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25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二百四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五十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二百五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二百五十卷目錄

 椒部彙考

  椒圖

  胡椒圖

  崖椒圖

  蔓椒圖

  地椒圖

  詩經唐風椒聊 陳風東門之枌 周頌載芟

  爾雅釋木

  春秋緯運斗樞

  山海經北山經 中山經

  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椒

  毛詩陸疏廣要椒聊之實

  段成式酉陽雜俎胡椒

  徐光啟農政全書椒考

  本草綱目秦椒 蜀椒 崖椒 蔓椒 地椒 胡椒 附畢澄茄 山胡椒 番

  椒

  高濂遵生八牋製川椒法

 椒部藝文一

  椒華銘         晉成公綏

  椒贊            郭璞

  元日獻椒花頌       劉臻妻

 椒部藝文二

  椒園           唐王維

  椒園            裴迪

  寄懷歸州馬判官      僧齊己

  次韻袁公濟謝芎椒     宋蘇軾

  地椒          元許有壬

  花椒          明僧宗林

 椒部選句

 椒部紀事

 椒部雜錄

草木典第二百五十卷

椒部彙考[编辑]

釋名

椒:詩經     《檓》。爾雅

秦椒。山海經   胡椒。酉陽雜俎

蜀椒。本經    崖椒。圖經

蔓椒。本經    地椒。嘉祐

《畢澄茄》。

蔓椒圖

蔓椒圖

胡椒圖

胡椒圖

崖椒圖

崖椒圖

{{{2}}}

{{{2}}}

地椒圖

地椒圖

《詩經》
[编辑]

《唐風椒聊》
[编辑]

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椒聊》且,遠 條且。」

《椒聊》,椒也。椒之性芬香而少實,今一梂之實,蕃衍滿升,非其常也。《釋木》云:「檓,大椒。」郭璞曰:「今椒樹叢生,實大者名為檓。」陸璣《疏》曰:「椒聊聊,語助也。椒樹似茱萸,有針刺,葉堅而滑澤。蜀人作茶,吳人作茗,皆合煮其葉以為香。」今成皋諸山閒有椒,謂之竹葉椒,其樹亦如蜀椒,少毒熱,不中合藥也。可著飲食中。又用蒸雞豚,最佳香。東海諸島亦有椒樹,枝葉皆相似,子長而不圓,甚香,其「味似橘皮,島上獐鹿食此椒葉,其肉自然作椒橘香。」《箋》言「一梂之實」者,梂謂椒之房裹實者也。《釋木》云:「椒,樧醜,莍。」李巡曰:「樧,茱萸也。椒、茱萸皆有房,故曰梂,梂實也。」郭璞曰:「茱萸子聚生成房,是椒之房裹,名為梂也。」知「蕃衍滿升」,謂一梂之實者,若論一樹,則不啻一升,纔據一實,又不足滿升。且《詩》取蕃多為喻,不言一實之大,故知謂一梂之實也。驗今椒實,一裹之內,唯有一實,時有二實者少耳。今言一梂滿升,假多為喻,非實事也。王肅云:「種一實,蕃衍滿一升。」若種一實,則成一樹,非徒一升而已,不得以種一實為喻也。朱注椒之蕃盛,則采之盈升矣。彼其之子,則碩大無朋矣。「《椒聊》且遠條」,且嘆其枝遠而實益蕃也。

椒聊之實,蕃衍盈匊。彼其之子,實大且篤。「《椒聊》且遠 條且。」

兩手曰「匊。」

《陳風東門之枌》
[编辑]

視爾如荍,貽我握椒。

椒芬香也。椒之實芬香。《定本》云:「椒,芳物。」

《周頌載芟》
[编辑]

有椒其馨。

《爾雅》
[编辑]

《釋木》
[编辑]

