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16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六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六十六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六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一百六十六卷目錄

 僧部列傳四十二

  唐十八

  懷素附賓律師 道岸

  真表       秀公

  靈崿       滿意

  崇業       元儼附融濟

  德秀       愛同

  詮律師      法慎

  道光       鑒真

  守直       嚴峻

  曇一       靈一

  齊翰       朗然

  大義       義宣

  辯秀       如淨

  鑒源       志鴻

  乘如       清江

  靈澈       省躬

  神皓

神異典第一百六十六卷

僧部列傳四十二[编辑]

唐十八[编辑]

懷素附賓律師[编辑]

按《宋高僧傳》,「『懷素姓范氏,其先南陽人也。曾祖嶽,高 宗朝選調為絳州曲沃縣丞。祖徽,延州廣武縣令。父 強,左武衛長史,乃為京兆人也。母李氏,夢雲雷震駭, 因而娠焉。誕育之辰,神光滿室,見者求占,此子貴極, 當為王者之師傅也』。幼齡聰黠,器度寬然,識者曰:『學 必成功,才當逸格』。」耳聞口誦,皆謂老成。年及十歲,忽 發出家之意,猛利之性,二親難沮。貞觀十九年,元奘 三藏方西域迴,誓求為師。「雲與龍而同物,星將月以 共光,俱懸釋氏之天,悉麗著明之象。」初尋經論,不費 光陰。受具已來,專攻律部。有鄴郡法礪律師,一方名 器,五律宗師,迷方皆俟其指南,得路咸推其鄉導。著 疏十卷,別是命家。見接素公,知成律匠,研習三載,乃 見諸瑕,喟然歎曰:「古人義章,未能盡善。」咸亨元年,發 起勇心,別述開《四分律記》。至上元三年丙子歸京,奉 詔住西太原寺傍,聽道成律師講,不輟緝綴。永淳元 年,十軸畢功。一家新立,彈糾古疏,十有六帙焉,新義 半千百條也。傅翼之彪,搏攫而有知皆畏;乘風之震, 砰輷而無遠不聞。所化翕然,所傳多矣。復著《俱舍論 疏》一十五卷,《遺教經疏》二卷,《鈔》三卷,《新疏拾遺鈔》二 十卷,《四分僧尼羯磨文》兩卷,《四分僧尼戒本》各一卷, 日誦《金剛經》三十卷,講《大律已疏》計五十餘遍,其餘 書經畫像不可勝數。於本寺別院忽示疾,力且薾然 告秀章曰:「余律行多闕,一報將終。」時空中有天樂瀏 亮,奄然而逝,俗齡七十四,法臘五十三。葬日,有鴻鶴 遶塔悲鳴,至暮方散。素所撰《述宗薩婆多》何邪?以法 密部緣,化地部出,化地從有部生,故出受體以無表 色也。又斥二宗云:「相部無知,則大開量中得自取大 小行也。南山犯重,則與天神言論,是自言得上人法 也。」大抵素疏出,謂之新章焉。開元中,嵩山賓律師造 飾宗記以解釋之,對礪舊疏也。又謂為「東西塔律宗」, 因傳習處為名耳。大曆中,相國元公載奏成都寶園 寺置戒壇,傳新疏,以俸錢寫疏四十本,《法華經疏》三 十本,委寶園光翌傳行之。後元公命如淨公為素作 《傳》,韋南康皋作《靈壇傳授毗尼新疏記》,有承襲者,刊 名於石。其辭遒麗,其翰兼美,至今蜀中傳以為口實 焉。

道岸[编辑]

按《宋高僧傳》:「道岸姓唐氏,世居潁川,是為大族。漢尚 書令琳、司空珍、吳尚書僕射固、雍州刺史彬、涼鎮北 將軍瑤之後也。永嘉南度,遷於光州。衣冠人物,輝映 今古。岸生而不群,少而奇概。爰在髫齔,有若老成。齒 胄膠庠,徇齊墳典。猶恐聞見未博,藝業有遺,遂浮江 淮,達洙泗,探禹穴,升孔堂,多歷年所矣。操翰林之鼓」 吹,游學海之波瀾,討論百家,商攉三教。乃歎曰:「學古 入官,紆金拾紫,儒教也;餐松餌柏,駕鶴乘龍,道教也。 不出輪迴之中,俱非栰喻之義。豈若三乘妙旨,六度 宏功,錙銖世間,掌握沙界哉?」遂落髮出家,洗心訪道。 一音克舉,四句精通。堅修律儀,深入禪慧。夜夢迦葉, 來為導師;朝閱真經,宛契冥牒。由是聲名藉甚,遠近 吹噓,為出世之津梁,固經行之領袖。十方龍象,罔不師範焉;萬國鵷鸞,無敢詶對者。向若迴茲妙識,適彼 殊途,議才必總於四科,濟世雅符於三傑,有若越中 初法師者,祕藏精微,罔不明練,道高寰宇,德重丘山。 岸聞善若驚,同聲相應。乘杯去楚,杖錫遊吳,雲霧一 披,鐘鼓齊振,期牙合契,澄什聯芳,由是常居會稽龍 興寺焉。揚越黎庶,江淮釋子,輻輳烏合,巷少居人,罕 登元禮之門,且睹公超之市岸。身遺纏蓋,心等虛空, 不擇賢愚,無論貴賤,溫顏接待,善誘克勤,明鑑莫疲, 洪鐘必應,皆窺天挹海,虛往實歸,其利溥哉,無得稱 也。時號為「大和尚。」登無畏座,講《木叉律》,容止端嚴,辭 辯清「暢,連環冰釋,理窟毫分,瞻仰者皆悉由衷,聽受 者得未曾有。」於是高僧大士,心醉神傾,捐棄舊聞,佩 服新義,江介一變,其道大行。孝和皇帝精貫白業,遊 藝元樞,聞而異焉,遣使徵召,前後數介,乃始入朝,與 大德數人同居內殿。帝因朝暇,躬閱清言,雖天睠屢 迴,而聖威難犯,凡厥目對,靡不魂驚,皆向「日趨風滅, 聽收視岸。人望雖重,僧臘未高,猶淪居下筵,累隔先 輩。惜帝有輪王之位,不起承迎。以吾為舍那之後,晏 然方坐。皇帝睹其高尚,伏以尊嚴,偏賜衣缽,特彰榮 寵。因請如來法味,屈為菩薩戒師。」親率六宮,圍繞供 養,仍圖畫於林光宮。御製畫贊。「開元五年歲次丁巳 八月十日,滅度於會稽龍興道場,時年六十有四。海 竭何依?山崩安仰?」天人感慟,道俗哀號,執紼衣縗,動 盈萬計。弟子龍興寺慧武、寺主義海、都維那道融、大 禹寺懷則、大善寺道超、齊明寺思一、雲明寺慧周、洪 邑寺懷瑩、香嚴寺懷彥、平原寺道綱、湖州大雲寺子 瑀、興國寺慧纂等,秀稟珪璋,器承磨琢,荷導蒙之力, 懷栝羽之「恩,思播芳塵,必題貞石。」乃請禮部侍郎姚 奕為碑紀德。初,岸本文綱,律師高足也。及孝和所重, 其道克昌。以江表多行《十誦律》,東南僧堅執,罔知《四 分》,岸請帝墨敕執行。南山律宗。伊宗盛於江淮間者, 岸之力也。

