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語/卷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孔子集語
◀上一卷 卷五 六藝四下 下一卷▶

六藝四下[编辑]

《禦覽》八百四引《詩含神霧》 孔子曰:「詩者,天地之心,君德之祖,百福之宗,萬物之戶也。刻之玉版,藏之金府。」《毛詩·木瓜傳》 孔子曰:「吾於木瓜,見苞苴之禮行。」

《韓詩外傳》五 子夏問曰:「《關雎》何以為《國風》始也?」孔子曰:「《關雎》至矣乎!夫《關雎》之人,仰則天,俯則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紛紛沸沸,道之所行,如神龍變化,斐斐文章。大哉!《關雎》之道也。萬物之所係,群生之所懸命也,河洛出書圖,麟鳳翔乎郊。不由《關雎》之道,則《關雎》之事將奚由至矣哉?夫六經之策,皆歸論汲汲,蓋取之乎《關雎》。《關雎》之事大矣哉!馮馮翊翊,自東自西,自南自北,無思不服。子其勉強之,思服之。天地之間,生民之屬,王道之原,不外此矣!」子夏喟然歎曰:「大哉《關雎》!乃天地之基也。」

《呂氏春秋·季春紀·先己》 《詩》曰:「執轡如組。」孔子曰:「審此言也,可以為天下。」子貢曰:「何其躁也。」孔子曰:「非謂其躁也,謂其為之於此而成文於彼也,聖人組修其身而成文於天下矣。」

《鹽鐵論·相刺》 孔子曰:「詩人疾之不能默,丘疾之不能伏。」是以東西南北,七十說而不用,然後退而修王道,作《春秋》,垂之萬載之後,天下折中焉。

《論衡·對作》 孔子曰:「詩人疾之不能默,丘疾之不能伏。」是以論也。

《鹽鐵論·執務》 孔子曰:「吾於河廣,知德之至也。而欲得之,各反其本,複諸古而已。」

《說苑·貴德》 孔子曰:「吾於《甘棠》,見宗廟之敬也。甚尊其人,必敬其位,順安萬物,古聖之道幾哉!」

《說苑·敬慎》 孔子論《詩》,至於《正月》之六章,懼然曰:「不逢時之君子,豈不殆哉!從上依世則廢道,違上離俗則危身,世不與善,己獨由之,則曰非妖則孽也。是以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幹。故賢者不遇時,常恐不終焉。《詩》曰:『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此之謂也。

《漢書·劉向傳》 孔子論《詩》,至於「殷士膚敏,灌將於京」,喟然歎曰:「大哉天命!善不可不傳於子孫,是以富貴無常,不如是,則王公其何以戒慎!民萌何以勸勉!」

《毛詩·素冠傳》 子夏三年之喪畢,見於夫子,援琴而弦,衎衎而樂,作而曰:「先王製禮,不敢不及。」夫子曰:「君子也。」閔子騫三年之喪畢,見於夫子,援琴而弦,切切而哀,作而曰:「先王製禮,不敢過也。」夫子曰:「君子也。」子路曰:「敢問何謂也?」夫子曰:「子夏哀已盡,能引而致之於禮,故曰君子也;閔子騫哀未盡,能自割以禮,故曰君子也。夫三年之喪,賢者之所輕,不肖者之所勉。」

《淮南子·繆稱訓》 閔子騫三年之喪畢,援琴而彈其弦是也,其聲切切而哀。夫子曰:「弦則是也,其聲非也。」

《說苑·修文》 子夏三年之喪畢,見於孔子。孔子與之琴,使之弦,援琴而弦,衎衎而樂,作而曰:「先王製禮,不敢不及也。」子曰:「君子也。」閔子騫三年之喪畢,見於孔子。孔子與之琴,使之弦。援琴而弦,切切而悲,作而曰:「先王製禮,不敢過也。」孔子曰:「君子也。」子貢問曰:「閔子哀不盡,子曰『君子也』;子夏哀已盡,子曰『君子也』。賜也惑,敢問何謂?」孔子曰:「閔子哀未盡,能斷之以禮,故曰君子也;子夏哀已盡,能引而致之,故曰君子也。夫三年之喪,固優者之所屈,劣者之所勉。」

