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

宋  蕭應叟

經名: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南宋道士蕭應叟撰。五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表

[编辑]

臣應叟言:謹按《靈寶度人妙經》,撰著內義成書,鋟木流傳者。元始祖劫,是謂先天,靈寶本章,故曰上品。造化獨還丹可擬,範圍非大梵誰能?已遂刊行,敢忘昭告。臣誠惶誠恐,稽首頓首。竊惟湛湛一真,乾坤並體;紛紛萬化,生死同根。雖雲含靈有識之殊,皆本契虛合無之妙。夫何名利勃志,意氣繆心?源一而流分,性近而習遠。皆緣執幻,安有知常?五色亂目,誰肯回光?萬變紛葩,誰能轉物?謂壑舟藏之已固,奈曦馭駐之不留。與其哀夭而貪生,莫若修真而重命。故我虛皇聖主,演妙道於空劫之前;玉晨至尊,受真詮於黍珠之內。度人無量,介福奚窮。顧大道無非正中,自後世因仍踳駮,觀妙至為之金鎖,迷源有類於盆魚。談虛無清諍,溺於苦空;論砂汞鉛銀,執於固有。非明祖炁之造化,曷證大梵之幽微。按真經以為之宗,暢玄機不泄其旨。在昔鳥焉成馬,未免糾紛;於今目無全牛,觸知戒止。挽迷車而回指南之鄉,障狂瀾而順從下之流,普令下民,鹹躋仁壽。恭惟太上昊天至尊玉皇上帝玉陛下,巍巍莫量,蕩蕩難名,大公無私,至幽靡察,利物常善救物,度人故無棄人。遂令蕞爾之材,輒肆菲然之作。倘有裨於萬一,願鑑勤誠;若無補於毫釐,冀原狂妄。所有內義一部,分為二卷,鏤版印集,申納都省,乞賜敷奏外,謹具表上告以聞。冒犯天威。臣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謹言。

寶慶二年太歲丙戌七月甲寅朔初七日庚申,上清大洞玄都三景法師臣蕭應叟上表。

經旨

[编辑]

太上者,無極至尊也,元始之始也。即父母未生以前,一點真陽之精,二炁相感而生兩腎;兩腎既生,便生兩目。然後鑽簇五臟,已圓其容,方有身也。始曰於洞。洞者,形骸具足,降生成人,即見其身耳。玄者,玄一之精也。身既存,即精守於關元;精既守於關元,則氣周流;氣周流則神全耳。神全則百竅開關,萬物感矣。眼通光,則能視萬物;鼻開孔,則能聞香氣;耳開關,則能聽音聲;口通心,則能味百物。此四者備足,則靈矣。所謂萬物之中,惟人最靈,此之謂也。然而人靈不悟。夫人所以長生不老者,能以一靈不泄於外。令眼不視於色,其魂守之於肝,固木氣,不泄於外;令鼻不聞於香,則魄守於肺,固金氣,不泄於外;令耳不聽於聲,則精守於腎,固水氣,不泄於外;令口不言語,則神守於心,固火氣,不泄於外;令一身端坐,四大不動,則意守於脾;固土氣,不泄於外。五方固蒂,則神氣精混合為一,返本還元,歸根復命,則萬神會聚,化為嬰兒。棄離幻殼,出入與造物了不相干,與道合真,即寶矣。人得此寶於身,出入縱橫,飄然自在,長春不老,與天齊休。布真炁而能化土石,土石為寶;布真炁而能起枯骨,枯骨成人;布真炁而能救萬病,萬病自痊;布真炁而能辟妖邪,妖邪自滅;布真炁而能動風雷,風雷自震。布真炁而能扶萬物,萬物自暢;布真炁而能拔幽魂,幽魂自拔,此即無量度人矣。上品者,大乘之法也。妙者,玄奧之捷也。經者,修真之徑路也。若能口誦其經,心悟其奧,則隨念有玄應耳。至於修真學道,濟生度死,無不在此矣。密而行之,方得成道。

《靈寶妙經》義宏理奧,非鉤深索隱,通玄究微者,未易窺測。愚曰不然。故經有云:苟得一,萬事畢。天尊豈作艱難事,以惑人乎?凡人日用常行,皆此經也。善究竟者,如富貴之觀飲器,雖觥觴盃斝錯落盈前,知其金也。為何難哉!不善觀者,隨器所轉,得不惑歟!是經也,道而已;妙談玄理,幽演洪名,無非梵炁分根,真空闡化。人作境會,散漫難入。欲明是經者,莫若以我與造化同揆,彼亦如是,我亦如是,熟觀諦思,必有所契。非特此經為然;一大藏教皆如是也。老泉蘇公有言:天之所以與我者,豈偶然哉。夫其所以與我者,必有以用我也。我知之不得行之,不以告人,天固用之,我實置之,其名曰棄天。自卑以求幸其言,自小以求用其道,天之所以,與我何如?而我如此也,其名曰褻天。棄天,我之罪也;褻天,亦我之罪也。愚每以此為戒,自惟天幸,師友琢磨,而於靈寶之宗,竊有所觀,是亦天其與我矣。既得之,力行之,不敢棄天也。詳言之,謹藏之,不敢褻天也。不棄不褻,遊於斯,息於斯,修於斯,藏於斯,此其願矣。同志或知之,俾與衆共,愚懼其褻天而辭焉。彼乃曰:子不聞李光玄之事乎?昔光玄精勤求道,積有

年矣。一日,於少室山遇異人,告之:爾今求道,唯當提拔世人耶?唯當只了自己耶?若止為一身,神仙不取矣。又不聞宋之愚人乎?昔宋之愚人得燕石,藏之以為寶。周客聞而觀焉,胡盧而笑曰:此特燕石也,其與瓦甓不殊。愚人大怒,守之愈固。若子之言是,即與李光玄同科;若子之說非,即蹈宋愚人之轍。儻與衆共,大方之家,或能糾子繆戾,開子寂啟,非特益人,天之果於子有得,亦豈淺哉。愚雖不敏,謹奉斯語,仍取嚴、薛、成、李四家註解,撮其明白者,並以師友之說,繼於句下,正卷中小字是,以明經旨。若夫義因象明,象因義顯,經旨丹道,一致無殊者,並附象說,書之於後。管窺天、蠡測海,雖未能以究涓埃,蓋亦見量如是也。嗚呼!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寶慶二年歲在丙戌,七月甲寅朔,觀復道子蕭應叟識。

太極妙化神靈混洞赤文圖

[编辑]

混洞赤文,無無上真,此所謂無極而太極也。元始祖劫,化生諸天,開明三景,是為天根。上無復祖,唯道為身,此所謂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五文開廓,此所謂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炁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各一其性。普植神靈,無文不光,無文不明,無文不立,無文不成,無文不度,無文不生。此所謂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炁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學者當究其辭、索其意,則先天之道不謀而契,造化之妙可得而窺。故儒者知幽明之故,周乎萬物,原始反終,窮理盡性,得不休死生之妙。老氏則曰:深根固蒂,長生久視。蓋各有所宗也。夫如是,何以致之?經曰:知其雄,守其雌,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復歸於無極。此乃金液還丹之道,故能深根固蒂,長生久視矣。

體象陰陽升降圖

[编辑]

譬喻

此身為天地爐鼇,中宮為鼎,身外乃太虛。乾官髓海,坤宮精房,神室丹鼎,名曰三宮。乾坤者,天地之綱紀也。陰陽運乎其中。天地為大冶,陰陽為化機,一炁為藥物。凡鍊丹憑乾坤、牝牡之炁,運養周星而為鼎器;金母居中,以妙化發生之炁,遞互感激,名曰修鍊。陽精日熾,真神化生,謂之聖胎。陰剝陽純,謂之嬰兒。所謂太一含真、契合虛無、復歸無極者也。神室之所、運養之機,輕泄有愆,誓盟授受。為其師者,明指以告,毋誤志士,墮迷津耳。

第一環八卦者,地也。八卦成象,互用也。

第二環二十八宿者,天也。明用周天行度大數,起天元也。

第三環三十圓缺者,一月火數,應六十卦,互用也。

第四環一百白點、黑點者,陰符陽火刻漏,應天符動靜也。

第五環十二卦者,爻象進退,龍虎起伏也。

第六環十二辰者,火候升降,鑽天符也。

第七環者顯周天之大數,感合四時五行,應內象也。

第八環者,列陰陽五行萬象入鼎中,輔助金火龍虎,離女坎男,陰陽夫妻,交媾生成真砂真汞,而為神丹也。

右真一子彭曉所撰大還心鏡火候之圖,取以明大梵隱語之用。

誦經訣

有五戒、十無益之言。

夫誦經之訣,不可不知,齋潔沐浴,捐去情慮,欲表裹相映,則為善也。嘗見太極葛仙公誦經之法,有五戒、十無益之言。高人求善,能遵斯語,則利益無涯。豈止一身昇度,必福流後裔也。

夫五戒者:第一不得口誦心違。第二不得輕慢辭理。第三不得自作生人我想。第四須謙退師問。第五慈惠接引,更相發明。

十無益者:不忠於君,不孝於親,不慈於物,執無明、較人我,嫉諸賢、妬勝己,訕良善、辱孤貧,惡口兩舌,欺心害物,嗜酒肉、好邪淫,生貪嗔、起憎愛。儻能遵此,則何災不滅,何罪不消?諸天錄名,魔王保舉。不然,則雖終身誦之,欲求福慧,不可得也。高人達士,宜鑑而慎焉。

凡誦經之人,不拘道俗、男女。清齋內無雜想,外絕肥葷。入靖,謂淨潔之室也。整其法服,衫揹皆可,但須潔淨。啄齒啄正中板齒,日鳴法鼓,集身神。焚香,豐香烈火,通達誠心。心拜東南西北四方,次拜東北方、東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方各一拜。拜訖,東向平座。拜十方者,經文關涉故也。身拜不如心拜。東向者,昇天之序,自東西上。平座,正座也。或蟠膝,或垂足,初無拘限。次啄齒,誦淨心口呪,及淨身呪,戒飾身神。次啄齒念淨天地呪,開經玄蘊呪。

誦此呪畢,然後開卷誦經。其餘訣目,一一詳註,備具於後。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卷之一

[编辑]

觀復子蕭應叟學

饉按《靈寶大法》,明《度人經》中七事,大略區貫云:元始祖炁,無形之先,作何比擬?降質成炁,化生萬寶,今世作何體狀?復釆鍊此炁為寶,餌之登真。竊觀先真上聖,示此一條,實生死之上機,乃性命之大要。若非金液還丹之道,曷明元始祖炁之玄?罄索幽微,推尋奧妙,濬發神澤,灌溉芝田耳。

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惟此經萬聖尊崇,衆真欽仰,無上可上,玄之又玄。且洞玄靈寶,是品秩之總名;無量度人,即此卷之篇目。諸經所宗,故曰上品;由玆明道,是謂妙經。

我朝真宗禦製序曰:大易垂教,先於至神;混元著書,本於妙道。契陰陽之不測,標沖默之難名。蓋以闡無為之為,著無象之象,範圍幽贊,藏用而顯仁;怳惚窈冥,化民而育物。雖古今而異制,誠訓導以同歸。若乃藏室靈文,昭臺祕籍,紛綸玉笈,充溢丹函。龜關墉城,自高真而降授;赤明龍漢,應劫運以流傳。斯固超視聽之先,在名言之表,弼成至治,漸漬羣生。首出於九流,抗行於百代,干戈俶擾之際,用之而豈遑?蟲魚鹹若之辰,拾之而孰可?《度人經》者,元始之妙言,玉晨之寶誥。浮黎真境,紀談受之初,紫微上宮,顯械藏之跡。實諸天之隱韻,為大梵之仙章。八角垂芒,本由於神翰;千祇列衛,普度於人靈。其或育質圓方,稟和天壤,少私寡欲,背偽歸真,端慮以潔齊,洗心而成誦。精專外積,純粹內充,可以自晦而明,無幽不燭。類虛室之生白,同溫泉之盪邪,熙熙而陟春臺,濟濟而躋壽域。至誠所極,介福何窮。

猗歟偉哉,夫靈寶者,或曰靈即聖化也,寶即珍尚也。或曰靈者,衆聖之通稱,寶者,衆聖之所珍。或曰變化無方曰靈,欽崇貴愛曰寶。或曰在天曰靈,在地曰寶。或甌神降為靈,炁聚為寶。所謂仁者見之謂之神,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強為之容,以應化設教,禦物利生也。炁而精至於無形,大至於不可圍。若夫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則大而為天地,微不離肖翹;明則為日月,隱則為陰陽;在儒為仁義,在釋為知慧,在人為神炁,在丹為汞鉛。寓萬物為性情,統元炁為造化,其實皆道也。惟達者能一貫之,然其執幻迷真,任情逐物,遂使靈源決蕩,妙本支離,不能返老還童,以至衰壞。故《生神章》云:夫人得還生於人道,濯形太陽,驚天駭地,貴亦難勝。天真地神,三界齊臨,亦不輕也;當生之時,亦不為陋也。但人得生而自不能尊其炁,貴其形,寶其命,愛其神,自取死壞,離其本真耳。《西昇經》云:生我於虛,置我於無;生我者神,殺我者心;積氣聚血,成我身耳。身乃神之車,神之舍,神之主。安靜,神則居之;躁動,神則去之。《黄庭經》云:長生至慎房中急,何為死作令神泣。寸田尺宅可治生,若當決海百瀆傾。葉去樹枯失青青,氣亡液漏非已形。《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又日:夫人生炁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勞則竭矣。太史公曰: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太用則竭,形太勞則弊。形神離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返,故聖人重之。諦觀斯言,皆知返本還源者也。所以自然靈寶之道,金液大還之旨,達者嚮慕,代不乏人。太上啟接引之方而詔人曰: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微。而釋氏亦云:人被物轉,若能轉物,即同如來。故道、釋二教,各有超越死生之理。釋氏以性為宗,故修禪定;道家以神為主,故鍊金丹。禪定之極,寂乎陰;金丹之極,歸乎陽。此兩者同出而異用,皆由所生之本而成正真,非假外物而造作者也。神之與性,可以意會,不可以理析。析之則紛擾是非,有物我之殊;會之則契合異同,無彼此之別。此乃無上正真之妙道,故萬法千門,無非靈寶。《混元實錄》云:昔老君龍漢以來,分身教化,出真文於中天大福堂國、南極赤明國、東極浮黎國、西極西那國、北極鬱單國,此五之內皆稟靈寶之教。又在夏時以靈寶五符、靈寶真文授禹。又化胡王曰:吾在中華,常以道法開化世人。王曰:何謂道法?老君曰:道法者,乃太上靈寶,生於天地之先,大無不包,細無不納。天不得此,無以耀明;地不得此,無以表形;神不得此,無以入冥;人不得此,無以生成,是以萬物芸芸,以道為根。蛇得之為龍,禽得之為鳳,獸得之為麟,凡得之為仙人。能修之,逍遙太空,改易五內,變化形容,役使鬼神,隱顯無常,上仙之道也。王曰:所說靈寶,固為稀有,由是觀之,所謂得之修之,果何物?乃知靈寶、金丹,同出而異名也。又《靈寶經》者,乃是天真皇人於峨媚山授於軒轅黄帝。又天真皇人授帝譽牧德之臺,夏禹鹹降於鍾山,闔閭竊窺於勾曲。其後有葛孝先之類,鄭思遠之徒,師資相承,蟬聯不絕,此乃經旨出教也。

道言:

太上玉晨道君,靈寶天尊之言也。昔受經於虛皇元始天尊,紀錄成編,藏於玄都紫微上宮,道君傳付玄一真人而流傳焉。

昔於始青天中,

東方九炁,青天也。始者,五方建始之名;青者,東方之色。

碧落空歌大浮黎土,

此天炁青碧,霞廓落,故雲碧落。靈風瓊樹,空中鼓歌,故雲空歌。大浮黎土者,即東極大浮黎之國也。

受元始度人無量上品。

道君謂我昔在此天此國,受虛皇天尊妙經,廣度人天,功德不可稱計,是為上品真詮矣。

《內義》曰:夫天地之大,肖翹之微,凡囿形隸數者,無非體造化而生成。靈寶天尊叔經首云: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者,示人造化之端也。物生於土,終於土,故《陰符經》云:火生於木,禍發必尅。知之修鍊,謂之聖人。夫木中有火,發而不制,則灰飛煙滅,無復本性。能制之者,雖火刑木燼,則聚而為土;既為之土,本性存矣。始青之天,禾之方也;碧落空歌,火之象也。

東極大浮黎地皆碧玉,常生碧霞。又有青林之樹,風吹樹聲皆作洞章,燦爛朗徹太空。夫浮黎國者,屬東北玉隆之天。東北寅位,火生之地也。青林之樹風吹者,青即木之色,林字兩木也。關尹曰:兩木摩火生,樹亦木也。木風,巽也。麻衣道者曰:地二生火者,離之炁孕於巽木也。燦爛朗徹太空者,即火光明之象。碧霞廓落,火性虛明,類乎空中之聲。故曰碧落空歌也。大浮黎土,土之本也。土者,是為還丹之基。還丹者,返本還元之道也。經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此乃返還之理。《易》之復卦是矣。復者,陰陽返還之道也。故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天地者,陰陽之體;心者,明其所用也。天動地靜,陽動陰靜,天動極而陰生,地靜極而陽生,蓋剝於上而復於下,動靜消長,此所以見其心也。人亦然耳。復之為卦,一陽在王陰之下,其體震下坤上。震木者,始青之天也。木生火,碧落空歌也。火生土,故坤土者,大浮黎土也。碧落空歌,以經而言,乃炁之與聲,蓋從無而入有。以丹而言,震木坤土,各有實體,於中虛而見火之象。以此推明,足知經旨,丹道自然,造化契合矣。土為造化之本,故土生金,名為空炁。金胎實先天之祖炁,故曰受元始度人無量上品。元始者,祖炁也。乃自已曩劫不壞元神,名日真鉛,以是作丹之母。《龍虎經》曰:金火者,真鉛也。丹術著明,莫大乎金火。張紫陽真人《悟真篇》云:火生於木、木藏鋒,不解鑽研莫強攻。禍發只因斯害己,要須制伏覓金公。

又曰:離坎若還無戊己,雖含四象不成丹;皆緣彼此懷真土,遂使金丹有返還。由是推明丹道,可以果見也。趙州和尚云: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如何度得我。若要度得我,除非我度我。是以此道乃返我之神,復我之性,而度我之身。人自為度,無不度者。初無限數,是為上乘。故曰度人無量上品也。

元始天尊

此乃虛皇之應號,從真起應,則曰證修。妙思幽源,乃自性獨有。《洞神經》云:妙象無形,應感有體者也。

當說是經,

經,徑也。謂由是而行,可以造道。《內義》曰:元始天尊即法身之祖炁,所謂本來面目,不壞元神,名曰真鉛者也。當說是經者,明祖炁為丹之體。老君謂尹真人曰:子能知一萬事畢,閉塞情歡入奧室,鍊金食炁為第一,子能知之守勿失。又曰:紅鉛黑錫大丹頭,從紅入黑是真修;黑中取精赤取髓,解取赤黑藥無比。用赤入黑保長生,用黑入赤天仙矣。又曰:一者是鉛鉛為君,二者是汞汞為臣。若鉛不真,其汞難親;若鉛是親,不失家臣。青腰使者,赤血將軍。和合兩姓,異放同羣。白汞作腦,黄芽為根。化鉛為粉,鍊汞成塵。陰居陽位,陽數陰勻。月盈日反,寒暑區分。開設法象,赫然有文。唯吾此道,天地長存。當說是經之理,此可見矣。或問經中唯言修持讀誦,濟生度死,曷嘗有龍虎坎離、砂汞鉛銀之理?答曰:大道無方,寓物顯理。有如易之為書,始於一炁,判為陰陽,剛柔交索,變化無窮。伏羲畫之以明道,神農擬之而制器。堯用之南嚮為君,舜行之北面為臣。文王演之,而盡造化之妙;孔子廓之,而極天地之蘊。伯陽假之述丹旨,麻衣託之言化機。圖南分象數,挺之言性命,康節究先天,濂漢造太極。或窮物理,或推卜筮,圓機萬化,寧拘一端。此經之道,曷異是乎?傳曰:知禮而不知神者,非長生之士也。超理入神,混合於炁,無為而無不為者,我真宗之道也。故尹真人曰: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盡神,造玄至命;失之殉異,名析同實,得之契同,實志異名矣。

周回十過,以召十方。

《內義》曰:說經十徧以周者,召天地真聖高尊也。修丹十月而成者,運陰陽精粹造化也。所以周回十過者,乃生數五,成數五也。天一水,地二火,天三木,地四金,天五土也。地六鉛,天七汞,地八砂,天九銀,地十丹也。以召十方者,乃一、三、五、七、九陽也;二、四、六、八、十,陰也。此乃還丹之妙用,若夫幽微造化,則詳著於後。

始當詣座,

虛皇天尊登就於座。

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元鞅數衆,

乃五億諸天,八圓世界,三元九聖,

九真九仙,日月星宿,天真地祇也。

乘空而來,飛雲丹霄,

三素之雲,絳霞之炁。

綠輿瓊輪,羽蓋垂蔭。

昔西王母授經漢武,凡服器文物,一從漢制;觀今知古,故不詳言。

流精玉光,五色鬱勃,洞煥太空,

流精乃日月星暉,玉光即仙真圓象,五彩交錯,通明太虛也。

《內義》曰:始當詣座者,金母就室也。金母在室,則追二無於黄道,會三性於元宮。鑽簇五行,合和四象,是謂天真大神、上聖高真、妙行真人、元鞅數衆,乘空而來也。以神攝炁,以炁鍊神,鉛汞相投,陰陽奔奏,金母耀彩於神室,銀精吐輝於丹房。虛室生白,神宇泰定,則飛雲丹霄,綠輿瓊輪,羽蓋垂蔭,流精玉光,五色鬱勃,洞煥太空之謂也。

七日七夜。諸天日月星宿,璿璣玉衡,一時停輪。神風靜默,山海藏雲。天無浮翳,四炁朗清,一國地土,山川林木,緬平一等,無復高下。

凡言諸天者,皆三十二天也。諸天之中,各有日月。其精光本化,皆此境分根。璿璣玉衡者,北斗七星也。四炁朗清者,天地日月之炁也。夫真之傳真,聖之授聖;故得三光息輪,山海納炁,風伯不敢鳴條,雲將埋無翳景;天地開朗,日月清明,山川坦然,泯平一等。既稱停輪,那復有夜?即以常時準量,七日七夜之頃矣。玄師曰:此乃大定,神光湛然,見玉清境。

《內義》曰:《易大傳》曰:剛柔者,晝夜之象也。說者雲晝則陽剛,夜則陰柔。伊川曰:剛柔一炁之往來,也。人之一炁往來者,呼吸是也。夫一呼一吸,而為一息;一息之間,則分陰陽。呼而明為陽為晝,吸而晦為陰為夜。七竅之呼,七日也。七竅之吸,七夜也。金母功行,天機不動,神凝目定,脈住心停,故曰七日七夜,諸天日月星宿,璿璣玉衡,一時停輪。神風靜默者,息不出入也。山海藏雲者,炁無升降也。天無浮翳者,華念妄緣不生也。四炁朗清者,動靜有無俱遣也。以至忘形絕慮,萬有皆空,無我無人,湛然體性。故曰一國地土,山川林木,緬平一等,無復高下矣。

土皆作碧玉,無有異色。前則天瑞,此乃地應。

《內義》曰:土者,性清也。性虛化而生神,存於室中曰戊土,炁感激而有情,攝於釜內。曰己土,神怡炁寂,性復情冥,如色之碧無瑕,如玉之真無雜,故曰土地皆作碧玉,無有異色也。

衆真侍座。

《內義》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矣。

元始天尊玄座空浮五色師子之上,

此一者,天尊道相也。

《內義》曰:元始天尊者,元神也。玄座者,神室也。空浮者,法身也。五色者,妙化之炁也。師子者,心知也。元神在室,運心攝炁,法身虛寂,心知明妙神之禦炁,心以象師,得非天尊道相乎?

