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0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五十九卷目錄

 上書部總論

  顏氏家訓省事篇

 上書部藝文一

  應詔上書        漢東方朔

  求自試啟         齊王融

 上書部藝文二

  別蔡十四著作       唐杜甫

  上書行          宋劉攽

 上書部紀事

 上書部雜錄

選舉典第五十九卷

上書部總論

顏氏家訓

《省事篇》

「上書陳事,起自戰國,逮於兩漢,風流彌廣。原其體度, 攻人主之長短,諫諍之徒也;訐群臣之得失,訟訴之 類也;陳國家之利害,對策之伍也;帶私情之予奪,遊 說之儔也。總比四塗,賈誠以求位,鬻言以干祿,或無 絲毫之益,而有不省之困。幸而感悟人主,為時所納, 初獲不貲之賞,終陷不測之誅,則嚴助、朱買臣、吾丘」 壽王、主父偃之類甚眾。良史所書,蓋取其狂狷一介, 論政得失耳,非士君子守法度者所為也。今世所睹 懷瑾瑜而握蘭桂者,悉恥為之。守門詣闕,獻書言計, 率多空薄,高自矜誇,無經略之大體,咸糠秕之微事。 十條之中,一不足採,縱合時務,已漏先覺,非謂不知, 但患知而不行耳。或被發姦私,面相酬證,事途迴冗, 翻懼𠍴尤。人主外護聲教,脫加含養,此乃僥倖之徒, 不足與比肩也。

上書部藝文一

《應詔上書》
漢·東方朔

「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二學《書》,三冬文史足 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 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凡 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 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 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 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聞。

《求自試啟》
齊·王融

臣聞「春庚秋蟀,集候相悲;露木風榮,臨年共悅。夫惟 動植,且或有心;況在生靈,而能無感?」臣自奉望宮闕, 沐浴恩私,拔跡庸虛,參名盛列,纓劍紫複,趨步丹墀, 歲時歸來,誇榮邑里。「然無勤而官,昔賢曾議;不任而 祿,有識必譏。臣所用慷慨憤懣,不遑自安。誠以深恩 鮮報,聖主難逢,蒲柳先秋,光陰不待。貪及明時,展悉」 愚效,以酬陛下不世之仁。若微誠獲信,短才見序,文 武吏法,惟所施用。夫君道含弘,臣術無隱,翁歸乃居 中自見,充國曰:「莫若老臣。」竊景前修,敢蹈輕節,以冒 不媒之鄙,式罄奉公之誠。抑又唐堯在上,不參二人, 管夷吾恥之,臣亦恥之,願陛下裁覽。

上書部藝文二

《別蔡十四著作》
唐·杜甫

「賈生慟哭後,寥落無其人。安知蔡夫子,高義邁等倫。」 獻書謁皇帝,志已清風塵。流涕灑丹極,萬乘為酸辛。 天地則瘡痍,朝廷多正臣。異才復間出,周道日維新。 使蜀見知己,別顏始一伸。主人薨城府,扶櫬歸咸秦。 巴道此相逢,會我病江濱。憶念鳳翔都,聚散俄十春。 我衰不足道,但願子意陳。稍令社稷安,自契魚水親。 我雖消渴甚,敢忘帝力勤。尚思未朽骨,復睹耕桑民。 積水駕三峽,浮龍倚長津。揚舲洪濤間,仗子濟物身。 鞍馬下秦塞,王城通北辰。元甲聚不散,兵久食恐貧 窮。谷無粟帛,使者來相因。若憑南轅使,書札到天垠。

《上書行》
宋·劉攽

「仕不至二千石,賈不至五百萬。此事夸者憂,而非志 士歎。君不見下邳少年受書起,幄中運籌制千里。功 成不受三萬戶,拂衣歸從赤松子。君不見,計倪半策 誅強吳,鴟夷扁舟浮五湖。三致千金不自擅,至今藉 藉宗陶朱。大賢富貴不為己,心事邈與常人殊。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