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0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帝二年,對策者百人,晁錯為高第。武帝元光五年,對

策者亦百人,公孫弘為第一。當時未有黜落法,對策 者皆被選,但有高下爾。至唐始對策一道而有中否, 然取人比今多。建中間姜公輔等二十五人,太和間」 裴休等二十三人,其下如正元中韋執誼、崔元翰、裴 洎等皆十八人,元和中牛僧孺等,長慶中龐嚴等,至 少猶皆十四人。蓋自後周加試策論三道於禮部,每 道以三千字為率。本朝加試六論,或試於祕閣 文章辨體。按《說文》:「策者,謀也。凡錄政化得失,顯而問 之,謂之對策。」考之於始,實始漢之晁錯。錯遇文帝恭 謙好問之主,不能明目張膽以答所問,惟仲舒克竭 所蘊,帝因是罷黜百家,專尊孔氏,以表章《六經》,厥功 茂焉。迨宋蘇軾之答仁宗制策,亦克輸忠陳義,婉切 懇到,君子有取焉。

《容齋續筆》:漢武帝建元元年,詔舉賢良方正直言極 諫之士。丞相綰奏:「所舉賢良,或治申、商、韓非、蘇秦、張 儀之言,亂國政,請皆罷。」奏可。是時對者百餘人,帝獨 善莊助對,擢為中大夫。後六年,當元光元年,復詔舉 賢良,於是董仲舒等出焉。《資治通鑑書》仲舒所對為 建元。按策問中云:「朕親耕籍田,勸孝弟,崇有德,使者」 冠蓋相望,問勤勞,恤孤獨,盡思極神。對策曰:「陰陽錯 繆,氛氣充塞,群生寡遂,𥟖民未濟,必非即位之始年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