說經一徧,諸天大聖同時稱善。是時一國男女聾病,耳皆開聰。

《內義》曰:說經一徧者,天一生水也。乃坎之炁孕於乾金。諸天大聖同時稱善者,萬神一時俱暢也。一國男女者,法身陰陽二炁也。聾病者,坎為耳,故屬之。夫人神炁相養,神昏則炁滯,炁亂則神濁,冥冥濛濛,有如聾聵。行功通暢,炁靜神清,覺所未覺,故曰開聰。此乃初階入道之漸,若夫身體之疾,遇值經法而痊癒,不待釋註可知矣。

說經二徧,盲者目明。

《內義》曰:說經二徧者,地二生火也。乃離之炁孕於巽木,離為目,目應心,心昧於物。暗而若盲,依道而行,心開意悟,物莫能蔽,邪正可知,如目之明,由路而趨也。

說經三徧,喑者能言。

《內義》曰:說經三徧者,天三生木也。乃震之炁孕於艮水。艮為山,山高土厚,水泉出焉。此乃麻灰之說。夫言者,音聲也,金性有焉。天三生木,而說經三徧,雲喑者能言,何也?此明木中有金之象。夫木絕於申而胎於酉,雖金剋木而木反寄胎於金鄉。蓋金生水,水生木,故金乃木之祖。天三生木,金之三傳而見木,如甲子乙丑海中金是也。以金在海,而水生子醜是也。水生木,甲乙是也。陽生於子,三陽從地長。故《莊子》曰:赫赫發乎地也。由下而生,上象震變兌,明木中有金矣。

說經四徧,跛痾積逮,皆能起行。

積逮者,世傳此疾,流引相及也。《內義》曰:說經四徧者,地四生金也。乃兌之炁孕於坤土。起行者,乃植立之狀,木性有焉。地四生金,而說經四徧,雲跛痾積逮,皆能起行者,何也?明金中有木之象。夫金絕於寅而胎於卯,金乃木之鬼,寄胎於木鄉者,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故木乃金之元。地四生金木之四傳而見金,如甲午乙未沙中金是也。甲乙,木也,生火;午未,火也,生土;沙石,土也,生金。陰生於午,三陰從天降。故《莊子》曰:肅肅出乎天也。由上降下,象兌變震,明金中有木。以此推明,可見金木間隔之理。然造化幽微,固非紙上工夫可得而盡。

說經五徧,久病痼疾,一時復形。

《內義》曰:說經五徧者,天五生土也。乃離寄戊,而土炁孕於離也。凡物生於土而終於土,如上乃五行之生數也。久病痼疾者,按《道藏》曰:人者,物之靈也。壽本四萬三千二百餘日,其神三萬六千元陽真炁。本重三百八十四銖,內應乎乾。不知保而政之散,是以中道夭閼。乾者,六陽具而未知動作施洩,知此修行即神仙也。自十五歲至二十五,施洩不止,則真炁虧四十八銖,存者其應乎姤二。嗜欲之甚,加十歲則又虧四十八銖,存者其應乎遯。又不知養,更加十歲,又虧四十八銖,存者其應乎否。至此乃天地之中炁,又不知養,更加十歲,其虧七十二銖,存者其應乎觀。又不知養,更加五歲,其虧九十六銖,存者其應乎剝。又不知養,八八六十四卦,元炁終矣。其應乎坤。坤者,純陰也。唯安穀氣而生,故名苟壽。人至於此,去死不遠,不復能修丹,其或戕敗之甚者,又不逮此而盡也。元炁消減,豈非久病痼疾乎。一時復形者,既修此道,真神日壯,元炁日盛,復命返本,安樂長年,此之謂也。

說經六徧,髮白反黑,齒落更生。

《內義》曰:說經六徧者,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居北積坎陰正炁為鉛,乃乾坎合而水成於金。鉛者,金之母,鉛黑而金白,謂髮白返本還元也。齒落更生者,已枯復榮也。

說經七徧,老者返壯,少者皆強。

《內義》曰:說經七徧者,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返南往離宮為汞,乃巽離合而火成於木。蓋汞從砂而抽也。夫南方,火也,汞亦火也。火而又火,炎炎不息之象。經曰: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若不知返還之道,則火炎煙飛,無復故存,豈得壯而不老乎?既達返還之理,斡旋窮極之用,還而復元,極而歸本,是以老而壯,少而強也。

說經八徧,婦人懷妊,鳥獸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

《內義》曰:說經八徧者,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歸東處震為砂,乃艮震合而木成於水。砂者,汞感鉛炁而結也。砂含汞質,象類懷胎。夫汞遇鉛而凝結,炁遇神而混合。此炁非身中後天陰炁,乃妙化發生先天之炁。學者不可不察也。已結之炁日益壯盛,發生神炁又復混凝,不隨物化,長養聖胎,故曰已生未生,皆得生成也。

說經九徧,地藏發泄,金玉露形。

《內義》曰:說經九徧者,地四生金,以天九成之。還西兌方為金,乃坤兌合而金成於土。蓋汞歸土釜而成寶也。《參同契》曰:金來歸性初,乃得名還丹,所謂一炁還元者也。夫天一之水,始因空炁金胎而生,未見金質。地四生金,猶為化機,至此則還元復性,居於中宮,是為丹體而有玄象。中宮,土也。土為地,金母居其中,故曰地藏發泄,金玉露形也。

說經十徧,枯骨更生,皆起成人。

《內義》曰:說經十徧者,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乃離於己而土成於火,居中作萬物生成之本,而為丹體。道經曰:沖無以為和。夫炁之中和,所以能生萬物。天五之土,乃陽土地十之土,乃陰土兩土相疊,金居其中。故還丹有刀圭之號,夫還丹之妙,返老還童,超凡入聖,世人期於有死,舉而目之,皆行屍也。既得此道,修之長生,不為泉壤之魂,豈非枯骨更生,皆起成人乎?此乃五行之成數也。漢天師序《金液神丹經》云:神仙之趣,要妙之言,無理之至理,不然之大然。已具載於淵宗,非一毫之所宣也。太上亦復暢此沖虛妙道者也。

是時一國是男是女,莫不傾心,皆受護度,鹹得長生。

明得其道,則長生不死。當此之時,其國若男若女,無老無少,皆受聖恩,普得濟度。生者不死,死者更生也。

《內義》曰:一國猶一身,男女猶陰陽也。傾心,類相投也。護度,得所養也。陰陽相投,神炁得養,身安道隆,長生之理也。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卷之二

[编辑]

觀復子蕭應叟學

道言:是時元始天尊

說經一徧,東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衆,浮空而至。

說經二徧,南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衆,浮空而至。

說經三徧,西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衆,浮空而至。

說經四徧,北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衆,浮空而至。

說經五徧,東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衆,浮空而至。

說經六徧,東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衆,浮空而至。

說經七徧,西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衆,浮空而至。

說經八徧,西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衆,浮空而至。

說經九徧,上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衆,浮空而至。

說經十徧,下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衆,浮空而至。

《內義》曰:以經而言,天尊說經十徧,十方大神至者,乃三元九聖、九真九仙,高真上聖,天神地祇,俱會始青天浮黎國聽法也。以丹而言,元始說經,即真鉛為藥祖,玄精作丹基也。十徧者,天地生成之數。十方者,五行配合之數。一三五七九,天數二十有五,陽精也。二四六八十,地數三十,陰華也。一二三四五,應四正上方;六七八九十,應四維下方。陽之生數五,五行之本也。陰之成數十,萬化之根也。一九、四六,各合為十,金水同宗;二八、三七,各合為十,木火同體。總而言之,五十有五,分隸五方。一六居北,二七居南,三八居東,四九居西,五十居中。以法除之,五方除一二三四五,乃水火木金土之元也。又除一二三四五,乃五行之本也。除外五方各剩五數,共而二十有五,為五行之根,是真陽戊土之體也。復將根數二十有五,除去五方之本,北一、南二、東三、西四、中五。即見北剩四數,象金,金本生水。金反自水而生,如鉛自銀炁而有,鉛中生銀,乃兒產母也。金,虎也。金在水中,乃虎向水中生也。南剩三數,象木,木本生火,木反自火而有,如汞感鉛炁結砂,砂自汞成,乃兒產母也。木,龍也。乃龍從火裹出也。東剩二數,象火,火生於木,砂中抽汞,乃七返朱砂返本也。西剩一數,象水,水自金生,一炁還元,是九還金液還真也。中央虛元以四象相合而成十,乃見真陰己土自然妙用。故張紫陽曰:震龍汞自出離鄉,兌虎鉛生在坎方。二物總因兒產母,五行全要入中央。又曰:赤龍黑虎各西東,四象交加戊己中。復妬自玆能運用,金丹誰道不成功。太一真人曰:五行顛倒術,龍從火裹出。五行不順行,虎向水中生者,此也。無量大神至者,乃取乾坤真純潛運之跡而為法象,分三百八十四爻,循環火內,運五星二十八宿,環列鼎中,蹙三千六百之正炁,回七十二候之要津,驅六十四卦之陰符,鼓二十四炁之陽火。幽微詳密,見於隱語心鏡。故天地不能匿造化之機,陰陽不能藏亭育之本,由是神變無方,化生純粹,盡歸把握之內,混合空洞之中矣。或問程伊川云:聖人不師仙,厥術異也。聖人能為此等事否?曰:此是天地間一賊,若非竊造化之機,安能延年。故《陰符經》曰:人,萬物之盜。所謂竊造化盜萬物,則天地間皆吾所有,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十徧周竟,十方無極天真大神,一時同至。一國男女,傾心歸仰,來者有如細雨密霧。無鞅之衆,迮國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

天尊開國,萬聖咸集,威德崇重,厚載不勝,故至偏陷。蓋有非常之事,則有非常之應。牛頭法融禪師講《大般若經》,至成靜品,地且為之震動,況虛皇演化乎!

《內義》曰:十徧周竟,十方天真大神,一時同至者,乃息住神凝,炁歸室也。一國男女,傾心歸仰者,一身陰陽之炁,混合融鍊也。神炁之聚,薰蒸蓊鬱。《參同契》曰:金砂入五內,霧散若風雨。金者,天地之至精,乃神也。砂者,陰陽之純粹,乃炁也。故曰:來者有如細雨密霧,無鞅之衆,至於金精肘後,真炁過陽關,乃性情相盪,天機默運,陰陽感激,真神化生。雖曰體自然而運用,尚在作為之境,不能無躁勝寒、靜勝熱之變。蓋由持而盈之,性情未冥。性情屬土,故曰走國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

元始懸一寶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

寶珠喻道,懸於空玄,亦同玄珠之義。於內傳經則寶中更寶,玄中又玄,真中之真,道中之道。去地五丈者,令人去五濁之世,脫五行之用。五濁皆出,自無衆息,五行不用,永離相剋。是故五行不相剋,萬物悉可全,自然長生久視,得道成真。玄師曰:此乃玉清寶珠,神化胎仙之道。

《內義》曰:元始懸珠者,神與道俱也。向來說經獅子之上者,是神凝室中,從無求有者也。今此懸珠空玄之中者,乃超神物外,出有入元也。天尊慮後世末學,不達此理,徒守頑空,故顯示妙化,明其至無之中,有至真至精者存。經曰: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以理而言,乃神冥性復,卓爾圓明,豁然無覆,空然無基。熙熙怡怡,昏昏默默,固非五行之數可得而拘,五濁之境可得而溷。川老云:有相有求俱是妄,無形無見墮偏枯。堂堂密密何曾間,一道寒光爍太虛。

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十方無極至真大神,元鞅數衆,俱入寶珠之中,天人仰看,唯見勃勃從珠口中入,既入珠口,不知所在。

天尊施玄妙大化,懸珠在空玄之中,莫測所懸之系,登引三元九聖、九真九仙,俱入其中。其一切天人,非天真上聖真人,故難隨無為化機,不能同入空玄之妙,祇仰看而已。見勃勃從珠口中而入,既入珠口,不知所在。且如下格小仙有芥納須彌之妙,壺懸天地之境,何況大聖天尊敷宣大化,示現神變也。所言寶珠大如黍米,已是微妙;更去五丈,能見寶珠在空玄之中者,非天人,亦無此明慧。又況見其珠口者,實天尊登引聖真入妙有虛無之境;當時隨天尊入於寶珠之時,天人仰看,即見入寶珠之中,不能見珠內玄妙之化。

《內義》曰:真神既冥,炁亦隨寂,契虛合無,升玄入妙。所謂斂萬有於一息,散一息於萬有。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其來無從,其去無在。

國人廓散動,地還平正靜;元復欹陷。

《內義》曰:動靜兩忘,有無俱遣。

元始即於寶珠之內,說經都竟。

《內義》曰:元始者,神寶珠即性。說經者,指明祖炁為丹之體。都竟者,謂神性圓明,了無一物。

衆真監度,以授於我。

《內義》曰:衆真者,妙化發生之炁。我即道君也。

當此之時,喜慶難言。法事粗悉,諸天復位。絛欻之間,寂元遺響。

《內義》曰:行功之際,妙應難述。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工夫已竟,萬神還元,恍惚之中,遺明息照。

是時天人遇值經法,普得濟度,全其本年,無有中傷。

《內義》曰:考古鎰今,其則不遠。經法丹道,一理無殊。六祖有言:我今說法猶如時雨,溥潤大地。汝等佛性,譬諸種子,遇玆沾洽,悉得發生。此乃值遇經法,普得濟度之理。內象之作體,此意矣。得之者,知其神而愛之,明其炁而寶之,可以全其本年,無有中傷。本年者,不遭橫天之謂,若夫向上一著,當進步焉。

傾土歸仰,咸行善心。不殺不害,不嫉不妬,不淫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言無華綺,口無惡聲,齊同慈愛,異骨成親。

《斷命》曰:殺殘傷為害,惡他勝己曰嫉,憎同儔曰妬,男女不以禮交為淫,竊人之物曰盜,無曰責,嗜好曰欲,嫌人曰憎,猜疑曰妒。十惡既滅,則異骨成親,萬行玄同,則聲無勃戾。○淫之一節,謂男女不以禮交者,蓋欲正人倫也。若修行之士,當屏絕之,故《太微靈書》以淫欲為十敗之首,昔紫虛君與君校勘天下真仙得失之事,頓落者四十七人,復上者纔二人,蓋為抱淫欲之心,行上真之道,非止頓落,又將被考於三官。求長生者,豈宜不絕此念乎?盜之一節,非止竊人之物,但得之不以道,皆是也。欲之一節,非止嗜好,蓋謂私己也。太上曰:罪莫大於可欲,咎莫大於欲得。夫欲心一萌,我則有已如上諸惡。皆因此致以致黷亂國經,羣生失寧,利用之心,可不戒乎!

《內義》曰:人心皆善,無不善者,因物欲所蔽,昧其本初。一聞道要,諸惡冰消,人我一如,親疏無間。如上諸事,《感應篇》言之持詳,乃世人日用錯處。蜀士李昌齡解釋報應因緣十萬餘言,讀之寒慄,毫髮之私,不敢萌於心端,有益於世教也。諦觀經旨,謂咸行善心,不殺不害云云者,乃絕無惡念也。若毫芒惡念,濳蘊於心,不得謂之善矣。何則?玉有微瑕,謂之良玉可乎?蓋善惡不待見於行事,一念纔興,神明已錄。昔衛仲達為館職,被攝至冥司,冥官命吏呈其善惡二錄。比至,則惡錄盈庭,善錄如筯。冥官變色,索秤稱之,而小軸乃能壓起惡錄,地為之動。官乃喜曰:君可出。衛曰:某年未四十,安得過惡如是之多乎?官曰:不然。但念不正,此即書之,不待其犯也。衛曰:然則小軸所書何事?官曰:朝廷嘗大興工役,修三山石橋,君上疏練止之,此諫藳也。衛曰:某雖言之,朝廷初不從,於事何益,而能有如是之力乎?官曰:朝廷雖不從,然念之在君者,已是。向使聽從,則君善力何止如是?將見乘此立獲度世,尚君乎!奈何惡念太多,力已減半,不可復望大拜矣。嗚呼,空有其念,尚在損福,況真犯乎。夫善惡報應,難以盡錄,但觀范文正公述竇諫議《陰德錄》,足以知其善可為也。或曰:我雖待之以善,彼為不善報我,豈能平乎?不然,若知南嶽赤君之言,則炁自平矣。南嶽赤君曰:人若遇我以禍,但以福往,自然福德之炁常生於我,害炁重殃自生於彼。此學道之大行矣。南嶽赤君豈誑人者乎。

國安民豐,欣樂太平。

此乃咸行善心之所致也。

《內義》曰:按老君授干吉真人太平之道,其要曰,夫人之生也,天付之神,地付之精,中和付之炁;人能保精愛神護炁,內則保身長生,外則致國太平。又曰:人臣之行,當上愛其君,欲其長生。為人子者,當念父母,畏其將死,風化其意,使之入道,常為求索奇方殊術,以奉君親。為人弟子者,當念錄師恩。夫人生於父母,成道德於師,得尊君。每念君、父、師,將老無以復,或行學更事,賢明求奇方異法而資益之,此乃應太古上皇最善忠臣、孝子、順弟子也。人皆為之,則天下太平矣。夫有其內,必有其外,故善行著而謂之福,神性明而謂之慧。福慧雙修,內外兼濟。則國猶身也,民猶炁也,君,身則有心。君治則民安,心正則炁和。經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治國修心,其政一也。

經始出教一國,以道預有至心,宗奉禮敬,皆得度世。

《內義》曰:經出教立,人依道行,預之為言,先也、前也。人稟道炁而生,是心寧無有乎?蓋由耽著幻妄,迷昧昏蒙,一遇經法,此心復明,謂如今之指出丹體,乃人人本來之物,非昔無而今有。雖得之於聞經聞道之後,實先有於聞經聞道之前,故曰:預有至心也。所謂宗者,祖其道也。奉者,崇其文也。禮者,尊其法也。敬者,欽其德也。故《本起經》云:夫為道者,當知道德經行之法;道謂路,道德謂善功;經謂徑路,行謂行步,法謂有成。道經可修而得道也,謂有成道路可隨而行、之也。人能依是而行,必皆得度世矣。

道言:元始天尊說經中所言,並是諸天上帝內名隱韻之音,即天帝玉字內音是也。亦是魔王內諱、百靈之隱名也,非世之常辭。

《內義》曰:所謂上帝內名隱韻、魔王內諱、百靈隱名者,亦如《丹經》云:日魂月魄,庚虎甲龍,水銀朱砂,紅鉛黑錫,黄芽白雪,姹女嬰兒,黄婆金公,爐竈鼎器之類。雖名殊號異,並是先天一炁,非別陰雜之物也。

上聖已成真人,通玄究微。

《內義》曰:上聖修行妙道,已得成功。真人洞明奧旨,識達玄微。蓋有實用,非執虛文。如混洞赤文,元始祖劫開明三景,大行梵炁,皆知其底蘊,得其要機,則天地造化之妙、生死有無之理,都在睫前,不遠身外也。

能悉其章,誦之十過,

《內義》曰:既能通玄究微,則能知其道,十過之效,功齊元始。以丹而言,十過者,功則十月入室,理則九轉。

諸天遙唱,讚其功。萬帝設禮。尊其經。河海靜默,

周公居政,海不揚波。真人誦經,河清海晏。事殊理一,功異德同。

山嶽藏雲。

蓄雲為雨,澤及萬物。

日月停景,璿璣不行。

十過之效,功齊元始,此之謂也。

羣魔束形,鬼精滅爽。

經謂束,送妖魔精,斬馘六鬼鋒是也。

回屍起死,白骨成人。

老君起徐甲枯骨是也。

《內義》曰:諸天遙唱,萬帝設禮者,《莊子》所謂澹然無極,而衆美從之,天地之德,聖人之道者也。河海靜默者,愛河苦海也。皆人之心妄幻所有,愛從情生,苦由識致。既已德合天地,道同聖真,則愛河靜息,苦海淵默。山嶽藏雲者,《黄庭經》曰:五嶽之雲炁,彭亨即五臟雲炁也。真人者,其息深深,五臟炁盈,如山嶽之蓄雲也。日月,兩目也。景,光也。光即神也。真人神不外馳,目雖視物而凝然之不動,故曰停景。璿璣,鬥極也。人心象之極者,旋而不移,視而察之,似若不動。真人者,任其自然,心雖應物而湛然常寂,故曰不行也。羣魔者,紛紜萬緒,惑亂我心者也。既任其自然,則應之若無事,是謂束形也。鬼精者,三屍也。三屍不去,道無由而成。能體純素,三屍自絕,故謂滅爽也。回屍起死,白骨成人者,丹成之士,非特獨善其身,更宜推功及物,故淨明法云:吾丹既成,變化自在。所不足者,上帝之詔未至,於是積功以期真命焉。幾羣品有善,可與延年益筭。不幸病死者,救以活之,如吳猛真君起於慶之死是也。

至學之士,

至學之士,心堅如鐵石,操列於水火,天地不能逾,鬼神不能惑,行人之所不能行,太極之上,有真名者也。又至學者,不待念起事至而後學,故能於有念無念,有事無事之間力行也。此之真人,抑又次焉。

誦之十過,則五帝侍衛,三界稽首。

此經乃妙炁結成靈文,是為萬炁之宗,在處有五行之炁,從之五炁之神,謂之帝。故曰五帝侍衛。季康子問五帝於孔子,孔子答:以五行佐成上帝,而稱五帝。三界者,即三界大魔也。至學之篤行積功立,三界魔王保而敬之,故曰三界稽首也。

魔精喪眼,鬼妖滅爽。

大魔既已保敬,鬼神焉敢正視,亦束形滅爽之理也。

濟度垂死,絕而得生。

《內義》曰:五帝,五臟之神也。肝魂、肺魄、心神、腎精、脾意;此五者,若人恬淡則神定魂清,意安魄寧,精不走失。若人躁競,則神疲魂濁,意亂魄散,精逐潰耗。夫人非不欲安而壽,然而日日應酬,神稍疲倦,則三屍九蟲作我蠡賊。所以絳宮之真,為其所擾;修鍊之士,則屍蟲消絕;五臟之神,各安其職,故曰侍衛也。三界,三屍也。乃人身三部陰濁昏邪之氣,以屬三徒之界。上屍彭踞居人頭,中屍彭躓居人腸,下屍彭蹻居人足。人之嗜欲貪淫,種種不善之事,皆屍鬼所使,至於庚申之日,則詣天曹,言人罪過,毫髮不遺。欲人速死,彼則欣躍。故葛稚川曰:子能絕三彭之仇乎?三彭者,三屍也。除絕之法極多,備載《道藏》庚申部。然不若金丹為妙。古詩曰:窮盡世間無限法,除非丹藥殺三屍。張真人曰:由來庚甲申明令,殺盡三屍道可期。此乃鑄惡成仁,化頑從善,被其制伏,故曰稽首也。魔精鬼妖者,乃九蟲六賊之類。三屍是渠魁,蟲賊是徒伴,勦其渠魁則徒伴自潰,故曰喪眼滅爽也。若然者,故能延垂死之年,續已絕之命,則神炁壯盛,學者勉而行之,其功不言可知矣。

所以爾者,學士穢氣未消,體未洞真,召制十方,威未制天政。德可伏禦地祇,束縛魔靈,但卻死而已,不能更生。

《內義》曰:學者欲心未絕,性理未明,探鍊雖勤,玄虛未達,只可保神嗇炁,制伏陰魔,駐景延年,辟卻疾病。長生之道,未可冀矣。

輕誦此章,身則被殃。

謂不整形服,不按科儀,行立眠臥,聊耳誦念。若夫誦而不敬,不若不誦而敬矣。

《內義》曰:輕誦此章,謂輕行是道。夫金丹之要,全在燮調,首則動於釆取,次則戒於持盈,以俟鼎器圓成,藥物全備,則運符進火,添抽汞鉛,時晷相符,節侯無爽。故得陰陽炁足,離坎珠圓,神化成真,長生久視。若乃情躁心怠,妄作謾為,緯候相差,符節不應,則隆冬大暑,盛夏嚴霜,婉女逃亡,赤龍奔逸。神精既失,金液難求,氣索體贏,形衰身歿矣。

