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嬪禮總覽/卷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 嬪禮總覽
卷三
作者:邊鎬
卷四

飭諭[编辑]

勅行時除弊定例勅[编辑]

順治五年正月日


皇帝勅諭朝鮮國王姓某向來奉使官員王敬

禮太過今後筵宴之時拂椅席送杯筯儀節俱

不必行只對坐擧杯竟席而止又聞嘉山大定

江安洲淸川江坡州臨津江三處搭橋人民勞

苦今後悉行停止只預備堅固船隻用心濟渡

其義州至王京夜行火把亦屬煩勞倂行停免

向來使臣先宿碧蹄次日方進王京今後亦不



必住碧蹄止在洪濟院住宿次日淸晨卽進王

京所與使臣禮物皆出自民間誠恐擾費先已

減免今復慮仍煩百姓再行酌減定爲條例正

使銀五百兩綿紬二百疋布二百疋苧布六十

疋豹皮十張大紙五十卷小紙一百卷水獺皮

三十張靑黍皮十五張花席二十張鹿皮七張

順刀二口小刀十把被褥一副靴韈各一雙鞍

馬一匹空馬一匹此外贐行停止副使銀四百

兩餘照正使行一等官銀一百兩綿紬四十疋

布一百疋小紙八十卷被褥一副二等官銀六



十兩綿紬二十六疋布八十疋小紙八十卷被

褥一副三等官銀四十兩綿紬二十疋布五十

疋小紙六十卷被褥一副以上各款俱永爲定

例特諭

勅行人員減定貿易停止奉上諭咨[编辑]

順治

十五年十二月日


禮部爲欽奉上諭事主客淸吏司案呈奉本

部于順治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恭接上

諭諭禮部朕撫御萬方中外臣民皆同一視

朝鮮恭順有年尤勤體恤聞遣使該國多員貿



易滋擾朕心殊爲不忍嗣後凡有事差往使

臣止用正使副使各一員務擇諳習禮儀任事

謹恪者其八分人員隨往及貿易俱行停止若

遇有察審事情該部酌其事之重輕奏請選

差以昭朕字愛藩服至意特諭欽此欽遵

恭奉到部送司奉此相應移咨案呈到部擬合

就行爲此合咨貴國煩爲査照上諭內事理

欽遵施行云云

欽差禮物開列數目咨[编辑]

康熙三十年二月日


禮部爲知會事照得差往朝鮮國審事大臣及



中書應照定例收受禮物外或有多納禮物應

否收受爲此請旨等因於康熙三十年二月

十九日題本日奉旨多納禮物不必收受欽此

欽遵査定例正使應納銀五百兩綿紬二百疋

大紙五十卷苧布六十疋豹皮十張水獺皮三

十張綠斜皮十五張涼席二十領鹿皮七張小

紙一百卷順刀二口小刀十把被褥一副連氈

襪靴一雙鞲鞍馬一匹空馬一匹副使銀四百

兩餘與正使同正使隨役八名副使隨役六名

每名銀四十兩綿紬二十疋布五十疋小紙六



十卷被褥一副內閣撰文中書二員應納銀各

一百兩綿紬各四十疋布各一百疋小紙各八

十卷被褥各一副大通事二員應納禮物與內

閣中書同小通事二員應納銀各六十兩綿紬

各二十疋布各八十疋小紙各八十卷被褥各

一副各帶跟役一名相應知會合咨前去査照

施行云云

勅使餽物裁減一半奉上諭咨[编辑]

雍正十三年十

二月日


禮部爲欽奉上諭事儀制淸吏司案呈雍



正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內閣抄出總理事

務王大臣奉上諭朝鮮國感戴我朝之恩

虔修職貢甚爲恭敬凡大臣官員之差往彼國

者向有餽送儀物之舊例朕以厚往薄來爲

念若令使臣照例收受恐該國王不免繁費若

槪不收受又恐該國王以使臣遠涉缺餽贐之

禮有歉於心著從此次詔使始凡餽送白金儀

物等項悉照舊例裁減一半永著爲令該部卽

行文該國王遵行欽此相應行文朝鮮國王遵

照奉旨內事理遵行可也爲此合咨前去遵



照施行云云

勅使都別求請禁斷奉上諭咨[编辑]

