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訓/卷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 寶訓
卷二
卷三 

影印本:

寶訓卷二

    棲霞郝懿行蘭皋輯

禾稼[编辑]

禳田者祝云:甌窶音樓。滿篝,汙邪滿車,五穀蕃熟,穰穰滿家。《史記》○註云:篝,籠也。甌窶謂高地狹小之區,猶得滿篝籠也。汙邪,下地田也。○《荀子》注,引《說苑》蠏螺宜禾,汙臾滿車。○蠏螺背微高,原田似之。

舜祠田云:荷此長耜,耕彼南畝,四海俱有。《文心雕龍》祝盟篇引。

《周禮》三農生九穀。鄭司農云:稷、秫、黍、稻、麻、大小豆、大小麥。
○《周書》凡禾,麥居東方,黍居南方,稻居中央,粟居西方,菽居北方。
○《范子計然》曰:五穀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東方多麥稻,西方多麻,北方多菽,中央多禾。五土之宜,各有高下。高而陽者多豆,平而陰者多五穀。
○《淮南子》淮水濁宜麻,濟水和宜麥,河水調宜菽,洛水輕宜禾,渭水多力宜黍,江水肥宜稻。
○《孝經援神契》曰:五岳藏神,四瀆含靈,五土出利,以給天下。黃白宜種禾,黑墳宜種黍麥,蒼赤宜種菽,洿泉宜種稻。
○楊泉《物理論》曰:穀氣勝元氣,其人肥而不壽。養性之術,當使穀氣少,則病不生矣。粱者,黍稷之總名。稻者,溉種之總名。菽者,衆豆之總名。三穀各二十,種為六十。疏果之實、助穀各二十,凡為百穀。
○《春秋說題辭》嘉禾之滋,莖長五尺,故連莖三十五穗,以成盛德,禾之極也。
○《漢.食貨志》種穀必雜五種以備災,田中不得有樹 ,用妨五穀。力耕數耘,收穫如盜寇之至。董仲舒曰:《春秋》他穀不書,至於麥禾不成則書之,以此見聖人於五穀最重麥禾也。
○《唐史》李泌請以二月朔為中和節。民間以青囊盛百穀種相問遺,號為獻生子。
○《管子》歲有四秋,農夫賦耜鐵,此謂春之秋。大夏至,絲纊之所作,此之謂夏之秋。大秋成,五穀之所會,此之謂秋之秋。大冬營室中,女事紡績緝縷之所作也,此謂冬之秋。
○《淮南子》夫子見禾之三變也,滔滔然曰:狐鄉邱而死,我其首禾乎。註:三變始于粟,生于苗,成于穗。
○秋分而蔈定,蔈定而禾熟。註:蔈,禾穗粟孚甲之芒。定者,成也。
○《亢倉子》得時之禾,長秱而大穗,圓粟而薄糠,米飴而香,舂之易而食之強。失時之禾,深芒而小莖,穗銳多秕而青蘦音陵。。得時之黍,穗不芒以長,搏米而寡糠。失時之黍,大本華莖,葉膏短穗。得時之稻,莖葆長秱,音同。禾稾節間也。穗如馬尾。失時之稻,纖莖而不滋,厚糠而菑死。得時之麻,疏節而色陽,堅枲而小本。失時之麻,蕃柯短莖,岸節而葉蟲。得時之菽,長莖而短足,其莢二七以為族,多枝數節,競葉繁實,稱之重,食之息。失時之菽,必長而蔓,浮葉虛本,疏節而小莢。得時之麥,長秱而頸族,二七以為行,薄翼而䵍音湍。黃黑色。色,食之使人肥且有力。失時之麥,胕腫多病,弱苗而翜音殺。穗。是故得時之稼豐,失時之稼約。
