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朝文類 (四部叢刊本)/卷第五十
國朝文類 卷第五十 元 蘇天爵 編 景上海涵芬樓藏元刊本
|
國朝文𩔖卷第五十
行狀
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狀 齊履謙
公諱守敬字思順德邪臺人生有異操不爲嬉
戯事祖榮號鴛水翁通五經精於筭數水利時太
保劉文貞公左丞張忠宣公樞宻張公易賛善王
公恂同學於州西紫金山而文貞公復與鴛水翁
爲同志友以故俾公就學於文貞所先是順德城
北有石橋以通逹活泉水兵後橋爲泥潦淤没失
其所在公甫冠爲之審視地形按指其處而得之
河東元公𥙿之文其事于石其曰里人郭生者即
公是也中統三年張忠宣公薦公習知水利且巧
思絶人蒙賜見上都便殿公靣陳水利六事其一
中都舊漕河東至通州權以玊泉水引入行舟𡻕
可省僦車錢六萬緡通州以南於藺榆河口徑直
開引由蒙村跳梁務至■州還河以避浮鷄𣵦盤
淺風浪逺轉之患其二順徳逹活泉䦕入城中分
爲三渠引出城東灌溉其地其三順德澧河東至
古任城失其故道没民田一千三百餘頃此水開
修成河其田即可耕種其河自小王村經滹沱合
入御河通行舟栰其四磁州東北漳二水合流
處開引由陽邯鄲洛州永年下經雞澤合入澧
河其間可漑田三千餘頃其五懐孟沁河雖巳澆
溉尚有漏堰餘水東與丹河餘水相合開引東流
至武陟縣北合入御河其間亦可漑田二千餘頃
每奏一事上輙曰當務者此人真不爲素餐矣
即授提舉諸路河渠四年加授銀符副河渠使至
元改元從忠宣公行省西夏興復瀕河諸渠先是
西夏瀕河五州皆有古渠其在中興州者一名唐
來長袤四百里一名漢延長袤二百五十里其餘
四州又有正渠十長袤各二百里支渠大小共六
十八計溉田九萬餘頃兵亂以來廢壊淤淺公爲
之因舊謀新更立牐堰役不踰時而渠皆通利夏
人共爲立生祠於渠上二年授都水少監公言嚮
自中興還特命舟順河而下四晝夜至東勝可通
漕運及見查泊兀郞海古渠甚多可爲修理又言
金時自燕京之西麻谷村分引瀘溝一支東流穿
西山而出是謂金口其水自金口以東燕京以北
漑田干頃其利不可勝計兵興以來典守者懼
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今按視故迹使水得通
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廣京畿之漕
上納其議公又言當於金口西預開減水口西南還
大河令其深廣以防漲水突入之患衆服其能八
年遷都水監十二年丞相伯顔公南征議立水驛
命公行視所便自陵州至大名又自濟州至沛縣
又南至吕梁又自東平至綱城又自東平清河逾
黄河故道至與御河相接又自衛州御河至東平
又自東平西南水泊至御河乃得濟州大名東平
泗汶與御河相通形𫝑爲圖奏之十三年都水監
併入工部遂除工部郎中是歳立局改治新暦先
時太保劉公以大明暦自遼金承用二百餘年浸
以後天議欲修正而薨至是江左旣平上思用其
言遂以公與賛善王公率南北日官分掌測驗推
歩於下而忠宣樞宻二張公爲之主領裁奏於上
復共薦前中書左丞許公能推明暦理俾參預之
公首言暦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
今司天渾儀宋皇祐中汴京𠩄造不與此處天度
相符比量南北二極約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復欹
