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都市計劃/初稿/第五章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人口[编辑]

人口問題,為研究都市計劃之基本項目,其關系至為重要。都市之設計,最先受地理及地形之限制,其次則為人口問題,都市人口,將有若干,能容若干,及應為若干,凡此種種必須解答,設計工作方得進行。

根據同人等多方研究之結果,以為本市人口,在未來之五十年內,將達一千五百萬之數字。以本市現行市界而論,最多只能容納七百萬人之譜,過剩人口,只得以衛星市鎮方式,向附近區域發展。

此項人口數字,驟看之下,雖屬驚人,然實非同人等所敢武斷,或企圖造成此超級都市之結果,數字之來源,蓋為研究本市各種因子之結論,應予特別聲明,以免引起一般誤會,循至影響本市都市計劃之推行者也。

詳考影響都市人口消長之因子,共有三項,即政治、經濟及交通是也。此數項因子,又能互相影響,且需經過相當時間之發展,才能發生作用,循是人口之估計,更形復雜矣。同人等在研究之初期,曾將自一八八五至一九三五年之人口增加數字,用復利公式計算:求得平均每年增加率,再以一九四六年人口數字為始點,應用上開増加率求得曲線,而推知本市在公歷二〇〇〇年之人口,約為一千五百萬之數字,此外,同人等更旁征博考,引用歐美各國先例,並有種種理由,認為上開估計,只偏於少。而就大體而言,實屬比較準確之數字,足資為計劃之根據,其理由如下:

  • (一)在國家工業化之過程,根據歐美國家之經驗,均有人口激増之現象,其増卻數量,在歐洲為四倍,在美洲為八倍,我國之工業化政策,既為政府已定方針,則人口之增加,乃為必然之結果
雖以國情不同,容有出入,然此亦純屬程度上之問題,其為増加,監無疑義者也。
  • (二)我國人口之平均自然増加率,雖因缺乏全國性之統計,難以確定,但根據孫本文教授之統計,以國內十六省之農村人口而論,其平均自然增加率為每千人口一一、八,現應用此率計算,而以中國年鑒第七期所發表民國三十三年全國之人口數字,(四億六千五百萬)為基數,推算在公歷二〇〇〇年時之全國人口,將達九億之數,歐美各國,在工業化之過程,鄉村人口流向都市,其比例約為二十與八十之比。以我情而論,恐難到達此數,惟四十與六十之比例,似可稱為保守之估計,根據上開民國三十三年之全國人口數字,而以目前農村與都市人口之比例(再依照孫教授之估計,約為七十二與二十八之比)計算,則農村人口,為三億三千五百萬人,都市人口,為一億三千萬億人。假定我國工業化之程序能在五十年內完成,則在公歷二〇〇〇年時,照農村四十與都市六十之比例計算,農村人口,將為三億六千萬人,都市人口,將為五億四千萬億。此項計算可證明,我國都市人口在未來之50年內,將平均増加四、一六倍。如以本市四百萬之人口計算,則約為一千七百萬萬之數。
  • (三)從人口年齡分組之研究,而知我國人口百分之七十五,均在年齡四十以下,均屬自十五至四十之繁殖年齡。由此可知以全國人口之年齡而論,我國乃為一青年國家,其繁殖之力強大,將為人口増加之要素。
  • (四)醫藥及公共衛生之進步,亦為人口增加之原因。我國藥醫及公共衛生程度,雖較幼稚,然經各方之努力,近年已有長足進步,則將來人口增加,實意中事也。
  • (五)由經濟地理上之觀點而言,本市以其優越之地位,亦為人口增加之因子,長江流域之廣大區域、包含全國人口半數以上,均受本市經濟之影響,以較之倫敦、紐約,其腹地之大,實有過之無不及也。

根據上文所述,本市之人口在未來50年內,將有急激上張之趨勢,似無疑義。雖有人以為,在工業化之過程中,將有一部分人口由沿海流入內地,並引證美國殖民之經驗,但此項抵消本市人口増加之趨勢,並不重要,蓋前經提出,影響人口發展之因子,為政治經濟及交通三項,本市以其在經濟及交通上所占之優越地位,其人口之増加,實屬無法阻止之力量,惟以有計劃之發展而言,應設法使其進展程度不致過速,以免無法應付,因而產生不良之後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