○《孝經鉤命決》曰:歲星守心,年穀豐。 註:歲星守心為重華,故年豐也。
○《石氏經》曰:歲星出左有年,出右無年。
○《春秋運斗樞》璇星明則嘉禾液。
○《春秋佐助期》咸池主五穀。
○《星經》曰:八穀八星在五車北,主黍、稷、稻、粱、麻、菽、麥、烏麻。星明俱熟。
○《焦氏易林》新田宜粟,上農得穀。又,雨師娶婦,黃巖季子,成禮旣昏,相呼南山,膏潤下上,歲年大有。
○《氾勝之書》曰:種無期,因地為時。三月榆莢時雨,高地強可種禾。稙禾,夏至後八九十日,常夜半候之,天有霜若白露下,以平明時,令兩人持長索,相對各持一端,以概禾中,去霜露,日出乃止。如此,禾稼五穀不傷矣。
○牽馬令就穀堆,食數口,以馬踐過,為種,無虸蚄等蟲也。又,種傷溼鬰熱,則生蟲也。又,薄田不能糞者,以原蠶矢雜禾種種之,則禾不蟲。又,剉馬骨,煮之以汁,溲種,則禾稼不蝗蟲也。此法未悉載。無馬骨,亦可用雪汁。雪汁者,五穀之精也,使稼耐旱。常以冬藏雪汁,器盛埋於地中,治種如此,則收常倍。取麥種,候熟可穫,擇穗大強者,斬,束立場中之高燥處,曝使極燥。無令有白魚,有輒揚治之。取乾艾雜藏之,麥一石,艾一把,藏以瓦器、竹器。順時種之,則收常倍。取禾種,擇高大者,斬一節下,把懸高燥處,苗則不敗。 欲知歲所宜,以布囊盛粟等諸物種,平量之,埋陰地。冬至日窖埋,冬至後五十日,發取量之,息最多者,歲所宜也。崔寔曰:平量五穀各一升,小罌盛,埋陰下,餘法同上。
○《師曠占術》曰:黃帝問師曠曰:吾欲知歲苦樂善惡,可知否。對曰:歲欲豐,甘草先生。甘草,薺也。歲欲苦,苦草先生。苦草,葶藶也。歲欲惡,惡草先生。惡草,水藻也。歲欲旱,旱草先生。旱草,蒺藜也。歲欲疫,病草先生。病草,艾草也。
○五木者,五穀之先,欲知五穀但視五木,擇其木盛者,來年多種之,萬不失一也。
○《雜陰陽書》曰:禾生於棗或楊,大麥生於杏,小麥生於桃,稻生於柳或楊,黍生於榆,大豆生於槐,小 豆生於李,麻生於楊或荊。又,凡種禾宜寅、午、申,忌乙、丑、壬、癸。秫忌寅。晚禾忌丙。大麥宜亥、卯、辰,忌子、丑、戊、己。小麥忌與大麥同。稻宜戊、己、四季日,忌寅、卯、辰、甲、乙。黍宜巳、酉、戌,忌寅、卯、丙、午。穄忌未、寅。大豆宜申、子、壬,忌卯、午、丙、子、甲、乙。小豆忌與大豆同。麻忌四季日、戊、己。 凡五穀,大判宜上旬,次中旬。 案:《齊民要術》與此小異。
○《史記》陰陽之家,拘而多忌。止可知其梗概,不可委曲從之。諺曰:以時其澤,為上策也。

