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的情勢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1[編輯]

  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從1931年9月至今已進行八年多的時間。就是當前這次大規模繼續不斷的戰爭階段也已進行了二十九個月。

  四周以前,蔣介石委員長於11月12日在檢討兩年來的戰爭時說,日本在戰爭進行下去時是愈來愈弱,而中國抗戰的力量卻愈來愈強。他是否過分樂觀,或者不切實際嗎?

  首先我們不難看到中國抗戰力量的日益增加。蔣委員長說中國今日的抗戰力量比戰爭開始時增加了一倍。這由日本首相阿部信行對大阪商界領袖在幾天前的演說獲得證實。他說中國在戰場上的軍隊有二百萬人,而解決「中國事件」尚須五至十年之久。

  中國的力量在於龐大的空間和人力,以日本的七千萬卻想要征服中國的四億五千萬。戰線綿亙自長城至西江長達兩千哩。據保守的中立觀察家估計說,即使不發生大會戰,日軍在各戰場每天損失計為八百至一千人之譜。等於一年損失三十至三十六萬人!

  最近八個月來我們的軍隊,不管是正規作戰或是游擊戰,都有良好的表現。晉南鄂北我軍給侵略者一個嚴重的打擊。十月初我軍在湘北和贛北打了幾次勝仗,擊敗敵人攻占長沙的企圖。日軍死亡三萬人之多,而後來日軍大本營宣布長沙沒有軍事價值!

  蔣委員長曾說過中國是以「空間換取時間」,並「集小勝為大勝」。諸位可由德軍閃電席捲奧地利、捷克、阿爾巴尼亞,甚至波蘭之戰爭了解「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意義。

  我們確已損失大片重要的土地,可是我們爭取到兩年半的時間,如日首相所預言的戰爭尚須延續五年至十年之久。時間有利我們,戰爭愈久,我們的力量愈加強。日本,相反的,戰爭愈拉長,他們的力量愈加削弱。

  

2[編輯]

  我不想強調日軍在南京大屠殺和各地毒害淪陷區民眾中所表現道德淪喪的事。也不強調日本表現在缺乏自由主義、激進主義,八年戰爭使全國動盪不安,故未能產生全國領導力量的事。

  我僅想以統計數字指出日本基本的經濟弱點,日本此次侵略加上滿洲侵略所耗費的軍費為甲午之戰和日俄戰爭加起來的八倍。前者為一五二億七千三百萬日圓,後者僅十九億二千萬日圓。以1939年的國家預算等於是1931年的七倍。前者估計為九十四億一千萬日圓,後者為十四億七千四百萬日圓。為應付浩大戰費,日政府求助於通貨膨脹的政策,其紙幣發行額如左:

  1937年  三十三億日圓  1938年 五十四億日圓

  1939年 (估計)五十九億二千四百四十六萬九千日圓

  而這是遠超過日本債券市場所能吸收的限度。到1938年末,已經有三十一億六千萬日圓的新公債還留在各銀行里,無法售出。

  更有進者,日本為購買戰爭物資使進口額遠超過出口額。入超額須以黃金償付。結果日本黃金儲存量大為減少。其售美的黃金:

  1937年 二億四千六百四十七萬美元

  1938年 一億六千八百七十四萬美元

  1939年(1至10月) 一億三千六百〇一萬八千美元

  日本因為缺乏石油、銅、鐵、鋁、鎳和橡膠,所以必須大量進口,因此入超與黃金儲量的枯竭造成一個嚴重的情況,而戰爭的結束仍尚未在望。

  這是日本一大悲劇。一個偉大的國家輕易的拋棄了六十年來光輝燦爛的成就來從事一個大規模的自殺愚行。全世界看到了日本的大弱點,那就是無法控制其軍事機構,甚至冒着毀滅自己的危險。

  

3[編輯]

   我們可以用另外一個方式來看遠東的情勢。中國的抗戰乃是抵抗侵略的作戰。我們充分感覺到我們不但獲得整個文明世界的同情,而且獲得友邦給予我們物資與政治的援助。日本卻相反的不但是孤立的,而且成為國際間眾矢之的。最近連德國都不理日本,而日本仍厚顏無恥的想要聯合蘇俄來威脅民主國家。

   我希望列位了解獲得幾乎全球的同情情況下作戰和遭受整個文明國家譴責的情況下作戰有多大的區別。在最近幾個月來幾乎全球都一致寄予同情,使我們士氣大為提高,因而渡過了這段艱苦的時間。就是由於這個同情心使我們獲得友人不少物資和政治的援助。

  當然,中國有些樂觀主義者曾對外援寄予奢望。他們對於兩年來中國需獨力作戰而其友邦卻未能挺身出來支持我方而感到失望。但是我們這些了解國際情勢的人了解愛好和平國家厭惡戰爭的心理,絕不懷着從其友邦獲得軍事、財政,或物資的援助的。

  可是由於中國抗戰立場的純正而日本侵略意圖之可憎,使各個友邦心甘情願的儘量給予我們一切的援助。中國如果沒有英、法、俄、美等國的援助,確實是不能在戰爭中有那麼好的表現。

  最靠近我們,最不怕日本軍事力量,在中國境內最沒有既得利益受到威脅的是蘇俄。當然蘇俄對中國的援助是最不必忌憚什麼的,其援助最大的地方有二:一,沿着滿蒙邊界集結大軍牽制了日本駐北滿和內蒙古三十多萬訓練精良武器銳利的軍隊;二,半以貸款方式半以易貨方式運來賣給中國大量武器彈藥,並包括大量的作戰飛機、大炮和石油。

