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訓/卷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寶訓
卷一
卷二 

影印本:

寶訓卷一

    棲霞郝懿行蘭皋輯

雜說[编辑]

擊壤歌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帝王世紀》

古語曰:力能勝貧,謹能勝禍。

《齊民要術》後魏高陽太守賈思勰撰。傳曰:人生在勤,勤則不匱。古語曰:力能勝貧,謹能勝禍。蓋言勤力可以不貧,謹身可以避禍,庸人之性率之則自力,縱之則惰窳耳。稼穡不修,桑果不茂,畜產不肥,鞭之可也。拖落不完,垣牆不牢,埽除不盡,笞之可也。此督課之方也。且天子親耕,皇后親蠶,况夫田父而懷惰窳乎。

里語曰:貧不學儉,富不學奢。

漢諺云:取官漫漫,怨死者半。《風俗通》

古語云:人不婚宦,情欲失半。人不衣食,君臣道息。《列子》

《書.洪範》一曰食,二曰貨。孔穎達曰:人不食則死,食於人最急,故教為先有食。又須衣,故貨為二。食則勤農以求之,衣則蠶績以求之。
○《漢書.藝文志》農九家,百一十四篇。農家者流,蓋出農稷之官,播百穀,勤耕桑,以足衣食。
○黃霸為穎川太守,務耕桑,節用殖財,種樹畜養,去食穀馬,米鹽靡密。顏師古曰:雜而且細。初若煩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治為天下第一。
○龔遂為渤海太守,躬率以儉約,勸民務農桑,令口種一樹榆,百本䪥,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雞。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春夏不得不趣田畝,秋冬課收歛。益蓄果實菱芡,吏民皆富實。
○魏曹植曰:寒者不貪尺玉而思短褐,饑者不願千金而美一食。

古語曰:力田不如遇豐年,力桑不如見國卿,刺繡文不如倚市門。《列女傳》

漁陽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支。張堪拜漁陽太守,開稻田八千餘頃,勸民耕種,以致殷富,百姓歌之。

唐張全義為河南尹,民間言張公不喜聲伎,見之未嘗笑,獨見佳麥良繭則笑耳。

鄭白渠歌曰:田于何所,池陽谷口,鄭國在前,白渠起後,舉鍤如雲,決渠為雨,涇水一石,其泥數斗,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漢書》漢大始中,趙中大夫白公奏,穿鄭國渠引涇水漑田,民得其饒,歌之。○崔寔農家諺:上火不落,下火滴沰。按沰亦作𣶦,透各切,音槖,雨貎。《玉篇》沰,落也,磓也。

《氾勝之書》氾,扶嚴反。湯有旱災,伊尹作為區田,教民糞種,負水澆稼。《務本新書》區田法大槪與今時種瓜相類。
○《漢.食貨志》趙過為搜粟都尉,過能為代田,一畮三甽。畎同。歲代處,故曰代田。師古曰:代,易也。

齊人語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諺曰:以時其澤為上策。

《玉曆通政經》正月,雞雉孳尾。
○冬至之日,見雲送迎,從下鄉來,歲美,民人和,不疾疫。無雲送迎,德薄,歲惡。故其雲赤者,旱。黑者,水。白者為兵。黃者有土功。

諺曰: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頭生耳。冬雨甲子,牛羊凍死。《朝野僉載》案本書無此語,疑誤。○甲子,逢單日為雄,雙日為雌。雌甲子雖雨不害,又且日雨謂之月額。又俗以五月二十日雨,為分龍雨,有大分龍雨、小分龍雨。

野諺曰:三暗一晴,雨必在晴。三晴一暗,雨必在暗。今驗之良然。

俗云:夏至酉逢三伏熱,重陽戊遇一冬晴。《感精符》

俗云:高雷無雨。蘇軾暴雨詩:遊人腳底一聲雷。案雷有雌雄,師曠云:古有雄雷、雌雷之說。又五月二十日為分龍日,《農政全書》云:五月二十日大分龍,無雨而有雷,謂之鎖雷門,霓見則旱。

