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瀛探索/第二章/第二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導言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第七節  第八節
第二節 台南縣之母-曾文溪

曾文溪及其支流於上游呈格子狀分佈,於下游呈現樹枝狀分佈,貫穿台南縣中央,流經楠西鄉、南化鄉、玉井鄉、左鎮鄉、山上鄉、大內鄉、六甲鄉、官田鄉、善化鎮、麻豆鎮、下營鄉、安定鄉、西港鄉、佳里鎮、七股鄉等15個鄉鎮,幾乎涵蓋台南縣一半的面積。在早期先民陸路交通尚未暢通之際,居民逐水草而居,走水路開墾荒地,無論是平埔族或漢人,都居於相當重要的地位。近70年來更發覺她的重要性,在其上游及支流興建了3座南臺灣最重要的水庫,即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和南化水庫,提供南臺灣灌溉、工業及民生用水。她的重要性不只關係到台南縣,也影響到整個南臺灣的人民生活。

曾文溪是台南縣之母,全長138.47公里,發源於阿里山的萬歲山,是台南縣的第一大河,也是臺灣的第4大河,其流域面積廣達1176.64平方公里,超過整個台南縣總面積的一半。曾文溪的上游是大埔溪,在嘉義縣境內,流經曲折險峻的山區,地形複雜,河床湍急狹窄,兩岸山勢陡峭,溪流蜿蜒迂迴於峽谷之間,坡降甚大。

大埔溪河谷盆地突然變得平坦寬闊,高低落差只有80公尺,河床平緩,是修築水壩攔截河水的絕佳地理環境,因此在民國62年4月建立了遠東第一大水庫-「曾文水庫」。

曾文水庫集水域面積481平方公里,滿水位面積17.14平方公里。滿水位232.5公尺,滿水位容量7億1千8百萬立方公尺,年供水量約9.95億噸,壩高133公尺,壩長400公尺,兼具防洪、給水、灌溉、發電等多功能用途,是台南縣市飲用水的主要水源,靠她養活了台南縣的百萬縣民。

曾文溪東方的一條支流「後堀溪」,發源於南化鄉和高雄縣的甲仙鄉以及嘉義縣境內大埔鄉交界處的頂平林,已於民國82年完成大壩工程,民國87年完成引水工程。雖然它的集水域面積只有104平方公里,滿水位180公尺,有效容量也只有1億4千9百萬立方公尺,但是因為她是利用在大烏山底下穿鑿的隧道,從甲仙鄉的楠梓仙溪引進河水,所以一年四季水源不絕,一直供應大高雄地區的民生用水,已經成為台南縣第二重要的南化水庫,也改善了高雄地區長期以來的自來水污染問題。目前壩高只有87.5公尺,因其重要性與日遽增,水資源局已有增高壩頂,以增加蓄水量的計畫,暫時因為南化鄉民的抗爭而無法進行工程。

在曾文溪北岸支流的「官田溪」流域,從1920年9月到1930年3月之間,由日本工程師「八田與一」先生一手規劃,設計和監造完成的「烏山頭水庫」,裡面小島林立,從空中鳥瞰枝椏伸展,狀似珊瑚,故又名「珊瑚潭」,是台南縣的第2大水庫,主要水源引自曾文水庫。在楠西鄉和六甲鄉交界的烏山嶺底下,穿鑿了一個長達4公里的隧道,由曾文水庫發電的尾水,流經曾文溪河道,再進入東口,由烏山嶺底下的隧道流至西口,再由西口流入珊瑚潭的引水道。

烏山頭水庫集水域面積60平方公里,總容量1億7100百萬立方公尺,年供水量達9億9千3百萬立方公尺。原先設計的使用期限為50年,如今已超過了73年,湖底泥沙大量淤積,蓄水量已經大減,目前最大的水源還是來自於曾文水庫,形成了內庫通外庫的離槽水庫。可是,她在早期的嘉南平原農田水利灌溉方面,確實有很高的農業經濟價值。八田與一技師不愧是一位獻身台灣農田水利的大功臣,如今,他的銅像還矗立在水壩上的小山丘供人瞻仰。

此外,台南縣還有民國54年6月完成的白河水庫,民國27年完工的尖山埤水庫,民國45年7月完工的德元埤水庫,民國70年6月完工的鏡面水庫,以及民國前26年完工的「虎頭埤」水庫,都因有效水容量太低,目前對民生經濟及農業、工業用水的影響,遠不及曾文溪及其支流的3大水庫。

導言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第七節  第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