側公乃盡考其失而移置之旣又别圖爽塏以木
爲重棚創作簡儀髙表用相比覆又以爲天樞附
極而動昔人甞展管望之未得其的作候極儀極
辰旣位天體斯正作渾天象象雖形似莫適所用
作玲瓏儀以表之矩方測天之正圓莫以圓求
圓作仰儀古有經緯結而不動公則易之作立運
儀日有中道月有九行公則一之作證理儀表髙
景虚罔象非眞作景符月雖有明察景則難作闚
几暦法之驗在於交會作日月食儀天有赤道輪
以當之兩極低昂標以指之作星晷定時儀以上
凡十三䓁又作正方案丸表懸正儀座正儀凡四
等爲四方行測者所用又作仰規覆矩圖異方渾
蓋圖日出入永短圖凡五䓁與上諸儀互相參考
十六年改局爲太史院以賛善公爲太史令公爲
同知太史院事給印章立官府是年奏進儀表式
様公乃對 御指陳理致一一周悉自朝至於日
晏上不爲倦公因奏唐一行開元間令南宫
天下測景書中見者凡十三處今疆宇比唐尤大
不逺方測驗日月交食分數時刻不同晝夜長
短不同日月星長去天髙下不同即目測驗人少
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測景 上可其奏遂設監𠋫
官一十四貟分道相繼而出先測得南海北極出
地一十五度夏至景在表南長一尺一寸六分晝
五十四刻夜四十六刻衡岳北極出地二十五度
夏至日在表端無景晝五十六刻夜四十四刻岳
臺北極出地三十五度夏至景長一尺四寸八分
晝六十刻夜四十刻和林北極出地四十五度夏
至景長三尺二寸四分晝六十四刻夜三十六刻
鐡勒北極出地五十五度夏至景長五尺一分晝
七十刻夜三十刻北海北極出地六十五度夏至
景長六尺七寸八分晝八十二刻夜一十八刻繼
又測得上都北極出地四十三度少北京北極出
地四十二度强益都北極出地三十七度少登州
北極出地三十八度少髙麗北極出地三十八度
少西京北極出地四十度少太原北極岀地三十
八度少安西府北極出地三十四度半强興元北
極岀地三十三度半强成都北極出地三十一度
半强西涼州北極出地四十度强東平北極出地
三十五度太大名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南京北極
岀地三十四度太强陽城北極出地三十四度太
弱州北極出地三十三度鄂州北極出地三十
一度半𠮷州北極出地二十六度半雷州北極出
地二十度大瓊州北極出地十九度太十七年新
暦告成拜太史令公與太史諸公同上奏曰臣䓁
𥨸聞帝王之事莫重於暦自黄帝迎日推䇿帝堯
以閏月定四時成歳舜在璇璣玊衡以齊七政爰
及三代暦無定法周秦之間閏餘次西漢造三
統暦百三十年而後是非始定東漢造四分暦七
十餘年而儀式方備又百二十一年劉洪造乾象
暦始悟月行有遲速又百八十年姜岌造三紀甲
子暦始悟以月食衝檢日𪧐度所在又五十七年
何承天造元嘉暦始悟以朔望及弦皆定大小餘
又六十五年祖沖之造大明暦始悟太陽有歳差
之數極星去不動處一度餘又五十二年張子信
始悟日月交道有表裏五星有遲疾留逆又三十
三年劉焯造皇極暦始悟日行有盈縮又三十五
年傅仁均造戊寅元暦頗采舊儀始用定朔又四
十六年李淳風造麟德暦以古暦章蔀元首分度
不齊始爲緫法用進朔以避晦晨月見又六十三
年僧一行造大暦始以朔有四大二小定九服
交食之異又九十四年徐昂造宣明暦始悟日食
有氣刻時三差又二百三十六年姚舜輔造紀元
暦始悟食甚泛餘差數以上計千一百八十二年
暦經七十改其創法者十有三家自是又百七十
四年欽惟 聖朝統一六合肇造區夏專命臣等
