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18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八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八十七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八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一百八十七卷目錄

 僧部列傳六十三

  元二

  盤谷       懶牛和尚

  宗廓       詳悟

  原熙       英辯

  妙高       汝霖

  福遇       妙文

  永達       普就

  如珙       黑漆光

  澄鑑       正逵

  淨伏       祖瑛

  妙恩       志德

  衣和庵主     良琦

  普喜附端無念 了萬

  契祖       文墊

  祖秀       思珉

  德林       徐澤

  真淨       至明

  悟逸       自如

  了性       文明

  善達       妙鑅

  栯堂益      殷震

  寶嚴       自閒

  融照       行端

  優曇       恭都寺

  善繼       長溪

  清茂       希齡

  德富       元智

  德謙       慕容德

  紹睿       子文

  明本       大同

  永寧       必才

神異典第一百八十七卷

僧部列傳六十三[编辑]

元二[编辑]

盤谷[编辑]

按《明高僧傳》:「盤谷,號麗水,海鹽人。師貌不揚,而志氣 超邁,博覽經史,性耽山水之樂。至元中,遊五臺、峨眉、 伏牛、少室,名山勝地。嘗云:『足跡半天下,詩名滿世間』。 時駙馬高麗瀋王聞師德望,具書聘講《華嚴》於杭之 慧因寺。師展四無礙辯,七眾傾伏。王大悅,師聲價益 重。後至松郡,構精舍,勤修淨業,日課彌陀佛號。年七」 十餘,無疾,預告以時,端坐而寂。有《游山詩集》行世。

懶牛和尚[编辑]

按《和州志》:「懶牛和尚,和州人。元至元間,隱天門。既說 偈已,即沿麓至磯頭,舉步大江,如履平地。徐至中流, 跏趺而坐,回旋水面,久之方沒。越十三日,坐沙洲上, 衫履無少脫,儼然如生,群鳥環鳴,乃輿歸茶毗焉。時 廉訪使幹克莊記其事。」

宗廓[编辑]

按《繼燈錄》:江州東林無外宗廓禪師,南昌魏氏子。初 參悅堂,堂問「溪聲盡是廣長舌」因緣,機語相契,遂承 印記。初住雲居,晚遷東林。臨終偈曰:「吾年七十一,世 緣今已畢,挨倒五須彌,夜半日頭出。」倏然而終。

詳悟[编辑]

按《陝西通志》:「詳悟,號圓通,高僧也。能悟禪教。至元十 一年,於富平金粟山右石穴,遂禪定焉。其徒頌之曰: 『樂山樂水,為仁為智』。今骸尚在穴中。」

原熙[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杭州徑山佛智晦機原熙禪師,族 豫章唐氏。世業儒西山明覺院明公乃師族叔父,聚 宗族子弟教世典。師與兄原齡俱習進士業,原齡既 登第,師遂從明公祝髮焉。將遊方,其母私具白金為 裝,師謂財足喪志,即善言辭之,不持一錢以行。聞物 初闡化玉几,往依之。物初與語,驚異,留侍左右。後謁」 東叟穎於南屏,命掌記。至元間,總統楊璉真伽奉旨 取育王舍利,親詣師求記述舍利始末,因招與俱。師 辭曰:「我有老母,兵後存亡不可知。」遂歸江西。則原齡 先以臨江通判從文丞相起兵死,獨母在堂,師奉之 以孝聞。元貞二年,出世百丈。居十二載,法席振興。至 大初,應淨慈請,入寺日行中書省,行宣政院,官屬俯 伏迎請,發揚宗旨,四方英衲,一時輻輳。居七載,遷徑 山,已而杖策歸南屏山下。百丈大仰之徒,聞師退閒, 爭來請,師辭不獲已,遂返仰山。居三年,將示寂,手書 與所往來書偈示眾,擲筆而化,延祐六年閏八月十 有七日也。壽八十二,於金雞石下葬焉。其弟子在杭

者,又分爪髮,塔於淨慈西隱
考證

英辯[编辑]

按《明高僧傳》:「英辯,號普覺,俗姓趙,垂髫為驅烏沙彌。 弱冠受具戒。年二十有五,得傳於柏林潭法師之學。 未三祀,出世於秦州景福寺。其道大震,聲馳四表,摧 伏異見,樹正法幢。辯之資性真純,如玉含璞,不加雕 繪,人愛重之。至於悍卒武夫,亦能敬其為無佛世之 佛也。每得䞋幣,悉以刱梵剎,食僧伽,施貧乏。元世祖」 聞其高風,降旨旌異。至延祐元年六月庚戌,無疾而 端坐示寂。煥異景於《易》簀之夕。標奇跡於火葬之餘。 塔於普覺寺之後。閱世六十有八,僧臘六十有一。

妙高[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杭州徑山雲峰妙高禪師,福之長 溪人也。家世業儒,母阮夢池上嬰兒合爪坐蓮花心, 手捧得之,覺而生師,因名夢池。幼而神彩秀發,嗜書 力學,尢耽釋典,願學出世法,依吳中雲夢澤公繼受 具戒。師銳意在道,首參癡絕,次見無準,準尢器重,尋 之育王,見偃溪,入堂掌藏鑰。一日,溪舉譬如牛過窗 楞,頭角四蹄都過了,因甚尾巴過不得?」師劃然有省, 即答曰:「鯨吞海水盡,露出珊瑚枝。」溪云:「也只道得一 半。」後出世,住南興大蘆,遷江陰勸忠、霅川何山、蔣山 虛席,奉朝命居之。歷十有三載,眾踰五千指。德祐改 元,元兵渡江,軍士有迫師求金者,以刃擬師。師延頸 曰:「欲殺即殺,吾頭非汝礪刃石。」辭色了無怖畏。軍士 感動,叩頭而去。丞相伯顏見師加敬,施牛百,齋糧五 百,寺賴以濟。遷徑山,寺罹回祿,草創纔什一。師究心 興建,不十年悉還舊觀。至元戊子春,僧錄楊璉真伽 奉旨集江南教禪諸德,朝覲論道。上問:「禪以何為宗?」 師進前奏云:「禪也者,淨智妙圓,體本空寂,非見聞覺 知之所可知,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上又云:「禪之宗 裔可歷說。」師云:「禪之宗裔,始於釋迦。世尊在靈山會 上,拈起一枝金色波羅花,普示大眾,惟迦葉微笑。世 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迦葉』。由此代相 授受,而至菩提達磨。達磨望此東震旦國,有大乘根 器,航海而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為禪 宗也。」上嘉之。師因從容奏云:「禪與教,本一體也。譬如 百千異流,同歸於海,而無異味。又如陛下坐鎮山河, 天下一統,四夷百蠻,隨方而至,必從順承門外而入, 到得黃金殿上,親睹金面皮,方可謂之到家。若是教 家,只依著文字語言,不達元旨,猶是順承門外人。若 是禪家,雖坐破六七個蒲團,未得證悟,亦是順承門 外人,謂之到家俱未也。是則習教者必須達元旨,習 禪者必須悟自心。如臣等今日親登黃金殿上,睹金 面皮一番,方可稱到家人也。」上喜,賜食而退。陛辭南 歸,《示眾》云:「我本深藏嵒竇,隱遯過時。不謂日照天臨, 難逃至化。」又云:「衲被蒙頭萬事休,此時山僧都不會」, 山中復災,師謂眾曰:「吾負此山債耳。」遂竭力再營,建 《匯殿坡》為池,他屋以次而成。癸巳六月十七日,書偈 而逝,壽七十五,臘五十九。葬寺之西麓。

