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0 (1700-1725).djvu/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均兵農之功,正貴賤之名,一中外之法,還軍衛之職,

脩省署之官。近崇貞觀之風,遠復成周之制。自邦畿 以刑下國,始天子而達諸侯,可以制猾姦之彊,無踰 檢之患矣。臣前所謂「生徒惰業,由學校之官廢」者,蓋 國家貴其祿,賤其能,先其事,後其行,故庶官乏通經 之學,諸生無脩業之心矣。臣前所謂「列郡干禁,繇授 任非人」者,臣以為刺史之任,治亂之根本繫焉,朝廷 之法制在焉。權可以御豪彊,恩可以惠孤寡,彊可以 禦姦寇,政可以移風俗。其將校曾更戰陣,及功臣子 弟,請隨宜酬賞。苟無治人之術者,不當任此官,即絕 干禁之患矣。臣前所謂「百工淫巧,繇制度不立」者,臣 請以官位祿秩,制其器用車服,禁以金銀珠玉錦繡 雕鏤,不蓄於私室,則無蕩心之巧矣。臣前所謂「辨枝 葉」者,繇考言以詢行也。臣前所謂「形於恥格」者,繇道 德而齊禮也;臣所謂「念生寡而食眾,可罷斥惰游」者, 已備於前矣。臣所謂「令煩而治鮮,要察其行否」者。臣 聞號令者,治國之具也。君審而出之,臣奉而行之。或 虧益止留,罪在不赦。今陛下令煩而治鮮,得非持之 者有所蔽欺乎?臣所謂博延群彥,願陛下必納其言, 造廷待「問,則小臣其敢愛死者。昔晁錯為漢削諸侯, 非不知禍之將至,忠臣之心,壯夫之節,苟利社稷,死 無悔焉。臣非不知言發而禍應,計行而身僇,蓋痛社 稷之危,哀生人之悔,豈忍姑息時忌,竊陛下一命之 寵哉?昔龍逢死而啟商,比干死而啟周,韓非死而啟 漢,陳蕃死而啟魏。今臣之來也,有司或不敢薦臣之 言,陛下又無以察臣之心,退必戮於權臣之手。臣幸 得從四子游於地下,固臣之願也。所不知殺臣者,臣 死之後,將孰為啟之哉?至如人主之闕,政教之疵,前 日之弊,臣既言之矣。若乃流下土之惠,修近古之治, 而致和平者,在陛下行之而已。」然上之所陳者,實以 臣親承聖問,敢不條對。雖臣之愚,以為未極,教化之 大端,皇王之要道。伏惟陛下事天地以教人恭,奉宗 廟以教人孝,養高年以教人悌長,字百姓以教人慈 幼,調元氣以煦育,扇太和以仁壽,可以消搖無為,垂 拱成化。至若「念陶鈞之道,在擇宰相以任之,使權造 化之柄;念保定之功,在擇將帥以任之,使修閫外之 寄;念百度之求正,在擇庶官而任之,使顓職業之守; 念百姓之怨痛,在擇良吏以任之,使明惠養之術。自 然言足以為天下教,動足以為天下法,仁足以勸善, 義足以禁非,又何必宵衣旰食,勞神惕慮,然後致治 哉!」是時第策官左散騎常侍馮宿、太常少卿賈餗、庫 部郎中龐嚴見蕡對,嗟伏,以為過古晁、董而畏中官, 眥睚不敢取。士人讀其辭至感慨流涕者,諫官御史 交論其直。於時被選者二十有三人,所言皆冗齪,常 務類得優。調河南府參軍事。李邰曰:「蕡逐我,留吾顏 其厚耶?」

神宗熙寧三年詔舉賢良方正對策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澠水燕談錄》:「熙寧中,孔 文仲舉賢良方正,制策入等,以忤時政,不推恩。孫靖 公固言:『科舉徒取一日之長,言之虛華,不足校矧。制 舉本以求直言,豈以忤而黜之耶?今朝廷以文仲之 言足以惑天下,臣恐天下不惑文仲之言,而以文仲 之黜為惑』。」

按《玉海》:「熙寧三年九月乙巳,崇政殿試呂陶、錢緦、孔 文仲、張繪、文仲,策入三等,對切直,王安石惡之,發赴 本任。」

按《闕里志》:「孔文仲,字經父。少好學,性狷介,舉進士,又 舉賢良方正。范蜀公鎮舉公,召試對策,極言新法之 害,忤王安石,見黜。哲宗朝,累遷起居舍人,拜左諫議 大夫。」

高宗紹興七年舉直言極諫者召對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選舉志》:「七年,以久暘有 異,令中外侍從各舉能直言極諫一人。」是冬,呂祉舉 選人胡銓,汪藻舉布衣劉度,即除銓樞密院編修官, 而度不果召。自是詔書數下,未有應者。 按《陳淵傳》: 紹興七年,詔侍從舉直言極諫之士,胡安國以淵應 召對策,改官,賜進士出身。

對策部總論

桓寬《鹽鐵論》。

《利議》

大夫曰:「作世明主,憂勞萬人,思念北邊之未安,故使使者舉賢良、文學、高第,詳延有道之士,將欲觀殊議異冊,虛心傾耳以聽,庶幾云得。諸生無能出奇計,遠圖匈奴,安邊境之冊。明枯竹守空言,不知趨舍之宜。時世之變,議論無所依,如膝癢而搔背;辯訟公門之下,訩訩不可勝聽。如品即口以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