乾隆元年六月


禮部爲欽奉上諭事主客司案呈內閣抄出

乾隆元年五月二十五日總理事務王大臣恭

奉上諭據刑部審訊出差朝鮮國正使兆德

副使釋伽保知伊等頒詔彼國時於餽遺正

禮外復照舊日朝鮮陋例開都請別請兩單私

行授受自認不諱朕已降旨將兆德釋伽

保交部嚴行治罪因思朝鮮歸順我朝恪守



藩封之職蒙我列祖皇考怙冒深恩至優至

渥卽如貢獻一節亦累經裁減厚往薄來無非

嘉惠遠人之至意朕卽位以來又將該國餽

送使臣禮儀諭令減半以示體恤乃兆德等

於正禮之外復受陋規其罪固不可逭而該國

王卽照陋例應付亦屬不合若該國王能體

朕心自當以恪遵諭旨爲恭順不當以私厚

使臣爲恭順也着禮部行文與該國王嗣後凡

有使臣奉差彼國務宜遵朕前旨將餽送正

禮如銀兩物件之類裁減一半至陋規所有都



請別請等項悉行禁止不得私與一件旣干功

令復負朕懷遠之恩欽此欽遵抄出到部相

應移咨朝鮮國王遵詔奉旨內事理敬謹遵

行可也爲此合咨前去査照施行云云

査治勅使都別求請嗣後行李盤査奉上諭咨[编辑]

乾隆元年九月日


禮部爲奏明事主客淸吏司案呈本部奏

前事內閣伏査雍正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

日奉上諭朝鮮國感戴我朝之恩虔修職

貢甚爲恭敬凡大臣官員之差往彼國者向有



餽送儀物之舊例朕以厚往薄來爲念若令

使臣照例收受恐該國不免繁費若槪不收受

又恐該國王以使臣遠涉缺餽贐之禮有歉於

心著從此次詔使始凡餽送白金儀物等項悉

按舊裁減一半永著爲例令該部卽行文該國

王遵行欽此又乾隆元年五月二十五日奉

上諭據刑部審訊出差朝鮮國正使兆德副使

釋伽保知伊等頒詔彼國時於餽遺正禮外

復照舊日朝鮮陋例開都請別請兩單私行授

受自認不諱朕已降旨將兆德釋伽保交



部嚴行治罪嗣後凡有使臣回京之日路經奉

天及山海關等處着奉天將軍山海關監督盤

査行李倘有於正禮之外多帶儀物者卽行參

奏若代爲隱匿將來發覺之日一倂議處欽此

臣部俱行文朝鮮國王及奉天將軍山海關監

督一體欽遵在案恭遇乾隆二年三月初五

日奉世宗憲皇帝神主配享南郊本年四月

十六日奉世宗憲皇帝神主升祔太廟兩

次恩詔欽差散秩大臣保德爲正使頭等侍衛

多爾濟爲副使照例隨帶通事跟役人等齎往



朝鮮國去後今於七月二十八日准奉天將軍

咨稱本年往朝鮮國齎詔大臣隨從人等帶

來銀兩物件査與部咨數目不符相應將査過

銀兩物件數目開寫咨部査照辨理等因前來

臣等覆査正副使及一二等人役所收銀兩物

件俱與減半之數相符惟是三等人役所得銀

物數目仍未減半每人多收銀二十兩綿紬十

疋布二十五疋殊屬不合理應據實參奏請

旨將正副使及隨往之通事交部察議仍行令

奉天將軍山海關稅務監督嗣後照例嚴査倂



知照朝鮮國王等因於乾隆二年九月初三

日奏本日奉旨知道了欽此欽遵相應知

會朝鮮國王可也爲此合咨前去遵照施行云

王妃冊封勅使時曉諭民人等文[编辑]