閩俗諺云:液雨不流蘀,高田不要作。液雨亦曰藥雨,百蟲飲此雨則蟄。案《四時纂要》閩人以立夏後逢庚日為入梅,芒種後逢壬日為出梅,得雨方宜耕耨。

諺曰:東虹晴,西虹雨。《詩》言:朝隮于西。朱子引《周禮》十煇注,以隮為虹是也。謂不終朝而雨止則未然,其雨者雨也。顧甯人《日知錄》云。

童謠曰:天將大雨,商羊鼓舞。《家語》

西北人諺曰:要宜麥,見三白。《僉載》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案俗云:元日有雪則百穀豐。宋孝武帝,元日降雪以為嘉瑞。○《唐書》長壽二年,元日大雪。姚壽曰:雪是五穀精,以其汁和種則穰。

吳俗語云:蝦荒,蠏兵。

諺曰:射的白,斛米百。射的玄,斛米千。《水經註》○射的,山名,還望狀若射侯,土人以驗年之登否。○《續博物志》太歲在酉,乞漿得酒。太歲在巳,販妻䰞子。

諺曰: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貨殖傳》

古語云:無鄉之社,易為黍肉。無國之稷,易為求福。

《荊楚歲時記》晉宗懍撰。社日,四鄰並結宗會社,牲醪,為屋於樹下,先祭神,然後饗其胙。鄭氏云:百家共一社,今百家所社綜,即共立之社也。
○《周禮》封人註云:不言稷者,稷,社之細也。疏引《孝經緯》云:社,五土總神。稷,原隰之神,五土之一耳。原隰宜五穀,五穀不可徧敬,稷為五穀之長,故立稷以表名。

農語云:河射角,堪夜作。犁星沒,水生骨。《四民月令》○東漢崔寔撰。

里語云:蜻蛉鳴,衣裘成。蟋蟀鳴,嬾婦驚。月令註。

〈食貨志〉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 十五日。服虔曰:一月之中,又得夜半為十五日,凡四十五日也。必相從者,所以省費燎火,同巧拙而合習俗也。

