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8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金史》

《樂志》

太廟登歌磬一簴。親祀則用玉磬,攝祭則用編磬。宮 懸樂編磬十二簴。有司攝祭,宮懸編磬四

《明會典》

《中和韶樂制度》

編磬二架。磬以石為之、十六枚應律如鐘、筍飾以羽 屬,為貼金木鳳頭二。簴、亦飾以羽屬、若鵝狀、《二》於其 趺。餘並如編鐘筍簴制

朱載堉律呂精義

《石音之屬》

《虞書》曰:「擊石拊石。」先儒解曰:「重擊為擊,輕擊為拊。」夫 八音諸器,皆不言輕重,惟磬言之者,豈無深意耶?蓋 磬有厚者,有薄者。厚者擊之宜重不宜輕,輕則不清; 薄者擊之宜輕不宜重,重則不和。是以經文有輕重 之別也。夫判縣者,笙磬在阼階東,其形厚而小,其聲 清而高,故與笙管協。《詩》曰:「笙磬同音」,又云「磬筦將將」, 此之謂也。頌磬在賓階西,其形薄而大,其聲和而平, 故與歌《頌》協。《詩》云:「既和且平,依我磬聲。」此之謂也。笙 磬之制,以本律半數為鼓博。其率五寸鼓博加半為股博。 其率七寸五分股博「倍之,為股長」;其率一尺五寸股長加半為鼓長。 其率二尺二寸五分「參分其鼓博」,以其一為厚。其率一寸六分六釐六毫此 厚而小者也。《頌》磬之制,以本律正數為股、博。其率一尺參 分去一為「鼓博。」其率六寸六分六釐六毫倍律為股長。其率二尺《三律》 為鼓長。其率三尺七分其股博,以其一為厚。其率一寸四分二釐八毫 「此薄而大者也。」嗚呼!古之聖君,能興樂教者莫如舜, 古之賢臣,能明樂事者莫如夔。然舜命曰:「八音克諧」, 而夔惟以擊石為對,則石乃八音綱領可知矣。若夫 出產磬石之處,考諸《禹貢》,則徐州有浮磬,而梁州有 璆磬,雍州有球琳,豫州有磬錯,及《山海經》所載出產 磬石處,未能遍舉,似不拘於靈璧一處而已。唐制采 華原石為磬,正與《禹貢》之義相合,而迂儒反譏之,蓋 未之詳考耳。今懷慶府河內縣地方太行山諸處亦 產美石,殊勝靈璧之磬。磬之所產,不拘何處,惟在人 擇之耳。有一種石,其性最堅,難於制造,而聲最佳。又 一種石,性不甚堅,易於制造,而聲不佳。然此二種色 貌相類,託石工采之者,往往為彼所欺,但取易造,故 不佳耳。若夫真玉,尢為難得,士庶之家不宜用也。無 磬,則以槃缶代之。

笙磬圖

《圖說》

其上段謂之股,長一律半博四分律之三;其下段謂 之《鼓》,長二律四分律之一,博半律,通厚六分律之一, 孔徑十四分律之一。

頌磬圖

《圖說》

《頌》磬,上段謂之股,長二律,博一律;其下段謂之鼓,長 三律,博三分律之二;通厚股博七分之一,孔徑鼓博 七分之一。

《論磬石所產處》

按:《禹貢》九州言磬者三,徐州泗濱浮磬。磬非浮物,而 謂之浮者,猶俗語所謂浮頭一層也。舊註以為浮者, 浮生於土,不根著者是也。蓋石之出土者,常見風日, 厥質堅脆而性最靈,是以為佳。其埋土水中者,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