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8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古稱清廟之瑟朱絃,所謂朱絃者,特用於清廟云耳。 清廟者,文王之廟也。樂用朱絃,舞用朱干,此天子禮 樂,非諸侯而下所敢僭也。人皆知僭用朱干為非禮, 殊不知僭用朱絃亦非禮。此禮不講,近乎僭矣。朱絃 尚近乎僭,黃絃豈可僭乎?料想孔門學瑟,亦未必用 朱絃。今之士庶學瑟,只用冰絃可也。不獨士庶,雖卿 大夫鄉飲、鄉射亦不可僭。然鋪中所賣者,多是朱絃, 雜以黃絃,切忌不宜用之。無已,多買箏絃,擇其粗大 者兩條續一條,用之可也。

《論瑟面不宜繪飾》

按《元史樂志》:「瑟面施采色,兩端繪錦。」此係近代俗制, 非古制也。古稱錦瑟,不過用錦一幅,置於瑟尾,以襯 絃耳。後人穿鑿,遂繪錦焉。殊不知《詩》所謂「椅桐梓漆, 爰伐琴瑟」,蓋皆通漆為飾,無繪錦之說也。琴瑟一體, 表裏通漆,琴用玉徽,瑟用錦襯,庶幾古人瑤琴錦瑟 之制。

《論瑟不宜重不用架》

嘗考瑟制長短輕重,《儀禮》言之甚詳,今為四圖如左:

相者向東坐以瑟授工圖

相者向東坐以瑟授工圖

左何瑟後首右手相工圖

左何瑟後首右手相工圖

相工就席向北近東坐圖

相工就席向北近東坐圖

{{{2}}}

{{{2}}}

《鄉飲酒禮》曰:「設席于堂廉,東上。工四人,二瑟,瑟先,相 者二人,皆左,何瑟後首,挎越內絃,右手相。樂正先升, 立于西階東。工入,升自西階,北面坐,相者東面坐,遂 授瑟,乃降。」《鄉射禮》曰:「席工于西階上,少東。樂正先升, 北面立于其西。工四人,二瑟,瑟先,相者皆左,何瑟,面 鼓,執越內絃,右手相,入,升自西階,北面東上。工坐,相 者坐授瑟,乃降。」《燕禮》曰:「席工于西階上,少東。樂正先 升,北面立于其西,小臣納工,工四人,二瑟。小臣左何 瑟,面鼓,執越,內絃,右手相入,升自西階,北面東上坐, 小臣生授瑟,乃降。」《大射儀》曰:「乃席工于西階上,少東。 小臣納工,工六人,四瑟。僕人正、徒相、大師僕人、師相、 少師僕人、士相上工。相者皆左何瑟,後首,內絃,挎,越 右手。相後者徒相入,小樂正從之,升自西階,北面東 上,坐授瑟,乃降。」

解曰:古人席地而坐,為工設席於堂上近南簷邊,面向北坐,以東為上,然後引工入。凡工皆瞽者,若工四人,則二人彈瑟,用瑟二張;若工六人,則四人彈瑟,用瑟四張。《瑟先》,謂彈瑟者在前行歌《詩》者,二人隨入也。相者,扶也,扶持瞽者與其引路也。「皆左何瑟」 者,引路之人就以左肩擔瑟也。「挎越」 者,越瑟底之空穴也,以左手四指入瑟底空穴內捉之也。「內絃」 者,絃側向內也。「右手相」 者,攙扶工也。「其相歌者徒相」 ,謂空手扶之也。「坐授瑟」 者,謂持瑟之人跪於地,然後將瑟遞與彈瑟之人也。「乃降」 者,遞琴已畢,退立於堂下也。按《禮記少儀》云:「琴瑟執之,皆尚左手。」 蓋謂攜琴挎瑟,皆用左手,而不用右手也。若瑟長大且重,兩手舉之,猶難其能,一手挎之,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