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9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鎮、定、保、深、永寧、天雄六州軍巡檢。」

《洪遵傳》:「遵拜同知樞密院事,薦眉山李燾、永嘉鄭伯 熊及林光朝,未及用。」

《張九成傳》:九成游京師,從楊時學。權貴託人致幣曰: 「肯從吾游,當薦之館閣。」九成笑曰:「王良尚羞,與嬖奚 乘,吾可為貴游客耶。」

《張致遠傳》:「致遠中進士第。宰相范宗尹薦其才。召對, 擢為樞密院計議官。」

《盧知原傳》:「知原以父任知歙縣,因近臣薦赴都堂審 察,累遷梓州路轉運副使。」

《李朴傳》:「朴登紹聖元年進士第,調臨江軍司法參軍, 移西京國子監教授,程頤獨器許之。徽宗即位,右司 諫陳瓘薦朴,有旨召對。」

《揮麈後錄》:太平興國五年,詔通判得舉選人充京官, 運判所舉人數與提刑等。至熙寧三年,置諸路提舉 常平廣惠倉,各添舉員。有旨:今後通判更不舉選人 充京官,運判比提刑減人數之半。

韓持國既以《忠憲》任為將作監主簿,少年清修,不復 以軒冕為意。將四十矣,猶未出仕。宋元憲欲薦孔寧 極,旼偶觀其詩卷,迺得持國所和篇,誦之大喜,遂捨 寧極而薦持國,繇是賜第入館。

《巵史》:呂許公夷簡聞包拯之才,欲見之。一日,見班次 有包拯名,頗喜,又問知居同里巷,意以拯便於求見。 無幾報拯,朝辭,乃注一知縣而出。尤奇之,遽使人追 還,遂薦之,除裡行。

《貴耳集》:澹菴有《薦賢錄》。首章謂上欲求詩人,遂薦十 五人,以王庭珪為首。晦翁亦以能詩薦,此時伊洛之 學未甚專門也。

《東軒筆錄》:王章惠公隨知揚州,許元以舉子上謁,自 陳世家,乃唐許遠之後。章惠率同僚上表,薦其忠烈 之家,乞朝廷推恩,而通判以下皆不從,章惠遂獨狀 薦之,朝廷以為郊社齋郎。元有材謀,曉錢穀,為江淮 制置發運判官,以至為使,凡十餘年,號為能臣。終天 章閣待制。

鞠詠為進士,以文受知於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 詠擢第,釋褐為大理評事,知杭州仁和縣。將之官,先 以書及所作詩寄王公,以謝平昔獎進,今復為吏,得 以文字相樂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禮,課其 職事甚急。鞠大失望,於是不復冀其相知而專修吏 幹矣。其後王公入為參知政事,首以詠薦人。或問其 故,答曰:「鞠詠之才,不患不達,所憂者氣俊而驕,我故 抑之,以成其德耳。」鞠聞之,始以王公為真相知也。 有范延貴者,為殿直,押兵過金陵,張忠定公見為守, 因問曰:「天使沿路來還,曾見好官員否?」延貴曰:「昨過 袁州萍鄉縣,邑宰張希顏,著作者雖不識之,知其好 官員也。」忠定曰:「何以言之?」延貴曰:「自入萍鄉縣境,驛 傳橋道皆完葺,田萊墾闢,野無惰農。及至邑,則廛肆 無賭博,市易不敢諠爭。夜宿邸中,聞更鼓分明,以是 知其必善政也。」忠定大笑曰:「希顏固善矣,天使亦好 官員也。」即日同薦於朝。希顏後為發運使,延貴亦閤 門祗候,皆號能吏也。

謝泌諫議,居官不妄薦士,或薦一人,則焚香捧表,望 闕再拜而遣置。所薦雖少,而無不顯者。泌知襄州日, 張密逸為鄧城縣令,有善政。鄧城去襄城,度漢水才 十餘里,泌暇日多乘小車,從數吏,度漢水入鄧城界, 以觀風謠。或載酒邀張野酌,吟嘯終日而去。其高逸 樂善如此,張亦其所薦也。

張鑄河北轉運使,緣貝州事降通判太平州。是時,葛 原初得江東西提點銀銅坑冶,欲薦鑄而移文取其 腳色,鑄不與,但以詩答之曰:「銀銅坑冶是新差,職比 催綱勝一階。更使下官供腳色,下官縱蹟轉沉埋。」 吳沖卿初作相,亦以收拾人物為先,首薦齊諶并亮 采。洎二人登對,咸不稱旨,又薦李師德為臺官,而師 德不才,自是秉政數年,以至薨日,更不復薦士,而三 人者亦竟無聞於時也。

寇萊公始與丁晉公善,嘗以丁之才薦於李文靖公, 沆屢矣,而終未用。一日,萊公語文靖曰:「比屢言丁謂 之才,而相公終不用,豈其才不足用耶?抑鄙言不足 聽耶?」文靖曰:「如斯人者,才則才矣,顧其為人,可使之 在人上乎?」萊公曰:「如謂者,相公終能抑之使在人下 乎?」文靖笑曰:「他日後悔,當思吾言也。」晚年與寇權寵 相軋,交至傾奪,竟有海康之禍,始服文靖之識。 《石林燕語》:「祖宗時,選人初任薦舉,本不限以成考。景 祐中,柳三變為睦州推官,以歌辭為人所稱,到官纔 月餘,呂蔚知州事,即薦之。郭勸為侍御史,因言三變 釋褐,到官始踰月,善狀安在,而遽薦論。因詔州縣官 初任未成考,不得舉。後遂為法。」

天聖前,諸路使者舉薦未有定限,選人止用四考改 官。然是時吏部選人磨勘,歲纔數十人而已。慶曆以 後,增為六考,知州等薦,吏部皆視屬邑多寡,裁為定 數,于是當薦舉者,常以應格充數為意,遂數倍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