《後漢·張奮傳》 孔子謂子夏曰:「禮以修外,樂以修內。丘已矣夫!」

《大戴禮記·哀公問》 哀公問於孔子曰:「大禮何如?君子之言禮,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小人,何足以知禮!」君曰:「否。吾子言之也。」孔子曰:「丘聞之也,民之所由生,禮為大。非禮無以節事天地之神明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之親、昏姻疏數之交也。君子以此之為尊敬然,然後以其所能教百姓,不廢其會節;有成事,然後治其雕鏤文章黼黻以嗣;其順之,然後言其喪算,備其鼎俎,設其豕臘,修其宗廟,歲時以敬祭祀,以序宗族。則安其居處,醜其衣服,卑其宮室,車不雕幾,器不刻鏤,食不貳味,以與民同利。昔之君子之行禮者如此。」公曰:「今之君子,胡莫之行也?」孔子曰:「今之君子,好色無厭,淫德不倦,荒怠敖慢,固民是盡,忤其眾以伐有道,求得當欲,不以其所。古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後。今之君子莫為禮也。」

孔子侍坐於哀公,哀公曰:「敢問人道誰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對曰:「君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固臣敢無辭而對。人道,政為大。」公曰:「敢問何謂為政?」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君為正,則百姓從政矣。君之所為,百姓之所從也;君所不為,百姓何從?」公曰:「敢問為政如之何?」孔子對曰:「夫婦別,父子親,君臣嚴。三者正,則庶民從之矣。」公曰:「寡人雖無似也,願聞所以行三言之道,可得而聞乎?」孔子對曰:「古之為政,愛人為大;所以治愛人,禮為大;所以治禮,敬為大;敬之至也,大昏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親迎,親之也。親之也者,親之也。是故君子興敬為親,舍敬是遺親也。弗愛不親,弗敬不正。愛與敬,其政之本與!」公曰:「寡人願有言,然冕而親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對曰:「合二姓之好,以繼先聖之後,以為天地社稷宗廟之主,君何謂已重乎?」公曰:「寡人固。不固,焉得聞此言也?寡人欲問,不得其辭,請少進。」孔子曰:「天地不合,萬物不生。大昏,萬世之嗣也。君何以謂已重焉!」孔子遂有言曰:「內以治宗廟之禮,足以配天地之神明;出以治直言之禮,足以立上下之敬。物恥足以振之,國恥足以興之。為政先禮,禮者,政之本與!」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親之主也,敢不敬與?子也者,親之後也,敢不敬與?君子無不敬也,敬身為大。身也者,親之枝也,敢不敬與?不能敬其身,是傷其親;傷其親,是傷其本;傷其本,枝從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配以及配,君子行此三者,則愾乎天下矣!大王之道也如此,國家順矣。」

公曰:「敢問何謂敬身?」孔子對曰:「君子過言,則民作辭;過動,則民作則。君子言不過辭,動不過則,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則能敬其身;能敬其身,則能成其親矣。」公曰:「敢問何謂成親?」孔子對曰:「君子也者,人之成名也。百姓歸之名,謂之君子之子,是使其親為君子也。是為成其親名也已。」孔子遂言曰:「古之為政,愛人為大;不能愛人,不能有其身;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不能安土,不能樂天;不能樂天,不能成身。」公曰:「敢問何謂成身?」孔子對曰:「不過乎物。」公曰:「敢問君子何貴乎天道也?」孔子對曰:「貴其不已,如日月西東相從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閉其久也,是天道也;無為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

公曰:「寡人蠢愚冥煩,子識之心也。」孔子蹴然避席而對曰:「仁人不過乎物,孝子不過乎物,是仁人之事親也如事天,事天如事親,是故孝子成身。」公曰:「寡人既聞是言也,無如後罪何?」孔子對曰:「君之及此言也,是臣之福也。」

《穀梁》桓三年傳 子貢曰「冕而親迎,不已重乎」?孔子曰:「合二姓之好,以繼萬世之後,何謂已重乎?」

《大戴禮·禮察》 孔子曰:「君子之道,譬猶防與?」夫禮之塞,亂之所從生也,猶防之塞,水之所從來也。故以舊防為無用而壞之者,必有水敗;以舊禮為無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亂患。故婚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鄉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爭鬥之獄繁矣;聘射之禮廢,則諸侯之行惡而盈溢之敗起矣;喪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之禮眾矣。

