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0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樂廣目傳》:「廣目父史,字子止,為平原主簿,太平興國 五年,以見任官舉進士,上書言事,擢為著作郎。」 《田錫傳》:「錫為河北轉運副使,驛書言邊事,上嘉之,徙 知相州,轉起居舍人,還判登聞鼓院。上書請封禪,以 本官知制誥,尋加兵部員外郎。」

《欒崇吉傳》:「崇吉少為吏部令史,上書言事,調補臨淄 主簿。」

《張齊賢傳》:「齊賢,曹州冤句人。生三歲,值晉亂,徙家洛 陽。孤貧力學,有遠志,慕唐李大亮之為人,故字師亮。 太祖幸西都,齊賢以布衣獻策馬前,召至行宮,齊賢 以手畫地,條陳十事,曰下并汾,曰富民,曰封建,曰敦 孝,曰舉賢,曰太學,曰藉田,曰選良吏,曰慎刑,曰懲姦。 內四說稱旨,齊賢堅執以為皆善。上怒,令武士拽出」 之。及還,語太宗曰:「我幸西都,唯得一張齊賢爾,我不 欲爵之以官,異時可使輔汝為相也。」太宗擢進士,欲 置齊賢高第,有司偶失掄選,上不悅,一榜盡與京官, 於是齊賢以大理評事通判衡州。

《趙昌言傳》:「昌言遷工部侍郎,時鹽鐵副使陳象輿與 昌言善,知制誥胡旦、度支副使董儼皆昌言同年,右 正言梁顥嘗在大名幕下。四人者,日夕會昌言之第, 京師為之語曰:『陳三更,董半夜,有傭書。翟穎性險誕, 與旦狎,旦為作大言之辭,使穎上之,為穎改姓名周、 馬,以為唐馬、周復出也。其言多毀時政,自薦為大臣』」 及歷舉數十人,皆公輔器,期昌言為內應。陳王尹開 封,廉知以聞,詔捕穎繫獄鞫之,盡得其狀,昌言坐貶 崇信軍節度行軍司馬,穎杖脊黥面、流海島,禁錮終 身。

《陳執中傳》:「執中字昭譽,以父恕任,為祕書省正字,累 遷衛尉寺丞,知梧州。上《復古要道》三篇,真宗異而召 之。帝屬疾,春秋高,大臣莫敢言建儲者,執中進《演要》 三篇,以蚤定天下根本為說。翌日,帝以他疏示輔臣, 皆贊曰:『善』。帝指其袖中曰:『又有善於此者』。出之,乃《演 要》也。因召對便殿,勞問久之,擢右正言。逾月,遂立皇」 太子。

《李超傳》:「超子濬,字德淵,咸平中,為刑部詳覆,御史臺 推直官,屢上書言事,遷開封府推官,賜緋魚。」

《蘇舜欽傳》:「舜欽少慷慨有大志。補太廟齋郎,調滎陽 縣尉。上書,尋舉進士,改光祿寺主簿。」

《任中師傳》:中師知益州,康定中,任布守河陽,數上書 論事,帝欲用之,呂夷簡薦中師才不在任布下,遂並 召為樞密副使。中師徙知陳州。踰年,上書言:「臣老矣, 家本曹人,願得守曹。」遂以知曹州。

《劉庠傳》:「庠為高密廣平院教授。英宗求直言,庠上書 論時事。帝以示韓琦,琦對之未識,帝益嘉重,除監察 御史裏行。」

《章望之傳》:「望之少孤,喜學問,志氣弘放,為文辯博,長 於議論。初由伯父得象蔭為祕書省校書郎,監杭州 茶庫。逾年辭疾去,求舉賢良方正。得象在相位,以嫌 扼之,乃上書論時政凡萬餘言,不報。」

《大全集程伊川年譜》:「先生幼有高識,非禮不動。皇祐 二年,年十八,上書闕下,勸仁宗以王道為心,生靈為 念,黜世俗之論,期非常之功。且乞召對面陳所學。不 報。」

《卻掃編》:「蘇黃門子由,熙寧二年以前大名府推官上 書論事,神宗覽而悅之,即日召對便殿,訪問久之,面 擢為條例司屬官。故事,選人未得上殿者,自此遂為 故事云。」

《歸田錄》:夏英公以父沒王事,授丹陽主簿,上書乞應 制舉,曰:「若陛下以枕流漱石為達,則臣世居市井;若 陛下以金榜丹桂為材,則臣未忝科第;若陛下以鳩 杖駘背為德,則臣始踰弱冠;若陛下以荷戈控弦為 勇,則臣生不綿歷。若陛下令臣待詔公車,指陳時事, 猶可與漢唐諸生並驅,較其先後。」

《宋史唐垌傳》:唐垌者,以父任得官,熙寧初,上書云:「秦 二世制於趙高,乃失之弱,非失之強。」神宗悅其言。又 云:「青苗法不行,宜斬。」大臣異議如韓琦者數人。安石 尤喜之,薦使對,賜進士出身,為崇文校書。上薄其人, 除知錢塘縣。安石欲留之,乃令鄧綰薦為御史,遂除 太子中允。

《劉涇傳》:「涇知處、虢、真、坊四州,元符末,上書召對,除職 方郎中。」

《張確傳》:「確元祐中擢進士第。徽宗即位,應詔上書言 十事。乞誅大姦,退小人,進賢能,開禁錮,起者成,擢忠 鯁,息邊事,修文德,廣言路,容直諫。遂列於上籍。」 《邵伯溫傳》:「徽宗即位,以日食求直言。伯溫上書累數 千言,大要欲復祖宗制度,辯宣仁誣謗,解元祐黨錮, 分君子小人,戒勞民用兵。語極懇至。」

《汪若海傳》:靖康元年,金人侵擾,朝廷下詔求知兵者。 若海應詔,未三刻而文成擢高等,時已割河北地。其 年冬,再犯京師,若海謂:「河北國家重地,當用河北以 攬天下大權,不可怯懦自守,閉關養敵,坐受其敝。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