檓,大椒。

今椒樹叢生,實大者名為「檓。」檓者,大椒之別也。郭云:「今椒樹叢生,實大者名為檓。」《詩·唐風》云:「椒聊且。」陸璣《疏》云:「椒樹如茱萸,有針刺,葉堅而滑澤。蜀人作茶,吳人作茗,皆合煮其葉以為香。今成皋諸山閒有椒,謂之竹葉椒,其樹亦如蜀椒,少毒熱,不中合藥也。可著飲食中。又用蒸雞豚,最佳香。東海諸島上亦有椒樹,枝葉皆相似,子長而不圓,甚」香,其味似橘皮。島上獐鹿食此椒葉,其肉自然作椒橘香。

椒、樧醜,莍。

莍,茱萸子聚生成房貌。今江東亦呼莍莍。樧似茱萸而小,赤色。莍者,實之房,椒樧之類,實皆有莍,彙自裹。李巡曰:「椒、茱萸皆有房,故曰莍莍實也。」

《春秋緯》
[编辑]

《運斗樞》
[编辑]

《玉衡星散》為椒。

椒桂合剛陽。

椒桂,陽星之精所生也。合,猶連體而生也。

《山海經》
[编辑]

《北山經》
[编辑]

景山,其草多秦椒。

子似椒而細葉。

《中山經》
[编辑]

《琴鼓之山》,其木多椒柘。

虎尾之山,其木多椒椐。

楮山多椒椐。

《賈思勰齊民要術》
[编辑]

《種椒》
[编辑]

《爾雅》云:「檓,大椒。」 《廣志》曰:「胡椒出西域。」 《范子計然》曰:「蜀椒出五都,秦出天水。」 案:今青州有蜀椒,種本商人居椒為菐,見椒中黑實,乃遂生意種之。凡種數千枝,止有一根,生數歲之後,更結子實,芳香形色與蜀椒不殊,氣勢微弱耳。遂分布種移,略通州境也。

熟時收取黑子。

俗名「椒目」 ,不用人手數近觸之,則不生也。

四月初,畦種之。

治畦下水,如《種葵法》。

方三寸一子,篩土覆之,令厚寸許。復篩熟糞以蓋土 上,旱輒澆之,常令潤澤。生高數寸,夏連雨時可移之。 《移法》:「先作小坑,圓深三寸,以刀子圓𠠫椒栽合土,移 之於坑中,萬不一失。」

若拔而移者率多死

若移大栽者,二月、三月中移之,先作熟蘘泥,掘出即 封根,合泥埋之。

行數百里者亦得生

此物性不耐寒,「陽中之樹,冬須草裹。」

不裹即死

其生小陰中者,少稟寒氣,則不用裹。

所謂「習以成性,寒暑易容,不能易質」 也。

候實口開。便速收之。天時晴。摘下薄布曝之。令一日 即乾。色赤椒好。

若陰時收者。色黑失味。

其葉及青,摘取可以為菹,乾而末之,亦足充事。 《養生要論》曰:「臘夜令持椒臥房床旁,無與人言,內井 中除瘟病。」

《毛詩陸疏廣要》
[编辑]

《唐風》
[编辑]

椒聊之實[编辑]

《椒聊》聊,語助也。椒樹似茱萸,有針刺,莖葉堅而滑澤。蜀人作茶,吳人作茗,皆合煮其葉以為香。今成皋諸山閒有椒,謂之「竹葉椒」 ,其樹亦如蜀椒,少毒,熱,不中合藥也。可著飲食中,又用蒸雞豚,最佳香。東海諸島上亦有椒樹,枝葉皆相似,子長而不圓,甚香,其味似橘皮。島上獐鹿食此椒葉,其肉自然作椒橘香也。