凡人之知,能見已然,不能見將然。禮者,禁於將然之前;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是故法之用易見,而禮之所為生難知也。若夫慶賞以勸善,刑罰以懲惡,先王執此之正,堅如金石,行此之信,順如四時,處此之功,無私如天地,爾豈顧不用哉!然如曰禮雲禮雲,貴絕惡於未萌而起敬於微眇,使民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

《大戴禮·曾子天圓》 曾子曰:「參嚐聞之夫子曰:『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圓曰明。明者,吐氣者也,是故外景;幽者,含氣者也,是故內景。」

《白虎通·社稷》 曾子問曰:「諸侯之祭社稷,俎豆既陳,聞天子崩,如之何?」孔子曰:「廢。臣子哀痛之,不敢終於禮也。」

《白虎通·封公侯》 曾子問曰:「立適以長不以賢,何?」「以言為賢不肖,不可知也。」

《白虎通·嫁娶》 曾子問曰:「昏禮,既納幣,有吉日,女之父母死,何如?」孔子曰:「婿使人吊之。如婿之父母死,女亦使人吊之,父喪稱父,母喪稱母,父母不在,則稱伯父世母。婿已葬,婿之伯父叔父使人致命女氏曰:『某子有父母之喪,不得嗣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許諾。不敢嫁,禮也。婿免喪,女父使人請。婿不娶而後嫁之,禮也。女之父母死,婿亦如之。」

《白虎通·喪服》 曾子問曰:「君薨既殯,而臣有父母之喪,則如之何?」孔子曰:「歸居於家,有殷事則之君所,朝夕否。」曰:「君既斂,而臣有父母之喪,則如之何?」孔子曰:「歸殯哭而反於君所,有殷事則歸,朝夕否。大夫室老行事,士則子孫行事。夫內子有殷事則亦如之君所,朝夕否。」

《白虎通·喪服》 子夏問曰:「三年之喪既卒哭,金革之事無避者,禮與?」孔子曰:「吾聞諸老聃曰:『魯公伯禽,則有為之也。』今以三年之喪從其利者,不知也。」

《漢書·藝文誌》 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孔子侍坐於魯哀公,哀公賜之桃與黍,哀公請用。孔子先飯黍而後啖桃,左右皆掩口而笑。哀公曰:「黍者,非飯之也,以雪桃也。」仲尼對曰:「丘知之矣。夫黍者五穀之長也,祭先王為上盛;果蓏有六而桃為下,祭先王不得入廟。丘聞之也,君子以賤雪貴,不聞以貴雪賤。今以五穀之長雪果蓏之下,是從上雪下也。丘以為妨義,故不敢以先於宗廟之盛也。

《呂氏春秋·孟冬紀·安死》 魯季孫有喪,孔子往吊之,入門而左,從客也。主人以璵璠收,孔子徑庭而趨,曆級而上,曰:「以寶玉收,譬之猶暴骸中原也。」

《淮南子·繆稱訓》 子曰:「鈞之哭也,曰:『子予奈何兮乘我何,其哀則同,其所以哀則異,故哀樂之襲人情也深矣。』」

《說苑·修文》 孔子曰:「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是故聖王修禮文,設庠序,陳鍾鼓,天子辟雍,諸侯泮宮,所以行德化。

《說苑·修文》 孔子曰:「無體之禮,敬也;無服之喪,憂也;無聲之樂,歡也;不言而信,不動而威,不施而仁,誌也。鍾鼓之聲,怒而擊之則武,憂而擊之則悲,喜而擊之則樂。其誌變,其聲亦變,其誌誠通乎金石,而況人乎!」

《論衡·儒增》 孔子曰:「言不文,或時不言。」《論衡·實知》 魯以偶人葬,而孔子歎。

《水經注》六引《喪服要記》 魯哀公祖載其父,孔子問曰:「寧設桂樹乎?」哀公曰:「不也。桂樹者,起於介子推。子推,晉之人也,文公有內難,出國之狄,子推隨其行,割肉以續軍糧。後文公複國,忽忘子推,子推奉唱而歌,文公始悟。當受爵祿,子推奔介山,抱木而燒死。國人葬之。恐其神魂濆於地,故作桂樹焉。吾父生於宮殿,死於枕席,何用桂樹為?」