供養尊禮,門戶興隆。世世昌熾,與善因緣。萬災不幹,神明護門。

《內義》曰:若修行篤敬,外則宅合昌盛,內則身心安寧。日新其德,動與吉會,禍息無侵,神明衛護。

斯經尊妙,獨步玉京。度人無量,為萬道之宗。巍巍大範,德難可勝。

《內義》曰:《七籤·經教部》云,夫三洞者,蓋是一乘之妙旨,三境之玄言。了達則上聖可登,曉悟則高真斯陟。龍章鳳篆,顯至理之良詮,玉簡金書,引還源之要術。所謂斯經尊妙,獨步玉京者,又為三洞之冠矣。從古至今,仙真上聖未有不由是而修證者。錄籍具載,莫知幾何。萬法千門,靡不出此。巍巍蕩蕩,非可以名言思議。

道言:凡誦是經十過,諸天齊到,億曾萬祖,幽魂苦爽,皆即受度,上昇朱宮。

凡誦者不限高下之格,是能依法精心誦持十過者,則諸天齊到,衆聖降集於房廟,拔祖襧之幽魂,及昆宗之苦爽,下離北府,上入南宮也。

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為貴人,而好學至經功滿德就,皆得神仙。飛昇金闕,遊宴玉京也。

格皆九年者,即九年之格,法三火之數,三三如九。朱宮是南方屬火,以火鍊形,故雲三火。九年受其鍊化,然後更生貴族。生則便修此經,昔需習之仍在,萬徧之功既滿,三千之德復圓,遂超然昇度,徑得神仙,登金闕而事聖君,遊玉京而謁元始。按《三元品誡》朱陵度人之格有三等。大福三年,中福九年,小福二十四年。九年者,約中福之格也。

《內義》曰:此言十過者,則月之理也。諸天齊到者,萬神混歸元一也。億曾萬祖,乃父母假合之物;幽魂苦爽,即有身之後,昏濁之炁,皆即受度。上昇朱宮者,乃鍊化假合昏濁之氣,超入靈明炳煥之域。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為貴人者,謂融鍊假合昏濁之氣,俱化陽神,更生真炁,萬神為一神,萬炁為一炁,長養聖胎也。學士到此地位,已得神全炁足,延生長年,所謂仙者未可言也。故曰:而好學至經,功滿德就,皆得神仙,更須進修,內功成就,德行庶可以冀。內功者,火候脫胎神化之道。修行之法詳著於後。德行者,要在濟物利人,如漢天師區別人鬼,葛仙翁普度幽魂,君誅剪蛟蛇是矣。經云:學者雖守道,不作功德,亦不能得道。昔漢天師丹成未服,謂王長真人曰:神丹成就,若服餌之,當必沖天,便為真人。然吾未有大德,宜須為國為民、除害興利,後可服丹輕舉上昇。臣事三境則無愧矣。如是,方能飛昇金闕,遊宴玉京也。

上學之士,修誦是經,皆即受度,飛昇南宮。

上學者聞道勤行,見法必學,始終不替,寒暑無虧,此太清九宮以下有仙名者。既修誦此經,使身得道而飛昇仙域,受鍊南宮朱陵之府。夫魂魄升仙,則火鍊鬼質;生舟得道,則火鍊垢穢,是故皆入南宮;然後登真本位矣。

世人受誦,則延壽長年,後皆得作屍解之道,魂神暫滅,不經地獄,即得返形,遊行太空。

世人即常流之人,非出羣之士。既以祖因福淺,身業功微,生前享壽遐齡,歿後解形暫滅。然不拘三官之制,不受九府之艱,期限數登,則神歸形復;既改形容於三宮之館,易童顏於九鍊之房,故不入南上之宮,便歷太空之境矣。○屍解有四種。一者兵解,若嵇康寄戮於市,淮南則託形於獄。二者文解,若次卿易質於履,長房假形於竹。三者水火鍊質,若馮夷溺於大川,封子焚於火樹。四者太陰鍊質,視其已死,足不青、皮不皺、目光不毀,屈伸從人,亦屍解也。肉皆百年不朽,更起成人。《真誥》云:屍解仙不得御華蓋,乘飛龍、登太極、遊九宮,但不死而已。《內義》曰:修誦雖殊,成功則一。金丹之道,難遇易成。儻宿命合真,得之者努力而行,必經旨,無疑矣。

此經微妙,普度無窮。一切天人,莫不受慶。無量之福,生死蒙惠。

《內義》曰:此經隱奧,是道玄微,廣濟有情,普度無量。經功滿足,丹道圓成,先亡蒙解脫之恩,兆身被生成之澤。

上天所寶,不傳下世。至士齋金寶效心,盟天而傳。輕洩漏慢,殃及九祖,長役鬼官。

長役鬼官者,死魂被謫於天徒驅雷役電官,地徒擔沙負石官,水徒撻汲溟波官。

《內義》曰:三洞真經列于金格,玄都所祕,萬劫一開,傳授效盟,經有明旨。在昔劫數蹇屯,世運否塞,西臺龜母有請玉京,由是降授,用濟斯民。玉晨道君付于玄一真人,玄一真人付太極徐真人,徐真人付葛仙公,傳行於世。法有內外,事仍兩存。以丹而言,禁戒尤重。須嚴盟誓,不敢漏洩,內象之作,已露機緘,告天而行,廣用提拔。凡得此者,切勿慢輕,威神護持,靈官司察。若違此祝,身必禍殃貽累九玄,冥責難追。

侍經五帝、五帝巳解在前。玉童玉女,各二十四人,營衛神文,保護受經者身。

童女都四十八人,既常營衛神經,亦兼保護誦者。必薦舉精誠,司察慢泄,受誦之士宜慎之焉。若出入遊行,必宜攜帶,使持文而護身,免災而無慮。

《內義》曰:經者,祖炁也。五帝者,妙化五行之無也。玉童玉女二十四人者,內外二景真神,真炁也。保養元神,是謂營衛神文,保護受經者。

道言:正月長齋,誦詠是經,為上世亡魂斷地逮役,度上南宮。

正月,上元大慶之月,故能福及上世祖曾,幽魂苦爽,斷鬼神連逮之役,受仙官技度之慶。齋者,謂身無雜務,心不外想,內外清虛,抱元守一,終乎此月,故言長齋。南官,已解在前。《內義》曰:正月者,寅也。修丹採藥以寅申為起伏之候。寅乃陽起之候,欲於申時行功,則於寅時先守,以至申時施用。長齊者,清心也。誦經者,攝炁也。謂之採藥。上世亡魂,乃陰炁也。陽炁雖曰子時發生,一陽尚在五陰之下。至於寅時,猶陰陽相半,陰上陽下,鬱而未暢,故曰逮役。至於申時以法薰蒸,陽炁奮發上騰,入於離宮,得不謂之斷地逮役,度上南宮乎?

七月長齋,誦詠是經,身得神仙,諸天書名,黄錄白簡,削死上生。

七月,中元大慶之月。中及己身,諸天上生名於白簡,酆都落死籍於黑書。身得神仙,位登天府。黄籙白簡者,以黄金為書,白玉為簡也。凡修道之法,普度九窮,通濟生死。

《內義》曰:七月者,申也,乃陽伏之候。欲於寅時行功,則於申時先守。至寅時運汞投鉛,入鼎成寶。亦名採藥,亦鑄鼎器,如此則陽炁日盛,陰炁日消,所謂純陰鬼也,純陽仙也。陽炁既壯,即修仙之漸,功滿炁足,神化長生,故曰身得神仙。凡得道之士,皆酆岱落名,移注仙籍,膺圖受錄,乃獲上昇,故曰諸天書名,黄籙白簡;削死上生也。

十月長齋,誦詠是經,為國王帝主、君臣父子,安鎮國祚,保天長存,世世不絕。君,安鎮其方,民稱太平。

正月寅為鬼道,故拔先亡:七月申為人門,故度己身;十月亥為天門,故上為帝王安鎮國祚,永保太平。

《內義》曰:探藥足備,鑄鼎圓成。預先十月入室,調和神炁,去冬至十五日為始,饉存神腎見,謂之築固靈根,使根元本始神炁俱生。國者,身也。神為身之主,炁為神之臣。神滿炁盈,百骸俱理,丹成質蛻,久視長生,骨肉同飛,形神俱妙,一如經之謂矣。

八節之日,誦詠是經,得為九宮真人。

八節日,元始分遣天尊天君天帝神仙兵馬教化人間,開度羣品。北斗南辰四司五帝亦復下降,條錄罪福;含炁之流,每至是日,各有變化,翾飛蠕動,草木飛沉,隨緣感應,改故易新。輕或更重,重或更輕。善惡回換,炁象之運,自然而然。上學之士,每於此日,自當存想祈謝,因變行化,習吉除凶,進善黜惡,陞明棄暗,入正去邪,鍊偽成真,勵思登真,開度羣品,生成萬彙。夫八節與八卦九宮相表裹,故八節誦經,得為九官真人矣。

《內義》曰:八節八卦入室運符進火,以冬至之日、子時為首,起火神,存在腎。陽火運行,其神隨逐而進。腎中,根也。神室,蒂也。自根至蒂,根帶相連,結胎成果矣。一舉三時,自子至寅末住,金火逼,逐至神室。其丹漸結,應冬至立春節,坎艮卦。卯時沐浴,辰時進火,至巳末住。金火逼逐至髓海,應春分立夏節,震巽卦。陽火至極,午時運符,至申末住。金水推運,從雙關鵲橋入室,玄珠漸兆,應夏至、立秋節,離坤卦。酉時沐浴,戌時運符,至亥末住。真炁歸元,一陽來復,應秋分、立冬節,兌乾卦。周而復始,循環不已,蓋促一年之功於一日之內,以應八節,用符八卦,凡此運用陽火陰符,皆歸中宮。長養聖胎,十月炁足,寶鼎功成,脫胎神化,是為真人。夫八卦環列,外實中虛。《易》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此其所以為九宮真人。

本命之日,誦詠是經,魂神澄正,萬炁長存,不經苦惱,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萬神朝禮,名書上天,功滿德就,飛昇上清。

人身有三魂:一魂居直,本屬宿官;一魂居地府,一魂居形內,七魄常住而不散也。遇本命日,魂神降體就屍,合同循環,歸降不絕,則生人安穩,災病不生。若其日清淨身心,不酒不色,著新衣服,焚香習善,更於其日眠睡少時,即魂與魄合,陰與陽並,道炁內隆,命根堅固。若嗜酒色,昏亂形體,則魂當歸時,去身三步之遠,取合不能,穢惡衝射,魂復而往。若三度昏亂,魂不合魄者,則陽衰陰旺,魄靈與陰鬼交通,致使遊夢衆惡,耽睡迷亂,災病俱生,將至於死。人能於本命齋誦,則有如上感應,功滿德就,則飛昇也。既以我本命之日修誦,故能存我神炁,聖人作則,皆有由然。以此推之,則修真之理自明矣。

《內義》曰:火候畢,行脫胎神化之道,聖胎存於髓海之中。以周星六十日為期,本命一周以合周星之數。忽然如霹靂之聲,天門裂開,聖胎脫出,凡蛻為仙,長生不死,魔王保舉,諸天奉迎,功備德隆,飛騰可待。李昌齡曰:功者,日用之謂;德者,日新之謂。苟能閔閔然如農夫之望歲,汲汲然如商賈之營財,今日積德,明日又積德,今日累功,明日又累功,所謂天仙一千三百善,行之只在四年;地仙三百善,行之只在一年。第人不能,多至中廢,不聞穿石禮樹之說乎?紫虛君日:昔有先生者,自少好道,入焦山石室中。積七年,忽遇太極真人,授以木鑽,使之穿一磬石。戒曰:石透,吾當度汝。石厚五尺餘,傅穿之不息,積四十七年。石忽穿透,太極真人果來度之。又南嶽夫人曰:昔有人勵志於道,然不知求道之方,唯日夕禮一枯樹,求丐長生,如是不已。積二十八年,樹忽生花,有汁如蜜,其人取花並汁吞之,遂獲度世。嗚呼!鑽石、禮樹,尚得度世,況持經行妙道,寧有不得者乎?

道言:行道之日,皆當香湯沐浴,齋戒入室,東向叩齒三十二通,上聞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過。

誦經之日,先被服盥漱,置經於案。然後焚香禮請,跪啟修誦之意。即東向正坐,焚香披讀,注心歷目,微聲誦詠,若或錯悮,則卻上三十字讀,忽使匆速,苟貪徧數,翻為失功,悮人不少。調聲誦詠,令神魂和暢,常令香炁不絕於室。叩齒者,當以中齒上下兩兩相叩,令響,內以集神,外以徹天。《真語》云:叩齒以集神,咽津以和真。次則存拜三十二天,每想天帝,存一拜之。從東北方首始,東行左旋,止於西北。

閉目靜思,身坐青黄白三色雲炁之中。

玄炁青,元炁黄,始炁白。

內外蓊冥,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獅子、白鶴,羅列左右,日月照明,洞煥室內,項生圓象,光映十方,如此分明。

青龍左,白虎右,朱雀前,玄武後;獅子左右各兩行,行有其八,對坐相望;白鶴亦然。日在額左,月在額右。光明一室,項生圓象;九色相間,青、赤、黄、白、黑、綠、紅、紫、紺,照徹十方,存令分明如睹。

密呪曰:密者,口動而無聲也。

貪羅鬱羅,符無蘇陀。太沖太極,陰陽包和。出有入無,出生入死。鬼神莫測,變化自如。元始混炁,玄中又玄。上幹有頂,下洞太淵。誦之一徧,沉痾自痊。鍊魂浴魄,真陽自全。齋戒禮誦,萬過飛仙。元上祕呪,萬神綿綿。心中心呪,重復宣傳。貪羅洞明,與道合真。玉清上極,梵炁氤氳。分靈布炁,降注臣身。形神俱妙,變化飛昇。一如令格,統攝萬靈。急急如律令。元上三天玄元始三炁太上道君。

玄元始三炁化生三寶君,各居一天。三天在人額上髮際。中為清微天,天寶君治之;左為禹餘天,靈寶君治之;右為太赤天,神寶君治之。凡誦經,當存思三帝君。

召出臣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使者、侍香金童、傳言玉女、五帝直符、直日香官,各三十六人出。

上、中、下三境,每境八人,三八二十四人,並三魂七魄、陰君,共三十六人。

關啟所言,

受法籙者,即具位。如未受法籙,即稱奉道弟子,當盡心中所欲言詞。然亦貴在簡當,至誠默奏。

今日吉慶,長齋

今某日吉慶,隨其日言之。如長齋即言長齋,如不長齋即不言也。

清堂,修行至經,

若知三洞中盟之道,見行事即言修行至經,自非此人即不言修行至經。但言清堂誦經。

無量度人。

或為一事而誦,即言為某事誦經。若為十方普度,乃可言無量度人。

臣及甲乙,轉經受生,

若常時自誦,即言臣及祖考。若為他人,即言臣為某人。但以意而陳述。甲乙者,某人某人之理也。

願所啟上徹,徑禦元上三十二天元始上帝至尊幾前。

元始上帝者,即非元始天尊,乃上帝高尊,位齊元始者。或雲元始上帝即天尊也。畢,引炁三十二過,引者,以鼻引而咽之。三十二過者,東南西北方,每方八天,各一引。東方青黑,納於肝;南方赤黑納於心,西方白黑,納於肺;北方玄黑,納於腎。洞徹五內,然後誦經。

東向誦經。

東方乃長生之方,諸天所尊重。誦經之格,初一徧從序誦起,至此存思畢,即誦後經。第二徧,則宜從元始元量度人上品妙經起誦。每十徧為一過,若欲禳襘濟拔,須得十徧為佳,以遵十回度人之義。或有事務暫起,亦得若經時稍久,即須依前法。

《內義》曰:如上發爐,密呪乃誦經,行持啟出官將通奏齋意,以祈感格。若夫三炁蓊冥,六神侍衛,日月洞煥,圓象照明,皆備內象之中矣。萬法皆有內外,事仍兩存,有內無外,皆非大道,乃屬旁門,內修祕密,外用顯明。是故太上微示內修,彰顯外用,令人泝流尋源,窮末知本,使其自悟自得,兼而行之,以取仙道也。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卷之三

[编辑]

觀復子蕭應叟學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皇人曰:此乃道君標目也。

《內義》曰:玉笈瓊章,分為三洞,日洞真、洞玄、洞神。總而言之,是為一乘也。此經屬洞玄,為衆經之冠,故太上道君叔經於前,題曰太上洞玄靈寶也。此則直標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者,以明虛皇天尊所說。在經,故以此名篇;在丹,則金液還丹也。

元始洞玄,靈寶本章。

此是皇人所題內號。元,先也,先天而生。始,結也,元炁始結。洞,通也,通達無窮。玄,空也,杳然空洞。謂元炁始結而成玉字,在空玄之中,通照乎四方,空玄為靈,入藏為寶也。又曰:始生一,一,天也。天從始而元,明始亦元也。會合於元,元生之時,無天無地,無神無鬼,溟涬鴻濛,無所分別,元始結而成玉字。玉者,自然之精,精出而發光,以成天地,日月星辰所以化成。元始尊神者,明其有靈也。化生天地日月星辰者,欲以生養萬物也。天地萬物生後而有號者,明元始造化也。號元始者,示人知終始歸趣也。

《內義》曰:元始者,虛無自然先天祖炁洞通也,玄妙也。通則通貫一切,妙則妙用無窮。靈二寶者,金丹異名。本者,根也。章者,文也。謂虛無自然先天祖炁,通貫一切,妙用無窮,而為金液還丹之根,宗演而為文,以顯其跡也。

上品妙首,十迴度人。

龍漢之年,玉字始出,日月始明,天地亦分。衆聖列位,元始出法度人,說經十徧,周迴十方,度人無量。元始因撰作十部妙經,以紫筆書著空青之林,衆聖所崇,為經之祖宗,故曰上品妙首者也。

百魔隱韻,離合自然。

此四句乃皇人總明一經之宗旨。

《內義》曰:上品妙首者,金液還丹為無上妙道之冠。十迴度人者,十月之功,度世為仙。此乃入室+月工夫。百魔隱韻,如丹藥異名;離合自然,猶金木間隔,復能互並,水火相剋,復成既濟,自然而成造化。

混洞赤文,無無上真。

混者,混沌之名;洞者,洞陽之炁;赤文者,赤書真文也。齊混沌之初,在天地之先,凝化空洞之上,鬱結太無之中。太無之無,亦無其無;既無其無,是謂無無,故日無無上真。

《內義》曰:混洞赤文,萬化之本源,衆生之真性。在道,則為一炁之祖;在人,則為萬神之宗。先天地萬物,莫知其首初,故曰元始;成天地萬物,莫知其神妙,故曰靈寶;統天地萬物,莫知其廣大,故曰道德;示人達本而行,故曰妙經;攝人返本而修,故曰還丹。演為三乘,立為三教,無窮法門,皆此化也。唐明皇製《混元贊》曰:大哉至道!元為自然,劫終劫始,先地先天,含光默默,永劫綿綿。東訓尼父,西化金仙,百王取法,萬聖攸傳。大教之祖,玄之又玄。故《道德經》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西昇經》曰:虛無生自然,自然生道。夫道者,無形無體,則先天一炁是也。而化生萬物,實天地造化之本。修金丹者,體循造化,以虛無自然、先天純精真一之炁,名曰空炁金胎,生金母而作丹基。夫純精真一之炁,父母未交之前,與混沌同體。《道德經》曰:元名,天地之始者是也。在經故曰混洞。因父母媾精之始,此炁欻然感附,強名曰神,謂之陽精,喻為銀礦。是元神也,藏在坤宮。兩腎間。故謂之性,乃我本來面目。未生之前謂之陰金,已生之後謂之陽鉛,是為五金之母。天地萬彙未有不因此炁而能成立者也。《道德經》曰:有名,萬物之母。是矣。真一子彭真人叔《參同契》曰:徑指天地之靈根,將為藥祖,明示陰陽之聖母,用作丹基者,此也。因日用妙化發生之炁運歸中宮,而為丹母,故曰道生一,象乎祖炁,結而成玉字也。在經則曰赤文,是為金火,金者,先天自然之炁,金胎也。火者,日用發生之陽炁也。同出一源而為體用者矣。此乃無上可上,至真妙道,故曰無無上真也。

元始祖劫,化生諸天。

祖,始也。玄元始炁於祖劫之初,欻然而造化五億諸天。按天地一成一敗,謂之一劫。言始劫者,謂世界初生,未經成敗也。

《內義》曰:周濂漢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故元始祖劫者,乃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者也。是真之源也。化生諸天者,乃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者也。則真斯立焉。原夫化生諸天之祖,自一炁而立三境,由三境而生九天;三境九天各又下生三天,合三十六天;次下四種民天,次分三界二十八天,次八梵天,以至化生五億諸天、八圓世界,而人之生亦類是也。父母精血相包自己本有,而成性命。人初結胎在母腹中,精血未凝,飛濳不定,如珠似露。凝結之後,生形三瓣,頭與四肢。男子先生左腎,次生右命門。女則反是。本性繼種於兩腎之間,名曰坤宮,日用妙化之炁自此發生。次則上生兩瞳神水,以至化生五臟六腑。憑母呼吸,炁足而生。故老君曰:天地媾精,陰陽布化。一月為胞,精血凝也;二月為胎,形兆胚也;三月陽神為三魂,動以生也;四月陰靈為七魄,靜鎮形也;五月五行分五臟,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六腑,用資靈也;七月七精開七竅,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靈也;九月官室羅布,以定精也;十月炁足,萬象成也。夫人雖與天地同造化,而不得並其長久者,何耶?蓋由不能復其本也。本者,祖炁也。本於一心,專一炁而致柔,修一心而成道。若能通而會之,則閉戶造車,出門合轍,返本還元,形神俱妙。故傅大士頌釋迦曰:六年雪嶺為何因,只為調和炁與神。一百刻中為一息,方知大道是全身。通而會之,此頌是也。所以道冠、儒履、釋袈裟,非徒為者也。

開明三景,是為天根。

二儀分形,三光垂曜,皆稟始炁,故為天根矣。

《內義》曰: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虛無自然本起經》曰,夫道得三乃成。故曰三合成德,道不滿三,諸事不成。《繫辭》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由一炁而分清濁,是為三也。《九天生神章經》云:三炁合生九炁,三炁為天地之宗,九炁為萬物之根,因三成九,為物之根,謂之三生萬物。三合成德,在道,為三炁;在物,為三才;在天,為三光;在人,為三元。皆元始之祖炁,作萬物之本根。故曰開明三景,是為天根。以內而言,假設法象,則曰鉛、汞、砂也。直指其物,則是本有之性,與夫日用妙化陰陽之二炁也。人雖知本有之性,而莫知二界之用者,亦不免其衰謝也。鍾離真人曰:有無交入名丹本,隱顯相符是水金;莫謂此身緣是道,獨脩一物是孤陰。夫天地間之萬物,先有本而後有根,若果之有核是其本也,種之於土,陰陽激薄,則甲坼勾萌,而生根,故能長茂華實,生生不窮。若無根株,而欲其本之久存者,未之有也。是故天尊先指祖炁而為道之本,次明三境而為道之根,由是降本流末而生萬物。人能常無欲以觀其妙,反身而誠,則範圍天地,造化自我。經曰: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非孟浪之說也。

上無復祖,唯道為身。

妙本自成,無復先祖,括囊無外,盡是道身。道以虛無為宗,自然為本,以道為身也。然此三者,悉無形相,尋考其理,乃是真空。真中有精,本無名稱,聖人將立教跡,不可無宗,故舉虛無為道之祖。其實三體俱會一真,形相都無,能通衆妙也。