《爾雅》云:「檓,大椒。」 邢疏云:「檓者,大椒之別也。」 郭云:「今椒樹叢生,實大者名為檓。」 《詩·唐風》云:「椒聊且。」 鄭註云:「檓,大椒,秦椒也。與蜀椒相似,稍大而香氣減焉。俗呼樛子。」 《爾雅》又云:「椒,樧醜。」 莍疏云:「椒樧之類,實皆有莍,彙自裹。」 李巡曰:「椒,茱萸皆有房,故曰莍。莍實也。」 郭云:「茱萸子聚生成房貌。今江東亦呼莍椒。似茱萸而小,赤」 色。鄭云:「此類結子成毬朵。」 《埤雅》:「椒似茱萸而小,赤色,內含黑子如點。」 今謂椒目,木有針刺,葉堅而滑澤。《爾雅》曰:「椒樧醜莍,桃李醜核。」 言桃李屬皆內核,椒樧屬皆外莍也。《酉陽雜俎》曰:「椒可以來水銀。」 茱萸氣好上,椒氣好下。蓋椒氣性不上達,故詩以譬沃也。言沃盛強,能修其政,然其馨香下達而已。《詩》曰:「椒聊之實,蕃衍盈升。」 椒聊之實,蕃衍盈匊。沃以支子受邑,其後遂將盛大,則猶之椒也。其實蕃衍,而至於盈升盈匊也。《莊子》曰:「韋以裒椒,雖踰絺綌,然久則臭。」 故天下之理,有初雖若佳,後更為害,不可不察也。《爾雅翼》椒,「實多而香。」 故唐詩以「椒聊」 喻曲沃之蕃衍盛大。「聊」 ,語助也。《陳詩》「貽我握椒」 ,《周頌》「有椒其馨。」 《離騷》云:「雜申椒與菌桂,懷椒糈而要之。」 《九歌》曰:「奠桂酒兮椒漿,播芳椒兮成堂。」 漢世皇后稱椒房,取其實蔓延盈升,以椒塗屋,亦取其溫暖。故長樂宮有椒房殿。其後董賢女弟為昭儀,居舍與后相擬風。及晉世,石崇、王愷之徒相矜以富,於是崇以椒為泥泥其屋,而愷以赤石脂泥其壁云。「荊楚之俗,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酒。」 崔寔《月令》云:「過臘一日,謂之小歲,拜賀君親,進椒酒,從小起。」 成公綏《椒花銘》云:「肇惟歲首,月正元日。」 是知小歲則用之,漢朝元正則行之,後世率以正月一日以盤進椒,飲酒則撮寘酒中,號椒盤焉。然椒亦能殺人,故漢李咸欲爭竇后配成帝,搗椒自隨。而齊建武中,欲併誅高武子孫,令太醫煮二斛椒熟,則一時賜死,此其事。《春秋運斗樞》曰:「玉衡星散為椒。」 《山海經》曰:「琴鼓之山,其木多椒。」 《孝經援神契》曰:「椒薑禦濕,菖蒲益聰。」 《蜀都賦》:「丹椒。」 《爾雅》以檓為大椒,謂叢生實大者。又曰:椒樧醜。莍莍萸子聚生成房貌。今江東亦呼莍云。樹有針刺,葉堅而滑澤,每葉中亦有刺。蜀人作茶,吳人作茗,皆煮其葉以為香。又東海諸島上有椒子長而不圓,其味如橘皮。島上獐鹿食此葉者,其肉自然作椒橘香。《范子計然》曰:「蜀椒出五都,赤色者善。秦椒出天水、隴西,細者善。」 《通志》:「椒曰蓎藙,曰陸撥,曰南椒。生於漢中者曰漢椒,蜀中者曰蜀椒,巴中者曰巴椒。」

按:《爾雅》云:「朻者聊。」 郭氏、鄭氏雖俱云未詳,然聊為木無疑矣。或者木之糾曲者名聊,烏知「椒聊」 之聊,非即朻者聊耶?但向來諸家俱作助語辭,不敢妄解。

《段成式酉陽雜俎》
[编辑]

《胡椒》
[编辑]