《藝文類聚》八十五引《喪服要記》 昔者魯哀公祖載其父,孔子問曰:「寧設五穀囊乎?」哀公曰:「不也。五穀囊者,起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而餓死首陽山,恐魂之饑,故作五穀囊。吾父食味含哺而死,何用此為?」

《禦覽》五百四十八引《喪服要記》 魯哀公葬父,孔子問曰:「寧設菰廬乎?」哀公曰:「菰廬起太伯。太伯出奔,聞古公崩,還赴喪,故作菰廬以彰其屍。吾父無太伯之罪,何用此為?」

《禦覽》五百五十二引《喪服要記》 魯哀公葬父,孔子問曰:「寧設桐人乎?」哀公曰:「桐人起於虞卿。齊人遇惡繼母,不得養父,死不能葬,知有過,故作桐人。吾父生得供養,何桐人為?」

《禦覽》八百八十六引《喪服要記》 魯哀公葬其父,孔子問曰:「寧設魂衣乎?」哀公曰:「魂衣起宛荊於山之下,道逢寒死,友哀,往迎其屍,憫神之寒,故作魂衣。吾父生服錦繡,死於衣被,何魂衣為?」

《禦覽》九百六十七引《喪服要記》 昔者魯哀公祖載其父,孔子問曰:「寧設三桃湯乎?」答曰:「不也。桃湯者,起於衛靈公。有女嫁,乳母送新婦就夫家,道聞夫死,乳母欲將新婦返。新婦曰:『女有三從,今屬於人,死當卒哀。』因駕素車白馬進到夫家,治三桃湯以沐死者。出東門北隅,禮三終,使死者不恨。吾父無所恨,何用三桃湯為?」

《路史》後紀十三注引《喪服要記》 魯哀公葬其父,孔子問曰:「寧設表門乎?」公曰:「夫表門起於禹。禹治洪水,故表其門以紀其功。吾父無功,何用焉?」

《抱樸子·外篇·譏惑》 孔子雲:「喪親者,若嬰兒之失母,其號豈常聲之有?寧令哀有餘而禮不足。」《五行大義》四 孔子曰:「夏正得天。」

《韓詩外傳》五 孔子學鼓琴於師襄子而不進,師襄子曰:「夫子可以進矣。」孔子曰:「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夫子可以進矣。」曰:「丘已得其數矣,未得其意也。」有間,複曰:「夫子可以進矣。」曰:「丘已得其人矣,未得其類也。」有間曰:「邈然遠望,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樂也。默然思,戚然而悵,以王天下,以朝諸侯者,其惟文王乎!」師襄子避席再拜曰:「善。師以為文王之操也。」故孔子持文王之聲,知文王之為人。師襄子曰:「敢問何以知其文王之操也?」孔子曰:「然。夫仁者好偉,和者好粉,智者好彈,有殷勤之意者好麗。丘是以知文王之操也。」

《淮南子·主術訓》 孔子學鼓琴於師襄,而諭文王之誌,見微以知明矣。

《韓詩外傳》七 昔者孔子鼓瑟,曾子、子貢側耳而聽,曲終,曾子曰:「嗟乎!夫子瑟聲殆有貪狼之心、邪僻之行,何其不仁趨利之甚?」子貢以為然,不對而入。夫子望見子貢有諫過之色,應難之狀,釋瑟而待之。子貢以曾子之言告。子曰:「嗟乎!夫參,天下賢人也,其習知音矣。向者丘鼓瑟,有鼠出遊,狸見於屋,循梁微行,造焉而避,厭目曲脊,求而不得,丘以瑟浮其音。參以丘為貪狼邪僻,不亦宜乎!」

《禦覽》八十一引《樂動聲儀》 孔子曰:「簫韶者,舜之遺音也。溫潤以和,似南風之至,其為音,如寒暑風雨之動物,如物之動人,雷動獸禽,風雨動魚龍,仁義動君子,財色動小人,是以聖人務其本。」

