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SSID-13951845 蘇州話詩經.pdf/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言恐滅遺,故著之文字,文 知文字型的文字語根本違反了眞。「論衡」自紀篇云 『夫文由語也。 字與言同趨,何爲猶當深閉指意。 經傳之文,賢聖之語,古今言殊,四方談異也。當言事時,非務 難知,使指隱閉也。後人不曉,世相離遠,此名曰語異,不名曰林鴻』。那麽,即使古雅言化的文字 語,也不合於「眞」,而暴露了它的弱點了。這卽因「雅」的問題,不過基於實用性的關係,而「眞」 的問題,卻是寫成文辭最基礎的條件。「史通」雜說中云:『古往今來,名目各異;區分壤隔,稱謂不 同。所以晉楚方言,齊魯俗語,六經諸子,載之多矣。……自漢以降,風俗屢遷,求諸史籍,差靚其 事。……荆楚訓多爲夥,盧江目橋爲妃,南呼北人曰億,西謂東胡曰處;渠們底個,江左彼此之辭;乃 若君卿,中朝汝我之義。斯並因地而變,隨時而革,布在方冊,無假推;足以相毗俗之有殊,驗土風 之不類』。在整篇古雅言化的文辭中間,只運用上幾個俚俗土語所用之語詞,已足以『相甿俗之有殊, 驗土風之不類 』。何况是活生生的方言文學呢?所以眞而不雅,不過減少了一些實用性;雅而不眞,簡 直根本喪失了文藝主要的生命。 由前一點言,哪一種的文體不出於活生生的口語的創造!由後一點言,哪一種活潑有力的文辭又可 以放棄了活生生的口語之運用!所以在此原則之下,能運用口語的當然爲活文學,而能運用方言的,當 然更能成爲活潑有生氣的文學。兪平伯先生在「吳歌甲集」序中早已說過:『我覺得最便利的工具,畢 竟是母舌。這是牙牙學語後和小兄弟、小朋友們搶奪泥人竹馬的話。惟有它,和我們最親切稔熟,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