胡椒出摩伽陁國,呼為「昧履支。」其苗蔓生,極柔弱。葉 長寸半,有細條與葉齊,條上結子,兩兩相對。其葉晨開暮合,合則裹其子於葉中,形似漢椒,至辛辣。六月 採。今人作胡盤肉食皆用之。

《徐光啟農政全書》
[编辑]

《椒考》
[编辑]

《務本新書》曰:「三鄉椒種,秋深熟時揀粒,秋深摘子蔭 乾,將椒子包裹,掘地深埋。春暖取出,向陽掘畦種之。 二年後,春月移栽樹小時,冬月以糞覆根,地寒處以 草裹縛,次年結子。椒不歇條,一年繁勝一年。」

元扈先生曰:「中伏後,晴天,帶露收摘。忌手捻陰一日、 曬三日,則紅而裂。遇雨薄攤當風處頻翻。若淹則黑 不香。若收作種,用乾土拌和,埋於避雨水地內,深一 尺,勿令水浸生芽,其自開口者殺人。」

又曰:「椒子為油,亦可食,微辛甘,晉中人多以炷燈也。 造油如小油法。」

《本草綱目》
[编辑]

《秦椒集解》
[编辑]

《別錄》曰:「秦椒,生泰山山谷及秦嶺上,或瑯琊。八月、九 月采實。」

陶弘景曰:「今從西來,形似椒而大,色黃黑,味亦頗有 椒氣。或云即今樛樹子,樛乃豬椒,恐謬。」

蘇恭曰:「秦椒樹、葉及莖、子都似蜀椒,但味短實細爾。 藍田、秦嶺閒大有之。」

蘇頌曰:「今秦、鳳、明、越、金、商州皆有之。初秋生花,秋末 結實。九月、十月采之。」《爾雅》云:「檓,大椒。」郭璞注云:「椒,叢 生實大者為檓也。」《詩·唐風》云:「椒聊之實,繁衍盈升。」陸 璣《疏義》云:「椒,樹似茱萸,有針刺,葉堅而滑澤,味亦辛 香。蜀人作茶,吳人作茗,皆以其葉合煮為香。今成皋 諸山有竹葉椒,其木亦如蜀椒,少毒,熱,不中合藥也。」 可入飲食中,及蒸雞豚用。東海諸島上亦有椒,枝葉 皆相似,子長而不圓,甚香,其味似橘皮,島上獐鹿食 其葉,其肉自然作椒、橘香。今南北所生一種椒,其實 大於蜀椒,與陶氏及郭、陸之說正相合,當以實大者 為秦椒也。

寇宗奭曰:「此秦地所產者,故言秦椒。大率椒株皆相 似,但秦椒葉差大,粒亦大而紋低,不若蜀椒皺紋為 高異也。」然秦地亦有蜀椒種。

李時珍曰:秦椒,花椒也。始產於秦,今處處可種,最易 蕃衍。其葉對生,尖而有刺。四月生細花。五月結實,生 青熟紅,大於蜀椒,其目亦不及蜀椒,目光黑也。《范子 計然》曰:「蜀椒出武都,赤色者善。秦椒出隴西天水,粒 細者善。」《蘇頌》謂其秋初生花,蓋不然也。

《椒紅氣味》
[编辑]

辛溫有毒。

《別錄》曰:「生溫,熟寒,有毒。」

甄權曰:「苦、辛。」

《徐之才》曰:「惡栝樓、防葵,畏雌黃。」

《主治》
[编辑]

《本經》曰:「除風邪,溫中,去寒痹,堅齒髮,明目。久服輕身, 好顏色,耐老增年,通神。」

《別錄》曰:「療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產後餘疾,腹痛出 汗,利五臟。」

《孟詵》曰:「上氣欬嗽,久風濕痹。」

甄權曰:「治惡風,遍身四肢𤸷痹,口齒浮腫搖動,女人 月閉不通,產後惡血痢,多年痢。療腹中冷痛,生毛髮, 滅瘢。」

朱震亨曰:「能下腫濕氣。」

《附方》
[编辑]

