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對《關於設立全國生態日的決定(草案)》的說明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關於設立全國生態日的決定(草案) 對《關於設立全國生態日的決定(草案)》的說明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趙辰昕受國務院委託作說明
2023年6月26日於人民大會堂
(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對《關於設立全國生態日的決定(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2023年/第五號
——2023年6月26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
對《關於設立全國生態日的決定(草案)》的說明
——2023年6月26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趙辰昕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國務院委託,現對《關於設立全國生態日的決定(草案)》(以下簡稱《草案》)作說明。

一、《草案》的起草背景[編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突出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必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更加自覺地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黨中央從思想、法律、體制、組織、作風上全面發力,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組織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生態補償制度、林長制、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等制度,制定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濕地及海岸帶生態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力度,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黨中央領導着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堅決查處一批破壞生態環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決一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我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作出力爭二〇三〇年前實現碳達峰、二〇六〇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刻回答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全黨全國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2012年至2022年,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2%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4%,相當於少用標準煤約14.1億噸,少排放二氧化碳近30億噸。2022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較2012年下降12.3個百分點,清潔能源消費占比提升到25.9%,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2億千瓦。截至2022年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6.5%,比2013年提升20.8個百分點;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達到87.9%,比2012年提升26.3個百分點;森林覆蓋率達到24%,森林蓄積量達到195億立方米,分別比2012年提升2.39個百分點、43.56億立方米。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發生的重大變革,給人民群眾帶來強烈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和感召力,有力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認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成為各地區各部門的共同行動。在此背景下,設立全國生態日既具備高度思想共識和堅實實踐基礎,又具有重要意義,有利於更好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特別是有利於深化這一重要思想的大眾化傳播,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增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有利於久久為功、持續發力,以釘釘子精神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有利於進一步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故事,更好參與全球環境和氣候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近年來,先後有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在全國兩會期間提出設立全國性生態文明領域紀念日的相關建議,一些專家學者也提出類似建議。有些地方如浙江、貴州、吉林等省以及西安、石家莊等城市已設立生態日。

考慮到全國生態日是我國在生態文明領域的綜合性活動日,意義特殊重要,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以作出決定的形式設立,能夠更好地彰顯其權威性、嚴肅性。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司法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方面經反覆研究論證,起草形成了《草案》。《草案》已經國務院同意。

二、《草案》的主要內容[編輯]

《草案》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

(一)設立全國生態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更好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大眾化傳播,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增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久久為功、持續發力,以釘釘子精神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二)全國生態日的設立時間。《草案》規定,將8月15日確定為全國生態日。主要考慮是:總的來看,紀念日、活動日設立時間的選擇,應當充分體現首創性、標誌性、獨特性,具有清晰辨識度和廣泛接受度。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2005年8月15日考察湖州市安吉縣,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這一論斷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將8月15日設為全國生態日,比較符合確定紀念日、活動日時間的基本原則。一是更能夠充分體現首創性、標誌性、獨特性。從首創性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前人沒有講過的話。自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首次提出後,這句話隨着總書記的從政足跡,在神州大地口口相傳,生態文明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直到黨的十八大生態文明建設被正式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從標誌性看,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發展過程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論斷的提出是一個顯著標誌。從獨特性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獨一無二,以其為依據確定全國生態日的時間,也將是十分獨特的。二是具有清晰辨識度和廣泛接受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代名詞」,男女老少耳熟能詳、家喻戶曉,一提起這句話就想起習近平總書記、想起生態文明建設,關聯性很強,以此為主旨開展全國生態日活動有利於維護習近平總書記人民領袖的光輝形象,起到好的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此外,8月15日當天不與其他紀念日、活動日衝突,且沒有黨和國家制度化的重要會議活動安排。

(三)全國生態日的活動內容。《草案》規定,國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

《草案》和以上說明是否妥當,請審議。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