乾隆二十

五年四月日


欽派正使散秩大臣都統三等子伯副使內閣

學士兼禮部侍郞世爲曉諭事照得朝鮮一

國素稱淳厚今本爵恭膺天命齎勅朝鮮所

有地方供用自應按照定制無容隕越其一切



弊端理宜革除誠恐無知下人任意騷擾指稱

需索而該地方如有不肖之弁役人等樂從趨

奉饋送陋規均屬未定合宜出示曉諭該地

方官民等知悉如有跟役下人在外指稱陋規

濫行勒索情弊許該地方官立卽回明本爵以

憑重處𪮊該地方官民代爲容隱或地方官希

冀借端趨奉例外更致供應者經本爵察出定

行照例辦理決不姑恕各宜凜遵愼之愼之特

勅使肩輿停止預備馬匹奉上諭咨[编辑]

乾隆



二十八年六月日


禮部爲欽奉上諭事主客司案呈乾隆二

十八年六月二十五日內閣抄出本月二十四

日奉上諭向來欽差大臣出使高麗聞入境

時該國王備輿延候此固屬國敬禮天朝勅

使以昭恭順但滿洲大臣素嫺鞍馬而身膺使

命四牡宣勤尤不應乘用肩輿自圖安適著該

衙門行文該國王嗣後欽差到境上須預備馬

疋其舊用肩輿之處永行停止在奉使者旣不

致耽逸一時致忘習勞之義而外藩亦稍省繁



文以示體恤著爲令欽此相應恭錄漢字上

諭行文朝鮮國王遵照可也云云

勅使儀物仍遵裁減定例奉上諭咨[编辑]

嘉慶

四年正月日


禮部爲移咨事祠祭司案呈恭照本年正月初

三日大行太上皇帝駕崩經本部具奏

遺誥頒發朝鮮國請欽派正副使前往一摺奉

旨正使著派張承勳去副使著派恒傑去欽此

又經部奏准遣使頒遺誥於朝鮮國國王

率群臣素服恭迎止鼓樂使臣就館不受宴饗



各等因又査雍正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奉上諭朝鮮國感戴我朝之恩虔修職貢

甚爲恭敬凡大臣官員之差往彼國者向有餽

送儀物之舊例朕以厚往薄來爲念若令使

臣照例收受恐該國不免繁費若槪不收受又

恐該國王以使臣遠涉缺餽贐之禮有歉於心

著從此次詔使始凡餽送白金儀物等項悉

按舊裁減一半永著爲例令該部卽行文該國

王遵奉欽此又乾隆元年五月二十五日奉

上諭嗣後凡有使臣奉差彼國務宜遵朕前



旨將餽送正禮如銀兩物件之類裁減一半至

陋規所有都請別請等項悉行禁止不得私與

一件旣干功令復負朕懷遠之恩欽此欽

遵各在案今大行太上皇帝遺誥頒發朝鮮

國現在欽差正副使帶同通官等卽日馳驛前

往相應將前奉上諭幷奏准前案一倂移咨

朝鮮國王遵照可也云云

勅使儀物飭諭[编辑]

