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太平御覽/04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人事部一百四 太平御覽
卷四百六十四.人事部一百五
人事部一百六 

辯下

[编辑]

《晋書》曰:王衍妙善玄理,惟談《莊》《老》爲事。每捉王柄麈尾,與手同色。義理有所不安,隨即改更,世號「口中雌黃」。朝野翕然,謂之「一世龍門」矣。

又曰:謝安常賞袁弘機對辯速。安爲揚州刺史,弘自吏部郎出爲東陽郡,及祖道于治亭。時賢皆集,安欲以卒迫試之,臨別執弘手,顧左右取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贈行。」弘應聲答曰:「輒當奉揚仁風,慰彼黎庶。」

又曰:華或問譚曰:「諺云『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寧有此理乎?」譚對曰:「昔許由讓天子之貴,市道小人爭半錢之利,此相去何啻九牛毛也!」聞者稱善。

又曰:呂珩問袁甫曰:「卿名能辯,豈知壽陽已東何以恒水?「甫曰:「壽陽已東皆是吳人,夫亡國之音哀以思,鼎足强邦,一朝失職,憤嘆甚積,積憂成雨,雨久成水,故其地域恒澇也。」

又曰:祖納謂梅陶及鍾雅曰:「君汝潁之士,利如錐;我幽冀之士,鈍如椎。持鈍椎,捶君利錐,皆當摧矣。」陶、雅幷稱:「有神錐,不可得摧。」納曰:「假有神錐,必有神椎。」陶、雅無以對。

又曰:武帝始登祚,探策得一。王者世數,繼此多少。帝既不怡,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正容儀進曰:「臣聞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侯王得一以爲天下貞。」帝意悅,群臣嘆服。

又曰:李密,字令伯,犍爲武陽人。蜀朝舊臣,數使于吳,應機當義,吳人稱其才辯。蜀平,以太子洗馬召。張華問曰:「安樂公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事,密曰:「齊得管仲而霸,得竪刀而流亡。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後任黃皓而喪國,成敗一也。」

又曰:釋道安俊辯有高才,自北至荊州,與習鑿齒初相見。道安曰:「彌天釋道安。」鑿齒曰:「四海習鑿齒。」

《宋記》曰:孝武常賜謝莊寶劍,莊以與豫州刺史魯爽。爽後反叛,孝武因宴集,問劍所在,答曰:「昔以與魯爽別,竊爲陛下杜郵之賜。」上甚悅,當時以爲知言。

蕭子顯《齊書》曰:張融,字思光,吳郡人也。玄義無師法,而神解過人,白黑談論,鮮能抗拒。

又曰:周,字彥倫,汝南人。音辭雅麗,出言不窮,商較朱紫,發口成句。每賓友會同,虛席晤語,聲如流,聽者忘倦。

蕭方等《三十國春秋》曰:劉裕爲太尉、中書監。裕既拜,朝賢畢至,僕射謝混後來,衣冠傾縱,頗有傲慢之容。裕甚不平,乃謂之曰:「何謂旁若無人?」混對曰:「明公將隆伊周之化,方使四海解衾,謝混何人,而敢獨異乎!」乃以手板披撥其衾領,悉皆解散,裕大悅。

魏收《魏書》曰:李諧,字虔和,博學才辯。天平中,以諧兼散騎常侍,爲聘。梁王衍遣主客郎範胥當接,胥曰:「黃旗紫蓋,本出東南,君臨萬拜,故宜在此。」諧答:「帝王苻命,豈得與中國比隆?紫蓋黃旗,終于入洛,無乃自害邪?」

《陳書》曰:簡文在東宮,召戚袞講論。又嘗置宴,集玄儒之士。先命道學玄相質難,次令中庶子徐ゼ馳騁大義,間以劇談。ゼ辭辯縱橫,難以答抗,諸人懾氣,皆失次序。袞時騁義,ゼ與往復,袞精采自若,對答如流。簡文深加嘆賞。