真表[编辑]

按《宋高僧傳》:「真表者,百濟人也。家在金山,世為弋獵。 表多蹻捷,弓矢最便。當開元中,逐獸之餘,憩於田畎 間,折柳條貫蝦蟆成串,置於水中,擬為食調,遂入山 網捕。因逐鹿由山北路歸家,全忘取貫蝦蟆。至明年 春,獵次,聞蟆鳴,就水見去,載所貫三十許,蝦蟆猶活。 表於時歎惋,自責曰:『苦哉!何為口腹,令彼經年受苦』。」 乃絕柳條,徐輕放縱。因發意出家,自思惟曰:「我若堂 下辭親,室中割愛,難離慾海,莫揭愚籠。」由是逃入深 山,以刀截髮。苦到懺悔,舉身撲地,志求戒法,誓願要 期彌勒菩薩授我戒法也。夜倍日功,遶旋叩搕,心心 無間,念念翹勤,經於七宵。詰旦見地藏菩薩手搖金 錫,為表策發教,發戒緣作,受前方便。感斯瑞應,歡喜 遍身,勇猛過前。二七日滿,有大鬼現可怖相,而推表 墜於巖下,身無所傷,匍匐就登石壇。上加復魔相未 休,百端千緒。至第三七日質明,有吉祥鳥鳴曰:「菩薩 來也。」乃見白雲若浸粉然,更無高下,山川平滿,成銀 色世界。兜率天主逶迤自在,儀衛陸離,圍遶石壇,香 風華雨,且非凡世之「景物焉。」爾時慈氏徐步而行,至 於壇所,垂手摩表頂曰:「善哉大丈夫!求戒如是」,至於 再,至於三,蘇迷盧可手攘而卻爾,心終不退。乃為授 法。表身心和悅猶如三禪,意識與樂根相應也。四萬 二千福河常流,一切功德尋發天眼焉。慈氏躬授三 法衣、瓦缽,復賜名曰真表。又於膝下出二物,非牙非 玉,乃籤檢之制也。一題曰「九者」,一題曰「八者」,各二字。 《付度表》云:「若人求戒,當先悔罪,罪福則持犯性也。」更 加一百八籤,籤上署百八煩惱名目。如來戒人,或九 十日,或四十日,或三七日行懺,苦到精進,期滿限終, 將九、八二籤參合。百八者,佛前望空而擲,其籤墮地, 以驗罪滅不滅之相。若百八籤飛逗四畔,「惟八九二 籤卓然壇心而立者,即得上上品戒焉。若眾籤雖遠, 或一二來觸《九八籤》,拈,觀是何煩惱名。」抑令前人重 覆懺悔已,正將重悔煩惱籤和《九八》者,擲其煩惱籤 去者,名中品戒焉。若眾籤埋覆《九八》者,則罪不滅,不 得戒也。設加懺悔,過九十日,得下品戒焉。慈氏重告 誨云:「八者新熏也,九者本有焉。」囑累已,天仗既迴,山 川雲霽。於是持天衣,執天缽,猶如五夏比丘,徇道下 山,草木為其低垂覆路,殊無谿谷高下之別,飛禽鷙 獸,馴伏步前。又聞空中唱告村落聚邑言:「菩薩出山 來,何不迎接?」時則人民男女,布髮掩泥者,脫衣覆路 者,氈罽氍毹承足者,華裀美褥,填坑者,表咸曲副人 情,一一迪踐。有女子提半端白㲲,覆於途中,表似驚 忙之色,迴避別行。女子怪其不平等,表曰:「吾非無慈 不均也,適觀㲲縷間皆是狶子,吾慮傷生,避其誤犯 耳。」原其女子,本屠家販買得此布也。自爾常有二虎, 左右隨行。表語之曰:「吾不入郛郭,汝可導引至可修 行處。」乃緩步而行,三十來里,就一山坡,蹲跽於前,時 則挂錫,樹枝敷草,端坐四望,信士不勸,自來同造伽 藍,號「金山寺」焉。後人求戒,年年懺罪者絕多。今影堂中道具存焉。

秀公[编辑]

按《宋高僧傳》:「秀公者,齊安人也。髫年,天然有離俗之 意焉。既丁荼蓼,便往蜀郡禮興律師,諷誦經典,易若 溫。尋又依之進具,果通達毗尼,乃為興公傳律上足 弟子。如是四載,入長安,造宣律師門,為依止之客。勤 以忘勞,涉十六年,不離函丈。窮幽諸部,陶練數家。將 首疏為宗本,然向黃州報所生地,次往安陸大揚講」 訓,聲美所聞,諸王牧守,攸共遵承正化。緇徒咸摹細 行。有貞固律師居於上席。解冠諸生,最顯清名。餘皆 後殿,其諸成業,不可勝筭。春秋七十餘,卒於十力寺 本房焉。

靈崿[编辑]

按《宋高僧傳》:「靈崿者,不知何許人也。勤乎切問,靡憚 尋師。乾封中,於西明寺躬預南山宣師法席。然其不 拘常所,或近文綱,或親大慈,皆求益也。末塗懼失宣 意,隨講收采所聞,號之曰記,以解刪補鈔也。」若然者, 推究造義章之始,惟慈與崿也。又別撰《輕重訣》,故苑 陵元胄親睹其文,故援引之,以解量處輕重儀焉。金 革之故,其訣湮滅,無復可尋矣。

滿意[编辑]

按《宋高僧傳》:「滿意者,不知何許人也。風神峭拔,識量 寬和,經論旁通,專於律學。武德末,所遇鄴都法礪律 師,作疏解曇無德律,遂往摳衣,明其授受。如是講導 三十許年,乃傳付觀音寺大亮律師。亮方授越州曇 一。盛化之間,出龍象之資,無過意之門也矣。」

崇業[编辑]

按《宋高僧傳》,「崇業,不知何許人也。初同弋陽道岸學 毗尼,於文綱之法,集業之服勤,淬礪罔怠。黌肆之間, 推居元長。與淄州明恪齊名,挺拔剛毅過之,美聲洋 洋,達於禁闥。睿宗聖真皇帝操心履道,敕以舊邸造 安國寺。有詔業入承明,熏修別殿,為帝授菩薩戒。施 物優渥,僉迴捨修菩提寺殿宇」,抑由先不畜盈長之 故也。開元中,微疾,囑弟子曰:「吾化窮數盡,汝曹堅以 防川,無令放逸。」語訖,終於所居寺之別院。業即南山 之嗣孫矣。

元儼附融濟[编辑]