嘉慶四年四月日


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日內閣抄出本日奉上

諭本年正月內追禮部侍郞恒傑副都統張承



勳前赴朝鮮恭頒大行太上皇帝遺誥該二

員陛辭時朕曾面諭以伊二人此差奉使朝

鮮係因齎頒遺誥非如常時之勅封國王

及世子可比該國王有餽送使臣禮儀伊等不

得收受原係朕體恤藩封之意乃昨恒傑等

回京復命奏稱該國王接奉遺誥極爲恭

謹幷曾備送禮物伊二人堅却不受該國王復

再三懇收幷將原奉高宗純皇帝准收正禮

諭旨呈出閱看伊等仍不收受轉令差人將禮

物齎隨渡鴨綠江而於抵江岸時乃囑令原使



帶回等語所辦殊屬拘泥不曉事體伊等充使

時朕未知高宗純皇帝曾經降有諭旨

是以令其勿受禮物今旣據該國王再四懇陳

則伊二人自可酌量收受以申其恭順之意於

到京後據寔陳明方爲合理否則一面收受一

面原奉高宗純皇帝諭旨恭錄齎呈朕覽

亦未爲不可抑或竟不收受亦尙屬正辦豈有

徒令彼國差人齎隨到江復又却回轉致彼國

遠道携隨煩勞該國馹站種種錯誤現已令軍

機王大臣傳到恒傑張承勳面同該國差來正



副使臣將伊二人傳旨申飭幷著將恒傑張

承勳交部議處其拘泥錯誤緣由諭知該國

王所有該國齎隨禮物之人與伊幷無不合該

國王毋庸加之責罰嗣後該國遇有喜慶事件

遣使到彼該國王仍可遵照高宗純皇帝諭

旨辦理以示懷柔而申忱悃欽此

勅使儀物申加嚴飭奉上諭咨[编辑]

嘉慶四年十月


禮部爲欽奉事主客司案呈嘉慶四年十月

初九日內閣抄出本月初八日奉上諭本年



正月內遣副都統張承勳爲正使禮部右侍郞

恒傑爲副使恭頒高宗純皇帝遺詔於朝鮮

時朕曾面諭張承勳等以此次奉使朝鮮非

如常時之勅封國王及世子可比於該國王

有餽送使臣禮儀不得收受是以張承勳等將

國王餽送禮物却而不受復經該國王將原奉

高宗純皇帝準受正禮諭旨呈出閱看伊等

仍不敢收受然不應令差人將禮物齎至鴨綠

江濱囑令原使帶回以致該國齎送禮物人員

遠道携隨徒勞馹站辦理殊屬錯誤因將張承



勳恒傑交部議處幷將拘泥錯誤緣由降旨

諭知該國王又令軍機大臣當面傳諭該國

使臣知悉該國王自應欽遵朕旨將禮物收

回乃事隔數月該國差備譯官李邦華携帶私

書令齎咨官李光稷向副都統張承勳宅內投

遞經張承勳將李邦華原書進呈朕閱書內

所敍情形其前此齎送土儀物件似尙在江邊

守候殊屬非是李邦華此信或係未經呈明該

國王竟自携帶來京而天朝法令森嚴人臣

從無外交之事斷不敢將屬國陪臣書信匿不



奏聞亦無將已却之土儀又復私相授受之禮

該國王應將李邦華李光稷各加嚴飭幷約束

陪臣嗣後不得帶呈私書至所留土物卽遵前

諭收回不必再瀆俟該國遇有喜慶事件遣使

到彼該國王仍可敬遵高宗純皇帝諭旨辦

理以盡事大之禮也欽此欽遵抄出到部相應

移咨朝鮮國王可也須至咨者右咨朝鮮國

禮單物種代銀式附卜馱結裹附[编辑]

安州問安中使齎去禮單[编辑]

回程時禮單同



使副使 各紅綿紬綠綿紬藍綿紬白綿紬白苧布各五疋白木〔木亦布也白木綿亦曰白綿布也〕綿十疋豹皮鹿皮各一

張靑黍皮五張彩花席三張霜花紙十卷白綿紙三十卷黃毛筆十五柄油煤墨十五丁螺鈿

煙竹三箇樻枝三一百匣浮椒二斗


延勅日迎恩門所贈[编辑]

單子無


使副使及通官每員 各大匣草一匣銀項兩筒煙竹一箇 頭目每

各小匣草一匣豆錫長煙竹一箇


例禮單[编辑]

勅使入京翌日中使來傳○單子內出


使副使 各小匣枝三一千匣浮椒三斗三尺帒一件具乾薑二斗二尺帒一件具雀舌

十斗十尺帒一件具以上戶曹淸蜜柏子各一石以上兩西卜定紫的廣多繪藍廣多繪各一

條靑鞘大銀粧刀玳瑁大銀粧刀各一柄以上尙衣院 大通官每員 各藍廣多



繪一條玳瑁銀粧刀一柄以上尙衣院


別禮單[编辑]