古農語云:彭祖壽年八百不可忘了稙蠶稙麥。又云,社後種麥爭回耬。音樓。又云,社後種麥爭回牛。言奪時之急。如此之甚也。○以下大小麥。

《氾勝之書》曰:種麥得時無不善,早種則蟲而有節,晚種則穗小而少實。當種麥,若天旱無雨澤,則薄漬麥種以酢醋同漿并蠶矢,夜半漬,向晨速投之,令與白露俱下。酢漿令麥耐旱,蠶矢令麥忍寒。 麥生黃色,傷於太稠,稠者鋤而稀之。
○《齊民要術》大、小麥,皆須五月、六月暵地。不暵地而種者,其收倍薄。崔寔曰:五月、六月 菑麥田。凡種大、小麥,得白露節可種薄田 ,秋分種中田,後十日種美田。唯𪍿古猛反,大麥類。麥,早晚無常。 正月可種春麥,盡二月止。青稞苦禾反,麥名。麥,治打時稍難,惟映日用碌碡碾。與大麥同時熟,麪堪作麨音炒,一曰糗,以炒成其香臭也。及餺飥,甚美,磨盡無麩。鋤一遍佳,不鋤亦得。
○《春秋說題辭》麥之為言殖也。
○《夏小正》三月祈麥實。
○《歲時記》夏至日,取菊為灰,以止小麥蠹。干寶變化論云:朽稻為蛬,朽麥為蛺蝶,此其驗乎。
○《春秋佐助期》麥神名福習。
○《酉陽雜俎》江南麥花夜放,北地麥日中吐花。小麥忌戌,大麥忌子。
○二十四氣,惟小滿、芒種解者不一。曆家云:皆為麥也。小滿,麥至此氣小滿而未熟也。芒種,謂種之有芒者熟矣,又可為種也。種之有芒者,麥也。古人所以告農候之早晚。

古語云:收麥如救火。《韓氏直說》農家忙併,無似蠶麥。若少遲慢,一值陰雨,旣為災傷。遷延過時,秋苗亦誤鋤治。

《說文》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又曰:䅌,麥莖。
○《四時類要》曬大小麥,今年收者,于六月,埽庭除,候地毒熱,眾手出麥薄攤。取蒼耳碎剉,拌曬之。至未時,及熱收,可以二年不蛀。若有陳麥,亦須依此法更曬。須在立秋前。秋後,則蟲生,恐無益矣。

俗云:旱天脂麻,澇天稻。以下水稻、旱稻。

《爾雅》稌,稻。疏:《字林》云:黏稻也。秔,稻不黏者。《本草》秔米、稻米為二物。○稬,音愞,俗作糯、穤。
○《方言》江南呼稉同秔。為秈。
○《春秋說題辭》稻之為言藉也。
○《正字通》䆉稏,稻搖動貌,通作罷亞。杜甫詩:罷亞百頃稻,西風吹半黃。蘇軾詩:翠浪舞翻紅罷亞。
○蔡邕《月令章句》十月穫稻,九月熟者謂之半夏稻。
○《博物志》麋掘澤草而食,其場成泥名曰麋暖,種稻於此,其收百倍。
○魏文帝書:江表惟長沙名有好米,何得比新成稉稻耶,上風炊之,五里聞香。
○《周禮》稻人,註:鄭司農云:澤草之所生,其地可種芒種。芒種,稻麥也。案《漢書》註:稻,有芒之穀總稱也。
○《氾勝之書》曰:種稻,春凍解,耕反其土。種稻區不欲大,大則水深淺不適。冬至後一百一十日可種稻。始種稻欲溼,溼者缺其塍,食陵反,畦畔也。令水道相直。夏至後大熱,令水道錯。
○崔寔曰:三月可種稉稻,稻美田欲稀,薄田欲稠。
○《齊民要術》稻,無所緣,唯歲易為良。選地欲近上流。地無良薄,水清則稻美也。三月種者為上時,四月上旬為中時,中旬爲下時。
○《淮南子》離先稻熟,而農夫耨之,不以小利傷大穫也。註:離,與稻相似。
○《六書》故稻性宜水,亦有同類而陸種者,謂之陸稻。《記》曰 :煎醢加於陸稻上。今謂之旱稜。
○《齊民要術》旱稻用下田,白土勝黑土。非言下田勝高原,但下停水者,不得禾、豆、麥,稻四種,雖澇亦收,所謂彼此俱穫,不失地利故也。下田種者,用功多;高原種者,與禾同等也。其土黑堅強之地,種未生前遇旱者,欲得令牛羊及人踐履之。溼則不用一迹入也。稻既生,猶欲令人踐壟背。踐者茂而多實也。

