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8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博古圖》

漢舞鐃圖二

漢舞鐃圖二

{{{2}}}

{{{2}}}

第一器長六寸九分徑四寸重一斤四兩無銘

第二器,長六寸六分,徑三寸九分,重一斤,無銘。 右許慎謂鐃,小鉦也。如鈴,無舌,鳴之以止擊鼓者也。 是器頗近其制,而特有舌焉,蓋欲便於作止,不待擊 而後鳴也。然不獨卒長職此而已,且舞人亦用之。《樂 記》曰:「復亂以武。」則以武為鐃。謂武人鳴此以治理之, 而又以為退卻之節也。

《王圻三才圖會》

金鐃圖

金鐃圖

圖說

如火斗,有柄,以銅為匡,疏其上如鈴,中有丸。執其柄 而搖之,其聲「《譊譊》然」以止鼓。

鐃部藝文

《執鐃失位次判》
闕名

分命庶官,各供所職,有厥居守,無相奪倫。「師貞丈人」, 或曜威而振旅;政成司馬,將作氣而利用。則擊鼓其 鏜,執鐃以節,苟遠盈竭,無乖疾徐。類援枹而可嘉,何 動旝而能擬。或其失位,訟匪有孚,我則辨明,訴乃「無 咎。」

鐃部選句

梁簡文帝《南郊頌序》雲「䍐徐過,金鐃韻響。」 唐段成式《廣陽公宴詩序》:「輒鳴瓦缶,方應金鐃。」 劉禹錫詩:「江南千騎引金鐃。」

又:「山城迢遞敞高樓,露冕吹鐃屋上頭。」

《元稹詩》:「近浦聞歸楫,遙城罷曉鐃。」

陸龜蒙詩:「目曾窺絕洞,耳不犯征鐃。」

《韓偓詩》:「曳裾談笑殿西頭,忽聽征鐃從冕旒。」

鐃部紀事

《通鑑外紀》:「岐伯作鼓吹鐃角靈鞞神鉦,以揚德建武。」 《黃帝內傳》:「元女請帝鑄鉦鐃,以擬雹之聲。」今之銅 鑼,是其遺制也。

《建州圖經》:「鳴鐃,山名,一名大戈山。越王無諸乘象輅, 大將軍鳴鐃載旌畋獵,登於此山,故名。」

《隋書禮儀志》:「大業七年,征遼東,每騎兵四十隊,隊百 人,鼓吹一部,其棡、鼓、金鉦各二具。後部鐃吹一部,鐃 二面。」

《音樂志》:「三品以上,朱漆鐃,飾以五采騶哄。工人武弁 朱褠衣。」四品鐃及工人衣服同 《唐書·禮樂志》:「臨軒策皇太子,有司卜日,告天地宗廟。 皇太子遠遊冠,絳紗袍,三師導,三少從,鳴鐃而行。 武舞左干右戚,執旌居前者二人,執鞀執鐸皆二人, 金錞二,輿者四人,奏者二人,執鐃二人。」

《南蠻傳》:「貞元中,王雍羌聞南詔歸唐,有內附心,遣使 詣劍南節度使韋皋,請獻裔中歌曲,且令驃國進樂 人。於是皋作《南詔奉聖樂》。樂分四部,其鉦、棡、鐃鐸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