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8 (1700-1725).djvu/7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如篆文,如今時術士所畫符旁有兩字,乃大篆飛廉 字,篆文亦古怪。則鉦閒所圖,蓋飛廉也。飛廉,神獸之 名。淮南轉運使韓持正亦有一鉦,所圖飛廉及篆字, 與此亦同。

《元史樂志》:「至元十九年,王積翁奏請徵亡宋雅樂器 至京師,置於八作司。二十一年與之。鐃六,單鐸、雙鐸 各五,鉦錞各八。」

元氏《掖庭記》:「帝自制宮漏,約高六七尺,為木櫃,藏壺 其中,運水上下。櫃上設四方三聖殿,櫃腰設玉女捧 時刻籌,時至輒浮水而上。左右刊二金甲神人,一懸 鐘,一懸鉦,夜則神人自能按更而擊。」

鉦部雜錄

《捫虱新話》:沈存中《筆談》說:「《虞書》『戛擊鳴球,搏拊琴瑟 以詠』。謂鳴球非可以戛擊也,和之至,詠之不足,有時 而至於戛且擊;琴瑟亦非可以搏拊也,和之至,詠之 不足,有時而至於搏且拊。所謂手舞足蹈之而不知 其然者。若然,則鳴球琴瑟當不成聲,何名為樂乎?觀 《詩新義》云:『方叔率止,鉦人伐鼓。鉦所以退而止,鼓所』」 以動而進。方其動而進也,鉦人亦奮而伐鼓,則士勇 於進可見矣。夫鉦鼓各自有人,今使鉦人奮而伐鼓, 不幾於亂行乎?此兩說自是一類。予嘗以其語戲作 《聯句》云:「士勇而前,致鼓鉦之亂,擊樂和之,至令球瑟 以無聲。」此亦可以一撫掌。

鐃部彙考

《周禮》:

《地官》

鼓人以「《金鐃》止鼓。」

訂義鄭康成曰:「鐃如鈴,無舌有秉,執而鳴之,以止擊鼓。」《司馬職》曰:「鳴鐃且卻。」賈氏曰:「『按《左傳》,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哀公傳》《陳書》曰:『吾聞鼓而已,不聞金矣』。是進軍之時擊鼓,退軍之時鳴鐃。」王昭禹曰:「以金鐃止鼓,鼓退而止之。」

《夏官》

《司馬》「辨鼓、鐸、鐲、鐃之用,卒長執鐃。」

鄭鍔曰:「百人之卒長,知其當止則止,故使執鐃以止鼓。」 王氏曰:「鼓,陽也,尊者執之;金,陰也,卑者執之鐃以止鼓,與陽更用事焉,故卒長執之。」

《後漢劉熙釋名》

《釋樂器》

鐃聲鐃鐃也。

《宋書》

《樂志》

鐃,如鈴而無舌,有柄,執而鳴之。《周禮》「以金鐃止鼓。」漢 《鼓吹曲》曰鐃歌。

《宋史》

《樂志》

錞、鐲、鐃、鐸,古謂之四金。鼓屬乎陽,金屬乎陰,陽造始 而為之倡,故以「金錞和鼓」;陽動而不知已,故以「金鐲 節鼓」;陽之用事,有時而終,故以「金鐃止鼓。」「時止則止, 時行則行,天之道也」,故以「金鐸通鼓。」

《陳暘樂書》

大金鐃 小金鐃

《周禮》鼓人「以金鐃止鼓。」《大司馬》:「卒長執鐃。」以其聲譊 譊然,故以鐃名之。《說文》曰:「鐃,小鉦也。」象鐘形,旁有二 十四銑,飾以流蘇,柄中上下通。漢鼓吹曲有鐃歌,所 以退武舞也。豈亦周之遺制歟?蓋其小者似鈴,有柄 無舌,執而鳴之以止鼓。大者象鐘形,旁有二十四銑, 宮縣用之,飾以流蘇,蓋應律聲而和樂也。

銅鐃

浮屠氏所用浮漚,器小而聲清,世俗謂之「鐃。」其名雖 與《四金》之鐃同,其實固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