汝霖[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蘇州萬壽竺田汝霖禪師,四明昌 國王氏,從郡之慈溪永樂寺梅澗福公出家。既祝髮 受具,聞天童止泓道化,往參拜。泓密奇之,遂命為侍 者。泓室中舉趙州狗子無佛性話勘驗來學,眾皆未 喻,師已豁然矣。已而見悅堂,誾於杭之靈隱,堂器之, 命典記室。會其受業師祖方嵒,會公赴龍興上藍,以」 師侍行。因遊百丈,晦機素知師,遂命分座。師每有著 述,晦機閱之加敬。未幾,繼祖住上藍,大振法道,緇白 翕如。久之,升明之雪竇,閱三載。松江澱山缺席屈師。 俄寺燬,師不憚劬勩,十餘年間,殿堂眾宇,皆一新之。 晚主萬壽,僅一載,示微疾,更衣書偈,訣眾而逝。後至 元五年五月二十五日也。茶毗,舍利五色。如菽粟者 不可勝數。人爭得之。或後至者掘土而淘。亦滿其意。 徒眾分舍利骨石為二。一塔澱山。一歸葬龍山之西 岡。壽六十六。臘五十。

福遇[编辑]

按《繼燈錄》:西京寶應還源福遇禪師,霍州靈石王氏 子。依邑之兜率薙落,遍遊講肆,雄辯如流。景聆靈隱 禪師道眼圓明,投誠參究。一日聞隱上堂,舉「切忌從 他覓,迢迢與我疏」語師頓領悟,即承印可。初住天慶, 次寶應終,壽六十九,臘四十九。

妙文[编辑]

按《明高僧傳》:「妙文,蔚州孫氏子也。九歲出家,十八受 具。已而遊學於雲朔燕趙之境。二十一抵京師,依大 德明和尚學圓頓教,遂陸沉於眾。十有一年,眾請出 世,始赤服升猊座,縱無礙辯,若峽倒川奔。及乎閒居 簡默,言不妄發,其涵養沖挹,無欲速,不躁進,大類如 此。年四十八,住薊之雲泉。勤儉節用,老者懷其德,少」 者嚴其教,故眾睦而寺治。廩有餘粟,以賑饑民,薊人 稱之。世祖召見,顧謂侍臣曰:「此福德僧也。」詔居寶集。 自爾教乘,法席益盛,性相並驅,僧俗溥濟。斯時海內 講席紛紛,方膠錮於名相,凝滯於殊途。文獨大弘方等,振以圓宗,使守株者融通於寂默之表。龍象蹴踏, 競駕一乘。年逾八十,專修念佛三昧。延祐六年,預知 時至,誡諸弟子,高聲稱「彌陀佛名」,面西趺坐,手結三 昧印,泊然而蛻。塔於平則門外。

永達[编辑]

按《繼燈錄》:「西京寶應月巖永達禪師,汾陽劉氏子。下 髮於本州天寧寺。每以生死自策勵。南詢,聞靈巖法 雷遠震,遙餐風德,趼足往參,一見器之,親炙積久,遂 入閫奧。住寶應,一日示疾,泊然而逝。」

普就[编辑]

按《繼燈錄》:封龍山古巖普就禪師,生滹陽劉氏族。十 五,往禪慶出家,參靈巖。巖以本分鉗錘重加鍛煉,疑 情爆然頓落。大德六年,月菴海禪師退席本寺,具疏 請師開堂,朝旨賜「妙嚴弘法大禪師,俄封龍堅。後歸 隱靈棲,未幾示寂,世壽七十有七。」

如珙[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四明育王橫川如珙禪師,永嘉大 姓林氏。有叔父為禪沙門者曰正則,視師幼不肉食, 愛之,乃度其祝髮,預戒於廣慈院。初見石田於靈隱, 及癡絕至,猶留從之,然終疑礙無入。聞天目居太白, 往投以疑。目舉南山筀筍,東海烏蠈」,師擬對,目打之。 師忽有省,遂留執侍。國清斷橋,延師典藏。橋遷淨慈, 命為第二座,尋又為第一座。丞相以師有行解,可師 表,以鴈山靈嵒命出世,繼遷能仁。既歸放牧寮,辭病 不應迨。至元十年,有旨授師育王。上堂:「地大、水大、火 大、風大。若一念無疑,地不能礙。若一念無愛,水不能 溺。若一念無瞋,火不能燒。若一念無喜,風不能飄。如 此即是無依道人,佛從無依生。若悟無依,佛亦無得。」 師為藏穴寺側,曰此庵。乃自為銘云:「病叟今年六十 六,死日將至。火化好,土化好。」西堂唯庵貫和尚云:「古 鄮山中有片荒地。因疊石為塔焉。」銘曰:「天生一穴,藏 吾枯骨。骨朽成土,土能生物。結個葫蘆,挂趙州壁。永 脫輪回,超三世佛。」將沒書訣眾語而化,年六十八。至 元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也。」門人稟遺誡。窆全體於 塔焉。

黑漆光[编辑]

按《鎮江府志》:「黑漆光,名法明,示蹟於萊州即墨縣荊 溝村。以試經得度於郡之崇福寺,精練法華。每遊州 邑聚落間,遇有孕婦,為講藥草喻品,其娠即輕便。至 元間,來鎮江,有木客為風濤所敗,即示以觀世音號, 俾急誦,遂獲安濟。居鶴林寺,值歲旱,籲禱不應。法明 甚憫之,乃以積薪為窣堵,遂捐身入化。火方焚,隨大」 霪三日,雨足天霽,眾奔聚觀,尚餘真身,危坐燼灰無 少損,但益以光明如墨漆。州牧以聞,賜號「黑漆光菩 薩。」

澄鑑[编辑]

按《繼燈錄》:「福寧州支提山愚叟澄鑑禪師,本州寧德 張氏子。依政和龍山剃落,參無文璨禪師,遂入其室。 初住白雲,至元二十年,世祖敕賜住持支提,賜號通 悟明印大師。後示寂,書偈曰:『八十二年,落賺世緣。躍 翻觔斗,應跡西乾』。沐浴更衣,趺坐而化。」

正逵[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杭州中天竺一關正逵禪師,番陽 人,姓方氏。參晦機於淨慈。機問:「甚處人?」師曰:「番陽人。」 機曰:「番陽湖水深多少?」師曰:「瞪目不見底。」機曰:「恁麼 則浸爛衲僧鼻孔也。」師曰:「終不借和尚鼻孔出氣。」機 曰:「畢竟借誰鼻孔出氣?」師曰:「恭惟和尚萬福。」機肯之, 命充侍者。逾二年,往依中峰於天目山。久之,徑山原 叟命掌記中天竺,笑隱又俾分座。既而出世金陵,崇 因帝師授以「佛日普照」之號。遷鳳山資福,陞主報國。 至中天竺示寂,年五十有七,僧臘四十有四。

淨伏[编辑]

按《繼燈錄》:杭州徑山虎巖淨伏禪師,淮安人。至元二 十一年正月,帝御大明殿受朝賀,因問南禪才者,右 相和禮霍孫首舉師,師作偈以進,帝覽悅而問曰:「戒 勿殺有道者,試為朕言之。」師對曰:「有宋仁宗皇帝一 日語群臣曰:『朕夜來饑甚,思欲燒羊』。群臣奏曰:『陛下 何不宣付有司辦之』?仁宗曰:『朕偶饑思爾,慮為常例, 寧忍一時之饑,不忍啟無窮之殺』。」殿下皆稱萬歲。上 嘉納,即受帝師戒