改治新暦臣等用創造簡儀髙表慿其測到實數
所考正者凡七事一曰冬至自丙子年立冬後依
毎日測到晷景逐日取對冬至前後日差同者爲
準得丁丑年冬至在戊戍日夜半後八刻半又定
丁丑夏至得在庚子日夜半後七十刻又定戊寅
冬至在癸卯日夜半後三十三刻已卯冬至在戊
申日夜半後五十七刻半庚辰冬至在癸丑日夜
半後八十一刻半各減大明暦十八刻逺近相符
前後應準二曰歳餘自劉宋大明暦以來凡測景
驗氣得冬至時刻眞數者有六用以相距各得其
時合用歳餘今考驗四年相符不差仍自宋大明
壬寅年距至今日八百一十年每歳合得三百六
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五分其二十五分爲今暦
歳餘合用之數三曰日𨇠用至元丁丑四月癸酉
望月食旣推求日𨇠得冬至日𨇠赤道箕𪧐十度
黄道箕九度有畸仍慿每日測到太陽𨇠度或慿
星測月或慿月測日或徑慿星度測日立術推筭
起自丁丑正月至已卯十二月凡三年共得一百
三十四事皆𨇠於箕與月食相符四曰月離自丁
丑以來至今慿每日測到逐時太隂行度推筭變
從黄道求入轉極遲極疾并平行處前後凢十三
轉計五十一事内除去不眞的外有三十事得大
明暦入轉後天又因考驗交食加大明暦三十刻
與天道合五曰入交自丁丑五月以來慿毎日測
到太隂去極度數比擬黄道去極度得月道交於
黄道共得八事仍依日食法度推求皆有食分得
入時刻與大明所差不多六曰二十八𪧐距度自
漢太初暦以來距度不同互有損益大明暦則於
度下餘分附以太半少皆私意牽就未甞實測其
數今新儀皆細刻周天度分毎度爲三十六分以
距線代管窺𪧐度餘分並依實測不以私意牽就
七曰日出入晝夜刻大明暦日出入晝夜刻皆㩀
汴京爲準其刻數與大都不同今更以本方北極
出地髙下黄道出入内外度立術推求每日日出
入晝夜刻得夏至極長日出寅正二刻日入戍初
二刻晝六十二刻夜三十八刻冬至極短日出辰
初二刻日入申正二刻晝三十八刻夜六十二刻
永爲定式所創法凡五事一曰太陽盈縮用四正
定氣立爲升降限立招差求得每日行分𥘉末極
差積度比古爲宻二曰月行遲疾古暦皆用二十
八限今以萬分日之八百二十分爲一限凡析爲
三百三十六限依垜疊招差求得轉分進退其遲
疾度數逐時不同蓋前所未有三曰黄赤道差舊
法以一百一度相減相乗今依筭術勾股弧矢方
圎斜直所容求到度率積差差率與天道實爲脗
合四曰黃赤道内外度據累年實測内外極度二
十三度九十分以圎容方直矢接勾股爲法求毎
日去極與所測相符五曰白道交周舊法黄道變
推白道以斜求斜今用立渾比量得月與赤道正
交距春秋二正黄赤道正交一十四度六十六分
擬以爲法推逐月每交二十八𪧐度分於理爲盡
十九年太史王公卒時暦雖頒然其推歩之式與
夫立成之數尚皆未有定稾公於是比次篇𩔖整
齊分抄裁爲推歩七卷立成二卷暦議擬藁三卷
轉神選擇二卷上中下三暦註式十二卷二十三
年繼爲太史令遂上表奏進又有時𠉀箋注二卷
修改源流一卷其測驗書有儀象法式二卷二至
晷景考二十卷五星細行考五十卷古今交食考
一卷新測二十八舎雜座諸星入𪧐去極一卷新
測無名諸星一卷月離考一卷並藏之官二十八
年有言漕事便利者一謂灤河自永平挽舟踰嶺
而上可至上都一謂瀘溝自麻谷可至㝷麻林朝
廷令各試所其謂灤河者至中道自知不可行
而罷其謂瀘溝者命公與徃亦爲哨石所阻舟不
得通而止公因至上都别陳水利十有一事其一
大都運粮河不用一畞泉舊源别引北山白浮泉
水西折而南經瓮山泊自西水門入城環匯於積
水潭復東折而南出南水門合入舊運粮河每十
里一置牐比至通州凢爲牐七距牐里許上重置
