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8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圖說

右高一尺一寸二分,柄長六寸,徑一尺。寸。上徑長 九寸四分,闊五寸二分;下徑長一尺一寸七分,闊七 寸八分。重四十五斤。無銘。是器兩面作獸形,突起蟠 夔,中設二目,緣閒飾以雷篆,正取其節鼓之義。且其 柄中通,若鐘甬然,故目曰《通甬鉦》云。

《明會典》

《大駕鹵簿》

金鉦、四面銅質、竹匡用紅。綆。《繫鉦》于匡。鉦徑九寸五 分

鉦部藝文

《鉦銘》
後漢·李尢

申嚴號令,誓飭師旅,以肅紀律,萬眾是聽。

鉦部選句

漢《張衡賦》:「戎士介而揚揮,戴金鉦而建黃鉞。」

蔡邕《太尉橋公廟碑》:「文德銘於三鼎,武功勒於鉦鉞。」 梁簡文帝《金錞賦》:「刁斗暫捐,金鉦虛置。」

又《阻歸賦》:「聞繁鉦之韻水,聽流風之入笳。」

宋王禹《偁賦》:「肅肅戈㦸,鏜鏜鼓鉦。」 梁元帝詩:「涉江望行旅,金鉦閒彩斿。」

又:「玉節威雲夢,金鉦韻渚宮。」

隋《何妥詩》:「鈞天動絲竹,括地響錞鉦。」

唐陸龜蒙詩:「筆陣初臨夜正清,擊銅遙認小金鉦。」 宋蘇軾詩:「嶺上青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挂銅鉦。」 楊萬里詩:「一事新來偏可戀,夢中聞打放船鉦。」

鉦部紀事

《路史》:「黃帝命岐伯作鼓吹鐃角,靈鞞神鉦以揚德,建 武厲士,風敵而威天下。」

《漢書東方朔傳》:「朔上書曰:『臣朔十五學擊劍,十六學 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 鼓之教』。」

《平帝本紀》:「元始二年,使謁者大司馬掾四十四人持 節行邊兵,遣執金吾侯陳茂,假以鉦鼓。」

《夢溪筆談》:狄青在涇原,嘗以寡當眾,度必以奇勝。預 戒軍中盡捨弓弩,皆執短兵器,令軍中聞鉦,一聲則 止,再聲則嚴陣而陽卻。鉦聲止則大呼而突之,士卒 皆如其教。纔遇敵,未接戰,遽聲鉦,士卒皆止,再聲皆 卻。鹵人大笑,相謂曰:「孰謂狄天使勇?」時鹵人謂青為 天使,鉦聲止,忽前突之,鹵兵大亂,相蹂踐死者不可 勝計。

《郡國志》:「洞庭山有宮五門,東有石樓,樓下兩石鼓,扣 之其聲清越,世謂神鉦。」

《山川紀異》:「武安縣南有鼓山,上有二石如鼓,相傳鼓 鳴則兵起,一名神鉦。」

《唐書禮樂志》:「講武都外,大將立旗鼓之下,六軍各鼓 十二、鉦一。」

戰隊之法,「長者持弓矢,短者持戈矛,力者持旌旗,勇 者持鉦鼓。」

《南蠻傳》:韋皋作《奉聖樂》字,曲將終,雷鼓作於四隅,舞 者皆拜,金聲作而起,執羽稽首,以象朝覲。每拜跪,節 以鉦鼓。凡樂分四部:一龜玆部,二大鼓部,三胡部,四 軍樂部。鼓金鉦,皆四鉦鼓金飾蓋,垂流蘇。龜茲胡部, 其鉦棡鐃鐸皆覆以綵蓋,飾以花趺,上陳錦綺,垂流 蘇。按《瑞圖》曰:「王者有道,則儀鳳在鼓。」故羽葆鼓棲以 鳳凰,鉦棲孔雀。鉦棡,頂足又飾南方鳥獸「明澤」及飛 走翔伏。鉦棡鐃鐸,皆二人執擊之。

《續博物志》:昔有於王敦城下得一銅鉦,中閒鑄一物, 如羊頭,其身如篆文,乃「飛廉」也。

《夢溪筆談》:予昔年在姑熟王敦城下,土中得一銅鉦, 刻其底曰:「諸葛士全茖鳴鉦。」茖即古落字也,此部落 之落,士全,部將名。其鉦中閒鑄一物,有角,羊頭,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