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9 (1700-1725).djvu/5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待乎彼者,可謂至而無閒疑矣。彼之職在乎得人,執 事之志在乎進賢。如得其人而授之,所謂兩得其求, 順乎其必從也。執事之知人,其亦博矣。夫子之言曰: 「舉爾所知。」然則愈之知者,亦可言已。文章之尤者,有 侯喜者、侯雲長者。喜之家,在開元中,衣冠而朝者,兄 弟五六人,及喜之父仕不達,棄官而歸。喜率兄弟操 耒耜而耕于野,地薄而賦多,不足以養其親,則以其 耕之暇讀書而為文,以干於有位者而取足焉。喜之 文章,學西京而為也,舉進士十五六年矣,雲長之文, 執事所自知,其為人淳重方實,可任以事,其文與喜 相上下。有劉述古者,其文長於為詩,文麗而思深,當 今舉於禮部者,其詩無與為比,而又工於應主司之 試。其人溫良誠信,無邪佞詐妄之心,彊志而婉容,和 平而有立。其趨事靜以敏,著美名而負屈稱者,其日 已久矣。有韋群玉者,京兆之從子,其文有可取者,其 進而未止者也。其為人賢而有才,志剛而氣和,樂於 薦賢為善。其在家無子弟之過,居京兆之側,遇事輒 爭,不從其令而從其義,求子弟之賢而能業其家者, 群玉是也。凡此四子,皆可以當執事首薦而極論者。 「主司疑焉則以辨之,問焉則以告之,未知焉,則殷勤 而語之,期乎有成而後止可也。有沈杞者、張苰者、尉 遲汾者、李紳者、張後餘者、李翊者,或文或行,皆出群 之才也。凡此數子,與之足以收人望,得才實。主司疑 焉,則與解之,問焉則以對之,廣求焉則以告之可也。」 往者陸相公司貢士,考文章甚詳,愈時亦幸在得中, 而未知陸之得人也。其後一二年,所與及第者,皆赫 然有聲。原其所以,亦由梁補闕肅、王郎中礎佐之。梁 舉八人,無有失者,其餘則王皆與謀焉。陸相之考文 章甚詳也,待梁與王如此不疑也,梁與王舉人如此 之當也,至今以為美譚。自後主司不能信人,人亦無 足信者,故蔑蔑無聞。今執事之與司貢士者,有相信 之資,謀行「之道,惜乎其不可失也。方今在朝廷者,多 以遊讌娛樂為事,獨執事眇然高舉,有深思長慮,為 國家樹根本之道,宜乎小子之以此言聞於左右也。」 愈恐懼再拜。

《與袁相公書》
前人

「伏聞賓位尚有闕員,幸蒙不以常輩知遇,恆不自知 愚且賤,思有論薦。」竊見朝議郎前太子舍人樊宗師, 孝友聰明,家故饒財,身居長嫡,悉推與諸弟。諸弟皆 優贍有餘,而宗師妻子常寒露飢餒,宗師怡然處之, 無有難色。窮究經史,章通句解,至於陰陽軍法聲律, 悉皆研極原本。又善為文章,詞句刻深,獨追古作者 為徒,不顧世俗輕重,通微曉事,可與晤語。又習於吏 職,識時知變,非如儒生文士,止有偏長,退勇守專,未 為宰物者所識。年近五十,遑遑勉勉,思有所試。閤下 儻引而致之,密加識察,有少不如所言,愈為欺罔,大 君子便宜得棄絕之罪於門下,誠不忍奇寶,橫棄道 側。而閤下篋櫝,尚有少闕不滿之處,猶足更容,輒冒 言之,退增汗懾。謹狀。

《南海舉給事中穆質自代狀》
馬㹅

右。臣伏見前件官才略過人,清貞出眾,早居省闥,鬱 有政聲,官敘已高,時望仍重。爰自出牧,美績尤彰,正 直不回,沉毅能斷。伏乞以臣官授之於質,則,必能鎮 靜方域,輯和蕃戎。臣之才能,誠所不逮,官謗易召,榮 福難叨。伏希聖慈,允茲誠請,則「君無妄授之義,臣無 虛受」之名。不勝懇切愧靦之至。

《為王戶部薦李諒表》
柳宗元

臣聞「知賢必進,忠臣之大方;擇善而舉,明主之要道。 況臣特受恩遇,超絕古今,報國之誠,寤寐深切。是敢 竭愚臣之微分,助陛下之至明,恢張羽儀,弘輔治化。 竊見新授某官李諒,清明直方,柔惠端信,強以有理, 敏而甚文,求之後來,略無其比。伏望天恩授以諫官, 使備獻納,冀他日公卿之任,斯焉取斯」,則聖朝無乏 「士之名,微臣緩蔽賢之罰。」

《答貢士元公瑾論仕進書》
前人

二十八日,宗元白:「前時所枉文章,諷讀累日,辱致來 簡,受賜無量。然竊觀足下,所以殷勤其文旨者,豈非 深寡和之憤,積無徒之嘆,懷不能已,赴訴於僕乎?如 僕尚何為者哉?且士之求售於有司,或以文進,或以 行達者稱之,不患無成。足下之文,左馮翊崔公先唱 之矣,秉筆之徒,由是增敬。足下之行,汝南周穎客又 先唱之矣。逢掖之列,亦以加慕。」夫如是,致隆隆之譽 不久矣,又何戚焉?古之道,「上延乎下,下信乎上,上下 洽通,而薦能之功行焉。故天子得宜為天子者,薦之 於天;諸侯得宜為諸侯者,薦之於王;大夫得宜為大 夫者,薦之於君;士得宜為士者,薦之於有司。」薦於天, 堯舜是也;薦於王,周公之徒是也;薦「於君,鮑叔牙、子 罕、子皮是也;薦於有司而專其美者,則僕未之聞也。 是誠難矣。古猶難之,而況今乎?獨不得與足下偕生 中古之間,進相援也,退相拯也,已乃出乎今世,雖王 林國、韓長孺復生,不能為足下抗手而進,以取僇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