按《宋高僧傳》:「元儼,俗姓徐氏,晉室南遷,因官諸暨,遂 為縣族。年始十二,辭親從師,事富春僧暉。證聖元年, 恩制度人,始墮僧數,隸懸溜寺。儼幼而明敏,長則韶 令,標格峻整,風儀凜然。迨於弱冠,乃從光州岸師諮 受具戒。後乃遊詣上京,探賾律範,遇崇福意律師并 融濟律師,皆名匠一方。南山上足咸能升堂睹奧,共」 所印可。由是道尊戒潔,名動京師。安國授記,並充大 德。後還江左,編行四分,因著《輔篇記》十卷,《羯磨述章》 三篇,至今僧徒遠近傳寫。初,光州岸公嘗因假寐,忽 夢神僧謂曰:「元儼當為法器,云何教以小乘?」後乃命 宣般若。由是研精覃思,採摭舊學,撰《金剛義疏》七卷, 古德所不解,先達所未詳。我則發揮光明,若指諸掌。 誓以一生,宣講百遍。越邑精舍,時稱《法華》。晉沙門曇 翼,曾結庵山巔,入是法三昧。感遍吉菩薩,徒觀其塔, 類多寶涌出以證經,宮如轉輪飛行而聽法。雙烏所 以示兆,今尚翔鳴;六象所以呈奇,時猶隱現。不可得 而思議者,蓋斯之謂歟!信如來之福庭,是菩薩之隱 嶽。儼乃考槃是卜,束缽深棲,建置戒壇,招集律行。若 夫秦衡上士,燕代高僧,數若稻麻,算同竹葦,服膺請 益,躡屩擔簦,宴坐不出,幾三十載。開元二十四年,帝 親注《金剛般若經》,頒詔天下,普令宣講。都督河南元 彥沖躬請儼重光聖日,遂闡揚幽贊,允合天心,令盲 者見日月之光,聾者聞雷霆之響。儼之演暢,蓋有力 焉。夫樂小法者,迷自我而為病;通大方者,懵開空之 法道。若夫會三歸一,觸理冥事,自優波離已下,猶或 病諸。而儼綱紀小乘,演暢大法,悟佛境之非有,識魔 界之為空。故能使涅槃將生死一如,煩惱與菩提齊 致。發心而登,佛地,非我而誰?白黑歸依,當仁不讓。昔 僧護法師常居石城,宴坐青壁,仰其中峰,「如有佛像, 願造十丈,以圖兜率。」良願未諧,護公長逝。梁武皇帝 詔僧祐律師馳傳經理,規模刻劃,意匠纔施。俄而山 塚崒崩,全身坐現,合高百餘尺。雖金石絲竹,四天之 供施常聞;功德莊嚴,十地之琱鐫尚闕。儼乃內傾衣 缽,外率檀那,布以黃金之色,鎔以白銀之相。銅錫鈆 鍇,球琳琅玕,七寶由是渾成,八珍於焉具足。雖寶積 獻蓋,界現三千;迦葉貢衣,金踰十萬,如須彌之現於 大海,若杲日之出於高山,此又儼之功德,不可思議 者也。故洛州刺史徐嶠、工部尚書徐安貞,咸以宗室 設道友之禮。國子司業康希銑、太子賓客賀知章,朝 散大夫杭州臨安縣令朱元眘,亦以鄉曲具法朋之 契。開元二十六載,恩制度人採訪使潤州刺史齊澣、 越州都督景諴、採訪盧見義、泗州刺史王弼,無不停 旟淨境,稟承法訓。齊公乃方舟結乘,奉迎,儼於丹陽、 餘杭、吳興諸郡,令新度釋子躬授具戒。自廣陵迄於信安,地方千里,道俗受法者,殆出萬人。凡禮佛名經 一百遍,設無遮大會十筵,而入境住持,舉無與比。夫 稟法傳授,從佛口生。有門人法華、曇俊、崇默、龍興、崇 一、開元、智符,稱心崇義、香嚴、懷節、寶林洪霈、覺引、灌 頂,皆不傾油缽,無漏浮囊。《經》不云乎:「如栴檀林,栴檀 圍繞;如師子王,師子圍繞。」信儼之威神有在,而法主 之功德不刊。將知三界無安,百靈共盡,此生已適於 後息,他世應見於前心。以天寶「元載歲次壬午,緣化 已畢,十一月三日現疾於繩床,七日午時坐終於戒 壇院,春秋六十有八。」粵其月二十五日,窆於寺南秦 山之下。高樹雙塔,光明踰於白雲;列植千松,秀色羅 於明月。經始則神邕崇曉,住持則惟湛道昭,並躬護 聖場,親傳智印。其餘三千門人,五百弟子,承《般若》之 深法,受《毗尼》之密行。盡號顓門。無待彌勒。天寶十五 載歲次丙申。萬齊融述《頌德碑》焉。

德秀[编辑]

按《宋高僧傳》:「德秀,俗姓孫氏,富陽人也。少出塵區,早 棲梵宇。當圓戒檢正,護浮囊匪定。常師留神律府,講 談之外,嘗哀鬼神乏食,恆以深更施其飲食,浙汭之 民,傾誠畏服。及終於定山,頗多靈異,則天寶初載也。 遷神座入塔。時天降舍利七顆,門人以瓶盛之,緘於 其塔。或發之,見秀齒上生舍利,紛紛而墜。後人還,累」 甓成浮圖。鄉人云。「恆有白蛇蟠屈。守塔樵牧之童無 敢近者。」

愛同[编辑]

按《宋高僧傳》:「愛同俗姓趙氏,本天水人也。代襲冠冕, 弱齡挺拔,惠然肯來,為佛家子。具戒後講《彌沙塞律》, 遠近師稟,若鱗羽宗乎鯤鳳也。昔南宋朝罽賓三藏 覺壽譯成此律,因出羯磨一卷。時運遷移,其本零落, 尋求不獲,學者無依。同遂於《大律》之內抄出羯磨一 卷。彼宗學者,盛傳流布,被事方全。孝和之世,神龍中」, 盛重翻宣,同與文綱等參預譯場,推為證義。義淨所 出之經,同有力焉。著《五分律疏》十卷,復遺囑西明寺 元通律師,重施潤色。後安史俶擾,焚燎喪寺,今無類 矣。

詮律師[编辑]

按《宋高僧傳》:「詮律師者,五臺縣人也。綵服出家,冠年 受戒。儀則清雅,眾稟綱繩。習毗尼宗,祕菩薩行。詮除 訓徒外,守默無撓,遠近有事,靡不豫知,人謂為得他 心通也。一食終日,敝衣遮體,不貯顆粒,房無縷綜。其 強本節用,造次不可及也。入滅之日,祥雲鬱密,天樂 錚鏘,闔寺僧徒,皆聞異香。」馥乃召集寺眾,執手告 辭,囑累門人,跏趺而滅云。

法慎[编辑]