《隋書》曰:吳興沈重,名爲碩學。高祖嘗令辛彥之與重論議,重不能抗,于是避席而謝之曰:「辛所謂金城湯池,無可攻之勢。」高祖太悅。

又曰:蘇夔,字伯尼。少聰敏,有口辯。煬帝嘗從容謂宇文述、虞世基等曰:「四夷率服,觀禮華夏,鴻臚之職,須歸令望。寧有多才多藝,美容儀,可以接對賓客者爲之乎?」咸以夔對。是日拜鴻臚少卿。

又曰:柳誓爲東宮學士,每召入臥內,與之宴謔。誓尤俊辯,多在侍從,有所顧問,應答如響。

《唐書》曰:薛收歸國,秦府記室房玄齡薦之于太宗,即日召見,問以經略,收辯對縱橫,皆合旨要。授秦王府主簿。

又曰:文宗嘗于誕節召白居易與僧惟澄、道士趙常盈對禦講論于麟德殿居易論難峰起,辭辯泉注,上疑宿構,深嗟挹之。

《列子》云:子夏問于孔子,孔子對曰:「賜辯賢于丘。賜也能辯不能訥。吾兼有之,所以事吾也矣。」

《莊子》曰:孔子舍于沙丘,見主人曰:「辯士也。」子路曰:「夫子何以識之?」曰:「其口窮,其鼻空大,其服博戲,其睫流,其舉足也高,其踐地也深,鹿與而牛舍。」

又曰:公孫龍辯者之徒,飾人之心,易人之意,能勝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辯者之囿也。

又曰:古者王天下者,智雖絡天地,不自慮也;辯雖雕萬物,不自說也。

《魯連子》曰:齊之辯者田巴,辯于狙丘,議于稷下,毀五帝,罪三王,訾五伯,離堅白同異,一日而服千人。有徐劫者,其弟子曰魯連,謂劫曰:「臣願得當田子,使之不敢復談,可乎?」徐劫言之田巴,曰:「劫弟子年十二耳,然千里之駒也。願得侍議于前。」田巴曰:「可。」魯連曰:「臣聞堂上之糞不除,郊草不芸,白刃交前不救流矢,何則?急者不救則緩者非務。楚軍南陽,趙氏伐高唐,燕人十萬之衆在聊城而不去,國亡在旦暮耳。先生將奈何?」田巴曰:「無奈何。」魯連曰:「夫危不能爲安,亡不能爲存,則無爲貴學士矣。今臣將罷南陽之師,還高唐之兵,却聊城之衆。爲所貴談,談者其若此也。先生之言有似梟鳴,出聲而人惡之。願先生之勿復談也。」田巴曰:「謹聞教。」明日見徐劫曰:「先生之駒乃非兔也,豈特千里哉!」于是杜口易業,終身不復談。

《淮南子》曰:智絡天地,明照日月,辯解連環,澤潤玉石。

《抱朴子》曰:飛清機之英麗,言約暢而判滯,辯人也。

太公《六韜》曰:辯言巧辭善毀譽者曰飛言之士。

皇甫謚《高士傳》曰:趙惠文王好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人,太子悝患之,募有能止王者與千金。左右曰:「莊子必能。」太子使人奉周,周見王曰:「臣有三劍,惟所用焉。天子之劍,賓諸侯,正天下;諸侯之劍,如雷霆之威震,四封之內無不賓服;庶人之劍,上絕頸領,下脫肺肝。而此無異于鬥鶏,而爭一旦之命也,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業,臣竊爲大王薄之。」王不出宮三月,劍客皆伏。

《韓詩外傳》曰:鳥之美羽勾啄者,鳥共畏之;人之利口巧辯者,人共畏之。是以君子避三端;文士筆端,辯士舌端,武士鋒端。

又曰:子貢曰:「兩國構難,壯士列陳,塵埃張天,賜不持尺兵鬥糧,解兩國之難,用賜者存,不用賜者亡。」孔子曰:「辯士哉!」

《語林》曰:諸葛靚,字仲思。在吳于朝堂大會,孫皓問曰:「卿字仲思,爲欲何思之?」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王子年《拾遺錄》曰:張儀、蘇秦二人遞剪以相活,或傭力寫書,行遇聖人之文,無以題記,則以墨書于掌中及股里。夜還,折竹寫之,二人假食于路,剝樹皮爲囊,以盛天下良書。每息大樹之下,假息而寐,有一先生問曰:「二子何勤苦若是?」而儀、秦共與言論曰:「子是何人?」答曰:「吾死生歸于山谷,世論謂餘歸穀子也。」秦、儀後游學,復逢歸穀子。乃請其學術,則教以幹世俗之辯。乃探胸中韋𧙍三卷書,言輔時之事,故儀、秦學之以終身也。古史考云:儀、秦受術鬼谷先生,歸之聲與鬼相亂故也。