諺曰:椹釐釐,種黍時。以下黍。

《夏小正》二月,往耰黍,襌。註:襌,單也。五月,初昏大火中,種黍、菽、穈。註:大火者,心也。心中種黍、菽、穈,時也。
○《氾勝之書》曰:黍者,暑也,種者必待暑。黍心未生,雨灌其心,心傷無實。黍心初生,畏天露。令兩人對持長索,概去其露,日出乃止。凡種黍,覆土鋤治,皆如禾法。
○《齊民要術》凡黍、穄稷同。田,新開荒為上,大豆底次,穀底為下。 地必欲熟。再轉乃佳。若春夏耕者,下種後,再勞為良。一畝,用子四升。三月上旬種者為上時,四月上旬為中時,五月上旬為下時。夏種黍、穄,與稙穀同時。非夏者,大率以椹赤為候。燥溼候黃場。種訖,不曳撻。令時屯子也。常記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凍樹日種之,萬不失一。凍樹者,凝霜封著木條也。十月凍樹宜早黍,十一月凍樹宜中黍,十二月凍樹宜晚黍。若從十月至正月皆凍樹者,早晚黍悉宜也。

諺曰:欲得穀,馬耳鏃。《齊民要術》苗生如馬耳則鏃鋤。○鏃,初角反。

《爾雅》粢,稷。註:今江東人呼粟為粢。疏云:粢也,稷也,粟也,一物也。
○案《本草》稷米在下品,別有粟米在中品。粟米,今俗所謂穀歟。粢者,黍稷之總名。據《本草》稷、粟乃二物,非一物也。諸書多不別,聊附及之。
○《春秋說題辭》粟助陽扶性,粟之為言續也。粟五變。
○粟積大一分,穗長三尺。
○西者,金所立。米者,陽精。故西字合米而為粟。

諺曰:穄青喉,黍折頭。解見《齊民要術》。○《談藪》王元景大醉,曰:黍熟頭低,麥熟頭昂。○以下穄、稗、穇、粱、秫,附。

《說文》稷,齋也,五穀之長。按《月令章句》稷,秋種夏熟,歷四時,備陰陽,穀之貴者。
○《尚書帝命期》春,鳥星昏中,以種稷。
○徐鍇曰:案《本草》稷即穄,一名粢。楚人謂之稷,關中謂之𪎭,其米為黃米。𪎭音糜。
○《齊民要術》刈穄欲早,黍欲晚。穄晚多零落,黍早米不成。皆卽溼踐。久漬則浥鬱,燥踐多兜牟。穄,踐訖卽蒸而裛之。不蒸者難舂,米碎,至舂又土臭。蒸則易舂,米堅,香氣經久不歇也。黍,宜曬之令燥。溼聚則鬱。凡黍,黏者收薄。穄,味美者亦收薄,難舂。
○《說文》稗,禾別也。稊,稗也。《正字通》有水稗、旱稗二種。謝靈運詩:蒲稗相因依。
○《氾勝之書》稗旣堪水旱,種無不熟之時,又特滋茂,宜種之備凶年。稗中有米,熟時擣取米炊食之,不減粱米,又可釀作酒。酒甚美釅,尤踰黍秫。魏武使典農種之,頃收二千斛,斛得米三四斗。大儉可磨食之,若值豐年可飯牛馬豬羊。
○《正字通》穇子。生水田下溼地。山東、河南五月種。稃最薄,俗呼鴨爪稗,一名龍爪粟。見周憲王《救荒本草》。
○《爾雅》眾,秫。註:謂黏粟也。疏莖,稈似禾而粗大者也。眾,音終。
○《齊民要術》粱、秫並欲薄地而稀,種與稙穀同時。晚者全不收也。燥溼之宜,杷勞之法,一同穀苗。收刈欲晚。性不零落,早刈損實。