祖瑛[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四明育王石室祖瑛禪師,族姓陳 氏,蘇之吳江人。齠年出家於里之普向寺,十五祝髮, 尋受具戒,即杖策遊方。初從虛谷於仰山,聞淨慈晦 機道化,亟往投之,一見契合,遂留執侍,繼掌記室聲 聞。天童出世,四明隆教,升浙江萬壽,鄞之雪竇育王。 謝天童平,石砥問疾,有偈曰:『是身無我病根深,慚愧 文殊遠訪臨。自有簷花談不二,青燈相對笑吟吟。法 身遍在一切處,噇飯噇空得自由。太白鄮峰煙雨裡, 筍輿來往亦風流』。」迨謝事,遂退處於受經,自號罷休 老子,又稱鴻一道人。毘陽鄭東季明作《罷休老子傳晚年得痿痺疾,造一龕,詔曰「木裰」,日坐其中,絕不涉 人事。至正癸未三月,定中見一衰衣婦人叩頭,請師 應身為國王。師曰:「吾不願生天王家。」逾月十有七日, 趺坐化去。闍維以其遺骨鍛之,遵治命也。既而炭灰 已盡,益以香薪,百鍊不回,鎔作金銅色,扣之有聲。四 眾驚異,附葬於三藏道法師塔右。粵三年,吳興鄭希 聖七月二日夜,夢師高坐語希聖曰:「此兜率內院也, 慈氏菩薩今現在宮」中說法,汝往拜之。希聖往觀內 院境之勝,眾之多,如《經》所云,古林茂蔚,以偈有云:「毘 嵐風折須彌桂,摩竭魚吞般若舟。」

妙恩[编辑]

按《繼燈錄》:「泉州開元斷崖妙恩禪師,全州倪氏子。初 遍參名宿,旋入雪峰湘和尚之室。湘器之,至使分座。 退居善見,痛自韜晦。至元二十二年,僧錄劉鑑義言 於行省,奏合開元百二十院為一禪剎,延師為開山 第一世,堅致不獲謝。師履行純實,律身清苦,終始無 斁,脅不沾席者四十二年,語言無華而人心悅服。叢」 林法敝以之具興圓寂。既火而雨舍利。藏於西山。賜 諡「廣明通慧普濟禪師。」有《上生經解》《語錄》行世。

志德[编辑]

按《明高僧傳》:「志德號雲巖,山東東昌劉氏子也。十二 受經於順德開元寺海聞和尚,聞真定法照禧法師, 大弘慈恩宗旨,於龍興寺徑從之學,而盡得其蘊。至 元二十五年,詔江淮諸路立御講三十六所,務求其 宗正行修者分主之。德被選,世祖召見,賜宴并紫方 袍,命主天禧、旌忠二剎,日講《法華》《華嚴》《金剛》《唯識》等」 疏。三十一年,特賜「佛光大師」之號。每與七眾授戒,必 令其父母兄弟相教無犯。至於然香、然頂,指為終身 誓。居久,盡出衣缽,新其殿廡樓閣。或歲儉,乃煮糜食 饑,殍數萬人。建康流俗尚醪醴,好結官吏,德獨以律 繩朿徒眾,謹飭出止,若誤用常住物者,誤一罰百,故 犯者擯之。居天禧三十餘年,一衲一履,終身不易。午 過不食,夜則危坐達旦,以苦誦喪明。忽夢梵僧迎居 內院,高坐空中,散花如雨,因示微疾。至治二年二月 七日,猶誦經不輟。頃之,辭眾安坐而化。世壽八十八, 龕留二十一日,顏貌紅潤如生。闍維,舍利無筭,會者 數萬人。塔江寧張家山。學士趙孟頫為銘。

衣和庵主[编辑]

按《蘇州府志》:「衣和庵主,崑山人,居雪竇之棲雲,畜二 虎,恆跨以遊,後徙二靈終焉。初,雪竇千丈巖巔有藤 一枝,蜿蜒其上,下臨不測,乃盤結成龕,為師藏修之 所,故號棲雲。大德丁未,燬於兵,虎為人害。至元丙子, 復其庵,肖其像。於是二虎前伏,仍不為害。」

良琦[编辑]

按《列朝詩集》:良琦,字元璞,吳郡人。自幼讀書,禮石室 瑛為師,學禪白雲山中。性操溫雅,淡無纖塵。鐵崖云: 「琦公既究禪理,兼通儒學,能詩,其餘技耳。」住天平山 之龍門及欈李興聖寺。

普喜附端無念[编辑]

按《明高僧傳》:「普喜,號吉祥,山東人也。身偉,面黑而瘠, 貌類梵僧。早歲懇父母出家,父母責以無後為大,因 娶育二子,已而始得為沙門。精究慈恩相宗,研習《唯 識》、師地、《因明》等論。元至元二十五年,薛禪皇帝剏立 江淮御講之所,普照居其一也。詔師主之。升座外,日 誦《華嚴大經》,以十卷為常課,而素與雲南端無念相」 善端為《唯識》之巨魁,天下無出其右。每與師論辯理 趣,或有少失,師以正言救之,端亦為誠服而稱之。入 滅茶毗,舍利甚夥。其門人留其靈骨,貯以髹函奉藏。 二十餘年,始建塔於丹徒雩山。逮入塔之際,啟視之, 但見舍利霑綴函袱,若蜂屯蟻聚,觸之熠熠然也。鎮 江之民多有圖像,隨處祠之,稱為「吉祥佛」云。

了萬[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溫州江心一山了萬禪師,族臨川 金氏,貌瘠而弱。年十五,業程文,有聲。然素志出家,去 從金溪常樂院思仁祝髮。及游方,謁偃溪,聞荊叟玨 簡翁敬,皆相語合。東叟,嶺南屏,擇師掌記。偶經神祠, 見紙灰隨風旋起,脫然忘所證,亟以白東叟,叟詰之 無滯。後遊天台,眾請開法寒嵒,遷仙居紫籜疏山。未」 幾,江淮總統會諸山於靈隱直指堂,議以開先迎居 之。升住江心,少不適意,遂棄去。寺眾數百懇留,隨至 馮公嶺,不從。廬山月澗明迎歸東溪。及明示寂,開先 之眾復以請,不敢以寺事累師,惟乞訓徒耳。皇慶元 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遘疾。閱七日,命具浴更衣,書訣 眾語,坐逝。闍維,五色舍利如菽不可計,雙目睛、齒、牙、 頂骨俱不燼。時改作「豫章烏遮塔。」江西行省丞相斡 赤命以舊藏釋尊舍利奉於中,遣使分一山之目晴 舍利,貯之銀匣陪葬焉。

契祖[编辑]

按《繼燈錄》:泉州開元契祖禪師,同安張氏子。初侍法 石元智,智奇其才,既遍參畢,乃湛伏鄉院。妙恩請為 堂中上座,至敬愛之。師嘗疾,恩餽藥資不受,偈曰:「政坐虛消人信施,生身受此鐵圍殃。鎔銅熱鐵都吞了, 那更教人入鑊湯。」恩益重其為人。三十年,恩使嗣位, 代行湘師之道。寺有傑道者,頗清狂,出言無度,恆掃 除街市,所至群稚相與譁笑之。素所服衣垢甚,忽取 澣之,言明日行矣。至明日,求僧粥不予。傑請曰:「求之 不再,幸予我。」得粥還置於几,危坐而化。師為闍維曰: 「一生傑斗,打硬參禪,街頭巷尾,掣風掣顛。若無末上 一解,不值半個文錢。傑道者:誰信寒灰有暖煙。」有司 以師道行聞,賜「佛心正悟」之號。延祐六年秋。無疾而 化。壽九十。全身塔於西山。