桓譚《新論》曰:公孫龍,六國時辯士也,爲堅白之論,假物取譬,謂白馬爲非馬。非馬者,言白所以名色,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

《世說》曰:郭象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劉向《別錄》曰:鄒者,頗采鄒衍之術,遠大而閎辯,文俱難勝。齊人美之,頌曰:「談天鄒。」

《說苑》曰:林既衣韋而朝齊景公,景公曰:「君子之服也?小人之服也?」林既作色曰:「夫服何足以揣士行乎?昔荊爲長劍危冠,令尹子西出焉;齊短衣而管仲隰朋出焉;越文身剪而范蠡大夫種出焉。如君言,衣狗裘者當犬號,衣羊裘者當羊鳴。今君衣狐裘而朝得無爲變乎!」

《文士傳》曰:劉禎,字公,年八歲能誦論及賦數萬言,性辯捷。文帝嘗請同好爲主人,使甄夫人出,拜坐者皆伏,而禎獨平視如故。武帝使人觀之,見禎,大怒,命收之。主者案禎大不恭,應死减一等,輸作部使磨石。武帝嘗輦至尚方,觀作者,見禎故環坐正色,磨石不仰,武帝問曰:「石何如?」禎因得喻己目理,跪對曰:「石出自荊山玄岩之下,外有五色之章,內含卞氏之珍,磨之不加瑩,雕之不增文,禀氣堅貞,受茲自然,顧理枉屈,紆繞獨不得申。「武帝顧左右,大笑,即日還宮,赦禎復署吏。

又曰:華譚,字令思。年十四,舉秀才,入洛,會宣武場座有卞者嘲南人:「諸君,楚人亡國之餘,有何秀異,忽應斯舉。」衆無答,譚在下行,遙曰:「當今六合齊軌,異人幷出。吾聞大禹出于東夷,文王生于西羌,賢聖之所在,豈常之有?昔武王伐紂,遷商頑民于洛邑,得無吾子是其苗裔?」時咸改視,辯者無以應也。

之《童子傳》曰:孔林,魯國人,年十歲詣台。魯相劉公客有獻雁者,嘆曰:「天之于人,生五穀以爲之食,有魚鳥以爲之肴。」衆賓咸曰:「誠如公旨。」林曰:「不然。夫萬物所生,各禀天氣。事不必爲人,人徒以智得之,故蚊蚋食人,蚓蟲啖土,非天爲蚊蚋生人,爲蚓生土。」公曰:「童子辯焉。」

《郭子》曰:梁國楊氏子年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爲設果,有楊梅。孔指示兒:「此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王弼別傳》曰:弼年十餘歲,好《老》《莊》,通辯能言者。

《列女傳》曰:袁次陽妻者,扶風馬季長之女也。下車禮畢,次陽問曰:「爲婦之道,貞順而已,何輜軿僮婢數十,黼黻玄黃珠璣之飾耶?」夫人答曰:「女有三從之義,在家系于父母,情愛無已,欲其豐麗,故不敢逆命。今君欲擬鮑子、子都之風,不受婦家之送,此乃清高異行也。妾亦欲察君志,悉還所有,以成君之高,不亦可乎?」次陽又問曰:「弟先兄舉,猶以爲鄙,高士不爲也。賢姊未嫁而新婦先行,有何汲汲乎!」答曰:「家姊有宋伯姬之風,梁高之行,節操概于青雲,貞介于白日。家君庶堯之配舜,孔子妻公冶之義,世乏此賢,故目躊躇。妾固陋不才,遭人則可。」次陽默然悵恨。外聽者曰:「使君努力,何爲新婦所困之有!」