俗諺云:種李不成桃,種禾不生豆。黃庭堅詩註。○以下大、小豆,諸豆,並雜禾附。

《夏小正》五月菽糜。註:是食短閔而記之。○短閔,一作矩關,或云當作豆䰞。
○《廣雅》大豆,菽也。小豆,荅也。豍音匾。豆、豌豆,留豆也。胡豆,䜶降平聲。雙也。豆角謂之筴,其葉謂之藿。
○《春秋佐助期》豆神,名靈殖,姓藥。
○《博物志》人啖豆三年,則身重行止難。常食小豆令人肥肌麄燥。啖麥稼令人力健行。
○《氾勝之書》曰:大豆保歲易為,宜古之所以備凶年也。謹計家口數種大豆,率人五畝,此田之本也。三月榆莢時有雨,高田可種大豆,土和無塊畝五升,土不和則益之。種大豆,夏至後二十日尚可種。戴甲而生,不用深耕。大豆須均而稀。豆花憎見日,見日則黃爛而根焦也。穫豆之法:莢黑而莖蒼,輒收無疑,其實將落,反失之。故曰:豆熟于場。青莢在上,黑莢在下。
○崔寔曰:正月可種豍豆,二月可種大豆。又曰:三月杏花盛,桑椹赤,可種大豆。四月,時雨降,可種大、小豆。美田欲稀,薄田欲稠。
○《齊民要術》春大豆,次植穀之後。二月中旬為中時,三月上旬為中時,四月上旬為下時。歲宜晚者,五六月亦得,然稍晚稍加種子。地不求熟。地過熟者,苗茂而實少。收刈欲晚。此不零落,刈早損實。鋤不過再。葉落盡,然後刈。葉不盡,則難治。刈訖則速耕。大豆性溫,秋不耕則無澤也。
○《氾勝之書》小豆不保歲,難得。椹黑時,注雨種。豆生布葉,鋤之。生五六葉,又鋤之。大豆、小豆不可盡治也。古所以不盡治者,豆生布葉,豆有膏,盡治之則傷膏,傷則不成。而民盡治,故其收耗折也。菉豆、白豆種法與小豆同。
○《齊民要術》小豆,大率用麥底。然恐小晚,有地者,常須兼留去歲穀下以擬之。
○《務本新書》豌豆,二三月種,諸豆之中豌豆最為耐陳,又收多熟早。如近城郭,摘豆角賣,先可變物。又熟時,少有人馬傷踐,以此校之,甚宜多種。又薥黍宜下地,春月早種,省工收多耐用。人食之餘,擸碎,多拌麩糠以飼五牸。
○《齊民要術》凡蕎麥,蕎麥,一名烏麥,一名荍麥。五月耕,經二十五日,草爛,得轉并種。耕三徧。立秋前後皆十日內種之。假如地耕三徧,即三重著子。下兩重子黑,上一重子白,皆有白汁,滿如濃,即須收刈之。但對梢相搭鋪之,其白者,日漸盡變為黑。如此,乃為得所。若待上頭總黑半,已下黑子盡落矣。
○《本草》蕎麥,莖弱而翹然,易長易收,磨麪如麥。
○白居易詩:蕎麥鋪花白。

南方諺云:長老種脂麻,未見得意。長老,無妻者。胡麻,夫婦同種方茂盛。

《爾雅翼》胡麻,一名巨勝。《正字通》言其大而勝。
○《抱樸子》胡麻,一名方莖,服餌不老,耐風溼,其葉名青襄。案《廣雅》宏藤,胡麻也。《本草衍義》胡麻,止是脂麻也。張騫自西域得者。世有白胡麻、八稜胡麻。白者油多,又可以為飯。
○《雞肋編》芝麻,性有八拗。雨暘時薄收,大旱方大熟,開花向下,結子向上,炒焦壓榨才生油,膏車則滑,鑽針乃澀。
○《齊民要術》胡麻,宜白地種。二、三月為上時,四月上旬為中時,五月上旬為下時。月半前種者,實多而成。月半後種者,少子而多秕也。種欲截雨脚。若不緣溼,融而不生。一畝用子二升。漫種者,先以耬耩,音講。然後散子,空曳勞。勞上加人,則土厚不生。耬耩者,炒沙令燥,中半和之。不和沙,下不均。鋤不過三徧。刈束欲小,以五六束為一藂,斜倚之。候口開,乘車詣田抖擻,倒豎,以小杖微打之。還藂之。三日一打,四五徧乃盡耳。
○《爾雅》莩,麻母。註:苴麻盛子者。
○黂,枲實。案:黂,扶刃切,麻子也。
○《養生要集》麻子,一名麻賁,一名麻勃。
○《本草》雄者名枲麻、牡麻。母者為苴麻、芓麻。
○〈西都賦〉桑麻鋪棻。棻,通紛。
○《史記》齊魯千畝桑麻。
○崔寔曰:苴麻,子黑又實而重,擣治作燭,不作麻。
○《氾勝之書》樹高一尺,以蠶矢糞之。無蠶矢,以溷中熟糞亦善,樹一升。天旱,以流水澆之。無流水,曝井水,殺其寒氣,以澆之。雨澤時適,勿澆。澆不欲數。霜下,實成,速斫之。其樹大者,以鋸鋸之。
○《齊民要術》止取實者,種斑黑麻子。斑黑者饒實。耕須再徧。一畝用子二升。三月種者為上時,四月為中時,五月初為下時。大率二尺留一根。穊則不成。鋤常令淨。荒則少實。既放勃,拔去雄。若未放勃,去雄者,則不成子實。凡五穀地畔近道者,多為六畜所犯,宜種胡麻、麻子以遮之。胡麻,六畜不食。麻子齧頭,則科大。收此二實,足供美燭之費也。○案《務本新書》五穀地畔亦可種蘇子,《爾雅》蘇,桂荏。註云:蘇,荏類,故名桂荏。疏云:以其味辛似桂也。慎勿於大豆地中雜種麻子。扇地兩損,而收並薄。六月間,可于麻子地間散蕪菁子而鋤之,擬收其根。