文墊[编辑]

按《蘇州府志》文墊,南翔寺僧,落魄嗜酒,人皆薄之,每 獲䞋施,輒予貧者。大德初,忽語人曰:「我去矣。」倏然坐 逝。偈云:「六十三年在世間,何曾脅肋倒床眠。如今踢 倒須彌坐,賽過當年老濟顛。」

祖秀[编辑]

按《安陸府志》:「璞翁,諱祖秀,姓陳氏,峴山人。九歲侍父 官於江陵。生平不飲酒茹葷,幼好佛書。既長,遊西山, 見翠巘碧泉,蒼藤古木,寺基朗然,叩之故老,知其為 海會寺也。於是掃除瓦礫,剪伐荊榛,罄竭缽囊,重修 葺理。大德間,索沐而逝。」

思珉[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湖州道場玉溪思珉禪師,明之象 山張氏子。首參雪峰於徑山,次謁止泓於天童。泓問: 「『近自何來』?師曰:『徑山』。泓曰:『未離徑山一句作麼生道』? 師曰:『平如鏡面,險似懸崖』。泓曰:『昨夜山前因甚虎咬 人虫』?師擬進語,泓即掌之,師忽有省。一日侍次,泓舉 世尊因外道問:『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意旨 如何?」師叉手進前,泓曰:「外道讚嘆云:『世尊大慈,開我 迷雲,令我得入。又作麼生』?」師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泓喜其類己,令典藏教。大德四年,出世郡之吉祥,遷 金文大梅。保福帝師頒旨褒護,賜「佛心明妙」之號。至 順三年,廣教府聘主婺之雙林。元統二年,行省選住 道場,示眾云:「此事如鐵壁銀山,如大火聚,湊泊不得, 回避不得。伱輩合作麼生?直饒腳不點地,通霄別有 活路,也是不快漆桶。」上堂:「依經解義,三世佛冤。離經 一字,即同魔說。」拈拄杖卓一下:「六月不熱,五穀不結。」 後至元三年四月,示微恙,至二十有八日,書偈而逝。

德林[编辑]

按《松江府志》:「德林,東甌人。至正十三年,禪坐上海之 柘澤廢寺,饑寒弗嬰其心。環歲夏五,忽語人曰:『疇能 施我一龕,九月一日將此色身焚卻』。人未之信。至期, 空缽囊,易薪槱,自環趺坐,合掌說偈竟,火自身起,觀 者始矍然膜拜云。」

徐澤[编辑]

按《蘇州府志》:「徐澤,字天泉,郡人陸氏子。學天台教,辭 鋒辯博,音吐如鐘。大德中,住永定,遷北禪。尋奉詔住 天竺,會朝命勘金書藏經,居京師,與翰林諸老往來 倡和,有《長春》《雨花》等集。」

真淨[编辑]

按《明高僧傳》:「真淨,字如庵,雲間華亭姚氏子也。母朱 氏,夢月自海昇墮於懷,覺而有娠。及誕時,瑞光滿室, 有異僧過,指謂其母曰:『此兒海月法師之再來也。九 歲依化城寺明靜志法師,授《法華經》,歷耳成誦,十六 得度,博究諸乘,夙慧頓發,乃以性學自許。首謁杭之 廣福雲夢澤公,聞無極度法師化聲大振,遂造其室』」, 盡得其學。元大德間,出住海鹽德藏,法嗣無極。其寺 方圮,淨竭力扶樹,眾散復聚。田為豪門所奪,復歸,不 數年,翕然成舊式也。至治,遷松江超果。泰定乙丑,元 相脫驩舉住下竺,居七祀,講習不倦。闢寺前之徑,高 大其門,書「佛國山」以揭之。至順辛未,上竺湛堂澄公 以老告休,舉淨自代。先是,淨因疾晝寢,夢白衣大士 持金瓶水灌其口曰:「汝勿憂,非久自愈矣。」叩以未來 休咎,示云:「汝卻後二年,當避喧大樹之下。」覺疾果差。 竊疑避喧樹下,非人滅之讖邪。及乎澄舉住上竺,至 見寢堂西有大樹,堂匾曰「靜處」,始悟夢之所示。由是 殫心弘法,學者嘗數千指。元主慕其道,賜「佛心弘辯」 之號,及金紋紫伽黎衣淨素簡重,有古人風。舉止不 妄言笑,夙興默課《法華經》,寒暑不輟。癸酉冬,預告終 期,乃命舟亟歸於受業。未幾示疾,書偈而逝,閱世七 十有二,坐五十有六夏。闍維,得舌根、頂骨不壞,舍利 五色。

至明[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湖州何山鐵鏡至明禪師,福唐長 溪黃氏子。首謁蓂叟堯於嘉禾天寧,雖蒙其策勵,未 大省發。後依偃溪於淨慈,俾侍左右,朝參暮叩,獲臻 智證。訪清溪沅於虎丘,命司藏典,登雙徑藏叟,復俾 掌藏。至元辛巳,何山虛席,請師補處,移住四明大梅。 大德庚子,何山耆舊合辭上行宣政院,延致再住。」上 堂:「原野秋陰,寒螿悉吟。楓林落葉,片片赤心。達磨頂 門無骨,兒孫海底摸針。忽然摸著時如何,誰道龍王宮殿深?」上堂:「達磨不來東土,官路少人行。二祖不住 西天,私酒多人喫。何山門前一條大路,南來北往知 是幾多?只是中間一塊石頭,未曾有人踏著。眾中還 有踏著者麼?」擲下拄杖云:「看腳下。」上堂:「今朝八月二 十五,記得洞山離查渡。落在雲門網子中,有屈至今 無雪處。」豎拂子:「雲門大師來也,合喫何山手中棒。且 道過在什麼處?不合鼓弄人家男女。」上堂:「著意馳求, 驢年見面。盡情放下,瞥爾現前。香嚴聞擊竹聲,徹見 本來面目即不問,且道恁麼熱向甚處回避?歸堂喫 茶去。」延祐乙卯十一月初五日,呼其徒囑以後事。索 紙大書曰:「絕羅籠,沒回互。大海波澄,虛空獨露。」放筆 翛然而逝。壽八十六。

悟逸[编辑]

按《繼燈錄》:雪峰樵隱悟逸禪師,懷安人,姓聶氏。既為 僧,不肯局守一隅,屢叩名宿。後得法於雪峰佛海禪 師。大德十年,郡帥舉住雪峰凡七載,退居西庵。皇慶 三年,復奉旨再住,賜佛智之號。六年謝事。泰定二年, 仍奉旨補前席。居七載。師三住雪峰,百廢俱修,大為 法門盛事。元統二年示寂,塔於佛海塔傍。