中使傳例禮單時一體來傳○單子亦內出


使副使 各銀酒盒銀中鉢銀大鉢銀大貼各一坐以上合重一百五兩長劍一柄別造

銀煙竹二箇靑黍皮三十張水獺皮十令油扇三十柄大樻枝三五匣白綿紙一百卷


元禮單[编辑]

丁巳裁減定例


使副使 各銀子二百兩白苧布三十疋白綿紬白木綿各一百疋大紙二十五卷小紙

五十卷豹皮五令鹿皮四張水獺皮十五令靑黍皮八張彩花席十張順刀一柄玳瑁銀粧刀

五柄靴襪一件廣織被褥一部使加銀子五十兩以上戶曹鞍馬空馬各一匹以上司僕寺


大通官每員 各銀子五十兩白綿紬二十疋白木綿五十疋小紙四十卷方紬被

褥一部 次通官每員 各銀子三十兩白綿紬十三疋白木綿四十疋小紙四十



卷方紬被褥一部
頭目每人 各銀子二十兩白綿紬二十疋白木綿五十疋小紙

六十卷綿紬被褥一部


都禮單[编辑]

卽都求請丁巳定例外


使副使 各藥蔘一斤淸心元九味淸各三十丸色扇三十柄別油扇三十五柄倭菱花

十軸東醫寶鑑三帙四幅袱三件具髢髮一丹黃毛筆五十柄眞墨五十丁牛黃一部倭牛皮

五張靑黍皮三十張有紋月乃六部大匣草四十匣螺鈿煙竹五十箇六油芚五番中乾柹十

五貼大全鰒五貼四幅袱二件具大文魚五尾甘藿二十斤四幅袱一件具 大通官

每員 各藥蔘一斤淸心元九味淸各五十丸色扇別油扇各五十柄倭菱花十軸東醫寶

鑑二帙四幅袱二件具黃毛筆五十柄眞墨五十丁牛黃一部倭牛皮十張靑黍皮五十張有

紋月乃六部大匣草五十匣螺鈿煙竹一百箇六油芚十番中乾柹十五貼大全鰒中全鰒各



五貼四幅袱三件具大文魚五尾甘藿二十斤四幅袱一件具白綿紙八塊貂皮一百令大鹿

皮五張山獺皮八十令紫的鄕織藍鄕織各一疋紫的綿紬綠綿紬藍綿紬白細木生細木白

苧布生細布各二十疋鄕長劍二柄彩花席二十張白大口魚十尾紅蛤二斗三尺帒一件具

乾薑一斗二尺帒一件具 次通官每員 各淸心元三十丸漆色扇三十柄僧頭扇

二十柄倭菱花六軸東醫寶鑑一帙四幅袱一件具倭牛皮三張靑黍皮二十張有紋月乃三

部大匣草四十匣螺鈿煙竹三十箇六油芚四番中乾柹五貼大全鰒二貼四幅袱一件具大

文魚五尾白綿紙七塊鹿皮二張山獺皮五十令紫的綿紬綠綿紬藍綿紬白細木生細木白

苧布白細布各十疋彩花席十張紅蛤三斗三尺帒一件具乾干浮椒各一斗二尺帒各一件


館伴兩都廳所贈[编辑]

稱都監贈給



通官五員 合銀粧刀木柄錫粧刀各十五柄銀大煙竹十五箇銀小煙竹錫大煙竹

各三十箇紫的廣多繪十五條錫小煙竹四十五箇樻枝三一百五十匣枝三大封三十封枝

三小封四十五封木柄靑鞘刀四十五柄


飯膳色所贈[编辑]

大通官三員 合銀粧刀三柄銀長煙竹三箇小樻枝三十五匣敦厚白紙三卷


次通官二員 合錫粧刀二柄錫長煙竹二箇小樻枝三六匣敦厚白紙二卷

官頭目五人 合木柄靑鞘刀五柄錫小煙竹十箇大樻枝三五匣敦厚白紙五卷

螺鈿煙竹三箇常枝三十封


軍色所贈[编辑]