按《宋高僧傳》:「法慎,姓郭氏,江都人也。孩抱之歲,誓志 空門,親愛所鍾,志不可奪。從瑤臺成律師受具戒,依 太原寺東塔,體解律文,絕其所疑,時賢推服。或一言 曲分於象表,精理自得於環中,聲振京師,如晞愛日。 諸寺眾請綱領,乃默然而東歸。既還揚都,俯允群願, 恆誦《金剛般若經》、如意輪般若佛心,我得此心,眾生 亦得如意勝願我如此,願眾生亦如。」謂《天台止觀》,包 一切經義,東山法門,是一切佛乘。色空兩忘,定慧雙 照,不可得而稱也。慎暑不攝齊,食不求飽,居不易坐。 四方捨施,歸於大眾;一身有無,均於最下。朝廷之士, 御命往還,路出維揚,終歲百數。不踐門閾,以為大羞。 仰承一盻,如洗飢渴。慎與人子言,依「於孝,與人臣言 依於忠,與人上言依於仁,與人下言依於禮。」佛教儒 行,合而為一。學者流誤,故親校經論,延來者聽受,故 大起僧坊;將警群迷,故廣圖菩薩因地;善護諸命,故 曲濟眾生壽量;以文字度人,故工於翰墨;以法皆佛 法,故兼采儒流;以我慢為防,故自負衣缽;以規矩為 任,故綱正緇林;以發揮道宗,故上行恭禮;以感慕遺 跡,故不遠他邦;以龍象參議,故再至京國;以軌度端 明,故研精律部焉。黃門侍郎盧藏用,才高名重,罕於 推挹,一見於慎,慕味循環,不能離坐。退而歎曰:「宇宙 之內,信有高人。」黃門於院中,置以經藏,嚴以香燈,天 地無疆,像法常在。太子少保陸象先、兵部尚書畢構、 少府「監陸餘慶、吏部侍郎嚴挺之、河南尹崔希逸、太 尉房琯、中書侍郎平章事崔渙、禮部尚書李憕、辭人 王昌齡、著作郎綦毋潛,僉所瞻奉,願同灑掃」,感動朝 宰如此。以天寶七載十月十四日,晨興盥漱,就胡床 跏趺,心奉西方。既曛而滅於龍興寺別院。春秋八十 三,夏六十二。緇素弟子,北距泗、沂,南踰嶺徼,望哭者 千族,會葬者萬人。其上首曰會稽曇一、閩僧懷一、南 康崇叡、晉陵義宣、錢塘譚山寺惠鸞、洛京法瑜、崇元 鶴林寺法勵、法海、維揚惠凝明、幽靈祐靈一等,罔不 成樂說辯才,入《法華》三昧,眾所知識,物之依怙。「天上 甘露,正味調柔;人中象王,利根成熟。音樂樹下,長流 福慧之泉;雪山峰頂,仰見清涼之月。金剛決定,煩惱 無餘;優曇開敷,香潔盈滿。」法施之恩,郡居之感,哀奉 色身,經始靈塔於蕪城西蜀岡之原,像教也。幽公自幼及衰,恆所親侍。後請禮部員外郎趙郡李華為碑 紀述,大曆八年癸丑十二月也。大理司直張從申書, 趙郡李陽冰題額。其塔亦幽公經度。建塔之地,廣袤 如素,高卑得中。周臨四衢,平視千里。門人環蒔列柏, 薦以名香。其塔屬《會昌》中,例皆毀焉。

道光[编辑]

按《宋高僧傳》:「道光姓褚氏,踰齔出家,方冠受具,詣光 州和尚,學通毗尼。於時夏淺德崇,壇場屬望。蓋天賚 真士,為東南義虎,雲雨慈味,笙鏞道聲。光持《法華經》, 創塔廟,洎沒身不怠也。上元元年庚子仲秋示疾,終 於本寺,春秋七十九,法臘五十八。是日馳陽,昧昧淫 雨。」烈風崇朝,嘉木為折,乃東土福盡之徵也。俄 然喜氣五色,亭亭如蓋,移晷不散,遍映精廬,即西方 往生之意也。初光未歿,其月三日質明支疾,凝神依 色身觀彌陀具相現在其前,滿庭碧華,昔所未睹者。 四日昧爽,有異人請光為和尚,遂開目彈指曰:「但發 菩提心。」至五日,曼陀羅華自天而雨。門人神烈義津, 追慕弗遑。各分法味,流布行化,香火無窮云。

鑒真[编辑]

按《宋高僧傳》,「鑒真姓淳于氏,廣陵江陽縣人也。總丱 俊明,器度宏博,能典謁矣,隨父入大雲寺,見佛像感 動夙心,因白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許焉。登便就智滿 禪師循其獎訓。屬天后長安元年,詔於天下度僧,乃 為息慈,配住本寺,後改為龍興。迨中宗孝和帝神龍 元年,從道岸律師受菩薩戒。景龍元年詣長安,至二 年三月二十八日,於實際寺依荊州恆景律師邊得 戒。雖新發意,有老成風。觀光兩京名師,陶誘三藏教 法,數稔該通。動必研幾,曾無矜伐。言旋淮海,以戒律 化誘,蔚為一方宗首。冰池印月,適足清明,猊座揚音, 良多響答。」時日本國有沙門榮叡、普照等,東來募法, 用補缺然,於開元年中達於揚州,爰來請問。禮真足 曰:「我國在海之中,不知距齊州幾千萬里,雖有法而 無傳法人,譬猶終夜有求於幽室,非燭何見乎?願師 可能輟此方之利樂,為海東之導師乎?」真觀其所以, 察其翹勤,乃問之曰:「昔聞南嶽思禪師生彼為國王, 興隆佛法是乎?又聞彼國長屋曾造千袈裟,來施中 華名德。」復於衣緣繡偈云:「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 佛子,共結來緣。以此思之,誠是佛法有緣之地也。」默 許行焉。所言長屋者,則相國也。真乃募比丘思託等 一十四人,買舟自廣陵齎經律法。離岸,乃天寶二載 六月也。至越州浦,止署風山。真夜夢甚靈異,纔出洋, 遇惡風濤,舟人顧其垂沒,有投棄。香木者,聞空中 聲云:「勿投棄。」時見舳艫,各有神將,介甲操仗焉。尋時 風定,俄漂入蛇海。其蛇長三丈餘,色若錦文。後入魚 海,魚長尺餘,飛滿空中。次一洋,純見飛鳥集於舟背, 壓之幾沒。洎出鳥海乏水,俄泊一島池且泓澄,人飲 甘美,相次達於日本。其國王歡喜,迎入城大寺安止。 初於盧遮那殿前立壇,為國王授菩薩戒,次夫人王 子等,然後教本土有德沙門足滿十員,度沙彌澄修 等四百人,用白四羯磨法也。又有王子一品,親田,捨 宅造寺,號招提,施水田一百頃。自是已來,長敷律藏, 受教者多。彼國號大和尚,傳戒律之始祖也。以日本 天平寶字七年癸卯歲五月五日,無疾,辭眾坐亡,身 不傾壞,乃唐代宗廣德元年矣。春秋七十七。至今其 身不施苧漆。國王貴人信士,時將寶香塗之。僧思託 著《東征傳》詳述焉。