自如[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杭州中天竺一溪自如禪師,福建 人。元兵下江南,師年少,被遊兵虜至臨安,遺之而去。 富民胡氏收養之,令伴其子弟讀書鄉塾。師隅立凝 神,靜聽默識無所失。胡氏喜,因子之。既長,命隸里中 無相寺為僧。參雲峰於徑山,得旨。戒檢精嚴,法服應 器不離體。初住浙江萬壽寺,後有大家黃氏重師道」 行,常供以伊蒲塞饌。一日,請歸其家,進供逾勤。乃開 私帑所藏金玉示師,欲動其心。師歸謂左右曰:「彼黃 氏以帑中寶示我,欲誘我死去為其子耳。殊不知我 視金玉如瓦礫。古人墮此轍者頗眾,不但為其子,為 其牛馬者有之,我自此其疏黃氏矣。」天曆初,中天竺 笑隱奉詔開山大龍翔寺,因舉代住「中竺者三人」,御 筆點師名,宣政院具疏敦請,久之化去。茶毘,靈異頗 多。

了性[编辑]

按《明高僧傳》:「了性,號大林,武氏子也。宋武公之後,以 諡為姓。少即好學聰敏。天啟初,依安和尚,薙髮登具 戒,歷諸講席,精究三藏。後遇真覺國師,啟迪厥心。既 而周遊關陝、河洛、襄漢,訪諸耆德,從而學焉。如柏林 潭、關輔懷、南陽慈諸公,皆以賢首之學著稱一時。性 悉造其門,領其元旨。及歸,復參真覺於壟坻,乃曰:『佛 法司南,其在茲矣』。」乃從真覺至五臺。未幾,真覺化去, 遂北遊燕薊,晦跡魏闕之下,優遊江海之上,與世若 將相忘。成宗徵居萬寧,聲價振蕩內外。至大間,太后 刱寺臺山曰普寧,延居為第一代。師之為人剛毅,頗 負氣節,不能俯仰媚悅於人,故足跡不入城隍,不謁 權貴。人或忌之。性聞嘗曰:「予本以一介苾芻,蒙天子 處之以巨剎,惟乃夙夜弘法匪懈,圖報國恩不暇,餘 復何求?雖有臧倉毀鬲之言,其如青蠅止棘樊耳。顧 予命之不遭,道之不行,則納履而去,何往而不可也?」 時元世因尊寵西僧,其徒眾甚盛,出入騎從擬若王 公,或頂赤毳峨冠,岸然自倨。天下名德諸師,莫不為 之致禮,摳衣接足,丐其按顱摩頂,謂之攝受。師惟長 揖而已。顧謂眾曰:「吾敢慢於人耶?吾聞君子愛人以 禮,何可屈節,自取卑辱?苟為之屈,非諂則佞。吾自為 道,於彼何求?」識者高尚其義。至治改元九月三日示 寂,塔於竹林之墟,諡曰弘教。

文明[编辑]

按《紹興府志》:「文明,姓婁氏,諸暨人。母王氏,妊時,夢神 人以白芙蕖授之,乃生。甫能言,見母舉佛號,即隨聲 和之。及長,客居山陰靈壁寺,窺內典,輒嘆曰:『欲求出 世間法,非釋氏吾誰依』?大德九年,投其寺僧,思窮祝 髮,明年精進益力。一夕集眾謝曰:『吾將歸矣』。遂書偈 而逝。」

善達[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杭州徑山本源善達禪師,仙居柴 氏。早年與及庵信行腳,誓不歷職,往江西,見雪嵒於 仰山,隨眾入室,無所省發。後歸仙居,里人請主多福, 棄去。游湖南,主福嚴。尋還浙西,見徑山雲峰,入室有 省,峰印可之。適慧雲虛席,命師補處。後住保寧、淨慈、 徑山,皆有成績可紀。師凡住處,不設臥榻,夜則焚香」 然燭,安坐至旦,率以為常。又體所稟與人異,遇嚴寒 則衣絺綌,大熱則衣繒絮。以餘資建「大圓院」於東路 半山,接待雲侶。一日,自知時至,會眾敘平生行腳事 畢,須臾端坐而寂。

妙鑅[编辑]

按《辰州府志》:「妙鑅和尚,元大德中,自袁州至沅陵,風 彩神異,有度世禁氣之術,救疾祈禱皆驗,僉謂普庵 禪師再來。鑅募緣,建普恩寺。既畢,乃服袈裟,著芒履, 遶寺吟三日。人莫曉其故,至夜投入寺前井中,其徒 宗寶入井覓之,果然。後怡溪人報妙鑅之尸在清浪灘,寶往視之,果然。解其袈裟,中有頌曰:『三十三年無 道無禪,空空盡在,水底生蓮』。」遂歸其尸葬焉。

栯堂益[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奉化嶽林栯堂益禪師,溫州人,出 世婺之天寧,遷薦福。後主明之太平,升彰聖,至嶽林。 上堂:「魯祖面壁,麻谷閉門。二大老雖與天寧相去數 百年,今日各與二十拄杖。何故?譬如油蠟作燈燭,不 以火點終不明。示。眾諸子,出息不保入息,二六時中 切莫將身心別處雜用。饒你掉臂,也是祖師西來意」, 腳尖頭也踢出一員古佛,不如無事好。《臨終遺偈》云: 「八十三年,什麼巴鼻?柏樹成佛,虛空落地。火葬牙齒, 數珠不壞,舍利瑩然。」

殷震[编辑]

按《太倉州志》:「殷震,崇明西沙人,寶慶住持,善吟詠。大 德間,住崑山州嶽祠。年八十五,跏趺逝,火其屍多光 怪。」

寶嚴[编辑]

按《明高僧傳》:「寶嚴,字士威,幻堂其號也。成紀康氏季 子。因罹喪亂,與弟同薙髮為僧。後參真覺,得傳賢首 宗旨而嗣其道。為人淳朴無偽,方寸之地,湛如止水。 值真覺三坐道場,嚴與弟皆從而佐之。真覺入滅,乃 繼其席。無何,奉詔住普安、祐國二寺最久。而與大林 性公表裡,大弘清涼之教。至治二年七月入寂,世壽」 五十一。建塔於封谷之口。

自閒[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金華智者雲屋自閒禪師,括蒼葉 氏雪堂行和尚,乃師之九世諸父也。初見荊叟於冷 泉,次見東叟於淨慈,俾掌記,撰《成道疏》,云「發見精於 午夜。」叟易發為泯,師不覺股栗汗下,如撤蒙蔀,頓見 叟垂手處。自是韜晦大方,累聘悉皆辭焉。皇慶壬子 十月二十五日,與客談笑如常時,命侍僧取筆書偈, 已遂終。

融照[编辑]

按《明高僧傳》:「融照,字慧光,世家越之南明。早歲受業 於華藏,刻意修習天台教觀於台之安國山及杭之 天竺。後從淵叟湛法師居華亭延慶寺,力精教乘,勤 修禪定,燃膏繼晷,旦夕無間,故學由志臻,表於叢席, 職躋眾右。四十祀矣。名聞京師,詔嘉獎,賜師號。每歲 元日,率眾修金光明懺,祝釐君上。說法之外,力事懺」 摩,與諸眾生掃除塵翳,攝入善根。既老而彌勤。得其 法者三人。曰居簡、曰宗矩,曰宗權。皆法門之龍象也。