《白虎通·三教》引《樂稽耀嘉》 顏回問:「三教變虞夏,何如?」曰:「教者,所以追補敗政,靡敝溷濁,謂之治也。舜之承堯,無為易也。」

《五行大義》一引《樂緯》 孔子曰:「丘吹律定姓,一言得土,曰宮;三言得火,曰徵;五言得水,曰羽;七言得金,曰商;九言得木,曰角。」

《禦覽》十六引《春秋演孔圖》 孔子曰:「丘援律吹命,陰得羽之宮。」

《魯語》下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對曰:「夔,人也,何其一足也!夔通於聲,堯曰:『夔一而已。』使為樂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對曰:「不也。夔非一足也。夔者,忿戾惡心,人多不喜說也。雖然,其所以得免於人害者,以其信也。人皆曰:『獨此一足矣。』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哀公曰:「審而是固足矣。」一曰,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於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樂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樂傳教於天下,乃令重黎舉夔於草莽之中而進之,舜以為樂正。夔於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也,故唯聖人為能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淮南子·主術訓》 夫榮啟期一彈,而孔子三日樂。感於和。

《說苑·修文》 子路鼓瑟有北鄙之聲,孔子聞之曰:「信矣!由之不才也。」冉有侍,孔子曰:「求!來。爾奚不謂由?夫先王之製音也,奏中聲,為中節,流入於南,不歸於北。南者,生育之鄉;北者,殺伐之域。故君子執中以為本,務生以為基。故其音溫和而居中,以象生育之氣,憂哀悲痛之感,不加乎心,暴厲淫荒之動,不在乎體。夫然者,乃治存之風,安樂之為也。彼小人則不然,執末以論本,務剛以為基。故其音湫厲而微末,以象殺伐之氣,和節中正之感,不加乎心,溫儼恭莊之動,不存乎體。夫殺者,乃亂亡之風,奔北之為也。昔舜造南風之聲,其興也勃焉,至今王公述而不釋;紂為北鄙之聲,其廢也忽焉,至今王公以為笑。彼舜以匹夫,積正合仁,履中行善,而卒以興;紂以天子,好慢淫荒,剛厲暴賊,而卒以滅。今由也,匹夫之徒,布衣之醜也。既無意乎先王之製,而又有亡國之聲,豈能保七尺之身哉!」冉有以告子路,子路曰:「由之罪也。小人不能耳陷而入於斯,宜矣夫子之言也。」遂自悔,不食,七日而骨立焉。孔子曰:「由之改過矣。」

《公羊》哀十四年疏引《揆命篇》 孔子年七十歲知圖書,作《春秋》。

《禦覽》十六引《洪範五行傳》 孔子作《春秋》,正春,正秋,所以重曆也。

《禦覽》九百二十三引《禮稽命征》 孔子謂子夏曰:「鴝鵒至,非中國之禽也。」

《文選》答賓戲注引《春秋元命包》 孔子曰:「丘作《春秋》,始於元,終於麟,王道成也。」

《儀禮·士冠禮》疏引《春秋演孔圖》 孔子修《春秋》,九月而成。卜之,得陽豫之卦。

《公羊》哀十四年疏引《演孔圖》 獲麟而作《春秋》,九月書成。

《初學記》二十一引《春秋握誠圖》 孔子作《春秋》,陳天人之際,記異考符。

《古微書》引《春秋說題辭》 孔子言曰:「五變入臼,米出甲,謂磑之為糲米也,舂之則稗米也,皞之則鑿米也,臿之則毀米也,又鳷擇之,易差之,則為晶米。」

引《春秋命曆序》 孔子始《春秋》,退修殷之故曆,使其數可傳於後,《春秋》宜以殷曆正之。

《公羊》僖四年解詁 孔子曰:「書之重,辭之複。嗚呼!不可不察,其中必有美者焉。」

《公羊》成八年解詁 孔子曰:「皇象元,逍遙術,無文字,德明諡。」

《公羊》昭十二年疏引《春秋說》 孔子作《春秋》,一萬八千字,九月而書成。以授遊夏之徒,遊夏之徒不能改一字。

《史記·太史公自序》 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公羊》隱公第一疏引《閔因敘》 昔孔子受端門之命,製春秋之義,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記,得百二十國寶書,九月經立。

