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9 (1700-1725).djvu/8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莊坨營由白家營至廖指莊三千四百步,凡九里四 分,闊三丈,深三尺。

廖指莊由杜家務至劉石莊一千九百步,凡五里三 分,闊三丈,深三尺。內一段三角灣長三十步,深丈餘。 劉石莊至閣兒坨橋一千六百步,凡四里四分,闊四 丈,深三尺。

閣兒坨橋至陳家莊小河岸八百七十步,凡二里四 分,闊四丈,深二尺。

陳家莊至鄭家莊橋九百九十步,凡二里七分,闊七 丈,深三尺 以上,共計一百一十里。翟家莊以下暖 泉,雖有水溝細流不絕,而不能成河,仍用挑穵乃可。 自暖泉以下,大洋數處番湧成河,尚未大。自破橋迤 南,水勢漸大,十里許與沂河合流為青河,深廣至鄭 家橋,皆河道不絕,平坦實土,無沙石岡阜相隔,名為 「銅幇鐵底」,但河身稍窄,略加開闊為易。 鄭家莊橋至東新莊八百步,凡二里二分,闊八丈,深 三尺。

東新莊至石角坨橋一千三百步,凡三里六分,闊八 丈,深四尺。

石角坨橋至馬營巡檢司八百步,凡三里二分,闊八 丈,深五尺。

巡檢司,「由新橋觀音寺套里莊,至下馬坨四里。 下馬坨由灣坨,至楊家廟三里。」

楊家廟由煙墩至海十里。 以上鄭家橋至海口,共 地二十五里,俱通潮水,深闊俱六七尺,不必挑濬。惟 海口漫散,略加扒穵,舟楫無阻。

「自王家閘至海口,通百四十五里。其河岸或高低三 五尺不等,無岸,間亦有之,由海而直抵天津矣。」時不 果行。知府孫維城復議:「海運故道直捷,而所經蠶沙、 綠洋各口,蠣房山十九坨,險島有風濤之慮,舟楫多 被損失,故道之所由廢。此國初既通旋罷,今誠難議 復也。其通蘆臺漕河無危,然必從白場、兔兒坨上下 挑出,道路迂紆四五百里,中多堆沙,難挑易塞,不惟 工大財詘,抑且徒勞無益。民則懲咽而廢食,官以覆 轍為畏塗矣。」因委武學科正王弘爵博訪詳度。據稱: 自灤州王家閘起,引灤水入青河,導入王塚坨河。再 導使由艾家青溝下接靳家河,以通交流。河進黑洋 海口,經建河堂兒上百有十里,復出大沽海口,入通 州運糧河而上天津,地里近,工費省。間雖有百餘里 行海,然鹽船乘潮往來,不聞有覆溺,足知無虞。詢之 於眾,皆言「挑此比舊,二議為便。」本府乃躬視灤州迤 東二十里馬城堡,西為王家閘,其南閘相距十里,原 係海運入灤故道,嗣因運罷久湮,遂成平田,而閘跡 尚存。南閘頭六里至龍堂橋,北有細泉,或伏或見成 溝,僅一丈,不堪載舟,「是青河小發源也。」再二里有煖 泉,混混南流,漸遠漸大,是青河大發源也。闊二丈或 二丈五尺,深尺半,或二三尺、三四尺。再八里許,則沂 河自五子山西灌之,其流益大益深矣。闊三丈或二 丈五尺,深堪通艇。又二十里,陷河貫之,水不甚大。又 三里至歇家橋,又三里半至土兒社李家莊,其深闊 與上等,然不免從此南趨綠洋口入海。原運皆由口 北上家閘,今馬頭營固其舊囤倉處,「李家莊迤上,河 原寬,游填其半,而岸有曠地。其西半溝半道,相雜民 田,約十數里。過即王塚坨河,無源,灤河漲入,青不能 容,必從李家莊西瀉,遂下注之。加以秋露泊湖等港 諸水輳集,故為極闊,不減二十餘步。雖中間淺斷不 一,而深處為多。詢土人老者,皆言自幼未見其涸,今 春深三四尺,夏秋旱甚始消。是深者常而涸者暫也。 且灣環曲直,自樊各莊起,而高廟莊,而曲荒店,而磚 窯店,而馬孤塘,而賈各莊,而狗兒村,而印步店,凡四 十餘里。至楊家莊,亦南趨」海。莊南有沙坨,長一里,高 河五尺,若穿之即「艾家青溝,東西長七里間,或荒或 田,深如溝,十歲九渰,今旱始涸。」其地多無錢糧,民視 之不甚惜。堪濬為河,過梁各莊,而靳家河流經焉。其 初甚微出四里至黃坨,闊一丈五尺。又五里至雙坨, 闊三丈;又六里至柏各莊,闊六丈,皆沒胸,堪載大舟。 稍南散漫,三股闊里許,中股五里盡至長坨,竈闊一 丈。若束三股併流,闊當數丈矣。凡鹽船泊交流河者, 可望相去五里,其源本相接,因鹽丁不便往來,遂塞 使不通河名。「交流」者,由海潮而成,故微有五里淤淺。 外則大潮所至,橫斜行七十餘里,入黑洋海口。又三 十里則建河海口,又四十里則堂兒上海口,又「四十 里則大沽海口出口,入通州運糧白河,百餘里天津 衛矣。」是此道一通,不過三百餘里,舟可經天津抵灤。 比西由蘆臺河其道豈但倍近?且惟黑洋海口至大 沽百十里,由海隨鹽船出入,當保無他虞。比由綠洋 海口造灣,其遠近險夷安危,亦不啻十百相懸焉。中 間應挑之處,計大費工力者,不「過交流河接靳家河 五里,黃坨抵艾家青溝十二里,李家莊抵樊各莊十 里,煖泉抵南閘頭八里」,與夫王家坨河之經楊家莊、 印步店、狗兒村、賈各莊,土淤高厚者十二三里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