行端[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杭州徑山原叟行端禪師,族臨海 何氏,世為儒家。母陳氏,能通五經。師六歲,母教以《論 語》《孟子》,輒能成誦。十二,從族叔父茂上人得度於餘 杭化城院,逮受具戒,一切文字,不由師授,自然能通。 而刻志大法,至忘寢食。初參藏叟於徑山,叟問:『汝是 甚處人』?師云:『台州』。叟便喝;師展坐具,叟又喝;師收坐」 具,叟云:「放汝三十棒參堂去。」師於言下,豁然大悟。一 日侍次,叟云:「我泉南無僧。」師云:「和尚聻。」叟便棒。師接 住云:「莫道無僧好。」叟頷之,即延入侍司。叟既告寂,至 淨慈,依石林鞏公處以記室。尋以靈隱山水清勝,往 掛錫焉。師嘗自稱寒拾里人,橫川在育王,以偈拈之, 有云:「寥寥天地間,只有寒山子。」師竟不渡江,而謁覺 庵真於承天,復謁雪嵒欽於仰山。居三年而嵒逝,乃 還浙右。虎嵒伏時住徑山,請師居第一座。尋退處楞 伽室,擬《寒山子》詩百餘篇,皆真乘流注,四方衲子多 傳誦之。大德庚午,出世湖之資福,名聞京國。特旨賜 慧文正辯禪師。中書省平章政事張閭公任行宣政 院使,首舉師主中竺,復遷居靈隱。有旨設水陸齋於 金山,命師說法竣事,入覲於便殿,奏對稱旨,加賜「佛 日普照」之號。陛辭南歸,即養高於梁渚西庵。至治壬 戌,徑山虛席,三宗四眾相率白於宣政行院,請師補 處。仍闔辭奏請璽書護持。師至是凡三被金襴袈裟 之賜,二十年間足不越閫。慕其道者,鱗萃至無所容, 雖素以師道自任者,至則氣索意消,願就下列。師以 呵叱怒罵,為門弟子慈切之誨。以不近人情,行天下 大公之道。賓友相從,未嘗譚人間細故,舍大法不發 一言。得宗師體裁,具宗師機用,紹《臨濟正傳》,為藏叟 的子一人而已。至正辛巳八月四日終於丈室。其先 五日示微疾。越四日,沐浴更衣,趺坐,書偈云:「本無生 死,焉有去來?冰河焰發,銕樹花開。」投筆,垂一足而化。 龕留七日,顏貌如生。奉全身塔於寺之後,曰寂照庵。 分爪髮建塔化城幻有庵。世壽八十八,僧臘七十六。

優曇[编辑]

按《鎮江府志》:「優曇,丹陽蔣氏子。出家廬山東林寺,後 住丹陽妙果寺。至大初,詔罷蓮宗,曇大懼曰:『吾承其 教,將三十載矣,而亡於吾之世乎』?即白佛發誓,必復 其教。於是著《蓮宗寶鑑》十卷,遍證諸方,莫能易一字。 上書仁宗,乞復其教,允之。仍命為教主,賜號虎溪尊 者。」所著有《參究調息、空觀曰觀一相十念六三昧》,與《寶鑑》並行。至順初化。塔其舍利於從善村。賜名覺華。 而敕揭傒斯為之銘。

恭都寺[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恭都寺,四明人。廉介自持,精修梵 行,日誦《法華經》,因聆鐵鏡上堂,遂得心要。嘗夜坐有 偈云:「點盡山窗一盞油,地爐無火冷啾啾,話頭留向 明朝舉,道者敲鐘又上樓。」鐵鏡因陞堂,特稱賞之。臨 終無疾更衣坐逝。闍維,舌根不壞。

善繼[编辑]

按《明高僧傳》:善繼號絕宗,越之諸暨婁氏子也。母王 氏夢神僧授白芙蕖,遂妊。生即能言。或見母舉佛號, 便能合掌和之。稍長,從季父於山陰靈祕寺治《春秋 傳》。因竊窺佛經,乃喟然嘆曰:「《春秋》固佳,特世法耳。莫 若求出世法。況吾身如泡聚,官爵奚為哉?」於元大德 即請於父母師恭和尚祝髮。明年進滿分戒。尋從天 竺大山恢法師習天台教。恢公見其慧解卓倫,嘗囑 曰:「吾輪下數百人,而堪繼大法者,惟子耳,當自愛勉 之。」會大山遷雲間之延慶,即往南竺謁湛堂澄。澄一 見便問曰:「入不二門屬何觀善法」繼對曰:「三種觀法, 對屬三部。此文既與止觀同成觀體,的是從行。」澄又 問:「諸經之體,為迷為悟?」繼曰:「體非迷悟,迷悟由人。亦 顧所詮經旨何如耳。」澄公喜溢顏色,謂眾曰:「法輪轉 於他日,將有望於斯子矣。」俾居第一座。澄移上竺,玉 岡潤補其席,亦居第一座。天曆乙巳,出住良渚香嗣 湛堂,日講《金光明經》。夜夢四明法智謂曰:「爾所講之 經,與吾若合符節。」自是益加精進。至正壬午,元臣高 納璘請主天台薦福。無何,遷能仁,闡《法華》妙元文句, 又釋五章奧義。嘗示眾曰:「吾祖有云:『止觀一部,即《法 華》三昧之筌蹄。一乘十觀,即《法華》三昧之正體。汝等 須解行並馳,正助兼運,則圓位可登,而不負祖師命 宗之意也』。」元季會天下大亂,遂東還華徑,專修淨業, 繫念彌陀,晝夜不輟。一日,忽告眾曰:「佛祖弘化,貴乎 時節因緣緣與時違,化將焉托?吾將歸矣。」乃端坐而 逝。至正丁酉七月二十二日也。世壽七十有二,僧臘 六十有三。茶毗,舌根不壞,塔於靈祕之西。得法弟子 有靈壽懷古,延慶自朋,崇壽是乘,廣福大彰。雷峰、淨 昱、演福如𤣱、報忠、嗣璡、車溪、仁讓、香積、曇胄若干人。

長溪[编辑]

按《鎮江府志》:「長溪,不知姓里,往來金山,多神跡。入定 天女散花,出定龍子擎缽。神異在山頗多。元學士虞 集有詩,送之歸山。」

清茂[编辑]

按《繼燈錄》:金陵保寧古林清茂禪師,十三歲為僧,見 老宿舉高庵,見僧不會,便扭住曰:「父母生汝身,師友 成汝志,無饑寒之迫,無征役之勞,於此不堅確精進, 成辦道業,他日有何面目見父母師友乎?」師聞之,不 覺涕淚俱下,便知有出生死一著子,遂參善知識,即 便放下身心,如是二十年間,矻矻孜孜,未嘗暫捨。後 得徹悟,出住開元、永福、保寧諸剎。偈云:「處世行藏各 有由,老來誰不愛心休?為圓鄮嶺先師話,來結鄱陽 衲子讎。跛鱉但隨他逐浪,錦鱗終是解吞鉤。相逢試 把家私展,蜜果時懸檗樹頭。」

按《溫州府志》:「古林,名清茂,樂清林氏子。母夢青蓮而 孕,在襁褓,見人輒合掌微笑。十歲,聞人誦《蓮經妙莊 嚴王品》有感,遂辭親出家,依國清孤巖,啟論經得度。 後依橫川於鴈山之能仁,舉雲門不起一念公案,豁 然徹悟。出世平江之天平,遷開元寺,依之者眾。皇慶 元年、二年,兩奉聖旨開堂。壬子有旨,賜號佛性禪師。」 七年,江南行御史臺請以金陵保寧處,師給驛傳以 迎,開堂說法,緇素大會,不異勇禪師時。尋有旨召之 入朝,以疾辭不赴。

希齡[编辑]

按《浙江通志》:「希齡號大辨,契雪巖欽之旨。所坐道場, 學者奔湊。仰山、二隆日往朝焉,視黃白無殊瓦礫。元 四帝皆賜號寵之,虞集銘其塔。」

德富[编辑]