《春秋繁露·俞予》 仲尼之作春秋也,上探正天,端王公之位,萬物民之所欲,下明得失,起賢才以待後聖。故引史記,理往事,正是非也。王公史記十二公之間,皆衰世之事,故門人惑。孔子曰:「吾因其行事而加乎王心焉。」以為見之空言,不如行事博深切。故子貢、閔子、公肩子,言其切而為國家賢也。其為切而至於殺君亡國,奔走不得保社稷,其所以然,是皆不明於道,不覽於《春秋》也。故衛子夏言:有國家者不可不學《春秋》,不學《春秋》,則無以見前後旁側之危,則不知國之大柄、君子重任也。故或脅窮失國,扌拿殺於位,一朝至爾。苟能述《春秋》之法,致行其道,豈徒除禍哉!乃堯舜之德也。故《世子》曰:「功及子孫,光輝百世,聖王之德,莫美於世。」故予先言《春秋》詳己而略人,因其國而容天下。《春秋》之道,大得之則以王,小得之則以霸。故曾子、子石盛美齊侯安諸侯,尊天子。霸王之道,皆本於仁。仁,天心,故次以天心。愛人之大者,莫大於思患而豫防之,故蔡得意於吳,魯得意於齊,而《春秋》皆不告,故次以言怨人不可通,敵國不可狎,擾竊之國不可使久親,皆防患為民除患之意也。不愛民之漸乃至於死亡,故言楚靈王、晉厲公生弑於位,不仁之所致也。故善宋襄公不厄人,不由其道而勝,不如由其道而敗,《春秋》貴之,將以變習俗而成王化也。故夏言春秋重人,諸譏皆本此。或奢侈使人憤怨,或暴虐賊害人,終皆禍及身。故子池言魯莊築台,丹楹刻桷,晉厲之刑刻意者,皆不得以壽終。上奢侈,刑又急,皆不內恕,求備於人,故次以《春秋》緣人情,赦小過,而《傳》明之曰:「君子辭也。」孔子明得失,見成敗,疾時世之不仁失王。孔子曰:「吾因行事」,赦小過。《傳》又明之曰:「君子辭也。」孔子曰:「吾因行事,加吾王心焉。」假其位號以正人倫,因其成敗以明順逆,故其所善,則桓文行之而遂,其所惡,則亂國行之終以敗。故始言大惡殺君亡國,終言赦小國,是以始於粗糲,終於精微,教化流行,德澤大洽,天下之人,人有士君子之行而少過矣,亦譏二名之意也。

《穀梁》桓二年傳 孔子曰:「名從主人,物從中國。」

《穀梁》桓十四年傳 孔子曰:「聽遠音者,聞其疾而不聞其舒;望遠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立乎定哀,以指隱桓,隱桓之日遠矣。」

《穀梁》僖十六年傳 子曰:「石,無知之物;<鳥兒>,微有知之物。石無知,故日之;<鳥兒>,微有知之物,故月之。君子之於物,無所苟而已。」

《穀梁》哀十三年傳 吳王夫差曰:「好冠,來。」孔子曰:「大矣哉!夫差未能言冠而欲冠也。」

《藝文類聚》八十引《莊子》 仲尼讀書,老聃倚灶觚而聽之,曰:「是何書也?」曰:「《春秋》也。」

《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 魯哀公問於仲尼曰:「《春秋》之記曰:『冬,十二月,濆霜不殺菽。』何為記此?」仲尼對曰:「此言可以殺而不殺也。夫宜殺而不殺,桃李冬實,天失道,草木猶犯幹之,而況於人君乎?」

《鹽鐵論·散不足》 孔子讀史記,喟然而歎,傷正德之廢,君臣之危也。

《論衡·效力》 孔子,周世多力之人也。作《春秋》,刪五經,秘書微文,無所不定。《論衡·超奇》 孔子作《春秋》,以示王意。

《論衡·超奇》 孔子得史記以作《春秋》。及其立義創意,褒貶賞誅,不複因史記者,眇思自出於胸中也。

《說苑·君道》 孔子曰:「文王似元年,武王似春王,周公似正月。文王以王季為父,以太任為母,以太姒為妃,以武王、周公為子,以泰顛、閎夭為臣,其本美矣。武王正其身以正其國,正其國以正天下。伐無道,刑有罪,一動天下正,其事正矣。春致其時,萬物皆得生;君致其道,萬人皆及治。周公戴己而天下順之,其誠至矣。」