守直[编辑]

按《宋高僧傳》:「守直,字堅道,錢塘人也,姓范氏,齊信安 太守瑝之八葉。禮既冠,眾君子器之。夙有丘園之期, 不顧元纁之錫,遂詣蘇州支硎寺圓大師所受具足 律儀。是夜眼中光現,長一丈餘,持久方滅,蓋得戒之 驗也。後抵江陵,依真公,三年練行尋禮,天下二百餘 郡,聖跡所在,無不至焉。見無畏三藏,為受菩薩戒。聞」 普寂大師傳《楞伽》心印,講《起信宗論》二十餘遍,《南山 律鈔》四十遍,平等一雨,大小雙機,在乎圓音,未嘗少 異。乃立願誦《華嚴經》。還於中宵夢神人施珠一顆,及 覺,惘惘然如珠在握。是歲入五臺山,轉《華嚴經》二百 遍,追夙心也。宏覽大藏經三過,廣正見也。至開元二 十六年,有制舉高行道俗,請正名,隸大林寺。後移籍 天竺,住靈隱峰,時大曆二年也。至五年三月,寓於龍 興淨土院,謂左右曰:「夫至人乘如而來,乘如而去,示 其心然也。而愚夫欲以長繩繫彼白日,安可得乎?吾 景落桑榆,豈淹久也。」以其年此月二十九日告終,春 秋七十一,僧臘四十五。其間臨壇度人多矣。顯名者 洞庭辯秀、湖州皎然、惠普。道莊,會稽清江。清源,杭州 擇鄰。神偃,常州道進晝公。著《塔銘》云。

嚴峻[编辑]

按《宋高僧傳》:「嚴峻,姓樊氏,濰州人也。父任硤州長史、 昭王府司馬。峻性地夷然,學習明利。年及十九,應進 士舉。倏罹荼蓼,思報劬勞,投南陽佛寺。後抵荊州玉 泉山蘭若,遇真禪師,示其禪觀。入城泊大雲寺。峻秉持戒印,用之不刓,憑附浮囊,渡之攸往。眾請臨壇,復 舉律之宗主,黽勉承命。忽逢觀淨禪師,頓明心法。大」 曆元年,思往清涼山,未達廬陵,見顏魯公,一言相契, 膠漆如也。二年春,宜春太守俾僧正馳疏請召。四年 春,洪州刺史李華員外延入大明寺,住止。三月中,俄 命沭浴換衣,舉望空虛,合掌而逝。春秋五十九。遷塔。 弟子圓約等於寺前大泉池立碑存焉。

曇一[编辑]

按《宋高僧傳》,「曇一姓張氏,蓋韓人也。其先軒轅賦姓 至良,佐漢侯於留,魏晉已還,衣冠繼代。曾祖恆,隋太 常卿,扈蹕揚都,遂家於越。恆生孝廉翼,翼生處士蕆, 蕆生一,令聞江南,今四葉矣。一宿植淨因,生知慧性, 弱而敏悟,長而聰明。年十五,從李滔先生習詩禮,終 日不違。十六,聽雲門寺茂亮法師經論,一聞懸解。法」 師異之,謂其母孟氏曰:「此佛子也,可令削髮,當與授 記。」亮即孝和皇帝菩薩戒師也,一聞而歡喜,有度世 之志。景龍中,承恩出家,隸在僧錄。年滿受具於丹陽 元昶律師,學通《事鈔》於當陽曇勝律師。既而鑽木見 煙,窺牆睹奧。開元五年,西遊長安,依觀音寺大亮律 師傳《毗尼藏》。崇聖寺檀子法師學《惟識》《俱舍》等論,安 國寺印度沙門受菩薩戒。於是蓮華不染之義,甘露 甚深之旨,一傳慧炬,了作梵雄,遠近瞻仰,如宗師矣。 然刃有餘地。時兼外學,常問《周易》於左常侍褚無量, 論《史記》於國子司業馬貞,遂漁獵百氏,囊括六籍,增 廣聞見。自是儒家,調御人天,皆因佛事,公卿嚮慕,京 師藉甚。時丞相燕國公張說、廣平宋璟、尚書蘇瓌、兗 國陸象先、祕書監賀知章、宣州涇縣令萬齊融,皆以 同聲,並為師友。雖支、許之會虛嘉,宗、雷之集廬嶽,未 云多也。《四分律》者,後秦三藏法師。梵僧佛陀邪舍傳 誦中華,與羅什法師共為翻譯。今之講授,自此員來。 魏法聰律師始為演說,聰授道覆,覆授光洎。隋朝相 部勵律師作《疏》十卷。西京崇福寺滿意律師盛傳此 疏,付授亮律師。其所傳授,一一依《勵律師疏》及唐初 終南宣律師《四分律鈔》三卷,詳略同異。自著《發正義 記》十卷,明兩宗之踳駮,發五部之鈐鍵。後學開悟,夜 行得燭,前疑泮釋,陽和解冰,佛日昭晰而再中,法棟 崢嶸以高峙,發正記中,厈破,南山持犯中可見也。二 十五年,仗錫東歸。明年,詔置開元寺,長史張楚舉為 寺主,因而居焉。一聲振京華,道高吳會,布大慈以攝 眾,修萬行以表儀。順風問道者,轂擊肩摩,函丈請益 者,波委雲萃。虛受之量,隨而演說。故前後講《四分律》 三十五遍,刪補鈔二十餘遍焉。江淮釋子,受木叉者 非一,登壇即不為得法。從持僧律,蓋度人十萬計矣。 至德之際,國步多艱,緇徒慢法,罕率經教。國相王公 出鎮於越,以一德名素高,請為僧統。一變清淨,大闡 熏修。浹旬之間,迴邪入正。善誘潛化,皆此類焉。始者 一入關謁明達法師,目之曰:「汝人中師子也。」又遇遵 善寺尼慈和,歌曰:「曇一師,解毗尼。大聰明,更無疑。」為 達人之所諺多矣。天寶十四載,淛河潮水南激,錢塘 大雲伽藍當茲湍𣵡,因請一講律,學徒千人,咸發大 願,每上念《摩訶般若》,乃止濤激,以福伍胥龍王,用茲 莊嚴,祈於衛護。五月晦夜,惚怳之間,見一神人,衣冠 甚偉,稽首謝曰:「蒙垂法施。」即改波流。未逾九十日,漲 沙五十里。道俗驚歎,得未曾有。一蔚為法主,大揚教 跡,發明前佛之付囑,保證後佛之護念。四句作偈,受 持者了於未了;一音演法,諦聽者聞所不聞。非夫天 地淳精,江山粹靈,與法作程,間世而生,孰能元通密 證,如此其大者乎?寺中洪鐘,一所作也。遠徵鳧氏,近 法雷門。生存累年,匠其規制;歿後三日,成於鎔造。聲 應百里,扛乎萬鈞。蒲牢叫而地震,師子吼而山嶪。警 悟聾俗,導引迷方,胡可言也。法謝形離,薪盡火滅。以 大曆六年十一月十七日,遷化於寺之律院,報齡八 十,僧臘六十一。即以明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遷座於 秦望山,從先和尚之塋也。《一》春秋已高,精爽逾勵,既 不衰憊,初無疾苦。忽謂侍者曰:「吾將掃禮墳塔,歸骨 於此。」數日之後,奄然而終。江淮之南,河洛之表,衣縗 制服,執紼送喪,號哭滿山,旛華蔽野。比夫劇孟之母 送車千乘,孔丘之墓栽樹萬株,可同年哉!門人越州 妙喜寺常照、建法寺清源、湖州龍興寺神玩、宣州隱 靜寺道昂、杭州龍興寺義賓、台州國清寺湛然、蘇州 開元寺辯秀、潤州棲霞寺昭亮、常州龍興寺法俊等, 早發童蒙,咸承訓誘。「三千弟子,仰梁木而增悲;八萬 門人,望栴檀而不及。」時會稽徐公浩,素敦鄉里之舊, 為碑頌德焉,大曆十一年也。