按《明高僧傳》:「德富,保定易縣謝氏子也。年七歲,力求 出家,父母感異夢,遂捨入興聖寺,依真空和尚薙髮 受具戒,力究大法。一日經行次,忽大悟,自是名播叢 林。皇慶初,萬山壽和尚奉旨大興水陸齋會,請師開 堂說法,七眾咸集。師方陞座說偈,忽於座上放大光 明,遍照空際,現諸瑞相,良久方隱。聞於朝廷,賜通辨」 大師之號。併金僧伽黎衣。及後示滅。有白光頂出照 耀四達。茶毘得舍利數十顆建塔。

元智[编辑]

按《松江府志》:「元智出家朱涇法忍寺。皇慶三年,開山 東林寺。延祐中,詣都進銅佛像。時亢旱,奉敕乞雨立 應,賜號佛日普照大德禪師。及金襴伽黎歸寺,闡揚 宗教,遐邇嚮慕。延祐七年辭世。」

德謙[编辑]

按《明高僧傳》:「德謙,號福元,姓楊氏,寧州定平人也。幼為勤策,嗜誦佛書。稍長,即遊秦、洛、汴、汝,逾河北齊、魏、 燕、趙之邦,諮訪先德。初受《般若》於邠州,寧公習《瑞應》 於原州,忠公,受《幽贊》於好畤仙公,學《圓覺》於乾陵,一 公究《唯識》《俱舍》等論於陝州。」公,聽《楞嚴》《四分律疏》 於陽夏。聞公凡六經、四論一律,皆辭宏旨奧,窮三藏 之蘊。而數公並以識法解義,聲名遠聞,謙皆親熏炙 之,而必臻其道。後至京都,受《華嚴》於大司徒萬安壇 主。初詔居萬寧寺,遷崇恩,前後十紀,道德簡於宸衷, 流聲揚於海外,未嘗以榮顯寵遇改其志。嘗曰:「畦衣 之士,抗於世表,苟不愧於朝聞夕死,尚何慕焉。」自是 重居巨剎,久佩恩榮,唯恬退為高尚,乃讓師席於弟 子。自居幽僻,謝絕人事,括囊一室,以明其明,樂其樂, 處世而遺世者也。元延祐四年正月二十有六日示 寂,帝賜鏹五十緡。賻葬,敕有司備儀衛、旛幢、音樂,津 送茶毘,獲舍利數十顆,建塔於城之南隅。世壽五十 有一,臘四十有三。

慕容德[编辑]

按《保定府志》:「慕容德,范陽人。年十五,禮僧幽邃為師, 號廣法大師。後居興壽院為善,惟日不足。年七十九, 遂爾示寂。祥雲四現,異花散香。茶毗翼日,收舍利盈 掬,青黃異色,大小殊形。」

紹睿[编辑]

按《江西通志》:「紹睿,古餘千,大慈寺僧,號思庵。少敏,愛 學詩,嘗讀佛書,人問之,曰:『能言其心』。又嘗讀儒書,人 問之,曰:『能言其氣』。及長,偈句詩文,援筆立就。元延祐 間,隨師玉振。師至廬山,臨川吳澄見而異之。後住圓 通,演教海內,參學甚眾。」

子文[编辑]

按《明高僧傳》:「明州寶雲寺子文,字宗周,四明象山人 也。即北溪聞法師之上足。出主寶雲寺。淹博教觀,律 規甚嚴。常與人言,則蹇訥若不出口。至於升座,滔滔 如建瓴之水,莫之禦也。臨終時,講《十六觀》,經終即欲 就座,別眾入滅。或有啟曰:『和尚後事未曾分付,奈何 遽爾告寂耶』?文曰:『僧家要行便行,莫作俗漢伎倆,為 兒女計,而有後事』。」眾懇益切,於是下座,復歸方丈,一 一條畫之,即合掌稱西方四聖號,回向發願畢,遂入 滅。闍維獲舍利無數,光色燦然,異香襲人,彌日而止。

明本[编辑]

按《繼燈錄》:杭州天目中峰明本禪師,杭之錢塘孫氏 子。母夢無門開禪師持燈籠至家,遂生。神儀挺秀,具 大人相。離襁褓便趺坐,能言便歌讚梵唄。參高峰於 死關,晝夜精勤,困則以頭觸柱。一日誦《金剛經》,至「荷 擔如來處」,恍然開解,遂從高峰薙落,時年二十有四 也。未幾,觀流泉有省,即詣峰求證,峰打趁出。既而民 間訛傳官選童男女,師問:忽有人來問:「和尚討童男 女時如何?」峰曰:「我但度竹箆子與他。」師言下洞然,徹 法源底。於是高峰書《真贊》付師曰:「我相不思議,佛祖 莫能視。獨許不肖兒,得見半邊鼻。」延祐戊午,仁宗皇 帝聞而聘之,不至。製金襴袈裟賜之,號曰佛慈圓照 廣慧禪師,院曰正宗。英宗皇帝亦封御香製衣,即所 居而修敬焉。先是駙馬太尉瀋王王璋,常使人從師 問法,意以為未足,請於上,親往見之。請師陞座,為眾 普說曰:「大道無為,大功不宰,大善無跡,大位不居,一 切處。海印發光千萬古,金枝挺秀。」訪圓通大士,於潮 音洞裡,買石得雲饒。修如意輪,期於明慶寺中移花 兼蝶至,香風奏四天「之樂,梵音轟大地之雷,二千載 已現國王,五百劫常為世主。一大藏教,隨機轉運,百 千妙行,任意發揮。祝萬歲於九重,保三韓於上國。」此 是太尉瀋王、海印居士尋常行履處。只如今日偕行 宣政院使、平章相國,王子從官,高登天目,下視人寰。 且佛法相應一句,如何指陳?「匝天匝地祥雲起,無古 無今」瑞氣騰。示寂,書偈辭眾曰:「我有一句分付大眾, 更問如何無本可據?」置筆安坐而逝。

大同[编辑]

