身人,有儒學博通,文辭 秀英及軍謀武藝者,所在具以名薦。京文武官才堪 為刺史者,各令封狀自舉。」

天寶十三載,詔「博學及武勇者任自舉。」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三載二月, 詔「其博通墳典,洞曉元經,清白著聞,詞藻宏麗,軍謀 出眾,武藝絕倫者,任自舉」

肅宗至德元載詔賢才詣闕自陳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至德元載詔: 「有直言極諫,才能宰牧,文詞博達,武藝絕倫,孝悌力 田,沉淪草澤,聽詣闕自陳。」

至德二載正月。上皇令舉孝弟之士。十二月詔「舉人 勿限數。」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肅宗本紀》二載: 「春正月,上皇下誥曰:『其天下有至孝友悌,行著鄉閭, 堪旌表者,郡縣長官採聽聞奏,庶孝子順孫,沐於元 化也』。」

按《冊府元龜》二載十二月詔:「其有文經邦國,學究天 人,博於經史、工於詞賦、善於著述、精於法理、軍謀制 勝,武藝絕倫,並任於所在自舉,委郡守銓擇奏聞,不 限人數。」

乾元二年詔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肅宗本紀》,乾元 二年四月「壬寅,詔自文武五品已上正官,各舉賢良 方正直言極諫者一人,任自封進。」

上元元年詔舉賢良方正及文武之士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上元元年閏 四月詔:「宜令中外五品已上文武正從員,各舉賢良 方正直言極諫一人。武藝文才俱堪濟理者,亦任狀 舉。其或文乏詞策,武非騎射,但權謀可以集事,材力 可以臨戎,方圓可收,亦任通舉。」

代宗永泰元年正月制孝弟力田懷材抱器遺逸未經薦達者各委州府聞奏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大曆元年十一月制天下有安貧樂道孝弟力田者具以名聞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大曆五年,詔「所在薦舉。」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五年六月,「詔 內外文武官及前資官六品已下,并草澤中有碩學 專門,茂才異等,智謀經武,諷諫主文者,仰所在表薦。」 大曆十四年,德宗即位,詔群臣薦舉。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十四 年五月,即位於太極殿。六月癸亥,詔中書門下、御史 臺五品已上、諸司三品已上長官,各舉可任刺史縣 令者一人,中書門下量才進擬,有犯坐舉主。」

按《冊府元龜》:「德宗以大曆十四年五月即位,六月,詔 天下有才業尤著、高蹈丘園及直言極諫之士,具以 名聞。諸色人中有孝弟力田及經學優深、文辭清麗、 軍謀宏遠,武藝殊倫者,亦具以名聞。能詣闕自陳者, 亦聽。」

德宗貞元四年正月詔賢良方正直言極諫者高蹈不仕隱居巖穴孝弟力田聞於鄉里所在長官具以名聞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貞元八年,初令授臺省官者各具舉主於《授官詔》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八年 五月戊辰,初令授臺省官者,各具舉主於《授官詔》。先 是,郎官缺,左右承舉之,御史缺,大夫中丞舉之,詔書 不具所舉。及趙憬、陸贄為相,以諫議郎官不宜專於 左右丞,宜令尚書丞郎各舉其可。詔書具所舉官名, 御史「亦如之。異日考殿最,以舉主能否。」從之。

貞元九年,定「《殿最舉主法》,詔群臣各舉所知。」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九年 十一月甲辰,制:「薦官宜令尚書丞郎於都堂訪以理 術,試時務狀,考其通否及歷任考課事跡,定為三等, 并舉主姓名,仍令御史一人為監試。如授官後,政事 能否,委御史臺觀察使以聞,而殿最舉主。」

按《冊府元龜》九年十一月制:「諸色人中有賢良方正 能直言極諫,或博通墳典達於教化,或詳明政術可 以理人者,委常參官及州府長吏各舉所知。」

貞元十一年,諸州準例薦舉。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