大通官三員 合銀長煙竹三箇銀小煙竹六箇白綿紙十八卷靑黍皮九張紫黍



皮三張樻枝三十六匣
次通官二員 合銀小煙竹二箇白綿紙十卷櫃枝三二

十二匣 通官頭目五人 合錫長煙竹十箇白綿紙五卷木柄靑鞘刀五柄


雜物色所贈[编辑]

大通官三員 合銀粧刀三柄銀長煙竹三箇錫小煙竹九箇靑鞘刀六柄白綿紙

六卷樻枝三九匣常枝三六斤 次通官二員 合錫粧刀二柄錫長煙竹二箇錫小

煙竹四箇靑鞘刀二柄白綿紙二卷樻枝三四匣常枝三二斤螺鈿煙竹二箇 勅使

房廚子二名 合錫小煙竹六箇靑鞘刀四柄常枝三三斤 大通官以

下至廚子添給 白綿紙五卷靑鞘刀八柄螺鈿煙竹二箇錫小煙竹八箇常枝

三六斤半


米麪色所贈[编辑]

大通官三員 合銀粧刀三柄銀長煙竹三箇樻枝三二十一匣 次通官

二員 合錫粧刀二柄錫長煙竹二箇樻枝三十匣錫小煙竹四箇常枝三十四兩


勅使房廚子二名 合木柄靑鞘刀六柄樻枝三八匣錫小煙竹二十箇常枝

三四斤厚白紙五卷


宴享色所贈[编辑]

大通官三員 合銀粧刀三柄銀長煙竹三箇錫小煙竹三箇白綿紙九卷樻枝三

二十一匣常枝三六封 次通官二員 合錫粧刀二柄錫長煙竹二箇錫小煙竹

二箇白綿紙二卷樻枝三十匣常枝三四封 通官頭目五人 合木柄靑鞘刀

五柄錫小煙竹十箇白綿紙五卷常枝三十封


京畿監營所贈[编辑]

館中入給



大通官每員 各天銀四十兩白木三疋銀長煙竹一箇匣草三匣 次通官

每員 各天銀二十兩白木二疋匣草二匣


京畿六驛馬單子[编辑]

館中入給


通官每員 各天銀五十兩 大通官頭目每人 各天銀二十兩

通官頭目每人 各天銀五兩


京畿四站煙單子[编辑]

開城府入給都差使員擧行○兩西煙價竝入

於各該道所贐銀中


使 丁銀二十兩家丁每人各六兩八錢合七十四兩四錢 副使 丁銀二十兩家丁每

人各六兩八錢合六十兩八錢 大通官每員 各丁銀二十兩家丁六兩八錢合二

十六兩八錢 次通官每員 各丁銀八兩四錢家丁六兩八錢合十五兩二錢



開城定例鍮鐵[编辑]

勅行上來時出給樣子使之成器回程時持去而若

有過於定數則每斤丁銀三錢計捧


使副使 各六十斤十一兩五錢 大通官每員 各一百二十斤四兩五錢


次通官每員 各七十九斤十一兩五錢


海西三驛馬單子[编辑]

大通官每員 各天銀元四十兩別二十一兩白紬元十疋別六疋靑黍皮元十令

別六令白紙元二十卷別十卷 次通官每員 各天銀元三十五兩白紬元三疋靑

黍皮元三令 大通官頭目每人 各天銀五兩白紬二疋靑黍皮二令

通官頭目每人 各天銀四兩白紬一疋靑黍皮一令


關西兩驛馬單子[编辑]

大通官每員 各天銀五十兩白紬二疋壯紙二卷錫長煙竹五箇黍皮樻子一部

鎖子具以上大同驛天銀四十兩白紬二疋白紙二卷以上魚川驛 次通官每員


各天銀三十兩白紬二疋壯紙二卷錫長煙竹五箇黍皮樻子一部鎖子具以上大同驛天銀

二十兩白紬二疋白紙二卷以上魚川驛 大通官頭目每人 各天銀五兩大

同驛天銀三兩魚川驛 次通官頭目每人 各天銀三兩大同驛天銀三兩

魚川驛


安州所贈[编辑]