斗門互爲提閼以過舟止水 上覽奏喜曰當速
行之於是復置都水監俾公領之首事於二十九
年之春告成於三十年之秋賜名曰通惠役興之
日 上命丞相以下皆親操畚鍤爲之倡咸待公
指授而後行事置牐之處徃徃於地中偶值舊時
甎木時人爲之感服船旣通行公私省便先時通
州至大都陸運官粮歳干萬石方秋霖雨驢畜
死者不可勝計至是皆罷是秋車駕還自上都
過積水潭見其舳艣蔽水天顔爲之開懌特賜公
錢一萬二千五百緡仍以舊職兼提調通惠河漕
運事公又欲於澄清牐稍東引水與北埧河接且
立牐麗正門西令舟楫得環城徃來志不就而罷
三十一年拜昭文舘大學士知太史院事大德二
年召公至上都議開鐡幡竿渠公奏山水頻年暴
下非大爲渠堰廣五七十歩不可執政吝於工費
以公言爲過縮其廣三之一明年大雨山水注下
渠不能容漂没人畜廬帳㡬犯行殿翌日天子北
狩謂宰臣曰郭太史神人也可惜不用其言七年
詔内外官年及七十並𦗟致仕公以舊臣且朝廷
所施爲獨不許其請至今翰林太史司天官不致
仕者咸自公始延祐三年某月日卒年八十六公以
純德實學爲丗師法然其不可及者有三一曰水利之
學二曰暦數之學三曰儀象制度之學決金口以
下西山之栰而京師材用是饒復唐來以漑瀕河
之地而靈夏軍儲用足引汶泗以接江淮之𣲖而
燕呉漕運畢通建斗牐以開白浮之源而公私陸
費由省又前後條奏便冝凡二十餘事相治河渠
泊堰大小數百餘所其在西夏甞挽舟遡流而上
究所謂河源者又嘗自孟門以東循黄河故道縱
廣數百里間皆爲測量地平或可以分殺河𫝑或
可以溉灌田土具有圖誌又嘗以海靣較京師至
汴梁地形髙下之差謂汴梁之水去海甚逺其流
峻急而京師之水去海至近其流且緩其言信而
有徴此水利之學其不可及者也古暦天周與歳
周小餘同於日度四分之一漢魏以來漸覺不齊
遂有破分之而立法未均任意進退公乃毎以
百年爲率小餘之下増損各一以之上推徃古下
驗方來無不脗合且自太初迄于大明名暦七十
餘家其見施用於丗者四十有三𩔖多冩分換母
誇誑一時間有翹出如宋元嘉唐大近丗紀元
不過三數然亦未臻至當考驗天事始雖親宻旋
巳不效公所爲暦測驗既精設法詳備行㡬五十
年未嘗一有先後天之差去積年日法之拘無寫
分換母之陋此暦數之學其不可及者也舊儀旣
多蔽礙且距齒但有度刻而無細分以管望星漸
外則所見漸展尤難取的公所爲儀但用天常赤
道四游三環三距設四游於赤道之上與相套在
内同附直距於四游之外與𩀱環兩間同結線距
端凡測日月星則以兩線相望劈取其正中所當
之刻之度之分之杪之數舊八尺謂夏至之景尺
有五寸千里而差一寸其說見於周官周髀等書
千里而差一寸唐一行已嘗駮議八尺之表表
景促古今承用未之或革公所爲表五倍其舊懸
施横梁毎至日中以符竅夾測横梁之景折取中
數與舊表但取表之景者殊爲審當公於
世祖朝進七寳燈漏今大明殿毎朝會張設之其
中鐘皷皆應時自鳴又嘗進木牛流馬雖不盡得
諸葛舊制亦自機妙 成宗朝進櫃香漏又作屏
風香漏行漏以備郊廟從幸大德二年起靈臺水
渾運渾天漏大小機輪凢二十有五皆以刻木爲
衝牙轉相撥擊上爲渾象畫周天星度日月二
環斜絡其上象則隨天左旋日月二環各依行度
退而右轉公又嘗欲倣張平子爲地動儀及候氣
宻室事雖未就莫不究極指歸此儀象制度之學
其不可及者也初公年十五六得石本蓮花漏圖
已能盡究其理及隨張忠宣公奉使大名因大爲
皷鑄即今靈臺所用銅壷又得尚書璇璣圖規竹
篾爲儀積土爲臺以望二十八𪧐及諸大星及夫
見用觀其規畫之簡便測望之精切功智不能私
其議羣衆無以參其功王太史剛克自用者也每
至公所覩其匠制未嘗不爲之心服魯齋先生言
