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8 (1700-1725).djvu/9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風日,厥性柔軟而聲不和,此乃擇磬要訣。然石工姦 猾者,患堅石之難琢,往往竊以軟石易之。凡監造之 人,不可不察也。豫州錫貢磬錯。錯,雜也。磬有特者,編 者,大小不一,故曰錯。舊註謂錯為治磬之錯,非也。且 冀州厥賦惟上上錯;青州海物惟錯,揚州厥賦下上、 上錯;豫州厥賦錯上中,梁州厥賦下中三錯,此乃《禹 貢》文法。「錯」皆訓雜,獨磬錯則不然,誤矣。梁州厥貢璆 磬。蔡氏曰:「璆,玉磬也。磬,石磬也。」林氏曰:「徐州貢浮磬; 梁州既貢玉磬,又貢石磬,豫州又貢磬錯。」以此觀之, 則知當時樂器,磬最為重。按璆字亦作球。《書》曰:「戛擊 鳴球。」又曰:「天球在東序。」此天子之器也。《春秋》,齊侯以 玉磬賂晉師止兵,臧文仲以玉磨如齊告糴。此諸侯 之器也。《鄉飲》《鄉射》皆有磬,而不言玉磬,蓋大夫士之 器,惟石磬、歟夫玉也石也,一類之物耳,故其用無異。 以貴賤之等言之,則諸侯已上用玉,已下用石,宜矣。 古用泗濱浮磬。《蔡氏書傳》曰:「今下邳有磬石山。」或以 為古取磬之地。《一統志》曰:磬石山在邳州城西南八 十里,與泗水相近。山有石,其聲清亮,可為磬。《禹貢》「泗 濱浮磬」,即此山所出者。又曰:「聲石山在靈璧縣北七 十里」,山出磬石。趙希鵠曰:「靈璧石出虹州靈璧縣,其 石不在山谷深山之中,掘之乃見,色如漆,閒有細白 紋如玉,然不起峰,亦無巖岫,佳者如菡萏,或如臥牛, 如蟠螭,扣之聲清越如金玉,以利刀刮之,略不動。偽 者多以太湖石染色為之,蓋太湖石微有聲,亦有白 脈,然以利刀刮之則成屑。」按希鵠所說「掘之乃得,恐 非古人所謂浮磬。嘗得數枚,叩之不清,亦無漆色,蓋 偽者耳。今不拘何處之石皆可,但擇其聲佳者而已。 《山海經》曰:『小華之山,其陰多磬石』。」郭璞註云:「即少華 山,在今華陰縣,石可以為樂器。」《經》又曰:「高山,涇水出 焉,而東流注於渭,其中多磬石。」郭云:「今涇水出安定 朝那縣西笄頭山,至京兆」高陵縣入渭也。《經》又曰:「鳥 危之山,其陽多磬石。」郭雖不言在何處,今以《涇水》之 文次序考之,亦當在陝西也。然則出磬之山,不獨泗 濱可知矣。

《論磬大小不等》

宋製新樂特磬十二,黃鐘厚二寸一分,大呂已下,遞 加其厚,至應鐘厚三寸五分。范鎮議曰:「磬之用石者, 天成之物也,各以其律為之長短厚薄,而其聲和。此 出於自然,而聖人知之,取以為法。後世不能考正,遂 使大小長短若一。黃鐘之磬最薄而輕,大呂已下,漸 厚而重,至於應鐘,最極厚重,與律相乖,而欲求其正」 音,不亦遠乎!臣謹按《一統志》,「金大定中,汾東岸崩,得 古墓,有鐘磬各數十,小者僅五寸許,大至三尺,凡十 二等。音律之次,後世別以厚薄,而此別以大小。其制 度皆周器,非秦、漢以後所作。」蓋與鎮說全同。今仍宋 制,非也。

《論四清不可廢》

《左傳》謂「中聲以降,五降之後不容彈矣」,則降用半律 為清聲矣。《國語》「武王以夷則之上宮畢陳,以黃鐘之 下宮布戎」,則上宮聲高為清聲矣。以至晉師曠、師延 之時,亦有清角、清徵。晉人笛法,正聲應黃,應下徵,應 林鐘,則清聲所由來遠矣,特其用多寡不同,故有十 三管之和,十九管之巢,三十六簧之竽,二十五絃之 瑟,則清聲寓於其中可知矣。後世儒者以漢成帝犍 為郡水濱得古磬十六枚,正始中,徐州薛城送玉磬 十六枚,於是多宗鄭氏「二八」之說,用四清聲,以謂夷 則、南呂、無射、應鐘四宮;管短則減黃鐘、大呂、太蔟、夾 鐘四管之半,以為清聲而應之,則樂音諧矣。

《論鐘磬不齊擊》

《孟子》曰:「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也者,終條理也。」《孟 子》論始終條理以一音之始終言之,非指一奏之始 終也。柷敔為一奏之始終,金玉為一音之始終,前音 之玉,繼以後音之金,金而復玉,玉而復金,欲其相連, 不欲其閒斷,是謂繹如也。以成,若小有閒斷,則不成 片段,與造化之氣不相貫而不成樂矣。鐘以定其高, 磬以節其永,人知高下之閒不可以或僭,未知永短 之閒尢不可以或爽。故曰:「歌永言」,又曰「依我磬聲。」蓋 言歌聲與八音皆依磬聲以為之遲速。磬若急時則 無永,磬若緩時則過永,無永則佻,過永則靡。故舜命 夔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夔乃戛擊鳴球,搏拊琴瑟,致 神人之昭格。夫八音皆能感物,而舜能感神人之盛, 獨歸於擊石者,磬終八音之條理故也。後世鐘磬齊 擊,殊失始終條理之義,則磬聲一依於鐘聲,不能為 八音之所依矣。故《朱熹文集》曰:「金聲而玉振之」者,此 以樂明之也。振而節之,猶今樂之有板也。

《今議止用一磬》

鐘磬者,樂之節也。節者,俗呼板眼是也。節貴乎簡,故 《樂記》曰:「繁文簡節之音。」縣鐘磬貴乎少,故《荀子》曰:「縣 一鐘而尚拊」,《大戴禮》曰:「縣一磬而尚拊」,此之謂也。夫 縣一鐘一磬者,謂特縣之鐘磬,此唐虞舊制也。或以 玉為之者,其名曰球,《益稷》所謂「鳴球」,《顧命》所謂「天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