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72 (1700-1725).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本州刺史等對眾焚毀。如限外隱藏,有人糾告者,其 藏隱人先決杖一百,仍禁身聞奏。其糾告人先有官 及無官者,每告得一人,超資授正員官。其不願任官 者,給賞錢五百貫文,仍取當處官錢,三日內分付訖, 具狀聞奏。告得兩人以上,累酬官賞。其州府長史縣 令本判官等,不得捉搦,委本道使具名彈奏,當重科 貶,兩京委御史臺切加訪察聞奏,準前處分。」咨爾方 面勳臣,洎十連庶尹,罔不誠亮王室。簡於朕心,無近 憸人,慎乃有位,端本靜末,其誡之哉。

《功臣恕死議》
呂溫

昔《衛蒯瞶以竊國》之詐,盟其陪臣。服冕乘軒,三死無 與。《近代惑者,為因口號》。一作因為口實于是乎有「功臣恕死」 之典。考諸古訓,其異端歟?稽諸時事,其亂本歟?何者? 有國之柄,莫大乎刑賞。人生有欲,不可以不制;天討 有罪,不可以不刑。蓋刑者,聖王所一作時「以佐道德而 齊天下者也。功濟乎物,不可以不賞;賞勸乎功,不可 以不信。」蓋信者,聖人所以一號令而惇天下者也。然 則恕死之典,棄信而廢刑,何以言之?夫立功者,自八 元十亂之後,非盡能賢,或有起屠販壟畝行陣之間, 乘帝王應天順人之勢,用力無幾,遂貪天功,超騰風 雲,各得變化,率勞怙寵,崛強自負,僭冒無厭,見利忘 義,是宜崇威峻法,大為之防,而反丹書鐵券,許以不 死。其功大者,可以五作亂而十犯上,孰不以「暴」為無 傷乎?且人君之言如渙汗,不反既與之要天地,誓山 河,卒倉忽反一旦失馭,有《黥韓》之罪,神怒人怨,不得已 而誅,是棄信也。若恣行兇險,隳突憲綱,或姦鋒將發, 舋逼宗社,乃念斯言之坫,忍而不誅,是廢刑也。向者 纔得其塵涓之勞,集作劾螢燭之助,而信棄刑廢,將焉 用之?使賢而有功,驚寵懼滿,自居無過之地,何恕死 為?使愚而有功,小人不幸。集作之又告以「無死」,是增驕 而啟奸,適所謂賞之。一有以字禍也。雖恕之死,其能免乎? 夫其賢如太公,忠如伊尹,惟君知臣可以勿貳,而遽 宥以罪死,是宜其不終,非所以待之以誠,而盡君子 之心也。若乃猾如狗盜,庸如黥徒,未有罪而先恕之 死,是不許其慕生廉恥,自固名節,非所以道之以德, 而勸小人之善也。以為明君之處勞臣也,安之以爵 祿拘集作護之以紀律,名之以好惡,聳之以禍福,使得 遷善遠罪,保勳全名,剖符傳慶,與國終始。恩斯勤斯, 是亦極矣。奈何撓權亂法,以罪寵人,墜信賞必罰之 典,虧「昭德塞違之道,恐非哲王經邦軌物之制也。」謹 議。

《恤刑》

問:《易》稱議獄,《書》載恤刑,人命所懸,于茲為重。然姬旦 制三典之宜,蕭何定九章之律,漢文除肉刑之科,孝 景減笞箠之令,互相沿革,雖復不同,意在明威,終資 慎罰。今既道符太古,德侔往初,化越可封,時當刑措。 專欲道德齊禮,纔畫衣冠,反朴還淳,肌膚不慘。復恐 隨時之義,草艾不足懲其𠍴;揆事立方,赭墨無以防 其偽。歷代輕重捨用之規,幸為陳之,何者便俗。

《對》
辛崇敏

對。某聞天播四時,資寒暑而成歲;國持二柄,慎賞罰 而稱權。然逖聽上皇,異冠韠而知禁;洎乎後葉,迺黥 刖以懲非。故議獄緩刑,著乎《易象》。欽哉惟恤,勒在《虞 書》。姬旦佐周,量國政而為三典;蕭何輔漢,取秦法而 定九章。逮文、景仁明,幾稱刑措。減笞箠之令,除肉刑 之科。降及當途,至于典午,或遞相輕重,筆削異端。雖 「變易隨時,各殊途而並駕;禁邪助禮,乃一揆而同歸。 我皇叡哲欽明,丕承寶祚,道高連陸,績邁羲軒。元德 潛通,神功侔于造化;損己利物,惠澤洽于含靈。馭俗 調風,布春宮之大禮;明威止殺,削秋荼之繁刑。任皋 陶以士師,命定國為廷尉。惟明克允,人自不偷,比屋 有可封之人,道路無赭衣之伍。納黎」元于仁壽,反甿 俗于淳和,蕩蕩巍巍,無德而稱矣。五刑八議,金科玉 條,沿革合其規模,損益得其輕重,較如畫一,法無二 門,用化洽于時雍,將行之而不犯,循之為美,改作非 宜。謹對。

《前題》
劉藏器

對:結繩以往,闕文字而不傳;觀跡以來,煥圖書而可 矚。日溫月冷,既暢之以陰陽;左春右秋,亦效之以生 殺。方之四序,取則二儀,震雷霆以曜威,象天討而明 罰。至如赭衣艾筆,荀子治古無肉刑而有象刑供艾畢設赭衣注畢與韠同又古字筆 畢通用之制,用于唐虞之朝;劓刖宮割之刑,施于夏殷 之日。既申之以《三刺》,亦放之以五流。鄭產鑄書,呂侯 訓續,秦吹鼎鑊,漢調葅醢。變三章而制九章,減五百 而笞二百,歷當塗而且用,涉典午而兼行。今德冠往 初,功高邃古,既反真淳之俗,還歸仁義之衢。解網泣 辜,惟刑是恤。斷而難續,夙采緹縈之言;議獄緩刑,久 納溫舒之奏,不輕不重,非省非繁,既合時宜,無勞橫 議。謹對。

《刑法得失》

問:「象五星七宿,法壅水勝金」,是何刑焉?深惑其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