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9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所薦如劉摯、李常、蘇軾、蘇轍、劉攽、范祖禹,皆守道背 時之士。

《陳俊卿傳》:「俊卿授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兼樞密使。俊卿以用人為己任,所除吏皆一時選,獎 廉退,抑奔競。或才可用,資歷淺,密薦於上,未嘗語人。 每接朝士及牧守,自遠至,必問以時政得失,人才賢 否。虞允文宣撫四川,俊卿薦其才堪相。五年正月,上 召允文為樞密使,至則以為右相,俊卿為左相。」 《汪澈傳》:澈為殿中日,薦陳俊卿、王十朋、陳之茂為臺 官。高宗曰:名士也,次第用之矣。在樞府,孝宗密訪人 材,薦百有十八人。嘗奏言:臣起寒遠,所以報國,惟無 私不欺爾。

《范仲淹傳》:「仲淹監楚州糧料院,母喪去官。晏殊知應 天府,聞仲淹名,召寘府學。上書請擇郡守,舉縣令,斥 游惰,去冗僭,慎選舉,撫將帥,凡萬餘言。服除,以殊薦, 為祕閣校理。」

《韓綜傳》:「綜通判鄧州天雄軍,呂夷簡自北京入相,薦 為集賢校理、同知太常院。」

《韓維傳》:「維蔭入官,父沒後,閉門不仕,宰相薦其好古 嗜學,安於靜退,召試學士院,辭不就。富弼辟河東幕 府,史館修撰歐陽修薦為檢討,知太常禮院。」

《韓縝傳》:「縝登進士第,簽書南京判官。仁宗以水災求 直言,縝上疏詞極剴切,劉沆薦其才,命編修三班敕。」 《趙抃傳》:「抃知崇安、海陵、江原三縣,通判泗州。濠守給 士卒,廩賜不如法,聲欲變,守懼,日未入,輒閉門不出。 轉運使檄抃攝治之,抃至從容如平時,州以無事。翰 林學士曾公亮未之識,薦為殿中侍御史。」

《唐淑問傳》:「淑問監撫州酒稅,司馬光薦其行己有恥, 召為左司諫。」

《唐義問傳》:「義問擢湖南轉運判官,移使京西。文彥博 守西都,義問求罷去,彥博告以再入相時,嘗薦其父 晚同為執政,相得甚歡,故義問乃止。元祐中,知齊州, 提點京東刑獄,河北轉運副使。用彥博薦,加集賢修 撰,帥荊南。」

《邵亢傳》:「亢在樞密踰年,無大補益,帝頗厭之。嘗與諫 官孫覺言,欲以陳升之代亢,而使守長安。覺遽劾亢, 薦升之。」

《錢景諶傳》:「景諶初赴開封解試,時王安石得其文,以 為知道者,既薦送之,又推譽於公卿間,自是執弟子 禮。安石提點府界,景諶為屬主簿,又以文薦之。」 《張方平傳》:「方平守蜀日,得眉山蘇洵與其二子軾,轍 深器異之,嘗薦軾為諫官。」

《張昇傳》:「昇舉進士,為楚丘主簿,南京留守王曾稱其 公輔器。累官度支員外郎。夏竦經略陝西,薦其才,換 六宅使,涇原秦鳳安撫都監。」

《劉攽傳》:「攽仕州縣二十年,始為國子監直講,歐陽修、 趙概薦試館職。」

《程頤傳》:「頤字正叔,治平、元豐間,大臣屢薦,皆不起。哲 宗初,司馬光、呂公著共疏其行義曰:伏見河南府處 士程頤,力學好古,安貧守節,言必忠信,動遵禮法。年 踰五十,不求仕進,真儒者之高蹈,聖世之逸民。望擢 以不次,使士類有所矜式。詔以為西京國子監教授, 力辭,尋召為祕書省校書郎。既入見,擢崇政殿說書。」 《趙雄傳》:「雄字溫叔,資州人。為隆興元年類省試第一。 虞允文宣撫西蜀,辟幹辦公事。入相,薦於朝。乾道五 年,召見便殿。孝宗大奇之,即日手詔除正字。范成大 使金,將行,雄當登對,允文招與之語,既進見雄極論 恢復,孝宗大喜曰:『功名與卿共之』。即除右史,兩月除 舍人。金使耶律子敬賀會慶節,雄館」伴子敬披露事 情不敢隱,邏者以聞。上夜召雄,雄具以子敬所言對, 上喜。金使入辭。故事當用樂,雄奏:「卜郊有日,天子方 齋,樂不可用。」上難之,遣中使諭雄。雄奏:「金使必不敢 不順,即有他,臣得引與就館。」上大喜。雄請復置恢復 局,日夜講磨條具合上意,除中書舍人。自選人入館 至此,未滿歲也。

《陳淵傳》:「淵字知默,南劍州人也。紹興五年,給事中廖 剛、中書舍人胡寅、朱震、權戶部侍郎張致遠言淵乃 瓘之諸孫,有文有學,充樞密院編修官。會李綱以前 宰相為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辟為制置司機宜 文字。七年,詔侍從舉直言極諫之士,胡安國以淵應。 召對,改官,賜進士出身。九年,除監察御史,尋遷右正」 言。

《楊安國傳》:「安國字君倚,密州安丘人。父光輔,居馬耆 山,學者多從受經。州守王溥文薦為太學助教。孫奭 知兗州,又薦為太常寺奉禮郎、州學講書。既而奭與 馮元薦安國為國子監直講,并召光輔至,仁宗命說 《尚書》。光輔曰:『堯舜之事遠而未易行,願講《無逸》一篇。 時年七十餘矣,而論說明暢。帝悅,欲留為學官,固辭』」 以國子監丞,老于家。

《朱敦儒傳》:「敦儒字希真,河南人。父勃,紹聖諫官。敦儒 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中,召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