嬪禮總覽/卷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嬪禮總覽
卷一
作者:邊鎬
卷二

綱領[编辑]

牌文[编辑]

牌文有木牌紙牌旗牌白牌 無印迹 公文規式亦

不一年月計開或塡或否勅使離京前三日

先送知會

儐使以下差送[编辑]

勅牌出來吏曹啓差遠接使 正卿回程時差出伴送使品同


問禮官 文官堂下齎傳儀註 司譯院差出差備官 使副使各堂上

二員堂下二員大通官各堂下一員次通官則以使副使堂下差備中各一員分察回程時



同○遠接使伴送使各有差備一員
當日辭朝

齎傳儀註[编辑]

郊迎及殿宴儀註館所宴儀註百官見官禮

儀註 傳訃及弔祭隨其事皆有儀註 問禮官各齎兩度義州

迎勅日分傳于使副使

齎傳御帖[编辑]

牌文入來後政院差遣義州平壤開城府問安

使 承旨或亞卿 待勅使至奉傳御帖又別遣中

使於安州齎傳御帖及禮單 回程時同


探問及講定事件[编辑]

勅書 幾度


誥命 幾度若勅誥幷入一筒則使灣府另造筒子分入龍亭幾坐

行移都監以爲預備 賜物 幾件○若諭祭勅則祭幣綾紬中何者爲焚帛詳細

探問○外樻見樣出送灣府措備待候於江邊腰轝幾坐亦行移都監使之預備○到坡州或

高陽或洪濟院使差員預先入送 自持來軍物 節只封典有御仗龍旂黃繖

欽差牌回避牌肅靜牌 勅使職品年紀服色 如傳訃及弔祭

去胸背着素服等事 乘轎與否 因高宗純皇帝飭諭停止近例或乘或否

樂軍樂殿庭軒架 以上吉禮行凶禮陳而不作 勅書筒龍

以上雖凶禮用華色 城門砲上下馬砲 以上或因勅使言代以鑼鼓


宴享及庭排除減與否 或因勅使言竝停而茶啖則或只設於上來

時或只設於宿站多有其例且上國與本國喪制二十七月內則例皆權停 通官及



跟役等姓名年歲留養馬 幾匹勅使騎來馬匹分養於義州龜城

朔州回程時若病傷或致斃則代立雌馬而騎驛出來則無留養馬○乾隆丙午以後皆無


自持來卜物 幾馱


迎候及講定差備官入送[编辑]

牌文出來義州府尹定送譯學一員軍官一人

使副使冠帶通詞通官通詞於鳳城探報勅

行遲速勅行到鳳城或柵門或馬轉坂日遠

接使先遣堂上差備官二三員迎候仍爲講定

事件宿馬轉坂日遠接使巡察使又送差備官

致候 通官差備亦入送 到平壤黃海道巡察使節度使



各送譯學迎候到平山京畿巡察使送差備官

迎候到開城府都監堂郞送差備官迎候

勅行柵外接待[编辑]

勅行出柵後蔥秀馬轉三江支供自義州備待


回程時同 護行章京以下設饌接待於江越邊仍給

禮單 章京二員通官一員博氏一人撥什庫八人甲軍九十五名


跟役定數[编辑]

或稱頭目或稱家丁


正使跟役八名副使跟役六名通官每員

各跟役一名 詣闕時使副使跟役各一人隨入其餘到紅箭門直入館中


勅使入京日子[编辑]

詔勅欽遵擇日宣讀之勅諭每擇吉擧行

故渡江後上京日子或緩或急緩則二十餘日

急則十日內外

路程記[编辑]

所串義順館 三十里 龍川良策館 五十里 鐵山車輦

三十里 宣川林畔館 四十里 郭山雲興館 四十里

州新安館 三十里 嘉山嘉平館 六十里 安州安興館


六十里 肅川肅寧館 六十里 順安安定館 六十里 平壤

大同館 五十里 中和生陽館 五十里 黃州齊安館 五十

鳳山洞仙館 三十里 劍水 三十里 瑞興龍泉館 四十



蔥秀 五十里 平山東陽館 三十里 金川金陵館 四十

開城府太平館 六十甲 長湍臨湍館 四十里 坡州

坡平館 四十里 高陽碧蹄館 四十里 洪濟院 四十里

五里○共一千五十五里


各務差使員[编辑]

奉勅差使員陪勅差使員 以上邊將中黑團領具胸背


護行大將兼外禁亂差使員都差使員 堂上牧府使郡

守中 內軍物兼賜物擡扛差使員道路橋梁差

使員津船處過涉差使員 以上守令邊將中 各一員支

應兼內禁亂差使員 各站支待官員數三道不同 夫馬差使



察訪 二員 以上天翼具虎鬚 各其道交替而平安道分

淸北一二所淸南一所交替

各房小通詞[编辑]

義州訓譁差定


使副使房各冠帶通詞一人茶通詞一人三等

通詞三人 副使房二人 廚房通詞二人通官房各冠

帶通詞一人廚房通詞一人儐使巡使各陪行

通詞三人

夫馬入把[编辑]

