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9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五十五卷目錄

 薦舉部紀事三

 薦舉部雜錄

選舉典第五十五卷

薦舉部紀事三

《宋史李昉傳》:昉居中書日,有求進用者,雖知其材可 取,必正色拒絕之。已而擢用,或不足用,必和顏溫語 待之。子弟問其故,曰:「用賢,人主之事,若受其請,是市 私恩也。故峻絕之,使恩歸於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 又無善辭,取怨之道也。」

《呂蒙正傳》:「蒙正拜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平章事。上 嘗欲遣人使朔方,諭中書選才而可責以事者,蒙正 退以名上,上不許。他日三問,三以其人對。上曰:『卿何 執耶』?蒙正曰:『臣非執,蓋陛下未諒爾,固稱其人可使, 餘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隨人主意以害國事。同 列悚息不敢動。上退謂左右曰:『蒙正氣量我不如』』。」既 而卒用蒙正所薦,果稱職。

《王曾傳》:曾拜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 學士,封沂國公。曾進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嘗問 曾曰:「明揚士類,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獨少此耳。」曾 曰:「夫執政者,恩欲歸己,怨使誰歸?」仲淹服其言。 《梁燾傳》:燾自立朝,一以引援人物為意,在鄂作《薦士 錄》,具載姓名。客或見其書曰:「公所植桃李,乘時而發, 但不向人開耳。」燾笑曰:「燾出入侍從,至位執政,八年 之間,所薦用之不盡,負愧多矣。」其好賢樂善如此。 《王旦傳》:旦為相,賓客滿堂,無敢以私請,察可與言及 素知名者,數月後召與語,詢訪四方利病,或使疏其 言而獻之。觀才之所長,密籍其名,其人復來不見也。 每有差除,先密疏三四人姓名以請所用者,帝以筆 點之。同列不知,爭有所用,惟旦所用,奏入無不可。丁 謂以是數毀旦,帝益厚之。故參政李穆子行簡,以將 作監丞家居,有賢行,遷太子中允。使者不知其宅,真 宗命就中書問旦,人始知行簡為旦所薦。旦凡所薦, 皆人未嘗知。旦沒後,史官修《真宗實錄》,得內出奏章, 始知朝士多旦所薦云。「諫議」大夫張師德,兩詣旦門 不得見,意為人所毀,以告向敏中,為從容明之。及議 知制誥,旦曰:「可惜張師德。」敏中問之,旦曰:「累於上前 言師德名家子,有士行,不意兩及吾門。狀元及第,榮 進素定,但當靜以待之爾。若復奔競,使無階而入者 富,如何也?」敏中啟以師德之意,旦曰:「旦處安得有人 敢輕毀人!但師德後進,待我薄爾。」敏中固稱適有闕, 望公弗遺。旦曰:「第緩之,使師德知,聊以戒貪進、激薄 俗也。」

《蔣堂傳》:堂為江南東路轉運使,徙淮南,兼江南發運 事,歲薦部吏三百人。或謂曰:「『一有謬舉且得罪,何以 多為』?堂曰:『十得二三,亦足報國』。」

《蔣之奇傳》:「之奇為部使者,十二任六典,會府以治辦 稱,且孜孜以人物為己任。在閩薦處士陳烈,在淮南 薦孝子徐積,每行部至,必造之。」

《史浩傳》:浩為右丞相,自經筵將告歸,乃於小官中薦 江浙之士十五人,有旨令升擢,皆一時選也。如薛叔 似、楊簡、陸九淵、石宗昭、陳謙、葉適、袁燮、趙靜之、張子 智,後皆擢用不至,通顯者六人而已。浩喜薦人才,嘗 擬陳之茂進職與郡。上知之茂,嘗毀浩曰:「『卿豈以德 報怨耶』?浩曰:『臣不知有怨,若以為怨,而以德報之,是 有心也』。」莫濟狀王十朋行事,詆浩尤甚。浩薦濟掌內 制,上曰:「『濟非議卿者乎』?浩曰:『臣不敢以私害公』。」遂除 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待之如初。蓋其寬厚類此。 《陳襄傳》:襄在經筵時,神宗顧之甚厚,嘗訪人材之可 用者,襄以司馬光、韓維、呂公著、蘇頌、范純仁、蘇軾至 於鄭俠三十三人對,謂光、維、公著皆股「肱心膂之臣, 不當久外。謂俠愚直敢言,發於忠義,投竄瘴癘,朝不 謀夕,願使得生還」,帝不能盡用。

《葉適傳》:「適除太常博士兼實錄院檢討官,嘗薦陳傅 良等三十四人於丞相,後皆召用,時稱得人。」

《張逸傳》:「逸字大隱,鄭州滎陽人。進士及第,為試祕書 省校書郎,知襄州鄧城縣,有能名。知州謝泌將薦逸, 先設几案,置章其上,望闕再拜曰:『老臣為朝廷得一 良吏。迺奏之。他日引對,真宗問所欲何官,逸對曰:『母 老在家,願得近鄉一幕職官,歸奉甘旨足矣』。授澶州 觀察推官,數日以母喪去,服除引對,帝又固問之,對』」 曰:「願得京官,特改大理寺丞。」帝雅信泌,再召問逸者, 用泌薦也。

《鮮于侁傳》:「侁為轉運使時,王安石、呂惠卿當路,正人 多不容。侁曰:『吾有薦舉之權,而所列非賢,恥也』。」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