古諺曰:越阡度陌,互為主客。《文選》註。

諺曰:耕而不勞,不如作暴。暴,音曝,耗也。勞,郎到反,古曰擾,今曰勞。《說文》曰:擾,摩田器。

《夏小正》正月,農緯厥耒。註:緯,束也。初歲祭耒,始用暢。註:暢也者,終歲之用祭也。言是月始用之也。農率均田。註:率,循也。均田者,始除田也。農及雪澤。註:言雪擇之無高下也。又:姜上均註:澤作釋,言雪皆釋而農及時以耕也。案此本〈周頌〉。初服于公田。案:惟助為有公田,據此貢已有之。
○《國語》古者太史順時𤫽音麥。土,陽癉憤盈,土氣震發,農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廟,土乃脈發。
○王耕一,班三之,庶人終于千畝。
○《管子》十二小卯,出耕。註:十二小卯,疑是節氣名目,如穀雨、驚蟄之類。
○《宋史.樂志》青陽開動,土膏脈起,日練吉亥,為農祈祉。
○鄭氏《月令注》引《農書》土上冒橛,陳根可拔,耕者急發。又引《孝經說》地順受澤,謙虛開張,含泉任萌,滋物歸中。《禮.月令》註:上辛祈穀。
○《歲時記》春分日,民並種戒火草於屋上,有鳥如烏,先雞而鳴,架架格格,民候此鳥則入田,以為候。
○《漢書.揚雄傳》註:買䤥,鷤䳏別名,春中鳴則農事興。又名布穀,蓋聞其聲則思買䤥臿田以布穀也。案:䤥,音詭,插器。鷤,音啼。䳏,音貴。
○《隋書.音樂志》瞻榆束耒,望杏開田。
○蜀孟昶〈勸農詔〉:望杏勤耕,瞻蒲勸穡。
○《四民月令》杏花生,種百穀。又,冬至五旬七日菖葉生,於是始耕。
○《氾勝之書》杏花如何,可耕白沙。
○《四民月令》三月杏花盛,可播白沙輕土之田。又,三月桃花盛,農人候時而種。
○《齊民要術》春耕尋手勞,秋耕待白背勞。春既多風,若不尋勞,地必虛燥。秋田㙷實,溼勞令地硬。桓寬《鹽鐵論》曰:茂木之下無豐草,大塊之間無美苗。○㙷,直輒反,田實也。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淺。犁欲廉,勞欲再。犂廉耕細,牛復不疲。再勞地熟,旱亦保澤也。秋耕䅖掩同。青者為上。初耕欲深,轉地欲淺。耕不深,地不熟。轉不淺,動生土也。菅茅之地,宜縱牛羊踐之。踐則根浮。七月耕之則死。非七月,復生矣。凡美田之法,菉豆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䆊羹懿反,漫種也。種,七月、八月犂䅖殺之,為春穀田,則畝收十石。一石大約今二斗七升,十石今二石七斗有餘也。其美與蠶矢、熟糞同。
○《氾勝之書》凡耕之本,在於趣時和土,務糞澤,早鋤早穫。春凍解,地氣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氣始暑,陰氣始盛,土復解。夏至後九十日,晝夜分,天地氣和。以此時耕田,一而當五,名曰膏澤,皆得時功。春地氣通,可耕堅硬強地黑壚土,輒平摩其塊以生草,草生復耕之,天有小雨復耕和之,勿令有塊以待時,所謂強土而弱之。春候地氣始通,土塊散,陳根可拔。此時二十日以後,和氣去,即土剛。以此時耕,一而當四。和氣去耕,四不當一。杏始華榮,輒耕輕土弱土。望杏花落,復耕,耕輒勞之。草生,有雨澤,耕重勞之。土甚輕者,以牛羊踐之,如此則土強,此謂弱土而強之也。案李善注: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引《氾勝之書》作望杏華落,復耕之,輒藺之,此謂一耕而五穫。與《齊民要術》所引小異。
○《齊民要術》踏糞法:秋收治田後,場上所有穀穰等,並須收貯一處。每日布牛腳下,三寸厚,古一尺,大約今一尺三寸有餘。每平旦收聚堆積之,還依前布之,經宿即堆聚。至十二月、正月之間,即載糞糞地。
○《種蒔直說》古農法犁一擺六,今人只知犁深為功,不知擺細為全功。擺功到,土細又實。立根在細實土中,又碾過根土相著,自耐旱、無懸死、蟲咬、乾死等諸病。
○《韓氏直說》秋耕宜早,春耕宜遲。秋耕宜早者,乘天氣未寒,將陽和之氣掩在地中,其苗易榮。過秋天氣寒冷,有霜時,必待日高方可耕地,恐掩寒氣在内,令地薄不收子粒。春耕宜遲者,亦待春氣和暖。

山歌云:作天莫作四月天,蠶要溫和麥要寒,秧要日頭麻要雨,採桑娘子要晴乾。尤侗《⾉齋續說》九。

諺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耕田歌云:深耕漑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鋤而去之。《史記》