此是前例而三道略有加減


使副使各大馬一匹前鞍馬一匹預馬一匹汗

赤載馬一匹卜馬一匹雨具馬一匹雙轎馬六



匹預馬二匹陪吏騎馬四匹馬夫十八名書者

一名馬頭一名籠馬頭一名擡扛馬頭一名日

傘捧持一名都書者一名轎子色一名左牽一

名步從色一名雨具色一名引路二名隨陪二

人步從四名雙轎扶囑四名通官每員各大馬

一匹前鞍馬一匹預馬一匹卜馬一匹雨具馬

一匹馬夫五名書者一名馬頭一名籠馬頭一

名隨陪一人頭目每人各騎馬一匹馬夫一名

勅使名帖[编辑]

小別紙半折作七貼有左右邊初貼邊下書正使職姓名頓首

再拜初貼外邊正中付紅籤副使同



勅使到坡州或高陽使堂下差備呈納名帖 使該

邑禮吏奉持前導使副使堂下差備隨詣政院呈納○紙及袱次或自勅房出給不然則

知委松都使之措備或自都監措備下送 卽爲還送

洪濟院大臣迎慰[编辑]

勅使到洪濟院大臣及承旨進詣立於臺上使

差備官各呈名帖又奉傳御帖而退 御帖及名帖

勅使還傳


入京日至慕華館節次[编辑]

勅使入京日請來官馳進洪濟院 奏時官同爲出來

來勅使卽爲發行 或乘轎或乘肩輿或乘馬 踰沙峴入北



作門直抵下馬所若乘轎則到北作門換乘肩

輿或馬 通官以下到北作門下馬


都監堂上以下各務差備官[编辑]

館伴 正卿 提調 戶判例兼 各一員都廳軍色 掌都監依幕諸事及

房守把守刷馬軍人羅將禁喧房排布物開閉門等事 應辦色 掌禮單求請等事


宴享色 掌宴享茶啖樂[藥]物等事若除宴享以茶禮色換名 米麪色 掌朝夕飯

米酒燭香柴炭藥物空日節日皮果等事 飯饍色 掌三時支供酒肉鷄鮮柴炭米太等

別工作 掌鐵物牀桌腰彩輿香亭畫物等事 雜物色各二員 掌逐

日茶啖早飯空日節日別餠魚鮮及生果等事 分工曹 掌皮物鍮鐵等事 分內

資寺 掌宴需果子散子牀花等事 分內贍寺 掌宴需果子牀花等事



禮賓寺 掌宴湯水空日外茶啖牀花等事 修理所 掌館內外造家修理等事


典設司 掌館內外各處遮帳等事 司饔院 掌親臨宴享茶禮果盤味數等事


長興庫 掌館內外鋪陳排設塗禙等事 濟用監 掌房排所入衾枕諸具屛風案

席等事 尙衣院 掌衣函靴子北靴硯墨香童子等事 太平館 掌館中物件守

護及各色郞廳有故則代察事○以上各其司分差 分司畜署 掌大小膳及畜物宰

殺進排等事 內工曹 掌鍮鐵陶器等事 放料所 軍資監掌放料地排等事


御前通事三員 文官堂上一員漢學堂上淸學堂上各一員凡接見時傳語而

御前則文官啓達勅使前則漢學通事傳于大通官轉告于使○預差三員同

講院通事三員 文官堂下一員御前敎誨淸學堂下各一員王世子替行

接見則傳語一如御前通事○預差三員同 引禮通事二員 漢學官或敎誨



六品以上○以上自譯院擇差啓下
館伴差備官提調差備官

各一員 以上堂上官或堂下


駕前差備官駕後差備

官各二員御幕禁止差備官一員奉勅差

備官解結裹差備官各二員龍亭護衛差備官

賜物護衛差備官 員數竝隨龍亭幾部賜物多少 入京後加

定差備官茶房差備官廚房差備官各二員跟

隨差備官四員捲帳差備官二十員次通官差

備官二員頭目差備官四員 使副使大通官房各一 都廳

差備官 騎撥下往松營而與軍色差備考次輪回 軍色差備官司饔

院差備官承政院差備官侍講院差備官京畿



監營差備官請來官掌務官各一員 以上自譯院分差而

不緊差備臨時減數


請留[编辑]

勅使定回程日子則都監堂上詣西宴廳以

國王意請留次承旨次大臣次中使請留聽留

定日然後發送回路程記及牌文 館所宴茶時勅使面定日

子則請留節次不爲擧行


勅使回發時擧行條件[编辑]

回路程記 自京城至義州計站列書問於勅使定中火宿所知委 回牌文


用紙爲之四面朱畫曲水書規一如上來牌文而問於上勅使受紅點粘付本牌上發程前



一日出給畿營
軍令 書初二三吹問於勅使書出某時 轎馬件記 書轎子坐

馬問於勅使書出行字 軍物作馱 自持來者幷作馱以去 卜物數 幷計

自持來卜隻館中掌務官擧行 除減事件 上來時除減者下去時一體除減而自都

監知委沿路


勅使回程送書[编辑]

勅行回程時 到瑞興或黃州 送書於鳳城報其渡江日

期於落留人役

勅使還渡江[编辑]

勅行回到義州例於翌日渡江入去 渡江日勅使未發

前伴使巡使運餉使先出江邊待勅使上船使差備官致候仍爲罷歸○卜物則以邊將別



定差使員二三員領送鳳城使副使及通官小通詞亦皆隨到鳳城而歸


勅使題詠[编辑]

勅使在途及在館時若有題詠則刻板以揭仍

以印本粧䌙呈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