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古書與白話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學界的三魂 古書與白話
作者:魯迅
1926年2月2日
一點比喻
本作品收錄於《華蓋集續編》和《國民新報副刊

記得提倡白話那時,受了許多謠諑誣謗,而白話終於沒有跌倒的時候,就有些人改口說:然而不讀古書,白話是做不好的。我們自然應該曲諒這些保古家的苦心,但也不能不憫笑他們這祖傳的成法。凡有讀過一點古書的人都有這一種老手段:新起的思想,就是 「異端」 ,必須殲滅的,待到它奮鬥之後,自己站住了,這才尋出它原來與「聖教同源」 ;外來的事物,都要「用夷變夏」 ,必須排除的,但待到這 「夷」 入主中夏,卻考訂出來了,原來連這「夷」 也還是黃帝的子孫。這豈非出人意料之外的事呢?無論什麼,在我們的「古」 裡竟無不包函了!

用老手段的自然不會長進,到現在仍是說非「讀破幾百卷書者」 即做不出好白話文,於是硬拉吳稚暉先生為例。可是竟又會有「肉麻當有趣」 ,述說得津津有味的,天下事真是千奇百怪。其實吳先生的「用講話體為文」 ,即「其貌」 也何嘗與「黃口小兒所作若同」 。不是「縱筆所之,輒萬數千言」 麼?

其中自然有古典,為「黃口小兒」 所不知,尤有新典,為「束髮小生」 所不曉。清光緒末,我初到日本東京時,這位吳稚暉先生已在和公使蔡鈞大戰了,其戰史就有這麼長,則見聞之多,自然非現在的「黃口小兒」 所能企及。所以他的遣辭用典,有許多地方是惟獨熟於大小故事的人物才能夠了然,從青年看來,第一是驚異于那文辭的滂沛。這或者就是名流學者們所認為長處的罷,但是,那生命卻不在於此。甚至於竟和名流學者們所拉攏恭維的相反,而在自己並不故意顯出長處,也無法滅去名流學者們的所謂長處;只將所說所寫,作為改革道中的橋樑,或者竟並不想到作為改革道中的橋樑。

愈是無聊賴,沒出息的腳色,愈想長壽,想不朽,愈喜歡多照自己的照相,愈要佔據別人的心,愈善於擺臭架子。但是,似乎「下意識」 裡,究竟也覺得自己之無聊的罷,便只好將還未朽盡的「古」 一口咬住,希圖做著腸子裡的寄生蟲,一同傳世;或者在白話文之類裡找出一點古氣,反過來替古董增加寵榮。如果 「不朽之大業」 不過這樣,那未免太可憐了罷。而且,到了二九二五年,「黃口小兒」 們還要看什麼《甲寅》之流,也未免過於可慘罷,即使它「自從孤桐先生下臺之後,……也漸漸的有了生氣了」 。

菲薄古書者,惟讀過古書者最有力,這是的確的。因為他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正如要說明吸雅片的弊害,大概惟吸過雅片者最為深知,最為痛切一般。但即使「束髮小生」 ,也何至於說,要做戒絕雅片的文章,也得先吸盡幾百兩雅片才好呢。

古文已經死掉了;白話文還是改革道上的橋樑,因為人類還在進化。便是文章,也未必獨有萬古不磨的典則。雖然據說美國的某處已經禁講進化論了,但在實際上,恐怕也終於沒有效的。

一月二十五日。

1996年1月1日,这部作品在原著作國家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之前在美國從未出版,其作者1936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