《內義》曰:天地人物品類雖殊,無別根宗,獨道所化。故《老子西昇經》曰:道者,元炁虛元,混沌自然,無表無裹,無有高下。天地從之而生,萬物資之而形。又曰:有形之類,皆自道生。《西昇經》曰:天地與人物本皆道之源,俱出於太素虛無之始端。故金液還丹亦同是而為體也。

五文開廓,普植神靈。無文不光,無文不明,無文不立,無文不成,無文不度,無文不生。

五篇真文開廓形狀,普生天地,安置神靈。若無真文開廓,則日月不得光,星辰不得明,乾坤不得立,世界不得寧,幽魂不得度,枯骨不得生。

《內義》曰:五文在丹為五物,先天一炁之所化,依時存於室中為鉛水,妙用發生之炁感而為砂木。陽極生陰名日汞,火。陰歸陽室而為銀,金。中宮生成而為丹。土。分佈五行,散化萬神,皆一炁之妙用,為萬道之根宗。故曰五文開廓,普植神靈。目非此而不光,心非此而不明,身非此而不立,丹非此而不成,生非此而不度,死非此而不生。

是為大梵,天中之天,

《內義》曰:此兩句總結前文,是謂大道玄中之玄,以丹而言,金丹之道,散在諸經,或以清靜為宗,或以虛無為宗,或言陰陽,或言造化,或言龍虎鉛汞,或言神炁水火。此經總衆體而大備,析至理而無遺,故曰是為大梵天中之天也。得之者,可以探本求源,窮神知化,宴息玄虛之境,逍遙靈寶之場,四威儀中,無非行道也。

鬱羅蕭臺,玉山上京。

鬱者,盛也。羅者,大羅也。大羅天上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寶玄臺,在七寶城中。中有玉清之殿,高上玉皇治其中。○玉清之上有九層之臺,窮於高際,參於太無,故映鬱大羅之上,蕭然九層之臺。大無即大羅,以玉為山,故雲玉山。山上有京,故曰上京,亦名玉京,亦名玉清,皆因玉而得名。此即通謂之玄都玉京也。

上極無上,大羅玉清。

大羅玉清之境,窮高極遠,更無一物在其上,能包羅衆天,故曰大羅。其上無塵,豁然太空,無為之道場也。

眇眇劫仞,若亡若存。

眇眇者,高遠也。劫者,譬如巨石,方圓四百里。又如空城,方圓四百里。上下齊等,滿中芥子,天人百年一度,取一芥子。又羅衣拂巨石,石消芥子盡,名為一劫。故《步虛經》曰:仰觀劫仞臺,此之謂也。七寶之臺,非地仙所見,況凡人乎。睹之則言有,不見則言無,故日若亡若存。若亡若存者,非定相也。亦雖有形而無其體,真精造化,自然而然也。

《內義》曰:鬱羅蕭臺者,腦際也。玉山上京者,泥九也。上極無上大羅玉清者,泥丸之上太玄也。內祕一機,謂之日月高奔,神化脫胎之要。《黄庭經》曰:高奔日月吾上道,乃見玉清虛無老者也。眇眇劫仞,若亡若存者,性也,非象數、方色可以窺測,又非芒昧全然無物,有同太虛,恍惚窈冥,故眇眇劫仞,不可窺測也。若亡若存,恍惚窈冥也。經曰;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張真人曰:視之不可見其形,及至呼時又卻應,莫道此聲如穀響,若還無谷有何聲。

三華離便,大有妙庭。

三華者,金華、玉華、九華三宮。離便者,三宮乃玉清境離宮便殿。大有,即高上大有。玉清宮,天尊所禦,故曰妙庭。《內義》曰:泥丸腦際,謂之離宮,亦謂之午位,亦謂之乾宮。三者,南方之數。華者,華蓋,亦名圓蓋,乃百關總會之穴,萬神朝宗之所,即泥丸腦際是矣。離者,南方午位也。便者,變也,陽炁至巳而極,變而生陰,陰始於午。《龍虎經》曰:陽爻畢於巳,正陰,發離午者也。大有者,《易》曰:火在天上大有。離午,火也。乾宮,天也。妙,玄也,庭,中也。玄則玄炁也。玄元始之玄炁。中則腦中也。中者,四方之中,以指內事,則腦中、心中、脾中是也。玄炁居於腦中,即是真陰生於離午。以爻而言,柔居尊位,諸陽應之,象虛皇天尊凝寂玉清之上,而天地萬物自然造化,生成於下者也。

金闕玉房,森羅淨霐。

黄金之闕,森然煥邈,以周羅白玉之房,則精潔嚴凝而光瑩。

《內義》曰:太玄金華玉女曰:土之精生石,石之陰精為玉,石之陽精為金。故《金經》曰:一石之中分陰陽,為金玉,一陰一陽之謂道矣。金闕,日也;玉房,月也。森羅,星宿也;淨霐,日月星宿,瑩淨霐澄也。夫日月者,陰陽之精,坎離之體,乾坤之用。日中有烏象,離中有陰月,中有兔象。坎中有陽,陽無陰不能自燿,其魂陰無陽不能自瑩。其魄列宿環布周天為經,日月五星躔度為緯,推移寒暑,造化萬物。在丹道則為化機至藥、符火妙用,故《參同

契》引《易》而言天地設位,而易行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也。設位者,列陰陽配合之謂也。易謂坎離。坎離者,乾坤二用。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虛,往來既不定,上下亦無常。又曰:坎戊月精,離己日光,日月為易,剛柔相當。易者,象也。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窮神以知化,陽往則陰來。又曰:混沌既交,接權輿、樹根基,經營養鄞鄂,凝神以成軀。真一子註曰:天地設位者,以其既濟鼎器象乾坤也。易行乎其中,陰陽離坎運於其中也。中安金母,外施水火,運轉動靜,周流六虛,更為變化之宗,互作生成之本。坎戊月精。月,陰也;戊,陽也。乃陰中之陽,象水中有金虎。離己日光。日,陽也;己,陰也。乃陽中之陰,象火中有汞龍也。故易者,象藥也。日月相合而成也。金液大丹,合日月陰陽之精炁而成,故陰陽之炁,出入卷舒,晝夜循環,周而復始。符火進退,陰來陽往,陽伏陰施。混沌者,神室也。陰陽龍虎在混沌之中,承交感之化炁,樹立根基,長養鄞鄂,以至凝神成軀,終為精物。故鼎室之中,別一天地日月之用妙矣。

大行梵炁,周迴十方。

玉清真道梵炁大行於十方之域,周流諸天之境。

中有度人不死之神,

諸天十方有此神主,司度世不死之事,非言神不死也。

中有南極長生之君,

即南極長生大君,主治生錄者。

中有度世司馬大神,

南官有度世司馬,有度世大神,並治宮中,主司度世。

中有好生君丈人。

好生君諱猷,治南昌上宮。君乃神中之尊,謂之丈人,監長生籍者。

中有南上司命司錄、延壽益筭、度厄尊神,

南上,洞陽宮之別名。尊神,即南斗六君也。

迴骸起死,無量度人。

此二句通結上文,從中有度人至此諸司真官,皆能迴骸起死,劫劫度人成道。

《內義》曰:大行梵炁者,即先天純精真一之炁藏於坤宮者也。妙化發生,上至乾宮,陽極陰生,下降還元;升降循環,流行不息;故曰周迴十方也。張真人曰:只是水銀,一味周流,經歷諸辰。道光曰:循行十二位,赤腳猛將軍者矣。由是陽炁日盛,長養聖胎以至度世長生,脫胎神化,修之則得,無有限量,豈非中有度人不死之神、長生之君、度世大神、好生君、司命司錄、延壽益筭度厄尊神、迴骸起死、無量度人者乎!.玄師曰:金母居西龜之山、言金之體也;亦曰龍山,言木之道也。乃元炁之根紐,真土之淵府。西北之角,亥子之間,中有梵炁之主,雌一真母居焉。萬炁日夜上朝,若稍有塵心,則失大行,梵炁不能彌羅一身,修真之士可不謹哉。已上正經,乃元始所說正文。

今日校錄,諸天臨軒。

今日乃赤明劫初,在浮黎國中開圖校錄之日。校是比量罪福錄,是記錄功過。

《內義》曰:此時行功,萬神聚室者也。

東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玄都玉京山八方諸天,皆有三千大千世界。東方無極諸天安大堂鄉大千納賢世界。

南方無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南方諸天宛黎城大千棄賢世界。

西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西方諸天福堂洲大千鹹行世界。

北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北方諸天鬱單野大千清淨世界。

東北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東北諸天福集都大千長安世界。

東南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東南諸天元福田大千用賢世界。

西南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西南諸天延福鄉大千仁靜世界。

西北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西北諸天福德野大千延賢世界。

上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無極無上玄都玉京紫微之中,無鞅之衆飛天神王。

下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下方五嶽五帝洞陰清靈北都諸宮府之衆也。

《內義》曰:以身而言,上自泥丸,下至湧泉,五臟三田,百千關節之神炁也。萬神聚為一神,萬炁混為一炁,挈提天地,把握陰陽之理也。

十方至真飛天神王長生度世,無量大神。

此乃總結前文,此十方真聖並主監得道成真長生度世之事。故云:大聖無量度人。

並乘飛雲,丹輿綠輦,羽蓋瓊輪,驂駕一朱鳳,五色玄龍,建九色之節,十絕靈旛。

飛雲者,三素雲。神王各乘丹霞之輿,碧霞之輦,朱雀鳳凰以為蓋,七寶瓊玉為輪轂。玉女建九色之節,真人持十絕之旛。

前嘯九鳳齊唱,後吹八鸞同鳴。

前有嘯歌,則九鳳齊唱;後吹管籥,則八鸞同鳴也。

師子白鶴,嘯歌邕邕。

此鈞天樂也。天一左宮有樂器,子日玉女能吹笙竽,醜日玉女能嘯歌,寅日玉女能鼓瑟,卯日玉女能擊築,辰日玉女能鼓琴,巳日玉女能撞鐘擊磬,午日玉女能吹簫,未日玉女能吹笳,申日玉女能為九音之歌,酉日玉女能為六變之歌,戌日玉女能作百獸鳴,亥日玉女能為天下新聲之曲。名與世同,音與俗異,而俗音淒思以促命,天音和暢以延生。

五老啟途,羣仙翼轅。

十方大聖、道位高尊乃感五帝前引,羣仙驂乘。五老者,東方青靈始老,姓關,諱開,字靈威仰,和春炁生萬物。南方丹靈真老,姓洞浮,諱極炎,字赤熛弩,和夏炁長萬物。中央元靈元老,姓通班,諱元氏,字含樞紐,和土炁上載九天。西方皓靈皇老,姓上金,諱昌開,字耀魄寶,和秋炁成萬物。北方五靈玄老,姓黑節,諱靈會,字[隱侯局,和冬炁藏萬物,皆天真自然之神,故曰元始五老。非後學而成真者,自受符命,各治一方,大劫交周,其位乃易。

億乘萬騎,浮空而來。

《內義》曰:十方大神者,法身之神炁,神之禦炁,陰陽雜還,萬億法象,俱備其中,故曰並乘飛雲,丹輿綠輦,羽蓋瓊輪,縿駕朱鳳,五色玄龍也。乃若九色之節,陽精也;十絕靈旛,陰華也;前鳳陽,先唱也;後鸞陰,後隨也。師乃獸王,象心;鶴乃靈禽,類性。嘯歌邕邕,神思熙熙也。五老,啟途者,祖炁妙化而為五行發暢上騰也。羣仙翼轅者,萬神鑽簇於元宮也。億乘萬騎,浮空而來者,三部八景陽魂陰魄、千二百形影、萬二千精光,一時混化,歸於元一者也。

傾光迴駕,

傾光者,流精玉光,互相輝煥。迴駕者,飛雲輪轂,迴旋法座。

監真度生。

十方上聖朝集帝所,監領衆真而拔度羣生也。

《內義》曰:傾光迴駕者,坎離既濟,陰陽交泰之象。夫陽升陰隨,會歸鼎室,造化收攝,二炁混合,即前所謂神之禦炁,陰陽雜還,法象俱備者也。二炁,坎離陰陽也。坎中陽爻下交離中陰爻,陽光之下傾也,故日傾光。陰隨陽升,象車駕物,內陰求攝外陽,外陽慕戀內陰,陰陽交互,故曰迴駕。由是至精感激,衆陽通暢,正炁滋榮,真神化生,故曰監真度生。

諸天丞相、南昌上宮,

丞炁、相炁,能立造化。丞相乃大羅天之神公。南昌上宮,即朱陵宮,在於赤明和陽天中者也。

韓司主錄、監生大神,

韓司,司命也,主得受鍊度之錄。監生大神,主度九幽之魂者。

《內義》曰:以內而言,象法身大梵、妙化發生之炁,雖真神居於室內,若無此炁,亦莫得而生也。

執錄把籍,齊到帝前。

《內義》曰:錄籍者,記功罪也。諸天司職主宰大神、齋執同會虛皇天尊之前者,乃校功量福,普度人天也。象乎妙化之炁,歸乎神室,資育生化之理,太虛之先,寂寥何有!祖炁既判,而陰陽分焉。混沌之初,杳冥無朕,三才既立,而文籍生焉。顯諸仁,則為錄籍;藏諸用,則為陰陽。若幽明無錄籍,功罪何所記?天地無陰陽,造化何由成?夫陰陽者,丹道之用,離析異名,莫能盡錄。

略而言之,象交馳曰龍虎,類藥物曰汞砂,為化機曰坎離,在升降曰水火。諸家殊號,以類求焉。前者即中宮神室之所,陰陽乃金丹之妙用。神室則金丹之樞紐,帝之所禦,四海朝貢,莫不輻湊。神之所舍,萬炁感附,莫不混凝。神為君炁,為臣神,居室內,萬炁俱聚,故曰執錄把籍,齊到帝前也。張真人曰:夫鍊丹者,須洞曉陰陽,深明造化,方能追二炁於黄道,會三性於元宮。攢簇五行,合和四象,龍吟虎嘯,夫唱婦隨,玉鼎湯煎,金爐火熾,玄珠有象,太一歸真。由是觀之,還丹之要,無出乎陰陽,本生於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悟真篇》云:道自虛無生一炁,便從一炁產陰陽。陰陽再合生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夫丹者,體循造化而修之也。其餘百千異名,無窮妙義,皆從陰陽而出,如丸走盤,縱橫曲直,莫得而測其實,不出其盤矣。若夫不體造化,不循陰陽,雖有要妙之言,玄微之論,只是旁門小法,豈得與金丹同日而語哉。然修丹之士,且當遷善改過,守戒防非,又其要在於去詐息機,清心寡欲。機詐運變於中,則神亂氣昏;身中炁候,與天地不相符合,藥無由探。聲色愛慕於外,則神馳炁散,內外造化,不相交涉,鼎無由成。有志之士,不能去此,是卻行而求前矣。嗟夫世人逐末忘本,賤命輕身。英雄豪傑者,為功名事業所役;聰明特達者,為進取富貴所誘;衣食豐足者,為營求計筭所惑;貧窮不給者,為口體交累所苦。其有出塵之士,衹樂逸豫之康,以此謂清靜無為,誤矣。是皆當面蹉過,殊不念張平叔有志士,若能修鍊,何妨在市居朝之語。使世人能以此道自任,日日撥置,少頃為之,勤行不退,必有成效,應機接物之間,毋忘迴光返照,則金丹光明、常現爍爍,縱未打成一片,亦是安樂法門,益壽延年,不被業轉。如能確志,道不負人,故鍾離真人有曰:皇天若負道心人,令我三徒為下鬼。真人者,豈誑言乎?經曰: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若夫機緘,不敢輕泄,略開線路,用啟後人。葛仙公歌曰:流珠流珠,役我區區。奔馳四海,歷徧萬書。焚盡金石,燒竭汞珠。彼尋不見,情思若愚。賴師傳授,元炁虛無。杳冥中起,恍惚中居。真陰真陽,一吸一呼。先存金鼎,次辦玉爐。離火激發,坎水規模。玉液灌溉,洞房流酥。真人度人,要大丈夫。念玆在玆,語吾記吾。彭真人曰:至道希夷微且深,燒丹先認大還心。日爻陰偶生真汞,月卦陽奇產正金。女妊朱砂男育雪,癸藏熒丙含壬。兩端的指鉛金祖,莫向諸般取次尋。天先生曰:神若出便收來,神返身中炁自回。如此朝朝還暮暮,自然赤子產真胎。

浮丘伯原道歌云:虎伏龍亦藏,龍藏先伏虎。但畢河車功,不用隄防拒。諸子學飛仙,狂迷不得住。君臣,四物相念護。乾坤法象成,自有真人顧。雖曰不漏機緘,歌詩之中,要領已備。倘有志者,研必得之。此乃天之所授也。

隨所應度,嚴校諸天。

隨功輕重,應事開度,嚴校諸天,罔有遺失。《內義》曰:金丹之道,與他術不同。一得永得,隨功受報。十分工夫,有十分受用;其或滅裂,則報亦滅裂。然所修至密,無聲無臭,而眇眇大羅之境,寥寥虛廓之鄉,無所不關,無所不達。謹嚴校錄,毫髮不遺。倘勤篤無倦,叉臻度世矣。已上正文玉晨道君序述。

普告三界,無極神鄉。

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無極者,十方無極世界也。

泉曲之府,北都羅酆。

下方正北有一大海,穢惡腥黑,莫測邊際。中有一山,高十萬六千里,上參碧落,下入風泉,名日北都羅酆山。近水面有一大洞,名曰陰景天宮,周迴三萬六千里,中有三十七獄。主此洞者,名曰太陰天君。山上又別有六洞六天,大魔各主其一,即太陰天君外六曹,曹吏合有三十六萬人。第一洞名紂絕陰天宮,第二洞名泰殺諒事宗天宮,第三洞名明晨耐犯武城天宮,第四洞名恬照罪氣天宮,第五洞名宗靈七非天宮,第六洞名敢司連宛天宮。若能持此六宮名,常生敬畏者,魔王保舉,削落罪名,生死受賴,獲福無窮。此羅酆在天地之北外癸地。

三官九署、

三官者,天、地、水三官。三官有九官,故曰九署。上元天官,隸玉清境,置三官九府、三十六曹。官僚皆結自然之炁,而為人總主。上真自然玉虛高皇上帝、諸天帝主、上聖大神、千真已得道,及男女生命錄籍,及已得道未得道百姓男女仙錄罪福。中元地官,隸上清境,置三宮九一府四十二曹,官僚皆死者,有功德之魂,受度得任,各有年限,功滿德就,昇為天府仙官。功未滿者,還生人中也。中宮總主五帝五嶽、諸真人、諸地神、仙已得道者。左宮主地上九土、土皇八極諸靈官、及生命錄籍。右宮主地上諸靈官,下元水官,隸泰清境。置三宮九府四十二曹,官僚與中元同。是有功德之魂,補充中宮,總主水帝,暘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大神,及仙錄簿籍。左宮主水中萬精蛟龍鯨魷,又會水母龍門度數之期,及人命錄籍生死功過。右宮主水中精魂百鬼萬靈。其詳載《三元品戒經》。

十二河源。

十二河源者,月為太陰之精,諸水之母,井是天河之源,衆水之泉。每一月一周天,一年十二月皆過東井,沃黄華,濯天人之容。

上解祖考,億劫種親。

每三官校錄,子孫有大功,玉帝即超

度其玄祖也。

疾除罪簿,落滅惡根。

一身受度,則九祖蒙恩,故令疾除於罪簿。惡根者,惡念根性,雖死猶存,當以鍊度為之滌蕩也。

不得拘留,逼合鬼羣。

《內義》曰:以身而言,三田為三界,上自泥丸,下至湧泉,為無極神鄉。大腸小腸為泉曲之府,腎之下為北都羅酆。三屍九蟲,乃三官九署,十二經絡為十二河源,如上諸處,各皆有神。《黄庭》、《大洞》二經,備著詳悉,然此諸神皆後天之物,華競所撓,嗜欲所汨,昏濁況滯,不得清明。有如人之先亡祖禰,拘繫幽陰,不得超度之比。若修鍊之士,則萬炁朝生門,百神守死戶,頓超塵境,了悟無為,不致沉迷,淪墜苦趣矣。

元始符命,時刻昇遷。北都寒池,部衛形魂。制魔保舉,度品南宮。死魂受鍊,仙化成人。生身受度,劫劫長存。隨劫輪轉,與天齊年。永度三徒五苦八難,超淩三界,逍遙上清。

此元始降勃,北帝衛送,幽魂制告,魔王保度,南宮受鍊注生。若死魂在世有功德,形神暫滅,鬼質受鍊仙化。或無功德,遇會受鍊,即生人界。修行至經,生身受度,劫劫長存。或生死之根未斷,但劫劫不失人身,了悟此因,善根習熟,則永度三徒五苦八難,超淩三界,逍遙上清矣。三徒者:第一色欲門,上屍道天徒界。第二愛欲門,中屍道人徒界。第三貪欲門,下屍道地徒界。此名三惡,遏人學仙之路。五苦者:第一色累苦心門,曰泰山地獄苦道;第二愛累苦神門,日風刀苦道;第三食累苦形門,曰提石負山苦道;第四華競苦精門,曰填海作河苦道;第五身累苦魂門,曰吞火食炭鑊湯苦道。三徒五苦,故曰八難,總八般難也。

《內義》曰:元始符命,即元始祖炁也。是炁出陰入陽,隨刻隨時,昇騰生化。子時一陽於坤官發生,是為復卦,一陽祖諿所化。乾始於坤六陰柔爻之下,變一剛爻,陽炁用事,漸漸上騰,故曰元始符命,時刻昇遷。北都寒池,五陰之下也。部衛形魂。一陽之昇也。陽炁上騰,巳時至離官,六陰化為純乾,故曰制魔保舉,度品南宮。死魂受鍊,純陰。仙化成人。純陽。生身受度者,先天一炁感附於父母搆精之初,而有此身。故曰生身。有知之後,情竇一開,元炁日喪,以至老死。達人志士則不然,復我之性,返我之宗,斡造化之玄微,運陰陽之妙理,有如陽極於巳而陰生於午。六陽剛爻之下變一柔爻,陰炁用事,漸漸下降,則收斂於中宮,使聖女靈男交陰陽於神室。飛龍伏虎,搆魂魄於母胎,故曰受度。劫劫者,日日之謂。陽昇陰降,復命歸根,妙化無窮,周而復始,故曰劫劫長存。夫陽剝於上,而復生於下,循環不息,與身終始,故曰隨劫輪轉,與天齊年。功用不輟,火侯無差,則形神俱妙,與道合真,故曰永度三徒五苦八難,超淩三界,逍遙

上清。上清之天,天帝玉真,元色之景梵行。

《內義》曰:薛幽棲曰:上清之天天帝者,即三十六天帝。最尊極者,道齊元始,位列玉清,故曰玉真。此即上清以下三十六天,不同三十二天也。有景無色,故雲梵行。梵行者,道中之道,天中之天,出入無間,真空無礙也。以內而言,丹成純陽乾金之象,乾用九金,數四九四三十六矣。道齊元始,均一炁也。位列玉清,妙一貫也。金歸性初,故得有景無色,還丹之功到此則羣陰剝盡,陽體純全,心識瑩然,升玄入妙,如秋空之澄碧,若寒潭之靜淵。稍異毫芒,則眯人目。安能造於無色之景梵行者乎?