傅玄《七禮》曰:辯論鋒起,探虎摩龍。

《七喻》曰:戰國之際,秦、儀之徒,智略兼人,辯利軼軌,倜儻挾義,觀釁相時。圖爵位則佩六紱,謀貨財則輸海內,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憩,人主見弄于股掌之上,而莫之知惡也。

班固《答賓戲》曰:子雖馳辯如濤波,ゼ藻如春華,猶無益于殿做攏

劉邵《趙都賦》曰:辯論之士,則智淩狙兵,材過東里,分摘滯義,割擗纖理,論折堅白,辯藏三耳。

張衡《西京賦》曰:其都游說辯論之士,街談巷議,彈射臧否,剖析毫厘,擘肌分理。

張華《縱橫篇》曰:蘇秦始爲交,同學鬼谷先生,辯說剖毫厘,變詐入無形,巧言惑正理,人主莫不傾聽。

王廙《子貢畫贊》曰:端木英辯才清,吐口敷華,發音揚馨。

[编辑]

《說文》曰:訥,言難也。

《易》曰:吉人之辭寡。

《禮記》曰:趙文子其言內內,若不出諸其口。

《論語》曰:君子欲訥其言而敏于行。

又曰:剛毅木訥近仁矣。

史記》曰:周勃爲人木强少文,然可屬大事。

又曰:司馬相如口吃,而善著書。

漢書》曰:曹參爲相,遵蕭何之約,采擇郡國長史,訥于文辭謹厚長者,即召,除爲丞相史。

又曰:李廣訥口,少與人言,居則畫地以爲陣。

《東觀漢記》曰:吳漢爲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

又曰:揚雄好著書而口吃,不能劇談。

范曄《後漢書》曰:吳漢自建武時,常居上公之位,終始親愛,諒猶質簡而强力也。子曰:「剛毅木訥近仁,」斯豈漢之方乎!

又曰:劉昆,字恒公,陳留人。建武五年舉孝廉,除江陵令。時縣連火灾,昆輒向火叩頭,多能降雨止風。遷弘農太守,虎皆負子渡河,徵爲光祿勛。詔問:「前在江陵,何德而政致是耶?」對曰:「偶然耳。」左右皆笑其質訥。帝曰:「此長者之言。」顧命書諸策。

又曰:高彪,字義方,吳郡無錫人也。家本單寒,至彪爲諸生,游太學,有雅才而訥于言。

《續漢書》曰:何休任城樊人,樸訥而精研六經,世儒無及者。

《魏略》曰:嚴翰善《春秋公羊》,司隸鍾繇不好《公羊》而好《左氏》,謂左氏爲太官而謂公羊爲賣餅家,故常數與翰辯短長。繇爲人機捷,善持論,而翰訥,臨時屈無以應。

《晋書》曰:郭林宗謂劉儒口訥心辯,有璋之質。

張詮《南燕書》曰:慕容納沉靜深邃,外訥內敏。

《北史》:牛恒訥幼稍而敏于行。上嘗令其宣敕,至陛下不能言,退還拜謝云:「幷忘之。」上曰:「傅語小辯,故非宰臣任也。」愈稱其質直。

《隋書》:范陽祖君彥,齊尚書僕射孝徵之子也。容貌短小,言訥澀,有才學。大業末,官至東平郡書佐。

《老子》曰:大辯若訥。

《管子》曰:吾畏事不敢事,畏言不爲言,行年六十如老吃耳。

張騭《文士傳》曰:左思,字太沖。貌惡不揚,口訥不能給談,默而心解。

又曰:成公綏口訥不能談論,嘿而內朗,人有劇問,以筆墨答之。

裴啓《語林》曰:鄧艾口吃,常雲艾艾。宣王曰:「爲雲艾艾,終是幾艾?」答曰:「譬如鳳兮鳳兮,故作一鳳耳。」

《玄晏春秋》曰:予樸訥不好戲弄,口又不能戲談。

崔琰《述初賦》序云:琰性頑口訥,年十八不能會問,好擊劍,尚武事。

紀騭表孫皓曰:臣禀氣淺薄,體不及衆,形容短陋,訥口弱顔。

 人事部一百四 ↑返回頂部 人事部一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