大通官每員 各鐙子一對鞦皮三巨里一件釘子九十三箇 次通官每

各鐙子一對鞦皮三巨里一件


義州所贈[编辑]

使副使 各大米四石鹽二石往回時俱有上來時以爲落栅人糧資回下時則多有賞

給小通詞之例 大通官每員 各大米二石鹽一石天銀五十兩周皮三巨里一件

鹿皮水靴子一部燒酒十鐥雌馬一匹雜物代雌馬三匹 次通官每員 各大米二

石鹽一石天銀十兩周皮三巨里一件鹿皮水靴子一部雌馬一匹


三道所贐[编辑]

此是開城府黃海道平安道所贐卽丁巳定例之外


使副使 各開城府銀子一百一兩黃海道銀子六百六十七兩平安道銀子四百兩


通官 隨使事吉凶臨時酌量以給而大次分等 頭目 正使頭目合開城府銀子十三

兩二錢八分黃海道銀子九十二兩九錢六分平安道銀子二十兩○副使頭目合開城府銀

子九兩九錢六分黃海道銀子六十九兩七錢二分平安道銀子二十兩


附物種代銀式[编辑]

禮單中折銀物種使戶曹吏逐種懸價以備考準



匣枝三一匣 一分 浮椒一斗 一兩 雀舌一斗 一錢

廣多繪一條 一兩 長劍一柄 二兩 靑黍皮一張 二錢


水獺皮一令 二兩 大樻枝三一匣 五分 白綿紙一

二錢 白綿紬一疋 一兩 白苧布一疋 一兩 白綿木

一疋 五錢 大紙一卷 二錢五分 小紙一卷 二錢 豹皮一

九兩 鹿皮一令 二兩 順刀一柄 二兩 靴韈一雙 一兩

八錢五分 廣織被褥一部 十八兩六錢 方紬被褥一部


九兩 綿紬被褥一部 一兩五錢 馬一匹 四十兩 鞍一部


八兩 藥蔘一斤 六十兩 倭菱花一軸 一錢五分 東醫寶

鑑一帙 一兩五錢 四幅袱一件 一錢五分 牛黃一部 二兩



五錢
倭牛皮一張 一兩六錢 有紋月乃一部 二錢五分

鈿煙竹一箇 二分 六油芚一番 二錢 中乾柹一貼


五分 大全鰒一貼 一兩 中全鰒一貼 六錢 大文魚一

二錢 甘藿一斤 一分 貂皮一令 一兩二錢 山獺皮一

一錢五分 紫的鄕織一疋 八兩 藍鄕織一疋 七兩

的綿紬一疋 一兩 綠綿紬一疋 一兩 藍綿紬一疋


一兩 白細木一疋 九錢 白細布一疋 九錢 生細布一

九錢 鄕長劍一柄 二兩 彩花席一張 一兩一錢 白大

口魚一尾 三分 紅蛤一斗 一錢五分 三尺帒一件 三分


二尺帒一件 二分 十尺帒一件 一錢 淸蜜一石 十五



柏子一石 三兩 錫長煙竹一箇 五分 黍皮櫃子

一部鎖子具 八錢


附卜馱結裹[编辑]

自應辦色〔應辦色朝鮮官名此書內凡曰某某色皆官名也凡注以某某色某某監某某寺某某契某某庫者蓋謂由其衙門所供給也餘下倣此〕分付各廛擧行所入多少從差備官手本及小帖沿

路則各其官隨所入進排刷馬自畿營待令而各道境上替把○草席撻皮大小索行擔

布木帒禮單紙以上應辦色壯紙大小皮紙杻籠籠三丁所古里木綿帶子白缸以上平

市署油紙四油芚柳笥以上雜物契白紙長興庫白休紙司贍寺細繩繕工監去核濟用

監黃燭籠脂以上義盈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