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0 (1700-1725).djvu/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康王起兵相州,乃上書樞密曹輔,請立王為大元帥, 擁兵鎮撫河北,以掎金人之後,則京城之圍自解。輔」 大喜,即以其書進,欽宗用為參謀,遣如康王所。 《李舜臣傳》:舜臣通古今,推跡興廢,洞見根本,慨然有 志於天下。紹興末,張浚視師江淮,舜臣應詔上書,言 乘輿不出,無以定大計,宜徙幸武昌。又謂江東六朝 皆嘗取勝北方,不肯乘機爭天下,宜為今日監。著《江 東勝後之鑑》十篇上之。

《陳亮傳》:「亮為人才氣超邁,下筆數千言。隆興初,與金 人約和,天下忻然,幸得蘇息,獨亮持不可。婺州方以 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已而退修於家,力 學著書者十年。孝宗即位,亮更名同,詣闕上書,孝宗 召令上殿,將擢用之。大臣惡其直言無諱,交沮之,乃 有都堂審察之命。宰相臨以上旨,問所欲言,皆落落」 不少貶,又不合。待命十日,再詣闕上書,帝欲官之,亮 笑曰:「吾欲為社稷開數百年之基,寧用以博一官乎?」 亟渡江而歸。

《唐文若傳》:「文若字立夫,眉山人。父庚,在《文苑傳》。文若 少英邁不群,為文豪健。登進士第,分教潼川府。給事 中勾濤薦自代,詔赴行在所。既至,而勾濤出,不得見。 文若奏書闕下,略曰:『昔漢高慢士,四皓去之,而西鄙 少廉恥之人。光武禮賢,嚴光友之,而東都多節義之 士。陛下屈萬乘之尊,駐蹕東南,兩宮將歸,五路初復。 正宜市朽骨、式怒蛙,以來豪傑,與之共治,寧遽惜此 數刻之對耶』?」書奏,翌日,召對便殿,高宗大悅,特旨改 合入官、通判洋州。

《揮麈三錄》:「劉廷者,開封人,向氏甥,頗知書,少年不撿, 無家可歸,從張懷素左道於真州。一日,懷素語廷云: 『吾嘗遣范信中往說諸遷客於湖廣間,久之不至,聞 從京口入都矣,豈非用心不善乎?子其往京師偵探 之。廷俶裝西上,道中小緩而進。比次國門,則見懷素 與其黨數人,皆鎖頸纍纍而過,防護甚嚴。廷惶怖,休』」 於旅邸。又數日,變易名姓,買舟南下。有二白衣隸輩 與之共載,既相款洽,忽自云:「我開封府捉事使臣也, 君識一劉廷秀才否?近以通謀為逆,事露,官遣我捕 之,君其為我物色焉。」廷略不露其蹤跡,次臨淮岸分 背,自此遁跡江淮間。建炎初,思陵中興應天,乃更名 誨。上書自奮,應募願使虜。廷召對稱旨,自韋布授京 秩,直祕閣,借侍從以行將命。有旨,擢直顯謨閣,守楚 州。制詞云:「昨將使旨之光華,備歷征途之嶮岨,命分 憂於凋郡,併進直於清班。」己酉歲,金寇渡淮,誨奔走 錢塘。時大駕已幸四明,杭守康志升允之,委城而遁, 軍民乃共推誨領郡。適虜寨於郊外,誨登錢塘門樓, 遣人下與計事,又唱言「誨欲以城獻賊,為眾所殺。」 《宋史章穎傳》:「穎字茂猷,臨江軍人,以兼經中鄉薦,孝 宗嗣服,下詔求言,穎為萬言書,附驛以聞,禮部奏名 第一,孝宗稱其文似陸贄,調道州教授。」

《輟耕錄》:「至正乙酉冬,朝廷遣官奉使宣撫諸道,問民 疾苦,然而政績昭著者,十不二三。明年秋,江右儒人 黃如徵邀駕上書,指數散散王士宏等罪狀,且及國 家利害,斧鉞在前,有所不避,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如 徵其人者與。天子親覽其書,喜見於色,又虞如徵必 為權豪所中,命近臣館糓以俟。越數日,特授江西等」 處儒學提舉,敕侍衛護送出都。如徵感上德意,受命 而不領職,天下共賢之。散散王士宏等雖免譴責,終 以不顯死。其書略曰:「江西布衣書生黃如徵百拜上 書皇帝陛下:如徵忝生僻土,遭遇明時,用竭愚衷,冒 干天聽,伏望采覽萬一焉。夫皇朝版圖之廣,歷古所 無;法制之良,萬世莫易。而水旱災變,連年不息者,實 由官皆汙濫,民悉怨咨」之所至也。欽惟陛下憂民之 心,日夕孜孜,遂於去年冬分遣大臣奉使宣撫諸道, 正欲其察政事之臧否,問生民之疾苦,禮賢德,振貧 乏,信冤抑,起淹滯,俾所至之處,如陛下親臨焉。苟能 宣布聖澤,各盡乃職,則雍熙泰和之治,正在今日。然 江西、福建一道,地處蠻方,去京師萬里外。傳聞奉使 之來,皆若大旱之望雲霓,赤子之仰慈母而散散。王 士宏等不體聖天子撫綏元元之意,鷹揚虎噬,雷厲 風飛,聲色以淫吾中,賄賂以緘吾口,上下交征,公私 脧剝,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閭閻失望, 田里寒心,乃歌曰:「九重丹詔頒恩至,萬兩黃金奉使 回。」又歌曰:「奉使來時驚天動地,奉使去時烏天黑地。 官吏都懽天喜地,百姓卻啼天哭地。」又歌曰:「官吏黑 漆皮燈籠,奉使來時添一重。」如此怨謠,未能枚舉,皆 百姓不平之氣,鬱結於懷而發諸聲者然也。此蓋廟 堂遴選非人,使生民感陛下憂恤之虛恩,受奉使掊 剝之實禍。陛下於此而不察,將何以取法於後世哉? 如徵無官守,無言責,所以不憚江河之險,不畏斧鉞 之誅,而詣闕以陳其事者,正恐「散散、王士宏等回覲 之日,各飾巧言,妄稱官清民泰,欺詐百端,昏蔽主聽。 陛下不悟,為姦邪所賣,擢任省臺,恣行威福,流毒四 海,則江西、福建一道之痛苦,與天下共之。以此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