諺曰:夏至後不沒狗,或答曰但雨多沒橐駞。又諺曰:五月及澤,父子不相借。麥黃種麻,麻黃種麥,亦良候也。夏至後者,匪唯淺短,皮亦輕薄。

崔寔曰:正月糞疇。疇麻田也。
○《氾勝之書》種枲太早,則剛堅,厚皮,多節。晚則皮不堅。甯失于早,不失于晚。夏至後二十日漚枲,枲和如絲。
○《齊民要術》凡種麻,用白麻子。白麻子為雄麻。口含少時,顏色如舊者佳。如變黑者,衰。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故墟有夥葉夭折之患,不任作布也。夥,丁破反。草葉壞也。地薄者糞之。糞宜熟。無熟者,用小豆底亦得。耕不厭熟。縱橫七徧已上,則麻無葉也。田欲歲易。拋子種則節高。良田一畝,用子三升,薄田二升。穊則細而不長,稀則麄而皮惡。夏至前十日為上時,至日為中時,至後十日為下時。麻生數日中,常驅雀。葉青乃止。布葉而鋤。頻翻再徧止。高而鋤者便傷麻。勃如灰便刈。刈、拔,各隨鄉法。未勃者收,皮不成。放勃不收卽驪。𢆞欲小,古真反。𥠵普胡反。欲薄,一宿輒翻之。得霜露則皮黃也。穫欲淨。有葉者易爛。漚欲清水,生熟合宜。濁水則麻黑,水少則麻脆。生則難剝,大爛則不任挽。暖泉不冰凍,冬日漚者,最為柔韌也。
○陶隱居云:苧,卽今績麻也。《說文》草也,可以為繩。
○《農桑輯要》陸璣《草木疏》云:苧,一科數十莖,宿根在地中,至春自生,不須栽種。荊、揚間,歲三刈。官令諸園種之。剝取其皮,以竹刮其表,厚處自脫,得裏如筋者,煑之,用緝。今江、浙、閩中,尚復如此。孕婦胎損方所須。又主白丹,濃煑水浴之,日三四,差。韋宙療癰疽、發背,初覺未成膿者,以苧根、葉熟擣,傅上,日夜數易之,腫消則差矣。又栽木棉案《本草》木棉有草、木二種,麤曰古貝,精曰白㲲。法:擇兩和不下溼肥地,深耕三徧。穀雨前後下種,先用水淘過子粒,取小灰搓得伶俐,看稀稠,撒於澆過畦內。苗出齊時,澆溉。鋤治常要潔淨。每步只留兩苗,稠則不結實。苗二尺以上,打去衝天心,旁條亦打去心。待棉欲落時,旋熟旋摘,隨攤於箔上曝乾。 案:子可打油,葉堪飼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