太黄皇曾天帝鬱繿玉明,正音云:開玄攝明天炁黄,係梵炁。

太明玉完天帝須阿那田,正音云:保玄道靈天炁綠,係璧宿。

清明何童天帝元育齊京,正音云:明生九真天炁青,係室宿。

玄胎平育天帝劉度內鮮,正音云:飄翰默然天炁赤,係危宿。

元明文舉天帝醜法輪,正音云:開生舒天炁蒼,係虛宿。

上明七曜摩夷天帝恬懀延,正音云:延虛明天炁黑,係女宿。

虛無越衡天帝正定光,正音云:鏡無翹天炁碧,係牛宿。

太極濛翳天帝曲育九昌,正音云:阿難洋明天炁紫,係斗宿。

赤明和陽天帝理禁上真,正音云:治安保仙天炁白,係梵炁。

玄明恭華天帝空謠丑音,正音云:飛音洞靈天炁黄,係箕宿。

曜明宗飄天帝重光明,正音云:翹貞英天炁綠,係尾宿。

竺落皇笳天帝摩夷妙辯,正音云:難玄明天炁青,係心宿。

虛明堂曜天帝阿婁生,正音云:彌綸玄明天炁赤,係房宿。

觀明端靖天帝鬱密羅千,正音云:朗觀曜明天炁蒼,係氏宿。

玄明恭慶天帝龍羅菩題,正音云:威清道玄天炁黑,係亢宿。

太煥極瑤天帝宛黎無延,正音云:洞真永觀天炁碧,係角宿。

元載孔昇天帝開真定光,正音云:開光竟真天炁紫,係梵炁。

太安皇崖天帝婆婁阿貪,正音云:暉莫阿魂天炁白,係診宿。

顯定極風天帝招真童,正音云:回翹威天炁黄,係翼宿。

始皇孝芒天帝薩羅婁王,正音云:君華大權天炁綠,係張宿。

太皇翁重浮容天帝閔巴狂,正音云:惠威光天炁青,係星宿。

無思江由天帝明梵光,正音云:朗法元天炁赤,係柳宿。

上揲阮樂天帝勃勃監,正音云:鬱元真星天炁蒼,係鬼宿。

無極曇誓天帝飄弩穹隆,正音云:飛天虛英天炁黑,係井宿。

皓庭霄度天帝慧覺昏,正音云:無清明天炁碧,係梵炁。

淵通元洞天帝梵行觀生,正音云:法權道先天炁紫,係參宿。

太文翰寵妙成天帝那育醜瑛,正音云:虛薰慧光天炁白,係貲宿。

太素秀樂禁上天帝龍羅覺長,正音云:陽威耀靖天炁黄,係畢宿。

太虛無上常融天帝總監鬼神,正音云:攝靈真天炁綠,係勗宿。

太釋玉隆騰勝天帝眇眇行元,正音云:空微道明天炁青,係胃宿。

龍變梵度天帝運上玄玄,正音云:相靈妙光天炁赤;係婁宿。

太極平育賈奕天帝大擇法門。正音云:永玄九生天炁蒼,係奎宿。

《內義》曰:此諸天玉諱玉音,皆以赤晶之玉,碧字刻之,祕於上清宮中。持經之士,不請讀誦。三十二天之中,天中之人壽命有數,且如皇曾天人壽九百萬歲,從此向上,每天皆一倍因之,則太明玉完天人壽一千八百萬歲。又倍因之,何童天人壽三千六百萬歲。倍而因之,至秀樂禁上天,人壽一千二百七萬七千九百五十七萬一千二百萬歲。此二十八天,是為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也。欲界者,下界也。欲界有六天,自黄曾至七曜天是。此天之人,有形有欲,觸物染著。初上二天以身交為欲,次二天以執手為欲,第五天以口說為欲,第六天以眼視為欲。謂有色欲,交接陰陽,人民胎生,故雲欲界。一歌根淨,上進一天,六欲根淨,即登色界。色界者,中界也。色界有十八天,自越衡天至曇誓天是。此天之人有形無欲,而有六色十八塵,曰六麤塵、六細塵、六輕塵。一麤塵淨,上進一天,六麤塵淨,則進六天。又六細塵,一細塵淨上進一天,六細塵冷復進六天。又六輕塵,一輕塵凈,上進一天,六輕塵淨,升入無色之界。無色界者,上界也。無色界四天,自皓庭至秀樂天是。《太真科》曰:無色界之中,至真無情,不交陰陽,人民化生,但噉香炁,無復形質之息。故色欲俱空,修至第一天,唯存心識以入炁,觀炁觀道,成即升一天。尚有心識,若能捨除心識,以至無為,復升一天。前因都忘,心識即居此天。此天不使都忘,故應用即有不為,即無若空,有都無即,失真中之應。以其空中有真,真中有應,生成萬象,皆出於空;萬法在心,亦無形相;將令學者觀心,若有若無,又升一天。炁觀轉妙,結習都忘,洞入自然,即升種民之天。《太真科》曰:無色界中,人身微妙,無復形色;或形長數百丈,而人不見,唯真人能見之。以其無形可見,故雲無色。但三界之人,生死之根未斷,陰陽之炁猶存,尚隸乎數。壽歲有盡,或升入上境,或下生人中,隨功高下,輪轉無窮。唯得道乃己自常融,至平育天,曰四種民天,壽數亦因倍而見。一云:此四天人出二炁之外,無年壽之限,喜樂清靜。故《本際經》云:結習已盡,超種民位。謂煩惱為結,學業為習。《太真科》曰:上升四天,洞入道境,隨炁升降,災所不及。以上三十二天炁及所係星宿,見《洞神經》。人壽歲數、根塵染淨,見《龍蹻經》。其餘見李少微、成玄英之註釋矣。數者,始於一炁,道生一、太極生兩儀是也。既隸乎數,叉有其終,此其所以難逃生死也。天人壽數可得而推者是隸數也。故不免有輪迴墜墮所以傅大士曰:饒經百萬劫,終是落空亡。釋氏謂十種仙是矣。此乃有為小乘,即緣覺、聲聞之儔,以其未造清靜無為之故。若金丹者,契虛合無,形神俱妙,出於炁數之表,豈生死、壽歲、形相可得而拘乎!薛幽棲曰:四方之天三十二者,謂四梵天也。天帝高尊,形相宛然,雖有真相,猶如虛空;出入無間,不閡於物。饉按經云:元始祖劫,化生諸天。則三十二天皆一炁之所化。還丹之修,本於一炁,功成道備,空洞無跡,亦若諸天帝尊雖有真相,猶如虛空者也。然諸天之寶諱為券,可以濟拔苦爽;而一炁之還元成丹,是能度脫凡軀。事異道同,功殊理一。已上正文,元始天尊所說。

三十二天,三十二帝,諸天隱諱,諸天隱名,天中空洞,自然靈章。諸天隱韻,天中之音,天中之尊,天中之神,天中大魔,天中之靈,九和十合,變化上清。無量之奧,深不可詳。敷落神真,普度天人。

《內義》曰:諸天諸帝,隱諱隱名,靈章音韻,神尊魔靈者,象一炁所化,而為鉛銀、砂汞、龍虎、水火、丹藥異名之類也。九和十合,即陰陽交締,相生相成。變化上清,乃陽極於乾,陰生於午矣。造化無跡,陰陽無端,玉晨道主猶云:無量之奧,深不可詳。況末學乎!.關令有言:譬如大海能變化億萬蛟魚,水一而已。我之與物,蒼然鬱然,在大化中,性一而已。由此觀之,故造化之機可得而窺,所以究經道之玄微,依返還之妙理,推尋藥物,本認丹基。明鉛銀砂汞之機,運日月陰陽之用,期以長年度世,入聖登真,流傳真諦,自利利他,此所謂敷落神真、普度天人耳。已上正文,玉晨道君序述。

今日欣慶受度,歷關諸天,今日謂元始以經授付道君之日。請滅三惡,謂三徒也。斬絕地根,謂地獄也。飛度五戶,謂五苦也。名列太玄,謂玄都也。魔王監舉,無拘天門。

《洞神經昇天券》,出皇人文中第六十八字,以清素帶身。道士臨升天之日,五嶽不見此券,則拘人魂魄,不得同升。江河淮海不得此券,則留人血液,不得同升。地官不得此券,則拘人形,不得升度。天官不得此券,則拘閉天門,不使升進。天門史士呵禁求券,得券則前入紫府,見大道君,然後一切諸神不敢拘制也。

《內義》日:今日欣慶受度者,丹成也。丹成者,陽神萃於乾宮,直登三界。陰黑剝於坤戶,超脫五行,故曰歷關諸天,請滅三惡,斬絕地根。飛度五戶,名列太玄者,乃聖胎存於髓海,魔試不幹,神靈贊佑,天門忽震,身外有身,是謂魔王監舉,無拘天門。已上正文,元始天尊所說。

東斗主筭,西斗記名,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中斗大魁,總監衆靈。

《東斗長生護命經》云:東斗五星。

《西斗大計護身經》云:西斗四星。

《北斗本命延生經》云:北斗七星。

《南斗延壽度人經》云:南斗六星。

《中斗大魁掌筭伏魔經》云:中斗三星。或以東西南北七宿為四方之

斗,以今人所謂北斗為中斗,引《天官書》而證之,曰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方,以察妖祥。以神州之人居極之南,自北而觀,故曰北斗。《真一口訣》云:斗中自有五斗,陽明為東斗,陰精為西斗,丹元為南斗,北極為北斗,天關為中斗。所說不同,故並存之。

《內義》曰:得度之人,丹成之士,則四斗為之主筭記名,落死上生。中斗則總統其事。

青帝護魂,白帝侍魄,赤帝養氣,黑帝通血,黄帝中主,萬神無越。

青帝姓常,諱精明。白帝姓混,諱蓐收。赤帝姓炎,諱洞丹。黑帝姓玄,諱明萌。黄帝姓麻,諱忠偵。五帝在天,主領飛仙;在地,鎮於五嶽,主領鬼神;在人,主領五藏五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氣、腎藏血;脾處中宮,主於肌肉也。《內義》曰:得度之人,更生受胎,則五帝降氣,化生五臟,成其五行。丹成之士,長生不死,則五帝降神,與之混合,脫其五行也。《上清大洞通靈五帝錄》云:五帝與天地同存,陰陽剖判,化生五行。結自然之炁,宴景瓊宮,徘徊上清。遊觀常陽正元,於中促五行以推運,釆後學以補真,典生死之圖藉,主筭祿於天年。五帝內真通靈之文,生於九玄之中,結青陽之炁以成玉文,輔於五帝,神光煥乎紫虛,流真鬱乎玉清。五行混合,洞耀瓊宮。金木水火土,變化雌雄,分靈散景,出玄入微,洞達無窮,炁包天地,精貫太空。能離能合,能陰能陽,能上能下,能死能生,能有能無,能敗能成。諦觀此文,則盡還丹之道也。

青天魔王巴元醜伯,赤天魔王負天擔石,白天魔王反山六目,黑天魔王監醜朗馥,黄天魔王橫天擔力。

五帝魔王,上四言位號也,中二言諱也,下二言字也。一云別有姓諱,並衣玄文之衣,頭戴橫天之冠,腰帶龍頭之劍,常乘羽輪,飛行雲中;常作謠歌三千言,亂敗後學,太上故書其曲,在《消魔經》中。

《內義》曰:舊說謂魔王作謠歌以亂後學,靖而思之,不然。魔王非故亂敗學者,蓋試之也。《色界魔王章》曰:我界難度,故作洞文,變化飛空,以試爾身。身雖好道而信不篤者,多矣。徒慕虛名,不為實行,魔王安得不試之也。試之過者,保舉成真;其敗亂者,亦秉持不堅之過,於魔王亦何怪焉。

五帝大魔,萬神之宗。

此別是五帝之下有大魔王,別有姓名,非前五天魔王也。

飛行鼓從,總領鬼兵,麾幢鼓節,遊觀太空,自號赫奕,諸天齊功。

《內義》曰:《玉清隱書》云:五帝魔王領官屬,與天同生,常惱亂學人,不欲成道。又自矜與諸天上帝齊其聖功,後因龍漢開圖,乃服元始之化。故《步虛頌》曰:魔王敬受事,故能朝諸天。由是而言,若學者堅持素志,如矢一發往而不回,道富丹成,則魔王敬奉,反為之用,又何敢而魔障哉。

上天度人,嚴攝北酆。

《內義》曰:欲界飛空之音卒章曰:北都泉曲府中有萬鬼羣,但欲遏人筭,斷絕人命門。阿人歌洞章以攝北羅酆,束送妖魔精,斬誠六鬼鋒。諸天炁蕩蕩,我道日興隆。蓋北酆鬼神乃職司殺,樂於遏筭絕命。天尊開度,魔王順化,勒攝鬼帝,普告關盟,宣約處分,毋輒肆虐,丹成之士,故亦如之。

神公受命,普掃不祥。八威吐毒,猛馬四張。

大羅天神公命五帝大魔掃除不祥,防衛學者。八威神龍,天靈陸馬也。

天丁前驅,大帥仗旛,擲火萬里,流鈴八衝。

得道昇度,帝敕大帥神君,仗旛而前驅,天丁力士、火鈴大將以左右,一如妙濟君故事。

敢有幹試,拒遏上真,金鉞前戮,巨天後刑。屠割鬼爽,風火無停。千千截首,萬萬剪形。魔無干犯,鬼無妖精。

《內義》曰:功圓道備,內外一致也。

三官北酆,明檢鬼營。不得容隱,金馬驛呈。普告無窮,萬神鹹聽。三界五帝,列言上清。

《內義》曰:三官九府,北都羅酆,乃考校世人罪惡之司。道成之士,慮綰宿業,未解於彼,或先亡祖襧罹其中,未蒙原宥,有滯甄昇,故令明加檢討,鬼營罪錄,應有冤咎,鹹與蠲除。勿政稽留,驛馬呈上,亦若妙濟真君帝賜錄功宥過之理,徧告十方一切神靈,鹹使聞知。悉如命令三界五帝,諸天大魔,保舉列言,馳奏上清矣。已上正文,元始天尊所降之令,乃道君紀錄也。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卷之四

[编辑]

觀復子蕭應叟學

元洞玉曆:

此章論劫運成壞。按《龜山玄錄》曰:天尊結元洞之炁,為玉曆之書。《內義》曰:《太極妙化神靈混洞赤文章》云:九霄總梵,八帝治天,非混洞赤文,不能攝化九陽而明天度。此九霄九天皆混洞赤文之所開化,故赤文化混洞,混洞化彌羅,五劫開化。《元洞玉曆章》云:昔混元溟涬,大梵彌羅,諸天未分,九陽冥合。三因九轉,六變七回,元始肇形,五劫初化。乃命道君筆錄天元,運乘五劫。故元洞者,以明祖炁;玉曆者,以紀天元。劫運五周,復歸其一,是以五劫既周,昊天成象也。即此而推混洞赤文,而曰太極妙化。神靈者,先天自然之道也。元洞、玉曆而曰五劫開化者,後天修證之理也。故李少微謂此章論劫運成壤是也。以丹而言,元洞乃先天虛無之祖炁,空炁金胎是矣。玉曆則炁之結而成象,乃我之本來面目,丹基藥祖也。與混洞赤文一理無殊,故曰元洞以明祖炁,玉曆以紀天元。天元則人之根本是也。即此而修證真道者矣。

龍漢延康,

劫之名號。龍者,神也;漢者,大也;延者,長也;康者,安也。

《內義》曰:嚴東云:元炁始結而成玉字,顯乎龍漢,隱乎延康,光乎赤明,耀乎開皇,逮至上皇也。夫龍漢之劫,玉字初顯,類乎人之分炁初生也。延康之劫,玉字淪隱,類人身之沒也。赤明之劫開圖,玉字復光,類乎人之再出世也。開皇上皇之劫,玉字耀明,類乎人之處世也。所謂劫運五周,復歸其一,五劫既周,昊天成象者也。天地以三界空壞為劫,人身以死為劫。天地不知幾經成敗,人身不知幾度生死,而虛無自然之炁歷劫常存。劫終之後,三界空壞,萬物精爽,長在太空。人之老死,百骸枯朽,一靈真性,亦復如是。《西昇經》曰:上世無始以來,所更如沙塵,動則有載劫,自惟甚苦勤,所以為生死之根本,升沉六道,苦輪不息,唯得道乃己。

渺渺億劫,混沌之中。

言此二劫,眇邈久遠,莫知歷數,在於溟涬之中矣。

上無復色,下無復淵。

每劫運終,三光冥暗,天地混沌,上有何色,下有何淵?

《內義》曰:《陰符經》云: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上清經》云:大運之交也,天炁窮於太陰,地炁極於太陽。陽極則孛,陰極則否。陽極則其精化為水,陰極則其精化為火。先焚以大火,次漂以大水,上至九天之下,下至九地之內,毫末無遺,然後元炁復合,謂之混沌。混沌再分,亦如初劫。如比變革,總名為元炁離合。夫龍漢延康之前,與夫此身之先,不知其幾經變革離合,歸乎空洞而無色無淵矣。

風澤洞虛,金剛乘天。

風澤者,道之炁。金剛者,精之炁。道炁至柔則洞洽於虛,精炁至剛則運乘於天。

《內義》曰:風者,有炁無形;澤者,有形無質,乃虛無自然之理也。薛幽棲雲:道之炁是矣。《易》曰:澤上有風,中孚。其為卦也,內外皆實而中空,象乎虛無。《道德經》云: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乃能順信一切,造化萬物。故曰說而巽,孚乃化邦也。《麻衣》曰:中孚則始生之理也。道之炁,豈非始生之理乎?金者,亙古不變;剛者,堅貞不壞。是純真至妙之精。薛云:精之炁是矣,乃合乾道。夫乾者,六爻皆陽,反覆顛倒,其體不變。四德俱備,萬物以之亨長遂成。《麻衣》曰:乾者,造化之樞機。精之炁豈非造化樞機乎?此兩者,《道德經》所謂惚兮恍

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者也。即是人之一靈妙有。夫劫運變革,三界消壞,而種民之上,寂然不動,故此炁洞虛無之妙,乘不壞之天,分化開圖,成立三界,如人一靈復胚胎而生身者也。是炁也,金液還丹之基本矣。

天上天下,無幽無冥,無形無影,無極無窮。

謂天上天下,不可觀測,唯混成自然而獨立也。

《內義》曰:類人之死,殞其形骸,真性獨存者也。《道德經》曰: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夫如是,故曰無幽無冥,無形無影,無極無窮,不可得而致詰,故混而為一,是謂大行梵無也。

溟涬大梵,寥廓無光。

劫壞之後,唯有大梵之炁,溟涬寥廓,三景無光矣。

《內義》曰:張子平《靈憲》曰:太素之前,厥中惟虛,厥虛惟無。斯謂溟涬道之根也。玄師曰:人自溟涬大梵而生,亦自溟涬大梵而死。夫溟涬大梵者,乃自然之炁,渾沌未分者也。父母搆精之始,此炁欻然感附成胎,強名曰神。於混洞赤文下詳註。自是而生者,此也。寥廓無光者,乃混沌未分,陰陽屈鬱,日月滅景,天地冥然,象人受胎於母腹之中,未出世也。及其生也,動之死也。故《莊子》曰:南海之帝為鯈,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鯈與忽時相遇於渾沌之地,而渾沌待之甚善。鯈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註云:鯈,有象也;忽,無形也。渾沌乃清濁未分,喻自然也;其鑿之者,不順自然,強開耳目矣。蓋喻七情開發,走失大梵祖炁而致衰朽,所謂自是而死者也。

赤明開圖,運度自然。

元始於延康之中,開啟赤明之運,開圖籙之煥爛,運陰陽之分度,因此遂號赤明之劫也。

《內義》曰:赤明者,劫壞之後,陽炁復肇,立劫之名也。開圖者,劫運再立,天尊開演圖籙,運度自然之道。圖籙者,混洞赤文,元洞玉曆是也。由是天地成立,日月光明,羣生遂性,萬彙亭育。以人而言,出離母胎,立劫之始也。性識萌動,開圖之理也。口言目視,鼻嗅耳聞,手執足行,心明意達,乃運度自然之道也。而愚者不及,知者過之,以是失中,自然之道喪矣。

元始安鎮,敷落五篇,赤書玉字,

祖炁復肇,安天鎮地,五文開廓,混洞赤文,宣佈復出。

八威龍文。

乃八威召龍之錄,能禦伏妖異,策役神靈。

保制劫運,使天長存。

大樸既散,炁結成文。有無相資,顯仁藏用。經曰: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在道則造化不忒,在天地則長久不壞,在人則長生不死。故曰保制劫運,使天長存。

《內義》曰:元始安鎮,乃純精一炁,鎮靜坤宮,敷落五篇,乃妙化五行。簇置神室,赤書玉字,乃元精真炁。八威龍文,乃八景陽神,保度此身,不終之劫,超越生死,使與天而長存。夫人之稟生,有命有性,命有限而性不滅。性雖不滅,庸愚之流,命終之後,不能無淪蕩。達者戒慎修持,死生一政,命雖有終,性無革變。然雖如是,不若金丹之道,形神俱妙。故彭真人云:將無涯之元炁,續有限之凡軀。元炁乃天地長生真精、聖父母之無也。凡軀乃陰陽短促濁亂,凡父母之身也。故將此聖父母之炁變化,凡父母之身,為純陽真精之形,乃得與天地同壽矣。

梵炁彌羅,萬範開張。

《內義》曰:道炁彌綸,包羅太虛,萬物軌範,由此開張。如日月星辰人民品彙,皆因梵炁生成肇化也。按《開化置品經》曰:吾於無名無形,濛頭溟涬之中,開導玄黄,分靈散炁,從大羅下生三境,次生九天,立九天帝為三寶之玄津,二十七天為境界之修品,三十六部為三景之玄根,下為三十六天之域宅。次三十二天、三十二帝濳運開化,下分三界,傍貫璿璣,二十八宿五星躔度以明五方。清炁上騰,重濁下凝,下生九地,中生九人,天地人物,無不備焉。故陽和正炁,化生上聖高真;柔和沖靜之炁,化生君聖後、仙妃玉女;剛烈英勇之炁,化生天丁力士、神兵將史;陰陽五行之炁,化生男女;雜謬之炁,化生禽默。鹹承一炁,萬種不同,隨其生化。夫太虛既在道炁彌綸包羅之內,則此身亦在其中矣。如萬物軌範日月星辰人民品彙者,類一炁升降而應陰陽,寒暑推運而為砂汞鉛銀者也。此蓋無中化有,強名法象,若執而有之,即非妙道;返而合元,是為丹矣。

元綱流演三十二天,輪轉無色,周回十方。旋鬥歷箕,回度五常,三十五分,總炁上元。八景冥合,炁入玄玄。

五常者,五行也。三十五分者,日月五星及二十八宿也。

《內義》曰:元始祖炁,綱維一體,三官升降,往來無窮。是謂元綱流演三十二天,輪轉無色,周回十方也。旋鬥歷箕、回度五常者,明大梵祖炁始旋於斗,終歷於箕,周回天度而成五行也。鬥、箕屬東北之方,艮寅之位。以人身而測天度,則下丹田之上是矣,元炁初發,沖漠幽隱。寅時於下丹田之上,始得舒暢。當是之際,以鉛攝汞,以陰召陽,類大鈞之播物,無不發生者也。《參同契》曰:混洞鴻濛,牝牡相從,滋液潤澤,施化流通。始於東北斗箕之鄉,旋而右轉,嘔輪吐萌,濳潭見象,發散精光者也。然後陽炁上升,陽極生陰,陰炁下降,返本歸源,匝繞周身,運化五行。故易玄子云:還丹命可延,返覆陰陽炁。父子與君臣,循還歸一位。春仁煦於木,夏火存於禮。秋則義屬金,冬以水為智。君獨守信,土符稱戊己。此是真五行,五行固同類,道德甚分明,祖師專味是耳。夫一日之間,一年節炁天地萬物皆備於我。元炁發而陰陽分,陰陽分而四時成,四時成而炁節周,炁節周而五行備,五行備而造化成。陰陽二炁,日月也。四時者,四象也。二十四節炁,火候也。五行,藥物也。陰陽五行,應北斗四時。二十四炁,應二十八宿。是謂三十五分。造化成者,皆由一炁綱維,八卦變化,密運妙機,濳符玄理。故曰三十五分,總炁上元,八景冥合也。不可以致詰,故混而為一,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故曰無入玄玄。

