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8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孟子》所謂金聲玉振之類,蓋玉磬之特縣者也。石為 之者,其名曰磬。《舜典》所謂「擊石拊石」,《禹貢》所謂「浮磬、 砮磬」,《論語》所謂「擊磬於衛」之類,蓋石磬之特縣者也。 商周以降,始有編縣之制,故《商頌》有小球、大球,蓋玉 磬之編縣者也。而《周禮》有編鐘、編磬,此石磬之編縣 者也。要之,編縣不如特縣之近古耳,何況又有宮縣、 軒縣、判縣種種分別,臝屬、羽屬、鱗屬種種莊飾,徒令 見者驚猶鬼神,而唐虞舊制,益以支離矣。孔子曰:「禮, 與其奢也,寧儉。」凡古制文過於質者,非學樂之所急, 但從一磬尚拊之說,庶幾唐虞之舊制耳。

《王圻續文獻通考》

 元石磬 編磬 特磬

元初,磬亦用宋、金舊器。至元中,始采泗濱《靈璧》石為 之。

按:《登歌》制用一簴,磬十有六,宮懸十有二簴,二十有一,磬。

至元元年,括金樂器散在寺觀民閒者。先是,括到燕 京鐘磬等器凡三百九十有九事,後又括到編磬十 有四。

先是嚴光範奏「宮縣合用樂器,官為備制。」命中書省 議行。於是樂器既成,大樂署郭敏開坐名數以上編 鐘磬三十有六簴,補鑄編鐘百九十有二,靈璧、石磬 如其數。

二十一年,大樂署言,「樂器宜付本署收掌。」命八作司 與之。特磬二十有二。

按:特磬亦雅樂。朱子云:「先擊鎛鐘以宣其聲,後擊特磬以收其韻」 是也。馬端臨《雅部》中不載,豈偶失之與?

二十二年,太常卿奏:「大樂見用石磬,聲律不協。稽諸 古典,磬石莫善於泗濱。今泗在封疆之內,宜取其石 以製磬。」從之。選審聽音律大樂正趙榮祖及識辨磬 材石工牛全詣泗州採之,得磬璞九十,製編磬二百 三十。命太樂令陳章等料簡應律者百有五。

二十九年,太常太卿香山請「採石磬,增製編磬。」遣孔 鑄馳驛往泗州,得磬璞五十八,製磬九十。太樂令毛 莊審聽之,得應律磬五十有八。於是編磬始備。

《明磬製》

製磬式:一十六觔。一黃鐘,天長九寸,闊四寸九分,中 闊五寸九分。地長一尺三寸,闊三寸六分,厚九分。一 《大呂》,天長九寸,闊五寸,中闊五寸九分;地長一尺五 寸六分,闊三寸八分,厚八分。一《太蔟》,天長九寸,闊四 寸九分,中闊六寸。地長一尺三寸六分,闊三寸五分, 厚一寸一分。一《夾鐘》。

一《姑洗》,天長九寸,闊四寸九分,中闊六寸;地長一尺 九分,闊三寸六分,厚一寸二分。《一仲呂》,天長九寸,闊 四寸五分,中闊六寸;地長一尺三寸七分,闊三寸二 分,厚一寸二分。一《蕤賓》,天長九寸二分,闊六寸六分, 中闊六寸一分;地長一尺三寸八分,闊三寸五分,厚 一寸一分。一《林鐘》,天長九寸一分,闊四寸七分,中闊 六寸;地長一尺二寸六分,闊三寸五分,厚一寸二分。 一《夷則天》,長九寸,闊四寸八分,中闊六寸一分;地長 一尺三寸一分,闊三寸五分,厚一寸五分半。一《南呂 天》長九寸,闊五寸,中闊六寸二分;地長一尺三寸五 分,闊三寸三分,厚一寸六分。一《無射天》,長九寸二分, 闊四寸七分,中闊六寸四分;地長一尺三寸七分,闊 三寸五分,厚一寸七分。「一應鐘」天長寸一分,闊四 寸七分。中闊六寸二分,地長一尺二寸;分,闊三寸 五分,厚一寸五分。《一清黃鐘》天長九寸一分,闊六寸 六分,中闊六寸一分,地長一尺三寸五分,闊寸三 分,厚一寸九分,《一清大呂天》長九寸二分,闊四寸。 分:中闊六寸二分,地長一尺三寸七分,闊二寸四分, 厚二寸三分。《一清太蔟》天長九寸一分,闊四寸五分, 中闊六寸;地長一尺三寸,闊三寸五分,厚二寸一分。 《一清夾鐘》天長九寸三分,闊四寸九分,中闊六寸一 分;地長一尺三寸,闊三寸五分,厚二寸二分。

按磬制,下屈皆一尺六寸三分,填眼至尖,皆一寸三分。前闊為天,後闊為地,以石為之。其石出鳳陽府靈璧縣,西北有山名「靈璧」 ,如琢磨則取其一樣聲之石琢成,其音諧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