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0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陰陽和,風雨時,年歲登,邊」隅靜,不亦難乎?儻陛下不 棄芻蕘之言,委官察其實跡,責以欺天罔民之罪,投 諸遐荒,雪江西、福建一道之痛苦,以為百官勸,則天 下幸甚,萬世幸甚。如陛下以為誹謗大臣,置而不問, 非惟今日禍起蕭牆,抑且天下萬世之不幸矣。如徵 鄙語俗言,不知避諱,觸犯清蹕,罪在不赦,請伏鑕以 俟命。

《大政紀》:「洪武十年正月庚辰,工部承差張致中上言 三事。上嘉之,擢為宛平知縣。其一曰:『監察御史乃朝 廷耳目之寄,宜擇老成謇諤、公明廉正者,俾居其職, 庶知官民利病,激濁揚清,以佐治化』。」其二曰:「京師乃 天下都會之地,邇來米價騰踊,百物沸騰,蓋由年糓 不登,素無儲積,今後宜令各府州縣設常平倉,以時 斂散,則物價自平。」其三曰:「北方土曠民稀,開墾有限, 所在守令往往責里甲增報額數,以為功績,罔上損 民,甚無謂也。宜令各處農民自實見墾畝數,以定稅 糧,庶不有名無實,民力不困矣。」

洪武十五年九月壬申,儒士沈士榮疏請「給筆札,條 列事宜。」上褒諭之,擢翰林待詔。

洪武二十四年十月乙丑,南豐典史馮堅言九事,上 嘉納之,擢都察院左僉都御史。「一曰頤養聖躬,以為 民社之福。願清心省事,勿預細務。二曰慎擇老成之 臣,以為諸王之福。願王府官正色直言,匡救王失。三 曰防邊警,以為中國之福。願務農講武,屯戍邊圉,以 逸待勞。四曰精選有司,以為民生之福。願擇廉正之」 士,任以方面,俾察其所屬五曰《褒封祀典》,以勵忠烈。 願「忠臣烈士有功於民者,量加封諡;六曰減省宦 官,以防內權。願鑑諸史籍,裁擇冗員,勿令干政,以防 異日弄權之患。七曰調易邊將,以防外患。凡守邊之 將,必察其可託心腹,然後假以兵權,必時遷歲調,不 使久居其任。八曰採訪廉能,以懲貪墨。願廣著耳目 之臣,公聽並觀,明黜陟。九曰增置關防,以革姦弊。願 諸司」設勘合差遣,事畢隨即繳報。書奏,上覽之,曰:「堅 之言,關於政體者多,是可嘉也。」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遼東開元軍士馬名廣上言五 事,命禮部擇其可行者行之:授吉安府泰和縣知縣: 一,瀋陽、廣寧、義州宜復舊學;一,工商技藝家不宜任 之政;一,兵老而無丁者除其籍;一,狹鄉之民遷於寬 鄉屯種;一,取法唐太宗。府兵宜居重馭輕。上曰:「觀所 言有可采者。但工商技藝之子不預士紳,則與孔子 『有教無類』」之意悖矣。

《陝西通志》:「周彧,朝邑人。洪武中,上書求仕。太祖與語 大悅,授觀察使。」

《名山藏》永樂四年十一月,戶部《人材》高文雅疏白時 政,下禮部會議,都御史陳瑛以文雅疏舉建文時事, 劾而請置諸法。上曰:「草野不識忌諱,言苟可採,勿遽 廢罷。」因論尚書鄭賜明主不罪,言「今後建言者,但論 可用與否,瑛刻薄,非助朕者,文雅可付吏部,量才授 官。」

上書部雜錄

《野客叢談》:員半千上書曰:「臣家貲不滿千錢,有田三 十畝,粟五十石。聞陛下封神岳,舉豪英,故鬻錢走京 師」云云。此正祖貢禹之意。貢禹上書嘗曰:「臣禹年老 貧窮,家貲不滿萬錢,妻子糠豆不贍,裋褐不完,有田 百三十畝。陛下過意微臣,賣田百畝,以供車馬。」二書 之意一同,是皆有是實而為是言,非矯情飾詞也。後 世讀之,純實之風可想。而今人求外補,其干譽以為 異。嗚呼!率天下為偽之風甚多,此特其一耳。

《容齋四筆》:王荊公議論高奇,果於自用。嘉祐初,為度 支判官,上萬言書,以為「今天下財用日以困窮,風俗 日以衰壞,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 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則吾所改易更革,不 至乎傾駭天下之耳目,而固已合矣。因天下之力以 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自古治世, 未嘗以不足為公患也,患在治財無其道爾。在位之 人才既不足,而閭巷草野之間,亦少可用之才。社稷 之託,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為常而無一旦 之憂乎?願監苟且因循之弊,明詔大臣為之以漸,期 為合於當世之變。臣之所稱,流俗之所不講,而議者 以為迂闊而熟爛者也。」當時韓、富二公在相位,讀之 不樂,知其得志必生事。後安石當國,其所注措,大抵 皆祖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