玄中太皇,上帝高真。

凡稱皇者,即天尊之號,與元始之齊位。

《內義》曰:玄中者,仙中之仙,真中之真,聖中之聖,道中之道。太皇即元始也,上帝即道君也,高真即老君也。紀云:元始是大羅天人,道君是西那國人,老君乃元生之至精,兆形之至靈也。三號雖殊,其道則一。以內而言,元始大羅天人者,祖炁也;道君西那國人者,金母也;老君元生之至精、兆形之至靈者,丹體也。皆我真性,初非別物。道經云:無狀之狀,無物之像是矣。釋氏所謂自性具三身者也。六祖云:清淨法身,汝之性;圓滿報身,汝之智;千百億化身,汝之行。儒書亦然。《中庸》曰天命之謂性,元始也。率性之謂道,道君也。修道之謂教,老君也。一以貫之,皆道也。儒者以之治世、禮君臣、正上下,功及於物,亦能度世。故《元始上仙記》云:自古至忠至孝、至貞至康者,不同常流,皆擢仙職。釋氏以之出世,故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玄門則有無互用,虛實相通,聚則成形,散則成炁。故曰玉符保神,金液鍊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也。

汎景太霞,嘯詠洞章。

汎者,浮也;景者,身也。言天尊汎景霞霄而吟詠洞章也。

《內義》曰:汎景者,經所謂大道汎兮,其可左右之理。太霞者,常陽之炁,蓋道無不在,汎兮所至,無非常陽之域而嘯詠洞章,乃雍容自適之理。若人之真性,涵泳於元和之中,熙熙怡怡者也。《莊子》曰:遊心於淡,合炁於漠之謂也。

金真朗鬱,流響雲營。玉音攝炁,靈風聚煙。紫虛鬱秀,輔翼萬仙。

金真者,自然之章,流響慶雲之宮。玉音,玉光之章,侍晨一嘯而靈風聚煙。

《內義》曰:金真朗鬱,真神明盛也。流響雲營,炁歸神室也。玉音攝炁,鉛炁感汞也。靈風聚煙,真汞結砂也。紫虛鬱秀,輔翼萬仙,乃陽神隱煥,萬炁簇擁,居於神室之中。是謂金丹之體。故先生《讚紫虛陽光錄》曰:虛元無上紫虛祕錄,乃三洞之玄根,天地之真祖,至高至極,至妙至靈,修之長年;神仙行之,還淳返樸。諦觀此言,紫虛之道,金丹無殊矣。

千和萬合,自然成真。

《內義》曰:千神和為一神,萬炁合為一炁。自然之理,契合成真。

真中有神,長生大君,

《內義》曰:即性中之真神,長生不死之本道。經所謂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者也。是謂金液還丹矣。

無英公子,白元尊神,太一司命,桃康合延。

無英公子乃肝神也,白元乃肺神也,太一乃百神之主,司命為南上之真,桃康、合延乃左右腎神也。

《內義》曰:帝一混合法曰:白元、無英、桃君、司命、太一,混合五神,捧籍列侍。五神,各有所主,混合九變,三五洞化。於是三宮鎮真,百節受靈。帝君寶籍,宿命無傾。周旋虛煙,啟通玄精。二十四真,忽然化生。上開上元,下開八冥。左朝六甲,右使六丁。玉華引日,太一併形。千乘萬騎,舉身登晨。修帝一真道,功成百神混合,如此金丹之理道備亦然。

執符把籙,保命生根。

《內義》曰:符籙者,以有象而言,則文字也;以無象而言,則靈炁也。修丹之士,把握陰陽,挈提天地,明造化之妙用,運鉛汞之玄微,神全炁備,與道合真,真神保其性命,靈炁護其生根。

上遊上清,出入華房。八冥之內,細微之中。下鎮人身,泥丸絳宮。中理五炁,混合百神。十轉回靈,萬炁齊仙。

華房,玉清三華房也。八冥,即八極也。細微,毫芒也。泥丸,腦宮也。絳宮,心也。此等真神乙太一為主,則遊行三清,出入三華之房,周於八極之內,徧於毫芒之中。下鎮人身,則太一在腦,總衆神也。司命處心,納生元也。無英在肝,制三魂也。白元在肺,拘七魄也。桃君處臍,保精根也。延康居腎,守命門也。中在空洞,則理於炁,和合百神,《易》曰神元方,陰陽不測之謂。然則神無不在,所在皆無不可以識,智知不可以有無定。

《內義》曰:內外之理,一致無殊;上清華房,八冥細微,此乃外象,一炁所化泥凡絳宮,五炁百神,此乃內象,亦一炁所化。夫無,大無不包,細無不入,神之為物,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孟子》曰:浩然之炁熙,塞乎天地之問。《莊子》曰:精神四達並流,無所不極。上際於天,下蟠於地。若乃順而養之,則三部八景、三關五臟六腑、九宮金樓玉室、十二重門紫戶玉閤、三萬六千關節,根源本始,神全炁足,是謂道純素者也。故曰能體純素。謂之真人,則遊躋上清,出入華房,大包八冥,細入毫芒,聚則為形,散則為炁,天關為之十轉,諸真為之度靈。萬炁還元,俱成仙道。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上開八門,飛天法輪。罪福禁戒,宿命因緣。普受開度,死魂生身。身得受生,上聞諸天。諸天之上,各有生門。

天中有無量大聖衆,常簡學仙之人生死錄籍,開度九幽之魂,升入八方法輪之門也。已上正文;元始天尊所說。

《內義》曰:仙道所貴,唯在長生。初無限量,應度即度。《感應篇》曰:欲求長生者,是道則進,非道則退;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衆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其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其禍。人之善惡,皆由心造。夫心者,出入以象,其門運動以象。其輪心機成於內,天機應於外,由是有八方法輪之門,中有罪福之場,禁戒事跡,因緣所由,具載《法輪經》。雖曰大慈之化,善開濟度,而福有淺深,報應有差等,是謂夙命皆聞,上天隨其善功,稟賦受生,死魂則有隨果受生之門,生身則有仙階高下之品。

中有空洞謠歌之章,魔王靈篇,辭參高真。

《內義》曰:上文諸天之上,各有生門。道君繼而述云:中有空洞謠歌之章。或雲空洞者,三界總名;或雲即洞章之理。合而言之,三界者,諸天在其中,蓋諸天之中,有空洞歌章,乃三洞經錄所載,天真著述,讚頌之類,玄文妙理,開悟後學者也。魔王所作飛空歌音,義在做戒,理契天真。道君叔述于左,即非靈寶本章,故不在內象之列,唯釋其義矣。已上正文,玉晨道君叔述。

第一欲界飛空之音:

《內義》曰:欲界魔王作歌,凡人口業淨盡,有十善功,上生欲界六天。人道眇眇,輕浮。仙道莽莽,難明。鬼道樂兮,當人生門。邪僻趨死。天道貴生,欲人長生。鬼道貴終。欲人終死。仙道常自吉,知常,明,故吉也。鬼道常自凶。妄作,是以凶也。高上清靈爽,悲歌朗太空。唯願仙道成,不欲人道窮。

《內義》曰:謂明則高真上聖,幽則清靈精爽。哀憫世人,聲明物理,警覺至學之士,昭彰天地之問。唯願仙道成,不欲人道窮也。古德云:幽林鳥叫,碧澗魚跳。雲片展張,瀑聲嗚咽。如是景象,示人入處。由是觀之,紛紜萬化,無非悲歌。洞山云: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裹聞聲始得知。《莊子》曰: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有如湍水逝川,白駒過隙,日鳥月兔,顯示丹基;蛇脫蟬蛻,彰明解理。靈龜服炁,蜣蜋轉丸;漆園濠上之魚,濂溪窗前之草,皆可心領意會,目擊道存。是謂不言之教,無聲之聞也。

北都泉曲府,中有萬鬼羣。但欲遏人筭,斷絕人命門。

《內義》曰:羅酆之職,主治罪罰,收錄愆過,削奪壽筭。壽筭既除,命限滅絕。饉按,經云:人之受生,所謂之筭。記在諸天,太上勅勒,諸天諸地、日月星斗、天真上聖、將軍使者、大神童子、天地飛仙、三界四司、嶽瀆官屬執籙把籍,巡行考案。三日一言,十日一奏,百日一結。三元八節,五臘三會,考較功過,不輟須臾。若修善則延年,為惡則喊筭,錄送羅酆,毫分無失。

阿人歌洞章,以攝北羅鄧。束送妖魔精,斬馘六鬼鋒。諸天炁蕩蕩,我道日興隆。

《內義》曰:外奸除則諸天炁蕩蕩,內行著則我道日興隆。

第二色界魔王之章:

《內義》曰:色界魔王作歌,凡人身業淨盡,有三百善功,上生色界十八天。

落落高張,天也。明炁四騫。炁也。梵行諸天,周迴十方。梵炁匝繞。無量大神,皆由我身。諸得道者.皆自魔王保舉成真。董示學人陞黜之意,使其知所懲戒也。我有洞章,萬徧成仙。

《內義》曰:洞章乃龜山丹黄飛玄紫文。昔尹真人道成,老君與之西道毫臺,入七寶園,觀其文,修之有法,具載靈寶經法中,功成為靈寶真人,即非魔王之歌也。萬徧成仙,萬乃一之積,非一朝夕能造乎,是故在積習而致之。昔定錄真君謂君曰:學道如穿井,井愈深,土愈難出。若不堅心正行,豈得見泉源邪?此乃積習之理也。

仙道貴度,鬼道相連。

修仙所貴長生度世,否則身歿炁散,魂神被考,累及祖宗,可不饉哉!

天地眇莽,穢氣氛氛。三界樂兮,過之長存。身度我界。體入自然。此時樂兮,薄由我恩。

《內義》曰:物形之大,無出天地,而穢濁之氣亦盈其中。太虛廓然,不礙紛觸。大慧有言,太虛空中還有一物,礙得他否?雖不受物礙,而不妨諸物往來。人若性天虛廓,不滯於物,以象太空之含容,則離六根六塵而超欲界、色界、無色界,結習都忘,不復淪墜。骨肉同飛,昇入無形,得至於此,真樂長存。雖由修進,功滿德就,亦自魔王保舉。此乃修行經力成道者。若丹道功成,不歷階級,即登上品之仙。

龍漢蕩蕩,何能別真。

龍漢者,初劫之名。是時大道淳樸,徒有其化,難可為雜,人之本性亦如然。

《內義》曰:受性之初,如嬰兒之未孩,安有精粗之別?夫本有之性,湛然清淨,因情識迷幻,故有染著。太上曰:吾有大息,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息?有身者,有識情也。無身者,無識情也。夫識情皆因惑於妄幻;能知妄幻,識情自除。《圓覺經》云: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亦不須強生排遣,則性復心冥,渾然龍漢之初。經云:專炁致柔,能如嬰兄。如是,則真亦何有?

我界難度,故作洞文。

我界,即色界也。洞文,即此歌也。蓋魔王欲人成道而作歌以勉之。

變化飛空,以試爾身。

《內義》曰:關尹子云:物來無窮,我心有際。故我之良心,受制於情;我之本情,受制於物。夫世緒紛紛,類似妨道,隨機而應,勿留於心。故曰物非我物,不得不應;我非我我,不得不養。雖應物,未嘗有物;雖養我,未嘗有我。若夫所不免者,衣食也。然衣食者,人之涉世舟楫。若到彼岸,亦無所用。萬事已定,浮生自忙,功名隨分,軒冕倘來,故非力取巧得,隨世緣可也。其或迷惑聲色、輕棄精神、決性命之情、造生死之業者,意逐物遷,神識流蕩;於至無中,執以為有;於至變中,執以為常。經曰:耳目聲色,為子留愆;鼻口所喜,香味是冤。身為惱本,痛癢寒溫;意為形累,愁毒憂煩;弗疾去之,壽命不延。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何待其試乎!

成敗懈退,度者幾人?笑爾不度,故為歌音。

《內義》曰:成敗懈退,四字之中,一利而三害。倘不以輪迴生死為念者,則通道不篤,進寸退尺,必矣。故經曰: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饉終如始則無敗事,謂其鮮克有終也。

第三無色界魔王歌曰:

《內義》曰:無色界魔王作歌,凡人心業淨盡,有六百善功,生無色界四天。

三界之上,眇眇大羅。

三界之上,即種民四天也。種民之上,即大羅天也。

上無色根,雲層峨峨。

大羅天上有玉京山,無根而生,據空而停。山上有九層雲樓,高而峨峨也。

唯有元始,浩劫之家。部制我界,統乘玄都。

元始天尊自空劫以來,宅居其中,總治三界者也。

有過我界,身入玉虛。

《內義》曰:我界即無色之界,玉虛乃虛無玉京。修行之人,得度無色之界,以入四種民天之上、玉京虛無道境,方無墜墮。未得過者,猶滯輪迴;蓋生死之根未斷,陰陽之炁猶存,尚隸乎數,或陞或墜,輪轉無窮,唯得道乃已。

我位上王,匡禦衆魔。空中萬變,穢氣紛葩。保真者少,迷惑者多。

《內義》曰:保真者,乃任常不渝;迷惑者,即居幻易遷。有如蘭麝之馨,達者謂之妖淫穢氣也;是非之場,達者謂之罪福紛擾也;粉黛之容,達者謂之鳩毒葩華也。舉世樂為,故曰迷惑者多。

仙道難固,鬼道易邪。

仙道恬淡無為,雖設禁戒,鮮有堅守。世事縱心快慾,不待教誘,自然從靡也。

人道者心,諒不由他。

《內義》曰:三教皆由心地發明。儒曰存心,仙曰修心,佛曰明心。或曰正心、洗心;或曰虛心、靜心;或曰息心、降心,無非令人淑此以復其善。故儒者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皆由心正而後身修。推此及彼,綽然有裕,豈外乎心!《書》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若夫致知、格物,亦自正心而得矣。道家云:生我於虛,置我於無;生我者神,殺我者心。又曰:衆生受諸惡業,皆由自心妄想類倒,不悟無為。一切罪根,皆由心造。天堂快樂,自由心生;三界沉淪,亦從心起。佛家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又曰: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馬祖所謂:即心是佛也。《圓覺經》云:是諸衆生清淨覺地。裴休曰:真淨明妙,虛徹靈通,卓然而獨存者,心也。背之則凡,順之則聖;迷之則生死始,悟之則輪迴息。楊龜山曰:孟子一書,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養性,收其放心。千變萬化,只說從心上來。人能正心,則事無足為者矣。邵康節曰:天向一中分造化,人從心上起經綸。又曰:身生天地後,心在天地前;天地自我出,其餘何足言。由是觀之,信乎不由他矣。其要在於謹獨,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不見可欲,使心不亂。靜定棲神,毋生雜想。抱一守真,神和炁清。死灰其心,槁木其形。外景不入,內景自扃。勿逐勿染,萬慮自澄。專炁致柔。復性如嬰。其或反此,徒取苦辛耳。

仙道貴實,見素抱樸,復命曰常。人道貴華。如享太牢,如登春臺。爾不樂仙道,三界那得過。其欲轉五道,我當復奈何。

《內義》曰:不樂仙道者,人道貴華也。為貪世樂,不知輪迴之苦。按《本起經》云:思想不能復,還反於道,便入五道無休息時。何謂五道?一道者,神上天為天神;二道者,神入骨肉形為人神;三道者,神入禽獸為禽獸;四道者,神入薜荔為餓鬼;五道者,神入泥犁地獄中考。嗚呼!大聖慈悲,諄諄告戒,倘或悟世樂之非樂,度三界之為樂者,叉不忍輪迴於五道矣。已上正文,道君叔述。

此三界之上,飛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參洞章。誦之百徧,名度南宮。誦之千徧,魔王保迎。萬徧道備,飛昇太空;過度三界,位登仙公。有聞靈音,魔王敬形。

靈音謂靈寶本章,道君嘆美魔王歌章,誦之尚得成真入道,況我靈寶本章乎!

《內義》曰:心與經通,行與經合,唯善為一,杜絕諸緣者,誦之方如經旨。

敕制地祇,侍衛送迎,拔出地戶五苦八難,七祖昇遷,永離鬼宮。魂度朱陵,受鍊更生。右敕制乃元始天尊所降,道君紀錄。

《內義》曰:敕制乃元始天尊之命令元始祖炁也。命令,造化也。地,土也;衹,神也,喻祖炁造化、真土之性而生神。侍衛者,養正持盈、守雌抱一也。送迎者,坎流於戊,離就於己也。此乃功成而丹就也。故《悟真篇》曰:取將次位心中實,點化離宮腹裹陰。從此變成乾健體,濳藏飛躍自由心。如是則陽炁純全,陰炁剝盡,離五行之數,脫八卦之機,故曰拔出地戶五苦八難也。陰炁絕於坤戶,故曰七祖昇遷,永離鬼官。陽神聚於離宮,故曰魂度朱陵,受鍊更生。此乃脫胎神化、長生神仙也。

是謂無量,普度無窮,有祕上天文,諸天共所崇。泄慢墮地獄,禍及七祖翕。

《內義》曰:大而天地,微而昆蟲,此道具足,初無欠闕。不以貴而與,不以賤而抑。其所祕者,蓋恐人之輕瀆,倘能尊敬奉行,獲福無量;或有不饉,冥憲具存耳。

道言:此二章並是諸天上帝、及至靈魔王隱祕之音,皆是大梵之言,非世上常辭。言無韻麗,曲無華宛,故謂玄奧,難可尋詳。

《內義》曰;此二章,混洞赤文、元洞玉曆是也。一明先天之道,一明後天之理。隱祕之音,大梵之言,丹藥玄微,理亦如之。非世言辭,難以尋究,不因師旨,其可易為乎?

上天所寶,祕於玄都紫微上宮,依玄科四萬劫一傳。若有至人齎金寶質心,依舊格告盟十天,然後而付焉。

萬劫如昨夜,千春如今朝。則四萬劫一傳,亦非久遠,此乃天真之格,非人世傳受之期限也。

《內義》曰:此經此道,上天寶祕,授受有格,其可輕邪。

道言:夫天地運度,亦有否終。

否者,陽九百六之厄。終者,三界消亡也。

日月五星,亦有虧盈。至聖神人,亦有休否。末學之夫,亦有疾傷。

天地聖人尚有休否,況末學之夫,寧無疾傷?倘有遭遇,甘之勿怨。

凡有此災,同氣皆當,齊心修齋,六時行香,十徧轉經,福德立降,消諸不祥。無量之文,普度無窮。

《內義》曰:人與天地萬物,均一炁也。故太上謂四衆曰:凡彼有災,同氣皆當齊心修齋,行香誦經者,欲其一體同觀也。為人者詎宜以靈臺置人我於其間?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然則我之欲安,彼寧不欲安乎?故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則不殺不害,不嫉不妬,不淫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言無華綺,口無惡聲。齊同慈愛,異骨成親,由此而致。所謂欲為地仙,當立三百善;欲為天仙,當立一千三百善,是不難也。苟能遵行,何特成仙,太平之道畢矣。

道言:夫末學道淺,或仙品未充,運應滅度,身經太陰,臨過之時,同學至人為其行香誦經十過,以度屍形如法。魂神徑上南宮,隨其學功,計日而得更生。轉輪不滅,便得神仙。

《內義》曰:學力未至,數不可逃。委蛻此形,視其已死。然而足不青、皮不皺、目光不毀,屈伸從人。依科作度屍之法,則神經陰鍊,隨其功業之淺深,準其年月之多少,時限既畢,神歸返形,復得更生。外雖終歿,經時積稔,有同時頃。從玆已往,便得神仙,此亦得屍解之道也。

道言:夫天地運終,亦當修齋,行香誦

經。星宿錯度、日月失昏,亦當修齋,行香誦經。四時失度,陰陽不調,亦當修齋,行香誦經。

此三者,造化不能逃乎數,假人力而助之,人力不能政其功,而道與之。

國主有災,兵革四興,亦當修齋,行香誦經。疫毒流行、兆民死傷,亦當修齋,行香誦經。師友命過,亦當修齊,行香誦經。

此三者,天不能神其用;人成之,人不能極其摯,亦道與之也。

夫齋戒誦經,功德甚重,上消天災,保鎮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賴,其福難勝。故曰無量,普度天人。

《內義》曰:人肖天之貌.-身處陰陽之間,未離範圍,寧免屯否。造化濳運,寒暑密移,倘不以時消息,忽罹沴疫,豈無疾息乎?以內而言,所謂天地運終者,則數之盡也。星宿錯度,日月失昏者,乃神氣濁亂,心目眩悸也。四時失度、陰陽不調者,則燥濕寒溫失宜、二炁乖理也。所謂修齋行、香、誦、經者,即虛心鍊炁,頤神葆真也。可以濟世垂死,弭患蠲疾矣。其或國主有災,兵革四興,疫毒流行,兆民死傷,師友命過,當奮發忠誠,慈悲惻隱,禳禬消度,拯救濟技,以資善果,積著陰功。故曰齋戒誦經,功德甚重。夫齋者,齋其心也。顏子不飲酒,不茹葷,孔子謂祭祀之齋,非心齋也。心齋者,虛其心也。《道藏紀算錄》云:清齊一旬,增筭一紀;清齋一日,增筭十旬。清齋即心齋是矣。戒者,老君曰:夫學上道,不奉大戒而誦經行呪、佩符析神、合丹服藥、隱處山林、求昇仙之舉,恐未可希也。若能全戒於內,和光於外,乃庶幾於靈標之崖矣。非修行難,奉戒難耳。子能全戒,念及十方,太上將保爾登仙矣。戒全而誦寶經,佩大符而行事,若復不仙,則天下無有不死之道矣。我所慨世,求其人難得耳。夫有經而無戒,猶涉海而無舟楫,猶有口而無舌,何緣度兆身也。夫道要在行合真科、積善內足,然後始涉大道之境界。弗能耳者,皆為徒勞於風塵,無益於生命之修短也。故戒有別文,略具其目:老君五戒,授尹真人一百八十戒,授幹真人天師七十二戒,太清二十四戒,修齋行道十二戒,修真十戒,九真妙戒,靈寶九戒,正一五戒,其他具載經懺,不可盡名。無非檢心律己,止惡防非。約而言之,思無邪、毋不敬而已。所最急者,淫慾為先。故曰淫慾為十敗之首,殺又次之。其他行妨於道事,礙於理,皆應去之。經曰: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凡行戒者,須當精詳修習,或有不解,或有遺忌,或有謬誤,或眉禁故,皆招愆罪,悉名破戒。即應懺悔首謝。西王母曰:夫好道慕仙者,精誠志念,齊戒思愆,輒除過一百,克己反善,奉敬真神,存真守一。行此一月,輒除過一千。如是則過者化、存者神、濟世福國,其以美利利天下,陰陽和靜,鬼神不擾,羣生遂性,萬物不傷。外應如是,內應可知。得不謂上消天災,保鎮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賴,其福難勝?故曰無量普度天人乎。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卷之五

[编辑]

觀復子蕭應叟學

道言:凡有是經,能為天地帝主兆民行是功德,有災之日,發心修齋,燒香誦經十過,皆諸天記名,萬神侍衛,右別至人,克得為聖君金闕之臣。

《內義》曰:前雲天地運度否終、日月五星虧盈、至聖休否、末學疾傷,皆當修齋誦經。又云:齋戒誦經,可消天災、保帝王、禳毒害、度兆民,行是功德,皆諸天記名,萬神侍衛,右別至人,得為聖君金闕之臣。是則功歸於我也。故前輩謂善之一字,最能成就一切行。願人發善願,天上聞之,聲如爆竹,上真諸聖無不主持,心契故也。經曰: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觀經之旨,豈欺我哉!.