靈一[编辑]

按《宋高僧傳》:「靈一姓吳氏,廣陵人也。神清氣和,方寸 地虛,與太和元精合其純粹。年肇九歲,僻嫌朽宅,決 入梵園,墮息慈之倫,稟出家之制。暨乎始冠,受其具 足,學習無倦,律儀是修。示見談笑,欲明解脫,示人文 藝,以誘世智。初不計身中有我,我中有身,德全道成,

緣斷形謝。以寶應元年冬十月十六日寂滅於杭州
考證
龍興寺,春秋三十五,凡滿十五安居。臨終,顧謂弟子

行茶毗法,樹小浮圖焉。時左衛兵參軍李紓、嘉興縣 令李湯、左金吾衛兵曹參軍獨孤及,相與悼梁木之 既壞,慮陵谷之當遷。後之人禮應真之塔婆,昧應真 之德行,故刻石於武林山東峰之陽也。一家富貨殖, 既而削髮,推千金之產,悉讓諸孤昆弟所取者惟衲 衣錫杖。自爾叩維揚法慎師,學《相部律》,造乎微而臻 乎極。友善者慧凝、明幽、靈祐、會稽曇一、晉陵義宣,同 門三益,作者七人也。一咳唾塵境,繼日經行宴坐,必 擇山椒樹下。初舍於會稽山南懸溜寺,接禪者隱空 乾靖,討論《第一義諦》。或遊慶雲寺,復居餘杭宜豐寺。 寺鄰生丹山,門對佳「境,冏然獨往。暴風偃山,正智不 動,巨浪沃日,浮囊不飄。於是著《法性論》,以究真諦」,此 一之了悟也。每禪誦之隙,輒賦詩歌事,思入無間,興 含飛動,潘阮之遺韻,江謝之闕文,必能綴之,無愧古 人。循循善誘,門弟子受教,若良田之納膏雨焉。一跡 不入族姓之門,與天台道士潘志清、襄陽朱放、南陽 張繼、安定皇甫曾、范陽張南史、吳郡陸迅、東海徐嶷、 景陵陸鴻漸為塵外之友。講德味道,朗詠終日。其終 篇必博之以文,約之以修,量其根之上下,而授之藥 焉。一居寺高隅,初無井泉,一旦呀然而湧,噴金砂之 溜於庭之左右,挹之彌清,𣂏之無竭,蓋精至之感矣。 詩行於世,有選其尢者,入《間氣集》焉。

齊翰[编辑]

按《宋高僧傳》,「齊翰,字等,至吳興沈氏之子。高祖陳國 子祭酒。曾祖隋魏州司馬。祖考三世不仕。翰綺歲從 父至山寺,蹈高靜無塵之躅,惻然有宿命之知,固請 捨家。至天寶八載八月五日,奉制度配名永定寺。九 載十月,躋五分壇,納形具戒,移名開元寺。大曆中轉 隸武丘,皆兩州道俗所請從命也。」翰道性淵默,外則 淡然,跡不近名,身不關事,長在一室,寂如無人,豈比 夫駢行鼓簧之士哉?顓門相部義疏,精敏罕儔。明《法 華經》,主蘇湖戒壇,每當請首,則今時所謂壇長也。大 曆十年入流水念佛道場,是夜西方念中頓現,蓋純 誠之所致也。即以其年終於本院,春秋六十八,法臘 二十六。翰遇疾之日,謂門弟子曰:「有鶴從空飛下,迴 翔我前,爾曹見乎?必謝之期,安能免哉?」受業門人如 隱戒壇宣兌等,與吳興皎然結法門昆弟之交,俱高 潔難可輕量焉。

朗然[编辑]

按《宋高僧傳》:「朗然,俗姓魏,世襲冠冕。其先隨東晉南 渡,則為南徐人也。開元中入道,受業於丹陽開元寺 齊大師。天寶初,受具於杭州華嚴寺光律師,後徙靈 隱寺依遠律師,通四分律鈔,重稟越州曇一律師,精 研律部,講訓生徒,四遠響應。肅宗至德二年,恩命舉 移,隸名於慈和寺。上元中,刺史韋儇又請為招隱統」 領。大德即以其年講授之暇,著《古今決》十卷,解釋《四 分律鈔》數十萬言,繁雜義例,條貫甚明,大行於世。觀 其先列古人之義,有所不安,則判斷之,故號「決」也。決 中自序,初依天竺威律師學習,復從遠一二師也。凡 戒壇則二十六登,皆為壇席之主。《律鈔》凡二十八過, 講有饋遺者,隨豐薄受,而轉施悲信二田。凡於教理, 披文究義,皆言宿習之力也。執持戒檢,斯須不違。大 曆十二年冬癸卯,趺坐如常,恬然化滅,時年五十四, 僧臘三十五。越十三年春辛酉,建塔於山西原。縗麻 之徒,泣血千計。高行弟子清浩、擇言等請益弟子御 史中丞洪府觀察使韋儇、吏部員外李華、潤州刺史 韓賁、湖州刺史韋損、御史大夫劉暹、潤州刺史樊冕 皆歸心奉信。屯田員外郎柳識為碑頌焉。

大義[编辑]

