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8 (1700-1725).djvu/1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絃,其僕人鼓之則為笑,賢者以其義鼓之,欲樂則樂, 欲悲則悲,雖有暴君,亦不為之變。」誠有味其言也。

《步》

《爾雅》曰:「徒鼓琴謂之步。」蓋鼓琴而無章曲,則徒鼓而 已,猶之舍車而徒也。其謂之步,不亦可乎?

《奚琴》

奚琴,奚部所好之樂,出於奚鞀。其制兩絃,閒以竹片 軋之,民閒或用。

《匏琴》

隋煬帝平林邑國,獲扶南樂工及匏琴,其制至陋,不 可用,但以《天竺樂》傳寫其聲,不齒樂部。

《胡瑟》

《弁韓》國有瑟,其形如筑,彈之有音。

《頌琴》十三絃柱如箏

古之善琴者八十餘家,各因其器而名之,頌琴居其 一焉。其絃十有三,其形象箏,移柱應律,宮懸用之,合 頌聲也。齊桓公以鐘名之,李汧公以韻磬名之,是不 知鐘磬各自有器,非以名琴也。唐貞元中,成都有雷 生斲琴,其業精妙,天下鮮儷。大中有賀若彝,尤善此 藝,後為待詔,彈一曲,上嘉歎之,賜緋衣,至今號為「賜 緋調。」

《擊琴》

柳世隆素善彈琴,其子惲每奏父曲,居常感思,因變 其體,備寫古調。嘗賦詩未就,誤以筆捶琴,坐客以著 和之,惲驚其哀韻,乃制為雅音,而擊琴自此始矣。蓋 其制以管承絃,又以竹片約而束之,使絃急而聲亮, 舉而擊之,以為曲節。江左有之,非古制也。

《一絃琴》

魏孫登彈一絃琴,善嘯,每感風雷。嵇康師之,故其讚 曰:「調一絃兮斡參寥廓,嘯一曲兮能驟風雷。」江左樂 用焉。

《十三絃琴 二十七絃琴》

古者制五絃之琴,以應五聲,琴之正也。後世易之以 二十七絃,三倍七音之數,琴之變也。

《月琴》五絃十三柱形似琵琶

月琴,形圓項長,上按四絃,十三品柱豪琴之徽,轉絃 應律,晉阮咸造也。唐太宗更加一絃,名其絃曰「金木 水火土。」自開元中編入,雅樂用之,豈得舜之遺制歟?

《素琴 素瑟》

昔人祥之日,常彈素琴素瑟矣。陶淵明不解音律,而 畜素琴一張,每有酒輒舞弄,以寄其意,可謂達君子 無故不徹琴瑟之意矣。

「清角  鳳皇,  號鐘  繞梁。  綠綺 清英,  焦尾  玉床。  怡神  寒玉石 和志」,  《六合》  石枕  落霞。

黃帝之清《角》:梁元帝纂要趙后之《鳳皇》。西京雜記齊桓之號鐘, 楚莊之「繞梁」,相如蔡琰之《綠綺》,揚雄之「清英」,蔡邕之 「焦尾」,庾信之「玉床」,謝莊之「怡神」,李勉之《寒玉》,《石和志》, 洞元之《六合》,路氏之石枕,莊女之落霞,求諸先王之 制,雖未盡合,亦各一代絕特之器也。

《伏羲琴 大舜琴 夫子琴 靈開琴》
靈和

自古善琴者八十餘家,一十八樣,究之雅度,不過伏 羲、大舜、夫子、《靈開》《靈和》五等而已。餘皆求意新狀奇, 終乖古制,君子不貴也。

《蕃瑟》四絃
雅瑟二十三絃

《三禮圖》,雅瑟長八尺一寸,廣二尺八寸,二十三絃。其 常用者十九絃,其餘四絃謂之蕃。蕃之為言嬴也。古 者大瑟謂之灑,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七絃。 其制與雅瑟大同而小異,豈時異之制歟?

《琴制》

琴之為器,有龍池者,以龍潛於此,其出則興雲雨以 澤物,而人君之仁如之。有鳳池者,以南方之禽,其浴 則潔身,而人君之德如之。有軫池者,亦曰「軫柸」,以其 急於發令,切酒以成禮也。池側有鳧掌二,所以護軫 之動,而合制也。鳳額下有鳳嗉一,所以接喉舌而申 令者也。琴底有鳳足,用黃楊木,表其足色本黃也。臨 岳若山岳峻極,用棗木表其赤心也。人肩者,顧於臣, 有俯就隨肩之象也。鳳翅者,左右翼之,有副貳人主 之象也。龍脣者,聲所由出也。龍齦者,吟所由生也。龍 口所以受絃,而其鬢又所以飾之也。鳳額所以制嗉, 而其臆又所以承之也。總而言之,琴長三尺六寸六 分,當期之日也。腹中天地二柱,當心「膂之任也。天柱 方厚七分,居姑洗、仲呂之界。地柱方厚六分,居南呂、 無射之界。若定位小差,近上則損上聲,近下則損下 聲,當中心則其聲品節矣。」然斲製之妙,蜀稱雷霄、郭 諒,吳稱沈鐐、張越。霄、諒清雅而沉細,鐐、越虛鳴而響 亮。唐明皇反蜀,詔雷儼待詔襄陽馮昭,亦善攻斲,鬻 之不售。節使盧公鈞聞之,見《重受》一張,仍贈之詩。自 是馮氏門其屨滿矣。

伏羲樣,長三尺九寸三分,與後周《大累黍》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