諸天記人功過,毫分無失。天中魔王,亦保舉爾身得道者,乃當洞明至言也。

舊註曰:修行是道,功德積著,諸天錄善,魔王保舉,自然玄解體真、通達經旨。

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

《內義》曰:大梵者,元始大梵之炁,離合以成音。梵之言汎,六合無處不同。隱語者,謂隱祕天中,世人不解。無量音者,殊方異類,普聞妙義,無有限極。幾二百五十六字,分置三十二天,各八字。又書玄都宮闕及諸天樓觀。若能服其字,則隨人所習,乘炁各歸其處也。按《內音經》云:元始天尊於赤明世界栢陵舍座,是時,雲霧鬱勃,三日三夜,玄陰不解。五老上白天尊曰:今日侍座,所未曾見。天尊演教,則河海靜默,山嶽藏雲。今白日晝陰,天人惶懼,不審何故?天尊曰:今日諸天發瑞,靈應自然,玉字煥斕,障蔽天光。鹹令四座暝目伏聽。俄頃,天炁頓啟,冥暗豁消,五色光明洞照十方。忽有靈書字方一丈,見於空玄之上,文彩煥爛,八角垂芒,精光奪

目,不可得看。天尊普告曰:此靈書八會,字無正形,其趣宛奧,難可尋詳,可注解之。於是天真皇人受天尊明命,注解其音,以付道君,使教諸天應得道成真、有仙名者也。

元始靈書中篇  道君撰

《內義》曰:靈書所標白字,乃卦炁法象、節候時晷,先真謂此靈書合於大易六十四卦。此經在天地之先,在有卦之前。西王母以九日導乾坤毋東覆兩卦顯之,故乾坤二卦始於此,繼以屯蒙,終於既未,為造化之綱維也。次列六十甲子於下者,明炁數始終循環也。次係月建節候十二卦者,以表一年陰陽伐謝、寒暑推遷也。復別朔望盈虧者,以明一月也。又標十二時辰者,以准一日火候,水符進退也。蓋以一年之節,陷於一月,兩日半准一月。復以十二卦,以應十二時者,又促一月歸於一日也。一時准兩日半。故上下卦象所用皆殊,甲子節候,其義亦別。綜而言之,上卦甲子,經也;下卦節候時晷,緯也。志士但觀動靜起伏、消息盈虛,自然得意忘言,幽微之理盡在是矣。仍依天真皇人內音訓釋,或刪繁取要,或加字益文以註之,蓋欲使人皆曉意義耳。

亶婁阿蒼,豫丁丑

舊註曰:亶者,坦然曠遠貌。婁者,玉京山下長樓,上承玄都宮。阿者,玄都宮阿那之神名也。掌樓上之監,主大梵之炁,炁數交周,則阿那鳴樓都之鼓,集衆真、朝元始,日三周而一鳴,以為常節。蒼者,帝君遊臺之名,蒼鬱華秀也。

無惒觀音。隨戊寅 春分節應大壯卦,日應卯時。

舊註曰:無者,太無也。言太無之中,自然能生真聖。惒者,日月門戶名。觀,覺也,是天中帝君之諱。音乃八字之音,能誦則真人乘金輪以開冥,玉女揚華凡旛以披鈕。觀覺主長夜之錄,四冥拔九幽之府,七祖披朗,朽骸還生。此八字,乃黄曾天內音也。

須延明首,蠱己卯

舊註曰:須延者,玉完西北闕名。大劫數交,須延而開,玉真上聖於是而回。明首者,元始之都侯也。元始開運,則都候啟道梵行,諸炁倏忽自朗。

法攬笠口曇。臨庚辰

舊註曰:法輪,罪福之場。攬,覺也,是天中帝君之諱,主度魂更生。菩,菩提也,執九色之麾。曇,曇頤也,把十絕之旛,並上元真人也。人能常誦洞章,則法輪引籍於司命,攬覺度魂於更生,菩提轉九色以輪運,曇頤旋十絕以停椿。天地得之不傾,萬物得之長存。此八字乃玉完天內音。以下每八字為一天內音,從東行南轉西至北止平育賈奕天矣。

稼那阿奕,觀辛巳  建辰月清明節。

舊註曰:稼那者,天中主圖先生之號也;領人生死圖錄,總主神仙之籍。阿奕者,乃七寶林中樹木之名也。彌覆四方,實上聖之遊圃,真人

之戲園也。

忽訶流吟。噬嗑壬午

舊註曰:忽,覺也,飛天神名也。訶,訶摩也,天中呼元始天尊為訶摩。流吟者,流布歌吟。劫運既終,訶摩開化教法,普度天人,將來劫壞,真經隱藏,天尊已知,預為歌吟也。人能常誦洞章,則主圖先生削罪錄於長夜,註生名於南宮也。

華都曲麗,賁癸未 穀雨節,應夬卦,日應辰時。

舊註曰:華都者,天中太極宮青華門別令。曲者,天中有梵天神人飛行太極之上,爽靈風之炁,歌洞章之曲。麗是太和玉女之名也。

鮮菩育臻。剝甲申

舊註曰:鮮者,鮮雲,即慶雲也。菩者,菩樓,即天中樓名也。育者,帝君隱名。臻,至也。育帝常乘八景之輪,遊觀八極之外,至於鬼神之家,回十絕之旛以召天魔,舉度天人也。人能常誦洞章,則飛天遙唱,三界司迎,七祖出離長夜,上昇南宮。

答落大梵,復乙酉

舊註曰:答者,天中玉闕名。落,落然也。大者,大宥也。天尊開運之初,皆放大赦,謂之大宥。梵者,梵行之炁,開龍漢之劫,運赤明之辰矣。

散煙慶雲,無妄丙戌  建巳月立夏節。

舊註曰:散煙者,真人散香於玉闕。慶雲者,五色備也。慶雲接乎紫館,飛天舞乎空輪。

飛灑玉都,大畜丁亥

舊註曰:飛者,飛天神人之號。天地改運,淪於延康,冥冥無開,飛天啟光,於是散暉,諸天受炁也。灑者,龍漢一會,倏欻而迴。玉者,玉真主開長夜之聖號。都者,九幽之酆都。人有善功,則玉真開長夜之戶,酆都度八難之場。七祖還生,幽魂揚光也。

明魔上門。頤戊子  小滿節應乾卦,日應巳時。

舊註曰:明者,解八字之義。魔者,魔王。上者,上帝也。門者,門下也。人能明識八字之義,則魔王敬服,上帝育養於始生之神門。門下有君司命司錄、度筭於南宮,慶流九族,生死蒙恩也。

無行上首,大過己丑

舊註曰:無者,上道也。言元始之炁,開明元上之道。行者,天元之綱紀,維羅八極,梵炁彌布,流行不息也。上首者,北斗之罪宮也。

回蹶流玄。坎

坎者,水也。玄,龜也。化,機也。陰內含陽象,鉛中有真銀,陰無陽不能自瑩其魄,故名雄金;屬北方,謂之坎男。

舊註曰:回,轉也。蹠,履也。劫運之初,元始則履空而輪轉,布化於十方。流者,流晨之光,照長夜之府。玄者,空也。越衡天上玄都之景,有空峰之山,萬聖之所遊,生死之所歸,道未足備,身應滅度,魂昇空峰,受鍊而度南宮也。

阿陀龍羅,離

離者,火也,朱雀也,化機也。陽內

含陰,象砂中有真汞。陽無陰不能自耀其魂,故名雌火,屬南方,謂之離女。

舊註曰:阿者,天中有九折之山,連阿相屬。陀者,山上之樓,上通玉清之炁,以望三界之鄉。帝君常遊阿丘之嶺,下監萬生之罪。龍者,龍山與阿陀相去九億萬里。羅者,日月之名。上清九天真人呼日為濯。羅,言山勢相交,日月明於峰上。

四象籲員。鹹庚寅

鹹,感也。乃中宮交會之所。四象籲員,合此卦者可見經旨符契,真精元炁。至於中宮龍虎交締,陰陽得類,金水停均,坎離既濟,甘露降、黄芽生、是為還丹之質。鹹之為卦,艮下兌上,經曰地藏發泄,金玉露形,玆足明矣。

舊註曰:四者,四極之宮。謂東華、南極、西靈、北真也。四極真人主生死命籍。象者,象輪之車,真人常乘象輦,遊行三界,校人生死罪錄,開度學道之人。籲,育也,是天帝諱,為南君主,鍊度朽魂也。員者,童也。是日中生童,主灌津於天人也。人能誦詠洞章,則玉名入於帝籙,生死度於南宮,四極給自然之羽車,七祖歡遊於福堂也。已上六十四字係東方八天真文。

南爓洞浮,恒辛卯  建午月、芒種節。

舊註曰:南爓者,南方有流火之庭,廣七萬里,飛焰煥乎八方。洞浮者,洞陽之宮,流火之炁,炎而浮流也。

玉眸詵詵。遯壬辰

舊註曰:玉眸者,流火之膏,鍊身體、生玉光、明如眸子。南極真人理於宮內,諸學人始得道者,皆詣流火之庭。南極真人以火膏洗鍊,蕩除塵垢,即與真人為侶。詵詵者,衆多也。

梵形落空,壯癸巳  月望。

舊註曰:梵形者,元始天尊在龍漢時號也。赤明世號無名君,上皇開運號元始丈人。梵炁隨劫化生,以一神而見,不受胎生。落空者,謂元始自空而生也。

九靈推前。晉甲午  夏至節,應媾卦,月虧日,應午時。

一陰始生,乃砂中抽汞。《龍虎經》曰:正陰發離午,赤水流為汞者也。真陰下降,如月之象,復還中宮,陰歸陽室,汞來投鉛矣。

舊註曰:九靈者,南宮九華真人也。王九幽宿對死魂。推前者,真人主命錄推筭死魂前生功德,

譯落菩臺,明夷乙未  澤音託,落亦作@、音壑。

舊註曰:澤者,天中山窟。其山上有衆龍之窟,黄房之室。落者,真晨道君之內名。理於黄房,混大劫而不終,經龍漢而更明。菩者,飛天真人之隱號,有無數之衆。臺者,玉臺也,處凙山之陽。

綠羅大千。家人丙申  建未月、小暑節。

舊註曰:綠羅者,月中天人,字羅英理,在日月之宮,上乘大羅之天,梵行之炁,運度之關,以應天地之數,終於大劫。既受交於日月,則會於玉臺之上。大千者,世界之數。陸

先生云:以千數至千,即千千為小千,小千數至千,為中千,中千數至千,為大千也。人能誦詠洞章,則得駕羽輪之車,昇黄房之室,遊玉臺之上,覽大千之境也。

眇莽九醜,睽丁酉

舊註曰:眇者,玉字翳而不彰,眇眇然也。莽者,其文復明,莽莽然也。遇真道,男女並皆壽三萬六千歲;其運之極,又經一劫,九炁各生一獸,以害惡民。其劫既開,而九獸號九醜之鬼,北帝上真主生死圖錄,故立九醜以輔三官。數極九九八十一萬,度天炁之交,九醜當得輔,號為九都使者。

韶謠緣邅。賽戊戌  大暑節、應遁卦,日應未時。

舊註曰:韶者,皇笳天神霄王內名。神霄王是魔王之神,主常試學道之人正與不正,作謠歌以亂人心。心固者,王即保舉,昇上皇笳天也。緣邅者,南北二鬥君之內諱。人有善功則列言於南斗,南斗即度三界之難,技九幽之苦,告下魔王,不敢害敗之也。人有惡則三官列罪於北斗,北斗即告下魔王,滅魂付九幽之下,充長夜之役,萬劫無期矣。

雲上九都,解己亥

舊註曰:雲上者,飛天神王之內諱。開龍漢劫,啟赤明運,敷自然之書,立天地之根也。九都者,三象既分,而有九層之臺,處乎玉京之山,煥乎玄空之上,飛天神人常散百合之香,流五雲之華以觀飛天真人。臺上有太真玉郎,一日三迴十絕之旛,迴旛一周,則諸天上帝三朝玄臺,繞臺三匝,誦詠洞章。

飛生自騫。損庚子

舊註曰:飛生者,南上更生之神。學士能誦洞章,飛生即為開不死之路,流長生之炁,下鍊五魂,則八景存焉。騫者,騫林也。既共舉人身上昇玄臺,遊於騫林之下,佩天書、誦洞章,二十四年,得上朝玄都。

那育鬱馥,益辛丑  建申月、立秋日。

舊註曰:那者,天王侍郎之內名。主天四時之炁,梵行虛無之綱以正端靖天中分度。育者,天關空輪之名。郁馥乃鬥中靈童之名,常運育輪,以召真。天關十轉則十方大聖上朝玉帝,萬神齊到,而鬱馥唱禮焉。

摩羅法輪。夬壬寅

舊註曰:摩羅者,天中大魔內諱也。郁馥一唱,魔王束形。學者知四時之起炁,十轉之關,則入法輪之門,駕輿昇乎玉清,而朝紫微之臺。

霐持無鏡,媾癸卯  處暑節,應否卦,日應申時。

至於庚時,名曰水半斤,陰歸陽室,汞來投鉛,其質肖母,而成白銀。古經云:君始鍊汞,神室含洞虛。玄白生金公,巍巍見始初。謂金來歸性初,始可名還丹者也。

舊註曰:霐者,天上都監神內名。持者,龍淵之名。衆龍蟠乎其中,銜金嬰運東井之華,常灌天真也。無鏡者,飛天神王出無色之光,總生死之籍,開度學道之人。

攬姿運容。萃甲辰

舊註曰:攬姿者,三界門名。人知此號,則神王開長夜之府,拔九幽之魂,以度三界門也。運容者,玄和玉女名也。得度攬姿則運容以朱靈之炁,導之於形,太和之津灌之於神,上昇福德之堂。

馥朗廓奕,升乙巳

舊註曰:馥朗者,天中玉京臺別號也。西靈真人常誦洞章以遊其上。廓奕者,天中神公內名。與元始同生,為玄炁之範,教學仙之人,能明八字之音,則神公為開長冥之戶,昇更生門而登玉京臺也。

神纓自宮。困丙午  建酉月、白露節。

舊註曰:神纓者,紫微靈童也。主滅度之屍。若得神纓歌無量之章,則返形於三鍊之房,受自然之炁,歡無窮之齡也。

已上六十四字,係南方八天真文。

刀利禪猷,井丁未

舊註曰:刀利者,南方無極世界之號也。禪是刀利之國,亦曰禪黎。其國有洞陽之宮,流火之庭,靈文始於流火,受鍊既明之後,刀利改為福德之堂。猷者,南上好生君之內名也。苦魂皆得度入洞陽之宮。

婆泥咎通。革戊申  秋分節,應觀卦,日應酉時。

舊註曰:婆泥乃火鍊池靈童也。若人得度洞陽之宮,皆詣火池,受鍊更生福德之國。咎通,是刀利世界魔神,常遏人生路。人知好生君名,及詣靈童受鍊,即生福德之國,則魔神奉焉。人能誦八字之音,則刀利無極靈官侍衛其身,徑造南宮,仙人司迎,三年必能策丹霄之輪,昇三炁之天。

宛藪滌色,鼎己酉

舊註曰:宛藪者,皇崖天帝之內名也。主開大漠之經,以明八字之文。滌色者,乃色界飛天真人也。常乘車駕龍,出入玉清之中,開度善人。

太渺之堂,震庚戌

震,木也,龍也,火之化機也間隔幽微之理,巳釋於前矣。

舊註曰:太渺之堂即化生堂也。空洞之化,結自然之章,坦然廣大,開度萬生之曆也。學人通八字之音,則飛天真人降雲車,載兆上昇化生之堂。

流羅梵萌,艮辛亥  建戌月、寒露節。

艮,土也,生成之本,造化之根。妙義已解於前矣。

舊註曰:流者,天王之內名,處於紫霄之上,遊觀玉京之山。羅者,月女之諱,主王遊宴之儀。梵者,飛天真人名也。主回九天之關。萌者,元始天神也,固極風之根。

景蔚蕭嵎。漸壬子

舊註曰:景者,景黄也,是四極上真人也。蔚者,蔚秀也,景霄仙人也。並理玉京臺,常歷校長夜之中開度善根之魂。蕭,仞也。是君之宮。嵎者,蕭仞之嵎,對賓之所。人能常誦洞章,乃得駕九色之雲,而上昇景黄之臺矣。

易邈無寂,歸妹癸丑  霜降節、應剝卦,日應戌時。

舊註曰:易邈者,孝芒天王之號也。無寂者,虛無寂寂之庭也。言天王從龍漢而來,至赤明而出,居乎虛無之內寂寂之庭。

宛首少都。豐甲寅

舊註曰:宛首者,太上道君內號也。道君常開元始玄奧,演大法以度人。少都者,日中靈童之名,常散日精以灌真流,飛華以拂塵。學人知八字之音,則天王飛景雲之輿,降三素之耕,度身三界之上,進入寂寂之庭也。

阿繿鬱竺,旅乙卯

舊註曰:阿繿者,天王隱名也。常乘景霄之輪,遊九層之臺,處玉樓之上,唱洞章以伏魔王。郁者,默鬱是天中魔王隱名。竺,欲也。是魔王都伯常在砍界之上,詠空謠之歌。

華漠延由。巽丙辰  建亥月、立冬節。

巽者,風也。凡物之生,賴其吹噓而.得長養華實。陰非風不凝,陽非風不融。《易》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服夫申命行事,亦陰陽施用之理也。

舊註曰:華者,言色界光華也。漠者,言欲界渺漠不可尋也。延是束鬼之庭,由是禁鬼之房。天王登雲樓之上,詠無量之章,則天魔應響而束身,群鬼詣由而伏形。奉之者九祖開泰,修之者灰骸更生也。

九開自辯,兌丁巳

兌者,金虎也。金者,水之化機。間隔幽微之理,已釋於前矣。

舊註曰:九開自辯者,大演之初,天地未封,輪轉三炁,開為九分。九度既明,九位乃列,陰陽萬品於是可而生,自然明辯也。

阿那品首。渙戊午  小雪節,應坤卦,日應亥時。

舊註曰:阿者,阿丘天王內名也。常駕龍軿,登龍山之嶺,遊觀九玄之中。那者,那邪飛天神人隱名也。飛行三界,歷校長夜,技度善人之魂,有知八字之音,則天王品度兆身,首化枯骨,成童子之顏矣。

無量扶蓋,節己未

舊註曰:無量者,無量大聖之始神也。總統飛天之神人,皆受其品量而得昇遷也。扶者,更生真人內名。常校幽夜之錄,簡善惡之根。蓋者,玄中福堂之號也。

浮羅合神。中孚庚申

舊註曰:浮者,幽魂受真人開度,謂之浮也。羅者,大羅也。開大千之界,召更生之賓,詣大羅之天,定籍削死。合者,合慶也。神者,神公也。是大羅丞相,人能知八字之音,與神公合慶,度為更生之賓,勿故曰合神。

玉誕長桑,小過辛酉  建子月、大雪節。

舊註曰:玉誕者,曇誓天中玉都名也。長桑者,天中騫林亦名桑林也。

栢空度仙。既濟壬戌

既濟者,砂也。汞感鉛炁而結砂。坎,鉛也。離,汞也。水火既濟,則坎離交而為砂之象。

舊註曰:騫林覆蔭東華之宮,葉上有大洞之章,紫書玉字,煥乎上清。下有扶桑之樹,上森騫木之叢,碧雞

鳴其蓋,青霞翠其峰,神風流反香之草,桑林鼓百籟之音,神風一鼓,洞章成音,故曰柏空度仙者也。飛天神人簡學仙之人,度九幽之魂也。

已上六十四字,係西方八天真文。

玃無自育,未濟癸亥  月晦。

未濟者,汞也。水火異處,汞未成砂,離坎還元,汞復本性。

舊註曰:玃無者,龍漢之時,飛天神也。元始始開之炁,溟涬無色之中,玃無乘運而出,凝炁而立,霄度既立,自抗不終之劫。育者,霄度天王內名也。

九日導乾。乾乾者,萬物之始,虛無自然。純精真一之炁。號曰空炁。金胎喻為銀鍍,因父母搆精,感附受胎,藏於腎中,謂之元神。因一炁化歸中宮而為丹母,金火運推,返本還元,是為銀也。金者,先天自然之炁。金,胎也。火者,日用建生之陽炁也。同出異名而為體用,初非二物矣。

舊註曰:九者,育王乘象輪之車,遊九玄之門,轉九機之度,應劫會之期。日者,天中日童導引和炁,日童當天運之終,則停光拔度學者,灌以水母之精,導乙太和之炁,洗鍊五神,進入朱宮。

坤母東覆,坤

坤者,萬化之成;受胎之後,神藏腎中,是謂坤宮。謂之性,曰鉛;化機運歸中官;化機乃日用發生之陽炁。而為丹基藥祖,謂之元精;收攝砂汞,而為丹質。夫造化者,從元生有,故坤因乾而立,乾因坤而成。乾坤相互而生成,初無先後。伊川曰:造化無端,陰陽無始。譬若鉛因銀而生,銀因鉛而成之理。按,道經曰: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如是先真上聖推物理而明造化,強以鉛、銀、砂、汞而喻丹旨者何也?蓋欲後世易以明矣。

舊註曰:坤母者,太陰都候九靈母也。理東海扶桑暘穀之淵,常總地機,轉輪元炁,上應天關;天關轉、地機動,周天一度,水則湧溢三千三百度。天地炁交,九海冥一,水則彌天。東者,東海。受會制期河源也。覆者,水神理於崑崙山,填固巨海,遏斷東井,則地機不泄,保劫長存。

形攝上玄。屯甲子  冬至節,應復卦,月朔,日應子時。

一陽來復,妙用之炁,自坤宮而發生。古經曰:陽炁黑發坤,日晷南極,五星連珠,日月合璧。又曰:金精一化,青龍受符,陽爻是池。真陽上昇,如日之象。至於中宮,金母收攝,是為砂也。砂者,木也。木者,龍也。此青龍受符也。

舊註曰:形攝者,災交之時,坤母形出東河之上,攝召鳥母,以鳳車迎學仙之人,上崑崙之墟。鳥母,乃水之候神。上者,坤母上詣帝君,申劫會之期,度學仙之人,言名於玄都也。

陀羅育邈,蒙乙丑

舊註曰:陀者,天帝內名,與妙成天俱生在雲阿之嶺。羅是月始生之名,陀在雲嶺之上,抱月而明。育是神王名,總統十方,飛天之神。邈是天中羽林監神名。神王常使匡禦三

界,簡人生死之籍,令魔王保度得道之人也。

眇炁合雲。需丙寅  建醜月、小寒節。

舊註曰:眇炁者,人得保度,詣羽林監受符昇天,眇眇行雲炁也。合者,合景也。既入羽林,結雲炁成衣,遂與諸天合景上飛也。

飛天大醜,訟丁卯

舊註曰:飛天者,飛玄之炁,結成洞空之經。飛天神王常誦之,以接學者。大者,三界都錄,主生死圖籍。醜,伯也。是三界大魔,受事於大醜。學士識八字之音,則魔王保真而身騰三清矣。

總監上天。師戊辰  大寒節、應臨卦、日應醜時。

舊註曰:總是飛天都統之官,常攝八會之炁以保天地之運,監領長夜之官,開度幽魂。人知天中之音,則天魔列言,大醜勒錄仙部,上昇禁上天也。

沙陀劫量,比己巳

舊註曰:沙者,常融天內紫微別館沙蘭之宮。陀者,陀丘之衆,有巨億萬人,並是新得道受度者,功德未備,停散宮中。劫量者,每至劫運一交,此陀丘之衆計功量德,昇朱陵之宮,受福而仙也。

龍漢瑛鮮。小畜庚午

舊註曰:龍漢,初劫之名也。瑛者,龍漢時飛天神名也。常開度幽魂,昇沙蘭之官。鮮者,南宮之童也。學人得度而鮮童鍊其容也。

碧落浮黎,履辛未  建寅月、立春節。

舊註曰:碧者,玉隆天常生碧霞之炁。落者,空中飛天神名。一日三時,引天中衆聖上朝七寶宮。浮黎者,天王內名。衆聖上朝則天王稱慶也。又洞章云:騰勝碧童雲,羅落耀上玄,蓋非特神名也哉。