論爲當代法因語及公以手加額曰天佑我元似
此人世豈易得嗚呼其可謂度越千古矣
濟南路大都督張公行狀 張起巖
公張姓諱宏字可大世爲濟南人祖榮屬金季䘮
亂保民壁鄒平縣之黌堂嶺國兵下版其軍民五
十餘萬歸欵以勞績始受命爲東諸侯安集流亡
政尚仁厚所部殷足而境内以治庚寅歳覲
太宗皇帝賜錦衣三襲坐諸侯王上從攻河南睢
陽沛徐邳獲其兖王國用安伐宋破𬃷陽仇城六
安未甞濫及無辜以言脫民于兵甚衆
世祖臨御詢䦕國有功臣首及之優詔奬勵以濟
南公致仕有慶及子孫長保河山之誓之語考
傑襲爵勤於撫字凡可以𥙿民生植基者力陳
于上賦之病民者數請蠲貸皆報可且以新造金
虎符異金織幣服賜之而民或不堪賦及不得請
至均爲代輸之流民以歸疲瘵以蘇事集而人不
擾朝廷考課爲天下最乃割河間之将陵臨邑䓁
六處以旌治績仍升将陵爲州初以質子侍王藩
娶阿可亦眞氏生公性長厚自㓜嶷然有成人風
長博通諸國語及嗣爲政一以繼志述事爲心屬
𡻕大旱徒歩四十里禱雨龍洞既奠而雨霑足其
在軍旅拊循士卒號令嚴明于襄于累奏戰功
世祖皇帝在王邸捴率兵伐宋公爲前鋒得生口
輙詢山川地形途所從出城郭向背主将誰某倉
廪所實㡬何守兵㡬何一一爲 上陳之且逆䇿
其可勝之狀畫其進取當自某處當用兵干
指諸掌暨捷卒如所䇿 上毎曰汝殆身親歴耶
何其言之信也㧞木欒山寨獲男女萬餘口咸釋
之俾復生聚宋人以王師之至所向欵附至陽羅
堡 上視師江北岸小山公進言彼宋舟師雖衆
我以四百艘可必取之請偕水軍先濟江許之奪
其大舡名白鷂者一大戰江中連勝我師増氣其
偏将以二百艘直抵南岸宋師奔潰而公之北斗
旗巳樹矣上隨整諸軍渡江至鄂州公啓城東南
維彼悉衆守禦號難攻請先諸軍以攻彼旣下則
城自陷矣攻之登其陴宋人悉力來奪公連戰復
破之城随䧟上命公籍府庫秋毫不私師旋部
降民數千徙之内地嬰孺無失或有疾命醫視之
皆全活 上正位宸極有詔曰乃祖爲國有收
撫之勲治郡存節儉之業其父相繼致力於民承
襲至卿餘風尚在又随朕南進殊有功勞可遵奉
先朝聖旨依舊懸帶虎符授濟南府行軍萬户管
民緫管之職凡在所屬並聴節制敬持朕命愼守
卿司中統三年春李璮叛兵起益都率逆徒數萬
擣濟南前此公億知其端條其逆跡等十事大畧
以爲諸路城壁不修而益都因澗爲城國初以全
師攻之數年不下今更包以甎石而儲粟於内且
留壯丁之轉輸者于府其志欲何爲哉又諸路兵
乆從征伐不得休息率皆困弊而璮假都督之重
擁彊兵至五七萬日練習整厲名爲討宋而實不
出境士卒唯知璮之號令不復知禀朝廷之命平
章王文統故璮參佐儻中外連構窺伺間𨻶以逸
待勞此尤可慮又大駕前歳北征羣臣躬扞牧圉
而璮獨以禦宋爲辭旣不身先六軍復無一校以
從本欲休養士卒以覘國家虚實及駕還京師諸
侯朝覲璮又不至不臣之心路人共知國家去歳
遣使徃宋寔欲百姓休息璮獨不喜其和奸欺叵
測方發兵邊境下𥨸兵威上失國信又如市馬諸
路無論軍民槩屬括買獨不及益都而璮方散遣
其徒於别境髙其直以市其王文統與璮締交於
此著又中統鈔法諸路通行唯璮用漣州㑹子
所領中統鈔頋於臣境貿易諸物商人買鹽而鈔
不見售又山東鹽課之額歳以中統鈔計爲三千
五百定近年互爲欺誑省爲二千五百定餘悉自
盜屬法制𥘉新冝復舊額而欺盜仍前又前歳王
師渡江宋人來禦璮乗其𨻶偶䧟漣州輙貪其功
悉留歳賦爲括兵用而又侵及鹽課誠使璮絶淮
而南歳䧟一二城壁去杭尚逺方今急務政不在
此而徒以兵賦假之不可不慮今亟冝罷王文統
而擇人代璮且徴璮從攻西北足以破其姦謀必
東南須璮鎭戍刺眞督兵西南緩急豈能相及又
不掇璮北行爲䇿之善也如或不然尚冝中設