《詩》俶載南畝。鄭箋:俶讀為熾,載讀為菑。疏謂:耜之熾而入地,以菑殺其草,故《方言》「入地曰熾,反草曰菑」也。
○《漢.食貨志》后稷始甽田,以二耜為耦。廣尺深尺曰甽,長終畮,一畮三甽。一夫三百甽,而播種於甽中。苗生葉以上,稍耨壠草,因隤其土以附苗根。師古曰:隤謂下之也,音穨。比盛暑,壠盡而根深,能風與旱。師古曰:能,讀曰耐。
○《淮南子》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木鉤而樵,抱甀而汲,民勞而利薄。後世為之耒耜耰耡,斧柯而樵,桔槔而汲,民逸而利多焉。
○《管子》春有以倳耕,夏有以決芸,此租稅所以九月而具也。
○為國者使農寒耕而熱芸。
○先雨芸耨以待時雨。
○《亢倉子》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緩。𤱶欲深以端,畝欲沃以平,下得陰,上得陽,然後盛生。立苗有行,故速長。強弱不相害,故速大。正其行,通其中,疏為冷風,則有收而多功。苗其弱也,欲孤其長也,欲相與居。其熟也,欲相與扶,三以為族。稼乃多穀。凡苗之患,不俱生而俱死,是以先生者美米,後生者為粃。是故其耨也,長其兄而去其弟。案《呂氏春秋》採此一段,文義詳略,互有異同。此從《亢倉子》原文節錄。
○《齊民要術》凡春種欲深,夏種欲淺。凡種穀,雨後為佳。遇小雨,宜接濕種。遇大雨,待薉音穢。生。小雨不接溼,無以生禾苗。大雨不待白背,溼轆則令苗瘦。薉若盛者,先鋤一徧,然後納種乃佳。苗生如馬耳則鏃鋤。稀豁之處,鋤而補之。凡五穀,唯小鋤之為良。小鋤者,非直省功,穀亦倍勝。大鋤者,草根繁茂,用功多而收益少。苗出壟則深鋤。鋤不厭數,周而復始,勿以無草而暫停。鋤者非止除草,乃熟地而實多,糠薄,米息。鋤得十徧,便得八米也。春鋤起地,夏為除草,故春鋤不用觸溼。六月以後,雖溼亦無嫌。春苗既淺,陰未覆地,溼鋤則地堅。夏苗陰厚,地不見日,故雖溼亦無害矣。
○《種蒔直說》芸苗之法,其凡有四:第一次曰撮苗,第二次曰布,第三次曰擁,第四次曰復。俗曰添米。一功不至,則稂莠之害,秕糠之雜入之矣。今之器以鋤,營州之東以鏟。爰有一器,出自海壖,號曰耬鋤。耬樣一如下種耬,但獨脚無耬斗耳。又曰:今燕趙間名曰劐子。
○《耒耜經》唐陸龜蒙撰。耕而後有爬,去聲。渠疏之義也,散墢去芟者焉。爬而後有礰礋音歷宅。焉,有磟碡音鹿毒。焉。自爬至礰礋皆有齒,磟碡,觚稜而已,咸以木為之,堅而重者良。案磟碡今以石為之。
○《楊子》註云:攝⽎,今連架,所以打穀者。
○《歲時記》四月,有鳥名穫穀,其名自呼。農人候此鳥,則犁杷上岸。《爾雅》鳲鳩,鴶鞠。郭璞云:今布穀也,江東呼穫穀,又云:穫穀,夏扈也。
○《晉.食貨志》昔在金天,勤於民事,命春鳸以耕稼,詔夏鳸以耘耡,秋鳸所以收斂,冬鳸於焉蓋藏。
○《爾雅疏》云:《左傳》昭十七年,九鳸為九農正。賈逵云:春鳸,鳻鶞,相五土之宜,趣民耕種者也。夏鳸,竊玄,趣民耘苗者也。秋鳸,竊藍,趣民收斂者也。冬鳸,竊黃,趣民蓋藏者也。棘鳸,竊丹,為果驅鳥者也。行鳸,唶唶,晝為民驅鳥者也。宵鳸,嘖嘖,夜為農驅獸者也。桑鳸,竊脂,為蠶驅雀者也。老鳸,鷃鷃,趣民收麥,令不得晏起者也。疏:竊即古淺字。○鳻,音汾。鶞,勑倫切。唶,音即。嘖,音責。鷃,音晏。
○《天祿識餘》高士奇撰。周禮: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注者不知其解,《王氏農書》云:即江南之架田也。架田,一名葑田,縛木為架,浮水面,附以葑泥。葑,菰根也,根繁而善結,施土其上,刈蔓畊種。其田隨水上下,故南方有盜田,是也。及見郭璞〈江賦〉曰:播匪藝之芒種,挺自然之嘉蔬。賦江而曰芒種嘉蔬,信為葑田無疑。《周禮》之解,確然明白矣。而李善五臣注〈江賦〉,曾不及葑田之事,故詳著之,廣多聞而補《周禮》《文選》之注焉。葑田,亦名海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