《說苑·君道》 孔子曰:「夏道不亡,商德不作;商德不亡,周德不作;周德不亡,《春秋》不作;《春秋》作而後君子知周道亡也。」

《說苑·至公》 夫子行,說七十諸侯,無定處,意欲使天下之民各得其所。而道不行,退而修《春秋》。采豪毛之善,貶纖介之惡,人事浹,王道備,精和聖製,上通於天而麟至,此天之知夫子也。於是喟然而歎曰:「天以至明為不可蔽乎,日何為而食?地以至安為不可危乎,地何為而動?天地而尚有動蔽,是故賢聖說於世而不得行其道,故災異並作也。」

《周禮·九嬪》注 孔子雲:「日者,天之明;月者,地之理。陰契製,故月上屬為天,使婦從夫,放月紀。」

《春秋左傳》序疏引《孝經鉤命決》 《春秋》,二尺四寸書之;《孝經》,一尺二寸書之。

《公羊》序疏引《鉤命決》 孔子在庶,德無所施,功無所就,誌在《春秋》,行在《孝經》。

《禦覽》六百十引《鉤命決》 《孝經》者,篇題就號也,所以表指括意,序中書名,出義見道,曰著一字,苞十八章,為天地喉襟,道要德本,故挺以題符篇冠就。又曰曾子撰,斯問曰:「孝乎?文駁不同乎?」子曰:「吾作《孝經》,以素王無爵之賞、斧鉞之誅,與先王以托權目,至德要道以題行首」。仲尼以立情性,言子曰以開號列曾子,示撰輔《書》《詩》以合謀。

《公羊》哀十四年疏引《孝經說》 孔子曰:「《春秋》屬商,《孝經》屬參。」《公羊》哀十四年疏引《孝經說》 丘以匹夫,徒步以製正法。

《論衡·雷虛》 《論語》,迅雷風烈必變;《禮記》,有疾風迅雷甚雨則必變。雖夜必興,衣服,冠而坐。子曰:「天之與人,猶父子。有父為之變,子安能忽?故天變,己亦宜變,順天時,示已不違也。」

《說文》 《逸論語》曰:「玉粲之瑟兮,其裛猛也。」《說文》 《逸論語》曰:「如玉之瑩。」

《初學記》二十七 《逸論語》曰:「玉十謂之區,治玉謂之琢,亦謂之雕。差,玉色鮮白也;瑩,玉色也;瑛,玉光也;瓊,赤玉也;璿瑾瑜,美玉也;無,三采玉也;玲瑲琤瑣皇,玉聲也;枿,玉佩也;敫,充耳也;喿,玉飾以水藻也。」

《初學記》二十七 《逸論語》曰:「璠璵,魯之寶玉也。孔子曰:『美哉璠璵!遠而望之,奐若也;近而視之,瑟若也。一則理勝,一則孚勝。』」

《文選》劉歆移書太常博士注引《論語讖》 自衛反魯,刪《詩》、《書》,修《春秋》。

《文選》齊安陸王碑文注引《論語讖》 仲尼居鄉黨,卷懷道美。《說文》 孔子曰:「一貫三為王。」《說文》 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說文》 孔子曰:「烏,盱呼也。取其助氣,故以為烏呼。」

《說文》 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舉也。」《說文》 孔子曰:「黍可為酒,禾入水也。」《說文》 孔子曰:「粟之為言續也。」《說文》 孔子曰:「在人下,故詰屈。」

《說文》 孔子曰:「貉之為言惡也。」《說文》 孔子曰:「視犬之字,如畫狗也。」《說文》 孔子曰:「狗,叩也。叩氣吠以守。」

《史記·滑稽列傳》 孔子曰:「六藝於治,一也。《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義。」

《白虎通·五經》 孔子居周之末世,王道陵遲,禮義廢壞,強陵弱,眾暴寡,天子不敢誅,方伯不敢伐。閔道德之不行,故周流應聘,冀行其道德。自衛反魯,自知不用,故追定五經,以行其道。

《論衡·佚文》 孝武皇帝封弟為魯恭王,恭王壞孔子宅以為宮,得佚《尚書》百篇,《禮》三百,《春秋》三十篇,《論語》二十一篇。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