按《宋高僧傳》:「大義字元貞,俗姓徐氏,會稽蕭山人也。 以天授二年五月五日特稟神異,生而秀朗。七歲,父 訓之以經典,日可誦數千言。年十二,請詣山陰靈隱 寺求師,因習內法,開卷必通,人咸歎之。屬中宗正位, 恩制度人,都督胡元禮考試經藏,義格中第一,削染 配昭元寺。自茲聽習,旁贍元儒。開元初,從吳郡圓律」 師受具,復依本州開元寺深律師學《四分律》指訓義。 因遊長安,深公已亡,乃摳衣法華寺元儼律師,其俊 邁出倫。儼云:「於今傳法,非子而誰?」及稱心本寺超律 師請為寺任。開元中喪親,誓入天台佛隴轉《藏經》,答 劬勞也。天寶中,遂築北塢之室,即支遁沃州之地也。 初夢二梵僧曰:「汝居此與二十日。」至寶應初,復夢曰: 「本期二十日今滿矣。魔賊將至,不宜更處。」無何,海賊 袁晁竊據剡邑,至於丹丘,義因與大禹寺迥律師同 詣左谿朗禪師所學《止觀》,而多精達。前後朝貴歸心 者,相國杜鴻漸、尚書薛兼訓、中丞獨孤峻、洺州刺史 徐嶠、次徐浩,皆宗人也。以大曆己未歲五月終於本 院,春秋八十九,僧臘六十三,殯於寺之北塢舊居,因 造塔焉。義前後戒壇計二十七登,受戒弟子三萬餘 人,終時,室中聞天樂聲,驗乎生誦《法華經》《大涅槃經》、 小大乘戒本,以為口業德行,非歸兜率,不往淨土,未可議其生處也。

義宣[编辑]

按《宋高僧傳》,「義宣者,晉陵人也。宿植利根,翛然出俗, 不煩師訓,砥礪厥心。納法後,孜孜律科,時無虛度。元 儒旁綜,長在篇章,卒問捷給。而稟延陵恭讓之風,雅 得毗尼之體。初,揚州法慎傳於舊章,淮甸之間推為 碩匠。天寶初,宣斂衽摳衣,諮詢彌久,輩流率服。慎且 歎賞曰:『可畏乎』!」宣講《終南事鈔》,請業於周律師之庭, 考覈尢精,乃著《折中記》六卷以解之,蓋慊融濟崿勝 諸師,有所紕繆故也。使是非各盡其分,人免據宗,而 阿比從此立稱耳。毗陵多出名士,僧有三宣、慧德、義, 是歟時於江都習業,與會稽曇一、閩川懷一、慶雲靈 一同門為朋也。晉陵既有三宣,慎門復出「三一」焉,江 表資為美談。宣天寶末盛行化導,罔究其終。

辯秀[编辑]

按《宋高僧傳》:「辯秀,俗姓劉氏,漢楚王交三十一代孫 也。秀幼孤,諸父哀,字禮如教,立孝自天生,而宿植緣 深,心田欲稔,因請伯氏出家長行。哀而捨旃,事靈隱 謀禪師,便能問津,圖入道之意。所聞指訓,如涼風入 懷,醒然清悟。天寶四年,受戒於東海鑒真大師,傳律 於會稽曇一。至德中,舉高行,隸名於吳郡開元寺。乾」 元中,下詔天下二十五寺,各定大德七人,長講戒律, 秀應其數也。頃年於淨土一門不愆於念,嘗謂人曰: 「昔聞西方之行,是有相大乘。此乃蓬心不直,非達觀 之說,何邪?夫出言即性,發意皆如,而一色一香,無非 中道,況我正念乎?」秀壇場一十六番度人,孤制,律樞 正持,僧綱自肯,湖南北皆宗仰焉。以建中元年六月 十五日寢疾而終,春秋六十七,法臘三十五。當其逝 日,有庭樹一本,枝葉扶疏,朝華正敷,而遽萎瘁。其年 七月五日,遷靈龕於武丘西寺松門之右。門人道亮、 道該,清會偕遶,栴檀之香樹也。故觀察使韋元甫、李 栖筠、虢州刺史李紓、御史中丞李道昌,盡欽慕往德, 亦林下之交。霅晝為碑頌焉。

如淨[编辑]

按《宋高僧傳》,「如淨,不詳何許人也。甫參法位,當納戒 津,明練毗尼,砥礪名節。時恆講勗,徒侶雲屯。辭筆偕 長,博達儒典。先是,關中行智首律師四分律疏,魏郡 法礪律師著疏別行。爾時關輔、河北各競宗泒,微似 參辰。隋末唐初,道宣律師以首大疏為本,造刪補律 鈔三卷,稍為會要,行事逗機。」貞觀已來,三輔、江淮、岷 蜀之間,多傳唱之次。奘三藏弟子懷素者,先習鈔宗, 後委棄宣、礪二師之學,於咸亨年中別述《開四分律 記》,後號《新章》。至代宗大曆中,新章舊疏互相長短。十 三年,敕集三宗律匠,重定二家隆殺,時以如淨推為 宗主。至建中二年,奏二疏並行,淨之力也。蓋以國相 元公載篤重素公崇其律教,乃命淨為《新疏主》作傳 焉。

鑒源[编辑]

按《宋高僧傳》,「鑒源者,不知何許人也。素行甄明,範圍 律道,苾芻表率,何莫由斯。後講《華嚴經》,號為勝集。日 供千人粥食,其倉簞中米粟纔數百斛,取之不竭。沿 夏涉秋,未嘗告匱。其冥感如此。其山寺越多徵應,有 慧觀禪師,見三百餘僧持蓮燈凌空而去,歷歷如流 星焉。開元中,崔冀公寧疑其妖妄,躬自入山,宿預禁 山四方,面各三十里,火光至第三夜,有百餘支燈現, 兼紅光可千尺餘。」冀公蹶然作禮,歎未曾有。時松間 出金色手,長七尺許,有二菩薩,黃白金色,閃爍然。復 庭前柏樹上,晝現一燈,其明如日,橫布玻璃山,可三 里所,寶珠一顆,圓一丈,熠爚可愛。西嶺山門懸大虹 橋,橋上梵僧、老叟、童子間出,有二炬,爛然空中,如相 迎送交過之狀。下有四菩薩,兩兩偶立,放通身光,可 高六七十尺。復見大松林後,忽有寺額,篆書「三學」字, 又燈下垂繡帶二條。東林之間,夜出金山,月當於午, 金銀二色燈,列於知鉉師墳側。韋南康皋每三月就 寺設三百菩薩大齋,菩薩現形捧燈,僧持香燈引挹 之,鑪在寺門矣。《白中》令敏中睹瑞興立此寺。大中八 年改額曰「開照。」源律師道化與地俱靈哉。弟子傳講, 東川所宗也。

志鴻[编辑]

按《宋高僧傳》,「志鴻,俗姓錢氏,湖州長城下若人。本名 儼,志鴻字也。少出俗於石門鄉寺,則梁靜林也。削染 受具訖,往茂苑,親道恆師盛集,研覈精微。時曇清、省 躬,互相切磋,卒成洪緒。然慊先德釋南山鈔,商略不 均,否臧無准,捕蟬忘後,補袞不完。囊括大慈、靈崿已 下四十餘師記鈔之元,勒成二十卷,號《搜元錄》。大曆」 中,華嚴疏主澄觀披尋,乃為序冠於首。然其解判不 無所長,其如科節繁碎,是其短也。春秋一百有八歲, 敕署為長壽大師焉。近世止行其字而已。今雙林累 遭兵革,加以水潦,碑碣失蹤,閟於言行也。吁!其儼公 氏族本生,必與南山宣律師相同,亦為美事矣。

