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略例/明彖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夫《彖》者,何也?統論一卦之體,明其所由之主者也。夫眾不能治眾,治眾者,至寡者也。夫動不能制動,制天下之動者,貞夫一者也。故眾之所以得咸存者,主必致一也。動之所以得咸運者,原必無二也。

將釋其義,故假設問端,而曰「何」。統論一卦功用之體。(明,辯也。)辯卦體功用「所由之主」,立主之義,義在一爻,明,辯也。萬物是「眾」,一是「寡」。「眾不能治眾,治眾者」,至少以治之也。「天下之動」,動則不能自制,制其動者,貞之「一者」也。老子曰:「王侯得一以為天下貞」。然則一為君體。君體合道動,是眾由一制也。制眾歸一,故靜為躁君,安為動主。致猶歸也。眾皆得存其存者,有必歸於一。故無心於存,皆得其存也。動所以運,運不已者,謂無二動。故無心於動,而動不息也。

物無妄然,必由其理。統之有宗,會之有元,故繁而不亂,眾而不惑。故六爻相錯,可舉一以明也。剛柔相乘,可立主以定也。是故雜物撰德,辯是與非,則非其中爻,莫之備矣。故處統而尋之,物雖眾,則知可以執一禦也。由本以觀之,義雖博,則知可以一名舉也。故處璇璣以觀大運,則天地之動未足怪也。據會要以觀方來,則六合輻湊未足多也。故舉卦之名,義有主矣。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夫古今雖殊,軍國異容,中之為用,故未可遠也。品制萬變,宗主存焉。《彖》之所尚,斯為盛矣!

物,眾也,妄,虛妄也。天下之眾皆「無妄」,無妄之理,必由君主統之也。統領之以宗主,會合之以元首。統之有宗主,雖繁而不亂;會之以元首,雖眾而不惑。錯,雜也。六爻或陰或陽,錯雜交亂,舉貞一之主以明其用。六爻有剛有柔,或乘或據,有逆有順,「可立主以定」之。撰,數也。雜,聚也。聚其物體,數其德行。辯,明也。得位而承之,是也;失位而據之,非也。然則非是中之一爻,莫之能備。《訟》《彖》云:「貞大人吉,以剛中也」之例是也。無為之「一」者,道也,君也。統而推尋,萬物雖殊,一之以神道;百姓雖眾,禦之以君主也。博,廣也。本,謂君也、道也。義雖雖廣,舉之在一也。天地雖大,睹之以「璇璣」;「六合」雖廣,據之以要會。「天地之運」,不足怪其大;「六合輻湊」,不足稱其多。《彖》總卦義,義主中爻。簡易者,道也、君也。道能化物,君能禦民。智者觀之,思過其半。古今革變,軍國殊別,中正之用,終無疏遠。品變積萬,存之在一。

夫少者,多之所貴也。寡者,眾之所宗也。一卦五陽而一陰,則一陰為之主矣。五陰而一陽,則一陽為之主矣。夫陰之所求者,陽也。陽之所求者,陰也。陽茍一焉,五陰何得不同而歸之?陰茍只焉,五陽何得不同而從之?故陰爻雖賤,而為一卦之主者,處其至少之地也。或有遺爻而舉二體者,卦體不由乎爻也。繁而不憂亂,變而不憂惑,約以存博,簡以濟眾,其唯《彖》乎?亂而不能惑,變而不能渝,非天下之至賾,其孰能與於此乎?故觀《彖》以斯,義可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