按《明高僧傳》:紹興寶林寺沙門大同,字一雲,別峰其 別號也。越之上虞王氏子,父友樵,母陳氏,妊師十月。 父晝坐堂上,忽見龐眉異僧,振錫而入。父起揖曰:「和 尚何來?」曰:「崑崙山。竟排闥趨內急追,聞房中兒啼聲, 父笑曰:『吾兒得非再來者乎』?」師幼俊爽,讀書輒會元 奧。初習辭章,翩翩大有可觀。於是父以纘承家學屬 之。母獨嘆曰:「是子般若種也,詎俾纏溺塵勞乎?」遂命 入會稽崇勝寺薙髮。聞春谷法師講清涼宗旨,郡之 景德往依之,盡得其傳。又謁古懷肇公,精《四法界觀》。 因春谷移主寶林,乃謂師曰:「子之學精且博矣,恐滯 心於麤執,但益多聞,縛於知見,誠非見性之本。宜潛 修而滌之,庶為吾宗之幸。」於是命出錢塘,見晦機熙 禪師,見其揮麈之間,師之夙習見聞,一時蕩絕,惟存 孤明,耿耿自照,如是者閱六寒暑。晦機深嘉其志。又 聞天目中峰法道之盛,往參便有終焉之意。中峰一 日召而勉曰:「賢首一宗,日遠而日微矣。子之器量,足 以張之,毋久滯此。」特書偈讚清涼像付以遣之。師大喜曰:「吾今始知萬法本乎一心,不識孰為禪,又孰為 教也。」還寶林,復侍春谷,且告中峰之意,谷隨命分座, 講《雜華經》。時宋故官徐天祐、王易簡相與崇獎,聲光 煥著。郡守范公某,憐春谷臘高,欲風之讓席,乃設伊 蒲,親與師言。師毅然動容曰:「其所貴乎道者,在師弟 之分耳。分明可以垂訓後學,苟乘其耄而攘其位,豈 人之所為哉?明公固愛我,使我陷於名義,實傷之也。」 范不覺避席謝曰:「吾師誠非常人,豈吾所能知也。」元 延祐初,出主蕭山淨土寺,次遷景德。至元被命住嘉 禾之東塔,隨改寶林。然寶林本清涼國師肄業之地, 人咸榮師,師亦高臥不赴。於是郡邑交疏,延請再至, 始投袂而起。乃倣終南草堂故事,闢幽舍,招徠俊乂。 天下學者,莫不擔簦躡屩,集其輪下。至正初,賜「佛心 慈濟妙辯」之號,併金襴、僧伽衣。元臣忠介泰不華守 越,苦旱,力請師禱。師爇臂香於元度塔下,雨即大澍。 元季天下兵亂,寺災,師奮然謀復新之。至明太祖御 極,設無遮大會於鍾山,召師入見武樓。師時年八十, 免拜跪。次日,賜宴禁中。事竣,賜內庫白金數鎰并珍 物榮其歸。師生神宇超邁,伏犀貫頂,身修偉玉立,而 美談吐如坐。王公貴人有排難教門者,則法輪滾滾, 理或不直,雖斧鑕在前,亦不少挫其氣。有以危法加 之,弗少顧,惟誦《華嚴經》為常課而已。不移日,其人自 斃。師每扶植他宗,毫無猜忌,如斷江恩少林之學者, 乃薦之主天衣。天岸濟,台教之徒也,挽之住圓通。師 遊閩時,古林茂主福建之保寧,而馭下過嚴楚,僧無 賴者將愬之於公府,師偶遇旅邸,乃設豐食,從容餉 之。謂曰:「吾固不識古林,聞其為禪林名德,若輩將不 利之。君子以若輩為何如人?不若且止若,否則恐自 罹大咎。」事遂寢。師性至孝,恨早喪父,每至忌日,必流 涕不已。養母純至,非惟順色涼溫而已,必使心餐道 味。及亡,蒸嘗無闕。且求名儒撰行實,樹石於墓側。師 持律甚嚴,一缽外無長物,惟有書史五千餘卷。洪武 二年十二月內示微疾,次年季春十日,登座說法,辭 眾歸方丈,端坐而化。世壽八十二,僧臘六十有五。闍 維徵異甚多,建塔於竹山。所著有《天柱稿》《寶林類編》 各若干卷。嗣法弟子妙心之大衍,皋亭之善現,高麗 之若蘭,景德之仁靜,姜山之明善,延壽之師顗,南塔 之國琛,福城之大慧,景福之性澄,妙相之道偁,法雲 之道悅,淨土之梵翱,寶林之日益等。

永寧[编辑]

按《繼燈錄》:「常州龍池一源永寧禪師,淮東通州朱氏 子。世為宦族。九歲懇求離俗,依利和州廣慧寺出家。」 寺乃州之望剎。宋有淮海肇禪師,說法度人,聲聞當 時。前一夕,寺眾同夢迎淮海,次日而師至,識者異之。 受具後,遍參諸老,皆弗契。謁無用於太湖,用門庭高 峻,師方入門,即厲聲叱出。師作禮於門外合爪而立, 久之,乃許入見。用問:「何處人?」師曰:「通州。」用曰:「淮海近 日盈虛若何?」師曰:「沃日滔天,不存涓滴。」用令誦《趙州 狗子語》,師立成曰:「趙州狗子無佛性,萬象森羅齊乞 命。無底籃子盛死蛇,多添少減無餘剩。」用嗒然一笑。 至治癸亥,宜興之龍池請師建立禪林,業已告就。後 復擇絕巘作室以居。至順庚午,出主李山,始開法。無 何,遷常之天寧。順帝賜號本覺妙明真淨禪師。戊子, 有旨召入覲,命說法於龍光殿。上大悅,賜金襴法衣 兼玉環,加師號佛心了悟大禪師。賜歸。未幾,奉旨函 香至五臺,感文殊現祥光五道。明年辭歸。庚子,復為 眾所逼,出領善權寺。壬午,謝歸龍池。示微疾,命弟子 裁紙製內外衣,且曰:「吾將逝矣。」移龕至絕巘所居起 浴,索筆書偈曰:「七十八年守拙,明明一場敗闕。泥牛 海底翻身,六月炎炎飛雪。」書畢,側臥而化。茶毗有五 色光現,齒牙舌輪數珠皆不壞。舍利無數,煙所到處, 亦纍纍然。眾共取之,至灰土中。掬取淘汰,獲者亦眾。

必才[编辑]

按《明高僧傳》,「必才字大用,姓屈氏,台州臨海人。父哲, 明大經,為科目之儒。母趙氏,嗜善,崇佛惟謹。母娠才 十月,一夕夢梵僧振錫入堂內,覺而生才。甫能言,輒 記《孝經》一卷。七歲善屬句,脫口而就,聲文諧協,宛有 思致。時有江西瞿法師居越之報恩,實剡源暹公諸 孫,通天台教。觀才年十二,乃挾冊從之。未幾為祝髮」, 進具戒。十六,出游虎林,謁湛堂澄於南竺。湛堂與語, 皆中肯綮,即以法器期之,命典客司。時玉岡潤法師 居第一座,學者歸之如雲。才亦執經入室,雖至流金 之暑,折膠之寒,足不踰戶限者十年。凡山家之元,教 觀之要,一經指授,意釋心融,靡不臻其閫奧。玉岡嘆 曰:「此子非靈山會上業已習之,烏能至此哉?」一時儕 輩,如我庵無絕宗,繼皆英聲偉望,超出時流。至於剖 決宗旨,議析教章,必推才為上首。玉岡出主海鹽,德 藏命才分座講演,其辯若雨注河翻,縱橫無礙,聽者 稱之。泰定元年,玉岡遷演福宣政院,請才繼德藏。當 是時,湛堂聲譽,喧播中外,眾意其必願為其弟子。及 升座瓣香嗣玉岡,君子謂其知義。至正二年,遷杭之興福,三年補演福。元臣康里常咨決心要,先因寺燼 於兵,才為次第新之,建萬佛閣,其高一百三十尺有 奇。才之為人,凝重沈默,觀行精勵,孜孜修進,無斯須 懈怠。接人以慈,誨人無倦,門弟子據猊座者百人。順 帝特賜「佛鑑圓照」之號。一日,忽覺頭目岑然,即謂眾 曰:「吾緣盡矣。」乃焚香面西端坐,高稱彌陀佛號,盡一 晝夜。又告眾曰:「汝等勿謂修持無驗,吾淨土緣熟,三 昧現前矣。」即索浴更衣,為書以別相識,遂合掌而逝。 輿龕茶毘,有五色光自龕中發火,餘不壞者二,舌根 如紅蓮華,齒牙若珂貝,舍利滿地,眾競取之,一時俱 盡。最後至者,乃穴地尺許求之,亦有得者。塔於寺南, 閱世六十有八,坐五十六夏。著述有《妙元文句》《止觀》 《增治助文》《法華涅槃講義》《章安荊溪法智禮文詩偈》 等,並行於世。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