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0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戰必亡,失其故俗必亡,人心不服必亡,金皆有焉。劉 豫背叛君親,委身外國,黠雛經營,有同兒戲,何足慮 哉!前世中興之主,大抵以剛德為尚,去讒節慾,遠佞 防姦,皆中興之本也。今閭巷之人,皆知有父兄妻子 之樂,陛下貴為天子,冬不得溫,夏不得凊,昏無所定, 晨無所省,感時遇物,悽惋於心,可不思所以還二聖 之車乎』?」又言:「閹寺聞名,國之不祥也。今此曹名字稍 稍有聞,臣之所憂也。當使之安掃除」之役,凡結交往 來者有禁,干預政事者必誅,擢寘首選。楊時遺九成 書曰:「廷對自中興以來未之有,非剛大之氣不為得 喪回屈,不能為也。」授鎮東軍簽判。

《胡銓傳》:「銓字邦衡,廬陵人。建炎二年,高宗策士淮海, 銓因御題問治道本天,天道本民。答云:『湯武聽民而 興,桀紂聽天而亡。今陛下起干戈鋒鏑間,外亂內訌, 而策臣數十條,皆質之天,不聽於民』。」又謂:「今宰相非 晏殊,樞密,參政非韓琦、杜衍、范仲淹,策萬餘言,高宗 見而異之,將冠之多士,有忌其直者,移置第五。」 《季陵傳》。陵登政和二年上舍第,建炎二年遷中書舍 人。三年六月,淫雨,詔求直言。陵言:「金人累歲侵軼,生 靈塗炭,怨氣所積。災異之來,固不足怪,惟先格王,正 厥事,則在我者其可忽邪?臣觀廟堂無擅命之臣,惟 將率之權太盛;宮閫無女謁之私,惟宦寺之習未革。 今將帥擁兵自衛,浸成跋扈,苗、劉竊發,勤」王之師一 至,陵轢官吏,莫敢誰何。此將率之權太盛有以干陽 也。宦寺縱橫,上下共憤,卒碎賊手,可為戒矣。比聞復 召藍珪,黨與相賀,聞者切齒。此宦寺之習未革有以 干陽也。《洪範休徵》曰:「肅時雨若,謀時寒若。咎徵曰:狂 恆雨若,急恆寒若。」自古天子之出,必載廟主行,示有 尊也。前日倉卒迎奉,不能「如禮。既至錢塘,置太廟於 道宮,薦享有闕,留神御於河滸,安奉後時。不肅之咎, 臣意宗廟當之。」「比年盜賊,例許招安,未幾再叛,反墮 其計。忠臣之憤不雪,赤子之冤莫報,不謀」之咎,臣意 盜賊當之。「道路之言,謂鑾輿不久居此」,自臣臆度,決 無是事。假或有之,不幾於狂乎?軍興以來,既結保甲, 又改巡社,既招弓手,又募民兵,民力竭矣,而又誅求 焉,不幾於急乎?此皆陰道太盛所致,帝嘉納之。 《李樸傳》:樸登紹聖元年進士第,調臨江軍司法參軍, 移西京國子監教授,程頤獨器許之。徽宗即位,右司 諫陳瓘薦樸,有旨召對。樸首言熙寧元豐以來,政體 屢變,始出一二大臣所學不同,後乃更執圓方,互相 排。失,今不治,必至不可勝救。又言:「今士大夫之學, 不求諸己而惟王氏之聽,敗壞心術,莫大於此。願詔 勿以王氏為拘,則英材輩出矣。」蔡京惡樸鯁直,他執 政三擬官皆持之不下,復以為虔州教授。

《李舜臣傳》:「舜臣中乾道二年進士第,時朝廷既罷兵, 而為相者益不厭,天下望。舜臣對策,論金人世讎,無 可和之義,宰輔大臣不當以奉行文字為職業,考官 惡焉。絀下第,調卭州安仁縣主簿。」 《金史褚丞亮傳》:「丞亮字茂先,真定人。宋蘇軾自定武 謫官,過真定,丞亮以文謁之,大為稱賞。宣和五年秋, 應鄉試,同試者八」百人,丞亮為第一。明年登第。調易 州戶曹,未赴,會金兵南下。天會六年,斡離不既破真 定,拘籍境內。進士試安國寺,丞亮名亦在籍中,匿而 不出。軍中知其才,嚴令押赴,與諸生對策。策問上皇 無道,少帝失信,舉人承風旨,極口詆毀。丞亮詣主文, 劉侍中曰:「君父之罪,豈臣子所得言耶?」長揖而出,劉 為之動容,餘悉放第,凡七十二人,遂號「《七十二賢》榜。」 狀元許必仕為郎官,一日出左掖門,墮馬首,中閫石 死,餘皆無顯者。

《元史牟應龍傳》:「應龍擢咸淳進士第。時賈似道當國, 自擬伊周,謂馬廷鸞曰:『君故與清忠游,其孫幸見之, 當處以高第』。應龍拒之不見。及對策,具言上下內外 之情,不通,國勢危急之狀,考官不敢寘上第,調光州 定城尉。應龍曰,昔吾祖對策,以直言忤史彌遠,得洪 雅尉。今固當爾,無媿也。」

對策部雜錄

《文心雕龍議對》篇:「夫對策者,應詔而陳政也。射策者, 操事而獻策。言中聖準,譬射侯中的。二名雖殊,即議 之別體也。」

對策王庭,同時酌和。治體高秉,雅謨遠播。

《中說》叔恬曰:「敢問策何謂也?」子曰:「其言也典,其致也 博,憫而不私,勞而不倦,其惟策乎!」

蘇軾《謝應制科啟》:「無所不問之策,以觀其博通之學。」 《石林燕語》:「漢舉賢良,自董仲舒以來,皆對策三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