  蘇俄給予我們的援助,不但是因為這是為了其國家本身的利益,而且也是因為蘇俄近年來正非常熱衷於國際理想主義,所以使他們同情中國的抗戰。就我所知,蘇俄此等援助並沒附有任何條件的。

  英國和法國在中國大量的權益,時刻都面臨着日本的威脅。從1935年以來,英法兩國在歐洲有事,無法兼顧遠東。可是雖然有了這些大困難,英法在這兩年來,仍然是很慷慨的援助中國。十五個月來英國殖民地香港是中國武器彈藥的大輸運站。尤其是廣州淪陷後香港地位更是重要。法屬安南通廣西的桂越鐵路和英國幫助築成滇緬路等,都是中國對外的交通要道,兩條通海的後門道路。

  假如有人說英法對中國的援助乃是由於英法帝國主義為了急於防禦日本帝國主義的威脅而給予的,這種說話是不公平的。我願意重複的說這個援助乃是出於他們對中國的深深的同情。目前這些民主國家正實際從事一個反抗侵略和逼害人民的戰爭。此時英法對我們的同情是更可以了解的。

  美國當然是我們國家的人民所期望向之獲取精神、政治,與多數物資援助的國家,我們在這一方面並不失望,如眾所周知的,你們的財政部根據銀元購物法案的規定購買了我們全國大量的銀元,這件事對我們大有幫助。還有美國進出口銀行於去年12月給予中國貿易公司一筆美金兩千五百萬美元的貸款,這筆貸款間接的使中國建立信用,而因之獲得其他國家美金五千萬元的貸款。美國這筆兩千五百萬元的貸款援助意義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貸款時正當我們失去廣州,士氣低落之時,進出口銀行貸款的數目雖然不大,但是那筆貸款大大的鼓起中國的民心士氣,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在困苦艱難之時,朋友們並沒有拋棄他們。

  1939年7月26日美國給予中國以同樣鼓勵的作用。那一天美國通知日本廢除1911年簽定的商業與航運的條約。那時候正當英國在東京向日本讓步之時,中國正在疑惑究竟會從那個讓步受到多少損害與困難,而美國政府的行動使我們疑惑的陰影煙消雲散,民心大振。

4[編輯]

  《美日商約》是於7月26日在華盛頓發表的,當時歐洲局勢突然大變。於8月23日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全文公布。不久,德軍侵入波蘭,9月1日歐戰爆發。至今戰事已延續三個月之久。

  歐戰對中日戰爭,在過去,在未來,有什麼影響呢?

  數周來,中國領袖們和人民均深深憂懼英法會被迫犧牲中國來向日本作重大讓步的危險,恐怕英法會在日本刺刀威脅下關閉滇緬、桂越兩條路線,恐怕蘇俄會放棄對中國的援助。

  可是情況之發展幸而並非是我們所憂懼的,德蘇條約事前未通知日本,所以日本政府認為這項條約是背叛德日盟約的事。日本在憤激情緒下宣布德日反抗國際共產黨條約無效。現在日本更為孤立,這種孤立的狀況將延續一段時間。

  日本在憤激與困惑中,至今還不敢向英法在東亞的殖民地進攻。最近英法稍為減削駐華北的軍隊,可能歐洲局勢之突變會逼迫英法在亞洲大陸對日本作其他小讓步。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為反抗征服世界的武力而戰的民主國家確實不會背叛兩年前至今一直為抵抗侵略而戰的中國。如果他們背叛中國,他們對於他們作戰與和平的目標尤無法自圓其說。

  至於蘇俄在遠東會有何作為是誰都無法知道的。經過了大約四個月日蘇在滿蒙邊界斷斷續續的戰事後,日蘇於9月15日簽定一項停戰協定,10月31日蘇俄總理莫洛托夫對最高蘇維埃報告外交動態時,說蘇日貿易談判是可能的,而蘇俄將歡迎日本此種試探。可是幾天後,共產國際在莫斯科發表一項宣言,呼籲全球工農群眾起來支持中國對日本的英勇抗戰。至今尚未有跡象可資說明蘇俄已經或者將會放棄援華的政策。

  簡而言之,日俄關係開始好轉,日本正作試探談判貿易的前奏。但是蘇俄仍繼續援助中國抵抗侵略。

  不管歐戰對中日戰爭有何影響,不管遠東的國際陣容有何改變,中國還是會堅定的作戰下去的,再作戰好幾個月,或者好多年,一直到敵人為經濟衰竭所困,為軍事深陷泥濘無法自拔而願意接受一個公正和持久的和平,這並不是不可能的。列位當還記得1918年11月歐戰休戰時,德軍還占有比利時和法國的很大部分土地,但是德國是被打敗了。

  假如愛好和平而目前正供應日本鐵、石油、銅、鎳、棉花與其他物資的國家能夠有效的實施對日禁運的話,日本會更迅速的崩潰下來的。日本處在今日經濟的困境中,只要用外力加強對日的壓力將是非常有效的。

  在結論中,我免不了再一次的引述蔣委員長在11月12日的演詞。他說:「歐戰在中日戰爭已進行了廿五個月後發生是一件幸運的事。」「日本今日無疑的想從歐戰乘機混水摸魚。可是日本陷在中國泥淖中無法自拔,因此大大的削弱了其用侵略武力威脅世界的力量。」

  由這方面看來,中國在這三十個月來,可以說是為文明和愛好和平的世界作戰。這是中國抗戰更大的歷史意義。

(本文為1939年12月5日胡適在紐約市政協會的演講,原載1940年China Monthly 1卷2期,郭博信中譯文載《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第5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