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对《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草案) 对《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受国务院委托作说明
2023年6月26日于人民大会堂
(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对《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本作品收錄於《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3年/第五号
——2023年6月26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对《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2023年6月26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赵辰昕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国务院委托,现对《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作说明。

一、《草案》的起草背景[编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突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党中央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组织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林长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制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及海岸带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党中央领导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禁止进口“洋垃圾”。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决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作出力争二〇三〇年前实现碳达峰、二〇六〇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12年至2022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2%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相当于少用标准煤约14.1亿吨,少排放二氧化碳近30亿吨。2022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较2012年下降12.3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到25.9%,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2亿千瓦。截至2022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5%,比2013年提升20.8个百分点;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87.9%,比2012年提升26.3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24%,森林蓄积量达到195亿立方米,分别比2012年提升2.39个百分点、43.56亿立方米。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发生的重大变革,给人民群众带来强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有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在此背景下,设立全国生态日既具备高度思想共识和坚实实践基础,又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更好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有利于深化这一重要思想的大众化传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有利于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有利于进一步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更好参与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近年来,先后有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设立全国性生态文明领域纪念日的相关建议,一些专家学者也提出类似建议。有些地方如浙江、贵州、吉林等省以及西安、石家庄等城市已设立生态日。

考虑到全国生态日是我国在生态文明领域的综合性活动日,意义特殊重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以作出决定的形式设立,能够更好地彰显其权威性、严肃性。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司法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方面经反复研究论证,起草形成了《草案》。《草案》已经国务院同意。

二、《草案》的主要内容[编辑]

《草案》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设立全国生态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全国生态日的设立时间。《草案》规定,将8月15日确定为全国生态日。主要考虑是:总的来看,纪念日、活动日设立时间的选择,应当充分体现首创性、标志性、独特性,具有清晰辨识度和广泛接受度。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2005年8月15日考察湖州市安吉县,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将8月15日设为全国生态日,比较符合确定纪念日、活动日时间的基本原则。一是更能够充分体现首创性、标志性、独特性。从首创性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前人没有讲过的话。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首次提出后,这句话随着总书记的从政足迹,在神州大地口口相传,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直到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被正式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标志性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断的提出是一个显著标志。从独特性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独一无二,以其为依据确定全国生态日的时间,也将是十分独特的。二是具有清晰辨识度和广泛接受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代名词”,男女老少耳熟能详、家喻户晓,一提起这句话就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想起生态文明建设,关联性很强,以此为主旨开展全国生态日活动有利于维护习近平总书记人民领袖的光辉形象,起到好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此外,8月15日当天不与其他纪念日、活动日冲突,且没有党和国家制度化的重要会议活动安排。

(三)全国生态日的活动内容。《草案》规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

《草案》和以上说明是否妥当,请审议。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