都督内足以分其𫝑而伐其謀外足以鼎立而禦
侮也公以其言袐俟燕間以聞二年元㑹上命
公酒知公意有所陳謂之曰卿比還當陛見朕與
卿有言也十六日 上獵近郊𪧐郊壇旁夜召公
與語公遂具奏上諭近侍以軍國宻計母泄至
是璮兵西來城守之卒數不滿千公遂偕其祖濟
南公告變京師半道詔以諸王合必赤緫兵擊之
有旨諭衆安業俾郡縣兵從公討賊割山東鹽課
以濟師仍戒諸道兵母肆侵掠以公爲前導而璮
已㩀濟南諸道兵既合詔無攻城以傷吾民乃築
城周六十里圍之璮既不得出公率卒青齊境上
斷其饟道攻下寨柵脅從之民相率歸正逆徒數
突圍公及諸軍逓却之以功遷大都督秋七月甲
戍璮伏誅公言濟南民皆王民城爲逆徒盜㩀今
罪人斯得恐軍士例肆虜掠請戒敕兵毋入城於
是王遣将分掌門鑰㝷有卒禠民婦衣斬首以徇
諸軍肅然至元初例遷眞定路緫管兼府尹加鎭
國上将軍有故吏掇拾公諸父罪辭連公 上以
其有功特原之然猶免所居官九年師次襄陽起
公爲懐逺大将軍新軍萬户佩金虎符宋安撫吕
文煥守襄陽攻之不下諭之不從最後遣人徃招
吕曰得張濟南一言吾無盟矣公持詔徃諭文煥
遂舉城降十年授襄陽等處統軍使緫兵十七萬
人十三年宋平公悉歸功諸将以在軍旅歳乆積
勞成疾堅乞骸骨以歸與人言未甞及平宋事公
生遼東兀魯囬河又其二父爲藩王妃性樂其風
土且便畜牧遂𭻍居間𡻕一至濟南㳺睱像以
佚其老二十四年十一月𥘉五日薨于濟南私第
之正𥨊享年五十有九夫人某氏趙氏姜氏二子
元節趙出元里姜出四女長也速貴爲諸王忽刺
忽児妃次適姜從吉次爲金剛奴王妃次適洪澤
屯田千戸梁紹祖諸王乃 之叛連謀于兀訥忽
赤金剛奴也速貴以𨒫順禍福反覆開諭不听故
及於𥚽始逮赴詔獄有㫖詰之曰與乃頑搆乱
亦甞有人諭止等否彼具以妃所陳對 上嗟
異曰是濟南張相子朕知其然矣命索之軍中賜
楮幣二千五百緡給傳歸濟南飬疾有司供億元
貞𥘉山東憲司以妃忠孝大節素著而供需不時
継乞賜田以足餼事聞加賜二萬緡元節襲公
爵宣武將軍征西萬戸元里呉王教建昌路逹
魯花赤男孫二那懷襲征西萬戸次某起巖先丗
故濟南僚属㓜及侍諸父暨聞中表老人語公家
善政嘉績猶歷歷能誦言流寓東平益都境其𦒿
年叟亦論東諸侯為政尚忠厚崇信義而不奪其
力惟濟南為然餘弗及也至元之罷侯守民盖有
視其故㑦如路人甚至追咎怒罵如仇讎者公遷
眞定民傾城攀留西至郭門咸嗚咽俯伏羅拜至
擁馬不得行曰我公不復惠我民矣公亦悲莫能
仰視諭解乆之方得出郊民望哭聲震原野又懐
思遺愛爲樹碑頌徳祝其富夀及公被新軍萬戸
之命過家覲濟南公民聞公之至郊迎者相望於
外里巷室家恱喜於内是果何自而致哉良由濟
南公性鍾仁恕動合天理推之以惠其民先公及
公一遵其政故得民也如此又聞青冦逼濟南濟
南公怒曰國家何李全而賊子敢爾昔吾壯盛
時全猶不敢易吾賊子何爲者耶惜吾身老兵戍
宋境不時至致賊子得肆其逆吾唯以死捍賊終
不𨷖吾民也於是誓衆曰凡吾子孫卒属有不一
力討賊者吾有劔在衆聞其言勇自百倍乃諭僚
属士民壁南山自保躬将輕𮪍駐将陵以拒璮故
識者謂濟南公寜以身綴豕突之鋒而不忍死其
民於矢石之下其忠仁勇爲何如也故身備五福
顯膺上爵善始令終復有先公與公以濟其美天
之報施理不誣也公嗣子元節忠勤㢘正鎭禦有
方緫戎逺征威惠兼濟甞爲征西元帥府薦充副
都元帥國家有大慶賚恩數與諸王等元節偕其
諸兄以公平昔事迹求爲行狀故詳録其實而以
謏聞附庻備宗工鉅儒之采擇云
國朝文𩔖卷第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