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东圃集/序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东圃集
卷一

尹凤朝序[编辑]

始余与东圃金公时敏士修氏少相识。其相识也。实介乎故友恕庵申正甫。而正甫与公为姨兄弟。游学长大。既畏公文词。尤服公行谊。为余言亹亹不置。时公少年声气。方有诗社重名。然窃瞷其在翰墨墙垒间。犹整饬端洁。类其中有自守。不但为驰骤声病家。而正甫之言。甚有可志者矣。公曾祖竹所公提衡艺苑。为盛际诸公所推。考蕉窗公词华倾一世。其族兄三渊翁。序其集而引重之。世美有如是。而公以其天分学殖。所自得者又多矣。初年诗。豪俊激昂。迥出氛𡏖。三渊公曁其仲氏农岩公评美之。必曰。唐宋遗韵。晩益精密严工。不肯作靡曼语。岳下李一源称之为畏友。此其定论也。其于文不甚用工。著述亦不敷然。见者谓有农岩䂓度。农岩公之师也。自少委身服习。悉授性理群书。农岩期待甚挚。见学者必称其禀姿近道。向之词章褒美。只据文艺。而人品赏识。有不在牝牡骊黄者欤。公交友遍一世。莫不慕公名诵公作。而知公者举一口言公是孝子也。前后侍亲疾。不解带不交睫。尝粪露祷。及居忧也。哀毁逾礼。泣涕没身。遑遑焉常有如在之诚。其至性纯孝。匪如一二疏节。而公殁后。洛下诸君子。始摭实上闻。上命以吏曹参议告于第。公于是孝昭一国。而馀美不暇论矣。公嗣子勉行。掇公遗集。欲付剞劂氏。问序于余。余初从正甫已知公有内守。而今又见旸谷韩德昭状公行。李一源识公墓者。噫。其盛且备矣。昔尤庵宋文正述权石洲文词。而末言身后几案间。只有心经,近思录等书。又论李东岳孝行而曰。诗不如人。余妄不自揆。敢用文正义例序公文。盖曰。公之文章才艺。自以孝为本。不然而指匠工语妙。但以为词人韵士。则恶乎知公。恶乎知公。请以是并谂乎今后之尚论公者云。

崇祯三甲戌孟春下澣。坡平尹凤朝谨序。

韩启震序[编辑]

余少也。闻农渊二老之门。有东圃公癖于诗。馀力所得。积有篇什。大为二老所奖与。又尝因韵士辈传诵。得其句语。往往有脍炙人口者。余固已敛衽于公之诗矣。四五年前。始访公于洛下。公已病矣。虽欲与之扬扢三百篇之义。不可得焉。则甚恨余之寡陋无从解免也。无几公下世。公之胤子勉行。裒集公诗文若干。将以寿其传。要余以弁卷。所托虽非所堪。谨受而卒业焉。余于是。始知公之为诗。盖以出人之才分。用专门之功力者也。而况农渊二老道学文章。为一世型范。而公之诗发轫于二老脚下。宜其所成就者若是也。且其堂奥阃域。已有二老定论。如愚浅见。顾安敢复有说。第于古今诗文。窃有平日所櫽括。请以是论公之诗可乎。诗有二道。有或发之天机。有或得之人工。发于天机者。譬之圣之事也。非人人所可能。故风雅颂以后。盖无多焉。得之人工者。譬之为仁而熟者。人工能到熟处。则虽不苦思力索。而有时吻然乎天机矣。虽然。是必有才分者。又尽其功力然后为可能也。如其不然。则长短不能相掩。巧拙必有所偏。尚奇雅者失之轻虚。务典实者失之陈冗。组织者归于纤碎。华泽者归于粉绘。其能缘督以为经。不落于一边者鲜矣。今公之诗。音调清旷。而格律精致。锋颖遒逸。而藻彩赡丽。虽未知某句发之天机。某句得之人工。而自成一家机轴。不失诗门正法。向所谓缘督为经。不落一边者。公实有之。倘非才分之夐越。而功力之专笃。能如是乎。抑余于公之诗。别有所起敬者。公之平生。清修笃行。实有高人之操。诗固不足以知。而知公亦有可以诗者。盖其词华韵格之外。一味豪逸峻洁。而又未尝崎岖以为高。叫唤以为能。绝无驳杂浮漫之累。令人讽诵。自觉鄙吝消除。岂非性情之流出者然耶。邹孟氏有言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斯言也信矣。余于公。既有一日之雅。胤君之托。又甚勤挚。不敢以不文辞。是为序。

岁重光协洽正阳月之晦。西原韩启震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