===乘如===
考證
按《宋高僧傳》,乘如未詳氏族,精研律部,頗善講宣,繩

準緇徒,罔不循則。代宗朝翻經,如預其任,應左右街 臨壇,度人弟子千數。先是,五眾身亡,衣資什具,悉入 官庫。然歷累朝,曷由釐革。如乃援引諸律,出家比丘, 生隨得利,死利歸僧。言其來往,本無物也。比丘貪畜, 自茲而者,職由於此,今若歸官,例同籍沒。前世遺 事,闕人舉揚。今屬文明,乞循律法,斷其輕重。大曆二 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敕下,「今後僧亡物隨入僧,仍班 告中書門,牒,天下宜依。」如之。律匠非止訓二眾而已, 抑亦奮內眾之遺事,立功不朽,如公是乎?終西明、安 國二寺上座,有文集三卷。圓照鳩聚流布於後世焉。

清江[编辑]

按《宋高僧傳》:清江,會稽人也,不詳氏族。幼悟幻泡,身 居羈鞅。因入精舍,便戀空門。父母沮勸,建乎難拔。禮 曇一律主為親教師。諷誦經法,寓目俱通。長者品量 之曰:「釋門千里駒也。」於浙陽天竺戒壇求法,與同學 清源從守直和尚下為弟子,還聽習一公相疏,并《南 山律鈔》。間歲精義入神,舉皆通暢。而善篇章,儒家筆 語,體高辭典,又擅一隅之美,時少倫擬。其褊懆之性, 不與人類。嘗於一公少因不足,亦有捨和尚之譏。由 是遊方服勤,凡云律筵,無不預者。自責己曰:「天下行, 半少有如我本師者。」還會稽,一公猶老,當其僧大集 時。《木唱》某再投和尚攝受,時一公詬罵,江雨淚而 懺悔曰:「前念無知,後心有悟,望和尚大慈,施與歡喜。 苟不許收,則越人不可以強售章甫也。」一公憫其數 四求哀,乃曰:「為汝含垢。」遂為師資如初。江有禪觀之 學,大曆八年於汝濆遇忠國師,因弟子說自忠曰:「此 律師是和尚鄉人。」乃欣然相會。尋往南陽,再謁國師, 密傳心要焉。

靈澈[编辑]

按《宋高僧傳》,「靈澈,不知何許人也。稟氣貞良,執操無 革,而吟詠性情,尢見所長。居越谿雲門寺。成立之歲, 為文之譽襲遠,講貫無倦,生徒戾止,如闤闠焉。故祕 書郎嚴維、劉隋州長卿、前殿中侍御史皇甫曾,睹面 論心,皆如膠固,分聲唱和,名散四陬。澈遊吳興,與杼 山晝師一見,為林下之遊,互相擊節。晝與書上包佶」 中丞,盛標揀其警句最所重者,《歸湘南》作,則有「山邊 水邊待月明,暫向人間借路行。如今還向山邊去,惟 有湖水無行路」句。此僧諸作皆妙,獨此一篇使老僧 見欲棄筆硯。伏冀中丞高鑒深量,其進諸乎?其捨諸 乎?方今天下有故,大賢勤王,輒以非急干請視聽,亦 昭愚老僧不達時也。然澈公秉心立節,不可多得,其 道行空慧,無慚安遠。復著《律宗引源》二十一卷,為緇 流所歸。至於元言道理,應接靡滯,風月之間,亦足以 助君子之高興也。其為同曹所重也如此。晝又齎詩 附澈去,見佶禮遇非輕。又權德輿聞澈之譽,書問晝, 公迴簡極筆稱之。建中貞元已來,江表諺曰:「越之澈, 洞冰雪。」可謂一代勝士,與杭標、霅晝分鼎足矣,不測 其終。

省躬[编辑]

按《宋高僧傳》:「省躬,睦州桐廬人也。為童強識,耆宿呼 語,怪其志大而言高,每厭樊籠。忽投聖德寺,慕道從 師,敕恩得度,性靈天發,於毗尼道學如溫習。復擇名 師,得姑蘇開元道恆。師恆曰:『甚矣,吾得躬也』。門人日 益親。及乎探賾精微,愈征愈遠。時有擊論互指為迷 者,必請見躬,為其判之,坐分曲直。諺曰:『義盡省躬言』」 到躬義無不盡也。其博綜律乘,扞禦師門也若此。恆 曰:「自吾有躬也,惡言不聞矣。」躬避席翼拱而對曰:「某 不佞也,仰師之道,若採扶桑以啖。」「蠶,所患者,未能 嘔繁絲以報主耳。」恆曰:「視子吐園客五色絲可供黼 繡之資。」言太謙矣。晚赴維揚之召,廣訓徒焉。然其滿 口雌黃,品藻否臧,古今之義,生徒明敏者各錄之,都 加潤色,號《順正記》十卷,行之復著。分輕重物儀,別行, 沿襲十三門章條例外加近世現有物之重輕,頗為 要用。躬復高儒,學作碑頌越多。以其曾化邪溝,故呼 《淮南記》主,自號「清泠山沙門」焉。

神皓[编辑]

按《宋高僧傳》,「神皓,字恆度,姓徐氏。八代祖摛,齊竟陵 王西邸學士。子陵,梁尚書左僕射。迨,陳國亡,因佐吳 邑,遂家姑蘇。皓乃為吳郡人也。天性耿潔,風韻朗邁, 幼負脫俗之姿,尋依錢塘龍泉道場一公出家。天寶 六年降版,詔精擇真行,一州許度三人。皓居薦首,因 隸僧籍於包山福願道場。初進具於興大師,次通律」 鈔,於曇一後開講《律鈔》,五昇壇場,遂乘舟歸包山,使 野叟誅茅,山童掃石,逍遙棲息,旋增修屋宇。乾元元 祀,有詔天下二十七寺,各奏大德七人,長講戒律,因 請住開元寺,欲果其願,且懼簡書,遂僶勉從命。奉戒 弟子開州刺史陸向、前給事中巖涗、服道弟子禮部 侍郎劉太真、前大理評事張象、欽風弟子前廉史亞 相李棲筠請綱任海隅一邑,緇伍三變。至於道末年, 工於圓宗,別置西方法社,誦《法華經》九千餘部。貞元六年十月,開元寺遇疾。至十二月,顧囑弟子維亮曰: 「我棄世後,可歸洞庭故山,置塔說法而終。」是夜瑠璃 色天,星霣如雨,西方兆朕,密現於前。春秋七十五,僧 臘四十三。門人維亮,有文有道,獨步當時,執師之喪, 不以證而廢教也。傳法弟子道超、靈俊、道濬、道稜、維 讓、維誠,皆一時英邁。霅晝為墳塔碑,頌美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