空歌保珍。泰壬申

舊註曰:空者,天中侍晨名也。歌者,洞章之曲。侍晨一嘯,靈風既奏,音成洞章,故曰空歌保珍也。學人知八字之音,則昇南宮為飛天之賓。保此不終之劫,珍其自然之文,故曰保珍也。

惡弈無品,否癸酉  雨水節,應泰卦、日應寅時。

泰者,天地交而萬物生也。至於申時,名曰金半斤。龍虎交締,陰陽得類。古經云:陰陽混交接,精液包元炁,萬象憑虛生,感化各有類。乃聖胎形兆之象。

舊註曰:惡弈,一作奕。天王內名也。昔於龍漢中,諸緣並盡,過度三界,昇太虛之館,受九仙之籙,登大聖之號。至赤明開運,元始錫為梵度天王。無者,太無真人也。真人受天王之府,度長夜之魂。品者,品量幽魂之罪福也。

洞妙自真。同人甲戌

舊註曰:洞妙自真者,太無真人度九幽之魂,洞識宿命,惡緣並盡,度入妙化之堂。自者,與也。與飛天而合真也。

元梵恢漠,大有乙亥

舊註曰:元梵者,元始大梵風澤之炁,抗舉澄漢之精,高而洞浮,懸而

不落。恢漠者,遠而無礙,有而若無,微而不可名,妙而不可尋也。

幽寂度人。謙丙子  建卯月、驚墊節。

舊註曰:幽寂者,幽兮寂兮,不可聞見,其中有真,真中有精,冥度天人也。天真皇人曰:諸天內音,自然玉字者,皆結飛玄之炁,合五方之音,生於元始之上,挺於空洞之中。其文宛奧,難可尋詳。天尊獎勸而敕令解義。夫玄科有制,不敢違命,按筆之日,神沖太霄,精之與粗,極乎心慮。皇道既明,諸天稱慶;寶之者真降,修之者表遷,威靈恢廓,難可名焉。

已上六十四字,係北方八天真文也。

道言:此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之音,

隱語是天帝之名,隱而不顯。無量之音者,真洞章,自然響徹諸天也。

《內義》曰:大梵隱語,無量之音,乃自然妙炁結而成文。凡天地之道,皆在其中。虛實相通,象數可見,以九日導乾推之,理無遺矣。夫乾始於北者,即陽生於子也。甲子配乾,子為黄鍾,故甲子始於冬至。《漢志》曰:伏犧之作《易》者,紀陽炁之初,以為律法,建日冬至而聲以黄鍾為官,此聲炁之元也。《國朝會要》曰:古者,黄鍾為萬事根本,由是觀之,九日導乾位,即梵炁之始,甲子之首也。一炁所播,萬彙均被,四時生成,豈外是炁隱語之道,造化亦然。還丹者,循體大梵而修爾。四象五行、三元八卦、日月龍虎、砂汞鉛銀隱語之中,俱備至於陰符。火候溫養,抽添非依卦炁昇降,甲子循環,茫然無憑,何以取則。故乾、坤、坎、離四卦而象天、地、日、月,包囊萬物,為鼎器藥物樞紐根宗。餘六十卦以應甲子之數,準則春秋,推移寒暑,分二十四炁,擘七十二候,以一年十二月之節,歸於一月之內;以一月之候陷於一晝夜十二時中,定刻漏、正時晷、明子午、按陰陽、通晦朔、合龍虎,依天地之大數,葉陰陽之化機。故卦有三百八十四爻,火有三百八十四銖,由是萬化憑虛而生。不知虛之生我歟,我之生虛歟?大梵之理,其道大矣。

舊文字皆廣長一丈,天真皇人昔書其文,以為正音。隱

語舊來本文,字廣一丈,八角垂芒。天真皇人於龍漢中書寫,仍訓釋之。

有知其音,能齋而誦之者,諸天皆遣飛天神王下觀其身,書其功勤,上奏諸天、萬神朝禮,地祇侍門。大勳魔王保舉,上仙道備,尅得遊行三界,昇入金門。此音無所不辟,無所不禳,無所不度,無所不成,天真自然之音也。

《內義》曰:此無量之音,能辟逐一切精邪,能消禳一切災害,能度脫一切生死,能成就一切天人。故謂之天真靈書、自然玉字。至若金丹之道,乃大梵自然元精妙氣,契虛合無。修之者,諸天鑑觀,萬神默佑,功圓道備,叉證神仙。所謂丹者,既曰契虛合無,固非有形有質。妄者云:大若彈丸,色同朱橘,何謬之甚!是不識金丹為何物也。若雲無

亦非也,有亦非也;或有或無,亦非也;非有非無,亦非也。然雖如是,畢竟若何?蓋金丹者,寓物見質,麗物無形。何謂寓物見質?故《清靜經》云:大道無形,生育天地,道雖無形,天地可見其形也。大道無情,運行日月,道雖無情,日月可察其情也。大道無名,長養萬物,道雖無名,萬物可識其名也。何謂麗物無形?內觀其心,心無其心,不著也。故虛外觀其形,形無其形,不有也。故無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不礙也。故空此見丹道契虛合無,無餘蘊矣。皆由體自然而然,不強為而為,所以大梵隱語謂天真自然之音。故能無所不辟,無所不禳,無所不度,無所不成。合大易,準甲子,成造化,契金丹。無所不辟者,永離無有也。無所不禳者,照用皆空也。無所不度者,超越生死也。無所不成者,造化天地也。略言其大,則小者可知矣。

故誦之,致飛天下觀,上帝遙唱,萬神朝禮,三界侍軒,羣祆束首,鬼精自亡,琳琅振響。

金書玉字,故曰琳琅也。誦詠樞吟,故曰振響也。

十方肅清,河海靜默,山嶽吞煙,萬靈振伏,招集羣仙。

誦此則瓊林振天籟之響,十方晏三景之明,河海風浪而澄靜,山嶽吞納乎雲煙,伏萬靈而震懾,招羣仙而詣室也。

天無氛穢,地無祆塵。

天無氛穢之氣,地無祆塵之災也。

《內義》曰:功滿行圓,道成德就者,飛天下觀書功也。上帝遙唱,稱讚也。萬神朝禮,敬仰也。三界侍軒,翼衛也。羣妖束首,魔賊伏也。鬼精自亡,屍蟲滅也。琳琅振響,自然感應也。十方肅清,純素無雜也。河海靜默,性情冥也。山嶽吞煙,神息定也。萬靈振伏,衆聖欽也。招集羣仙,無非真也。天無氛穢,陽無愆也。地無祆塵,陰無伏也。

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

《內義》曰:此明諸天內音,冥通慧照之力也。冥者,幽深不測;慧者,通照無窮。慧能照空,故曰冥慧。高而不極謂之洞,煥耀三清謂之清。洞,空也。清,靜也。無邊無際,謂之大量。大量之內,唯有真空。真中有精,其中有信,能生真聖,非有非無,常住湛然,微妙莫測,究竟其理,不可尋詳。玄中更玄,故曰玄玄也。上聖慈憐下界,降此真經,列以玄科,開人度物。誦詠之者,上感諸天,佩服靈文,即隨炁所至,功圓行滿,昇為金關之臣。是如積學通真入聖,生天生地,應用無窮;能知玉字之音,骨肉同飛有日矣。上學之士,勤而勉之。○天尊敘經首,言造化於始,末言大梵於終。此其所以體用循環而無窮也。恐學者不悟,常清常靜之理,墮於執有執無之見。故明詔之曰:冥慧洞清,大量玄玄。夫冥則契虛合無,慧則圓明妙智,洞則通達無礙,清則澄瑩無形。大量則無所不容,難以測度;玄玄則妙

中更妙,不可思議。若然者,言龍虎不滯於弄精魂,談性命不偏於執空寂,十方通徹,八面玲瓏。經曰:用其光,復歸其明;此之謂也。夫道之於人,不啻慈母之愛赤子,覆之載之,生之育之,至於分身降世,陳綱立紀,禮君臣、正上下,生有所養,死有所藏。其或出類拔萃者,則與相為終始;若乃華目以隨世,畏死而希仙者,因其學功而成就之。片善不遺,可謂至矣。人能體道,皆無懷葛天氏之民;經不必出,教不必立可也。惟其不仁,則我有己經,由是出教,由是立焉。故有天堂、地獄之報,是亦為勸善懲惡之權耳。或者謂一死則已,更有何物?天堂地獄皆無是事。斯言也,達則達矣,其奈若何!今夫人死之後,或夢之,或見之,或附人而言,或憑物而靈;由是觀之,固不得謂一死則已、更有何物也。神清之洞,清燕之堂,白骨埋形,水獄陰慘,又不可謂天堂地獄,皆無是事也。天尊曰:衆生未悟,故有攝因;衆生既悟,攝因何在?地獄天堂,孰非假合?此皆人心自造,豈得一切撥為無因果乎。太上常善救,人故不愛道。誘諭世俗,勿錯用心,使其返性冥情,舍惡從善,上可超凡入聖,次可解化登真,又其次隱逐長生;下則延年安樂,生生世世不失人身,熏習性根,亦證仙道。比之疾病嬰纏、夭傷危厄、非命橫亡、沉淪惡趣者,孰得孰失,達士必能詳擇焉。

梵炁玄遼天寶自然八合之音

[编辑]

元始靈書下篇  天真皇人撰

《後釋》曰:饉按,《靈寶度人上品妙經》,漢元封中,西王母下降,授武帝,已為第七授。中間傳授,經傳不顯,其在天卷秩繁多,此纔一品。至晉,太極左官仙公,於會稽上虞,上感太極真人徐來勒所受《度人經》,即有《靈書下篇》,及《太極真人後序》,授經衆真,聚集終散之文,方成全篇。自後以兵火之變,抱朴子葛洪於鄭真人思遠所受,其後止於大量玄玄也。其下篇遺失,不可考復,故世無全經,莫可而得。今昌運流行,天吏下降,以其闕文續於經末。誦詠之者,得本經二章三篇之妙範;修用之者,備全品十過十方之殊功,齋戒遵行,則上清可躋矣。《五牙經》曰:天真皇人者,不知其得道之始,然是前劫修真極道之人也。身長九尺,玄毛被體,皆長尺餘。黄帝時在峨眉山絕陰之下,蒼玉為屋,黄金為座,張華羅旛,然千和之香,侍者仙童玉女,座賓三人,皆稱太清仙王。黄帝再拜問道,授以五牙三一之文。

東方八天

森角儲雲,九魂鍊精。枳默窺玦,浮枚臼。鹿幾楊房,碧提酇回。池滇黨負,蚑逭謁攜。澡章變瑜,蘭泮璧壞。亢滂野生,極中昆清。曜展洞涸,寂無眇凝。素倚虛羅,皇達元靈。

南方八天

炎鍍綽堂,太霄瑤隅。歷遐薦漪,周扃加圖。披嶢蹊臄,觚亶渾都。戟芸荼炫,井欺持蒲。掌維迮儀,奕洸琅璀。扁縷益但,幽微畢雷。涓湟實東,赤曜叢稽。玉玄演侯,栢璖至規。

西方八天

鎬正左適,婆泥殺靈。悲招均疆,洎南纏魁。靜夷損光,混元覺緣。道守岑遙,綿徵知宣。太靈湮漠,昺和盧隨。哲京常華,墟咸堅沙。栗鐸黜株,會衍球裴。卓雲青府,業睹般基。

北方八天

窪孩蒙甘,翠宇九闌。蕭鉤漣興,龍汾神關。溝淪泬魔,豁蠻祈通。玄寥亢息,無知肆明。蟒脩吉夕,馥壇時畎。湯長敷昌,匪庸謹濟。朝康聖寬,祕法侈宜。廣帝理生,衛肇宏人。

《後釋》曰:此與中篇隱語為相類,非如中篇有皇人內訓可考。然東方森字從木,南方炎字從火,西方鎬字從金,北方窪字從水、土。水、土俱旺於北,而孩字從亥從子,必關涉天地造化之妙理。得道者乃當洞明至言也。

天真皇人梵炁玄遼天寶自然八合之音,主治世會地壘洪澤、災變厄難。誦詠之者,禳辟祆殃,清靜道炁,無不寧也。地官奉書,百靈畏敬,神朱寫文,服佩明驗。施之於至學,不宣於下俗也。

太極真人頌曰

神雲煥層虛,梵羅屯碧霄。元始九龍駕,皇人按青軺。靈光集萬真,珠影闓陽寥。出示靈寶篇,福德由是招。洞玄隱高嚴,玉音泛雲璈。無量匪得思,道海生波濤。法義同涓流,滋植成嘉苗。用以賬窮饑,教興衛中朝。帝尊壽億年,太平滅兵刀。稽首望玉晨,靈華散金毫。

太極真人曰:

太上玉晨大道君居紫霞之上七映之天,紀錄玄文,玉妃捧經,金童散香,太一執巾,玉郎侍筵。龍吟虎嗥,慶雲蒙靄。十方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無極飛天神王、三界大魔、九天丈人、無鞅數衆,吟詠玉經,歸依太上靈寶妙法。昌運流行,億劫長存。

誦經十徧畢,叩齒三十六通,心拜十方而起,南面下座,東向立。心禮三拜,密呪曰:

臣誦經已竟,向來所出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使者、侍香金童、傳言玉女、五帝直符、宜日香官,各三十二人,請還入臣身中,復於宮室,毋令差互。後召復到,一如故事。

次精思身中諸神各還官訖,叩齒三通,咽液三過,上香密呪曰:

向來聽經聖衆,解壇散席,各復所司。神風靜默,山海肅清,千邪伏匿,百靈護形。

次自東為始,存天真上昇,每方心拜三拜,三叩齒送之。次鼻引三色雲炁,咽入五臟,想四獸復本位,叩齒三通,咽液三過。然後收經出室,語言無礙。誦經如不依此,不若不誦,而免怠慢之愆。或謂丹旨何須載此,蓋道存內外,不得不然。庶幾人知崇重,各招福德也。

內義丹旨綱目舉要

[编辑]

門人梅巖林元鼎正夫述

靈寶正文,即大聖元始天尊寶珠所說,以授玉晨道君者也。經中叔述及《靈書中篇》,乃道君以所受於元始者,演而申之也。其文雖異,其道則一。觀復先生《內義丹旨玄契章》云:係三十一章。元始大羅天人者,祖炁也。道君西那國人者,金母也。老君元生之至精,兆形之至靈者,丹體也。皆我真性,初非別物。諦觀此言,通貫一切,皆前聖所未發者,是豈蹈習鑿空而得之,必行著實地,而後能究竟及此。然所引異名,學者不能無惑。且如庚虎甲龍、日魂月魄、紅鉛黑錫、朱砂赤汞,雖則皆是先天一炁,而驟見者,得不惑歟?元鼎不揆疏謬,混合異同,著為綱目舉要,非別增益附會,只以所得於先生者,直言指出。文無韻麗,理要分明,非惟先生之道,抑使覽者無惑雲。

祖炁

先天虛無自然祖炁者,在經謂之虛皇元始天尊,在人謂之曩劫不壞元神,在丹謂之空炁金胎也。亦曰金母、曰銀精、曰銀鑪、曰陽精、曰丹體。化機運歸中宮,曰丹母,曰丹基;感妙化之炁而有質,曰玄珠,日聖胎,曰嬰兒。即《靈寶經》云:混洞赤文元洞玉曆者也。丹道謂之真鉛,鉛中有銀。乃人之一靈真性是矣,性中有神。

真鉛

真鉛者,性中之神,陰中之陽也。《參同契》所謂坎戊月精,《悟真篇》所謂負陰卻抱陽魂是也。在物理則為鉛中銀,在五行則為水中金,在人身則是性中神。千名萬狀,不離一性。人能返本求源,其理不遠。《靈寶經》云:混洞赤文,無無上真,元始祖劫,化生諸天,開明三景,是為天根,皆祖炁之本元也。然名殊號異,不能無惑。如金公、戊土、黑虎、黄芽、白雪,皆鉛之異名也。總謂之本來面目。今為同學分明指破,只是人之一性而已。性本因虛元空炁降質而有,譬如鉛因銀鑛而產,水生於金者也。《化書》所謂虛化神外,此皆是閑話,不必虛費心神。經云:道生一;又云:得一萬事畢。一,此是也。《靈寶經法區貫》云:元始祖炁,無形之先,作何比擬,苟能知此,又何難比擬哉。

真汞

真汞者,非後天陰雜之物,乃先天祖炁。每日發生,陽炁上升,感鉛炁而凝結,強名曰砂。陽極陰降謂之砂中抽汞。汞者,陽中之陰也。《參同契》所謂離己日光,《悟真篇》所謂雄裹內含雌質是也。在物理則為砂中汞,在五行則為木生火,在人身則是炁流形。名號雖殊,其實一炁。人能返本,以根合之,丹斯成矣。《靈寶經》云:大行梵炁,周迴十方,梵炁彌羅,萬範開張是也。其如姹女、赤龍、流珠、水銀、己土,皆汞之異名也,總謂之藥物。今謂同學分明指出,只是陽精發生之炁而已。炁本因神而化生,感激遞互而有情,如砂因鉛結、砂中抽汞、水乃生木,木中生火者也。外此求道,是啟情識。《化書》所謂神化炁矣。經云:一生二、二生三,此是也。《區貫》云:化生萬寶,降質成炁,今世作何體狀?苟能知此,又何難體狀哉。

還返

鉛汞二物,實同一源。如鉛生於銀,砂因鉛結,砂中抽汞,此物理也。如水生於金,水能生木,木中生火,此造化也。砂汞互感,投鉛而成銀;木火相伐,成土而生金,喻人身中之神因虛無,兆質而有,曰性炁。因性成形而動,曰情;以性攝情,歸性復情,冥復歸虛,無此乃返還之道也。然世俗之人,不知道要,認性為情,緣情生識,情識一啟,遂失本性。殊不知神之與炁,性之與情,皆是虛元空炁、降質成形,強名分別。人能以根合之,在師口傳心授。則復還其初矣。夫所謂根者,又非別物,亦只是神性而已。依時存於室內者,曰戊土,謂之性。一炁循環,感激互生者,曰己土,謂之情。性以攝情,情來歸性,如是則有無相入,隱顯相符,虛實相通,動靜相養而丹質成矣。謂之純乾,亦曰玄體。純乾者,剛健中正,純粹精也。玄體者,聚則成形,散則成炁也。到此方可謂金液還丹之道。《參同契》云:金來歸性,初始得名還丹。又曰坎流於戊,離就於己。《悟真篇》云:取將坎位心中實,點化離宮腹裹陰。從此變成乾健體,濳藏飛躍盡由心。即此而論,則經中所謂傾光迴駕,監真度生,敕制地祇,侍衛送迎之理不約而合。《區貫》云:復釆鍊此炁,為寶餌之登真者,理蓋如此也。

法象

諸家丹經,法象異名,不可枚舉。此只按內象所引者,指出以示。

二炁乃陰陽異名,坎離水火,夫婦男女,庚虎甲龍,日魂月魄。

三性乃元神、元炁、元精,異名鉛、汞、砂。

三宮,謂乾宮髓海,異名午位離宮,華蓋華房,南方。○坤宮精房,異名子位,北方。○中官神室,異名鼎器,黄道元宮,丹房土釜。

四象謂青龍、木之化。白虎、金之化。朱雀火之化。玄龜、水之化也。

五行謂四象會於中宮,化而歸土,謂之五行。《悟真篇》所謂:四象會時玄體就。又曰:五行全處虎龍蟠。此乃神炁純素,性情返元,所以謂之還丹矣。

還丹

金丹之道,只要人見性明心,歸根復命,還其本初,返於虛無,斯謂之道。道也者,視不見我,聽不得聞,離種種邊之謂也。雖視不見我而道未嘗不見,聽不得聞而道未嘗不聞。此即內象所謂寓物見質,麗物無形之理也。學者不深體究,或以為有,或以為無,或以為似有似無,或以為非有非無,皆過矣。請試言之。今旁門別法,皆以鉛汞為陰陽,精液為藥物,口鼻為玄牝,心腎為坎離。簧鼓競吹,朱紫難辯,妄亂誤謬,不可縷數。夫豈知情識一動,是為精魂;既弄精魂,即失本性;性既昧矣,道安在哉!故釋氏云: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身者,正謂此也。金丹之道,有本有根,有體有用,既明本性,心徹情冥。吾儒所謂正心誠意,致知格物,克己復禮,反身而誠,豈外乎此?以之事君,則忠;以之奉親,則孝;以之接物,則誠;以之治身,則正。契虛合無,常清常靜,真空妙有,虛徹圓通。故太上曰:強名曰道。謂之丹者,又何物哉?《悟真篇》云:更能性上究根宗,決了無生妙用同。人能於此究竟,則內象所解,土皆作碧玉,無有異色。與夫天帝玉真無色之景梵行者,斯可見矣。《詩》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誠之至也。經云:冥慧洞清,大量玄玄,真之至也。嗚呼盡矣。

釋太極妙化神靈混洞赤文圖

太極圖乃濂溪先生所作,明造化難明之蘊,傳先聖不傳之祕。觀復先生契以丹旨,玄機妙用,冥合無間,故知先天之道,不謀而合,標之經首,發明鉛汞同出之本。

釋體象譬喻圖

此圖名內象,譬喻人身中關節脈絡、鼎器宮室。修丹之士必須洞達此圖,然後知爐鼎設象之基,鉛汞歸元之地。神室要機,禁戒至重,不敢輕泄。然先生於圖中亦已顯露旨要,智者能於經中參考,必有得焉。

釋大還心鏡火候圖

先生以彭真人《大還心鏡火候圖》,發明大梵隱語之用,非天下之至通,孰能究竟及此?或曰:天下之理至當歸一,隱語之上,既有六十四卦,又於其下重以十二卦者,何耶?答曰:子獨不見先生之言乎?隱語上卦甲子者,經也;下卦節候時晷者,緯也。經緯之義甚明,何疑之有,夫謂之經者,《龍虎經》,所謂水火各一方,守界成寒暑者也。以南北分天地之經,即《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是也。謂之緯者,乃經所謂東西表仁義,五行變四時者也。以東西交陰陽之緯,即《易》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是也。《悟真篇》云:先把乾坤為鼎器,次將烏兔藥來烹。此其所以別經緯也。然而義同文異,學者不能無疑,今析言之。夫心鏡第三環三十圓缺者,乃一月三十日也。以六十四卦除乾、坤、坎、離四卦為鼎器藥物,餘六十卦,每一日分直兩卦,則三十日管六十卦,以合六十甲子也。第四環一百黑白點者,乃一日一百刻也。以一百刻點列於三十日之上,又保一月歸一日也。則《隱語》上卦甲子是矣。第五、第六環二十四炁十二辰者,即先生所係於《隱語》下者也。以明寒暑之往來,年促歸月,月促歸日之義,明矣。第七、第八環者,乃鑽簇五行,合和四象,歸入中宮,交搆生成而成丹質,則先生於隱語下所釋上八卦之義是也。學者但以《心鏡圖》第三環晦朔中截開引直而伸之,則是《隱語》之上下數甲子也。援曲而圓之,則為《大還心鏡火候圖》也。植而竪之,則合體象譬喻之圖;幽微之理,於是顯然,玄哉妙哉,復何疑哉!

觀復先生闡揚經旨,契合丹機,以《太極圖》標於篇首。《心鏡圖》綜於篇終,所以明體用之道,顯生成之理。然學者循跡而觀,多有矛盾,元鼎再為同志舉似。夫《太極圖》者,乃明鉛汞同出之本,故自內而之外,自無而之有。《心鏡圖》者,乃明鉛汞返本之義,自外而返內,自有而歸無。經始同條,體用一致,發盡造化機緘,無復餘蘊。修身能事,畢於此矣。

內義丹旨綱目舉要

梅巖作是書,簡易明白。雖《還丹金鑰匙》、《紅鉛黑虎論》,未能若也。置之篇首,學者不待問塗牧馬童子,而造具茨之山,見大隗矣。觀復道子蕭應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