膏痹尿多,其人飲少,用秦椒二分出汗,瓜蔕二分為 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傷寒類要

手足心腫,乃風也,椒、鹽末等分,醋和傅之,良。肘後方 損瘡中風以麪作餛飩,包秦椒於灰中燒之令熟,斷 開口,封於瘡上,冷即易之。食療本草

久患口瘡:大椒去閉口者,水洗麪,拌煮作粥,空腹吞 之,以飯壓下。重者可再服,以瘥為度。食療本草 牙齒風痛:秦椒煎醋含嗽。食療本草

百蟲入耳:「椒末一錢,醋半盞,浸良久,少少滴入,自出。」 續千金方

《蜀椒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蜀,古國名;漢,水名,今川西成都、廣漢、潼川 諸處是矣。巴,亦國名,又水名,今川東重慶、夔州、順慶、 閬中諸處是矣。川則巴、蜀之總稱,因岷、沱、黑、白四大 水,分東西南北為四川也。」

《集解》
[编辑]

《別錄》曰:「蜀椒,生武都山谷及巴郡。八月采實,陰乾。」 陶弘景曰:「蜀郡、北郡人家種之,皮肉厚,腹裡白,氣味 濃。江陽、晉康及建平閒亦有,而細赤、辛而不香,力勢 不如巴郡者。」

蘇恭曰:「今出金州、西域者最佳。」

蘇頌曰:「今歸峽及蜀川陝洛閒,人家多作園圃種之。 木高四、五尺,似茱萸而小,有針刺,葉堅而滑,可煮飲 食。四月結子無花,但生於枝葉閒,顆如小豆而圓,皮紫赤色。八月采實,焙乾。江淮北土亦有之,莖、葉都相 類,但不及蜀中者良,而皮厚、裡白味烈也。」

李時珍曰:「蜀椒肉厚皮皺,其子光黑如人之瞳人,故 謂之椒目。他椒子雖光黑,亦不似之。若土椒則子無 光彩矣。」

《修治》
[编辑]

《雷斆》曰:「凡使南椒,須去目及閉口者,以酒拌濕蒸,從 巳至午,放冷密蓋,無氣後取出,便入磁器中,勿令傷 風也。」

寇宗奭曰:「凡用蜀椒、秦椒,並微炒使出汗,乘熱入竹 筒中,以梗搗,去裡面黃殼,取紅用;未盡再搗;或只炒 熱,隔紙鋪地上,以盌覆,待冷,碾取紅用。」

《椒紅氣味》
[编辑]

辛溫有毒。

《別錄》曰:「大熱多食,令人乏氣喘促口閉者,殺人。」 孟詵曰:「五月食椒,損氣傷心,令人多忘。」

李廷飛曰:「久食令人失明,傷血脈。」

徐之才曰:「杏仁為之使。得鹽味佳。畏款冬花、防風、附 子、雄黃,可收水銀。中其毒者,涼水麻仁漿解之。」

《椒紅主治》
[编辑]

《本經》曰:「邪氣欬逆,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熱痹痛, 下氣。久服頭不白,輕身增年。」

《別錄》曰:「除六腑寒冷,傷寒溫瘧,大風汗不出,心腹留 飲,宿食,腸澼,下痢洩精,女子字乳餘疾。散風邪瘕結, 水腫黃疸,鬼疰蠱毒,殺蟲魚毒。久服,開腠理,通血脈, 堅齒髮,明目,調關節,耐寒暑,可作膏藥。」

甄權曰:「治頭風下淚,腰腳不遂,虛損留結,破血,下諸 石水,治欬嗽,腹內冷痛,除齒痛。」

大明曰:「破癥結,開胸,治天行時氣,產後宿血,壯陽療 陰汗,煖腰膝,縮小便,止嘔逆。」

孟詵曰:「通神去老,益血,利五臟,下乳汁,滅瘢,生毛髮。」 李時珍曰:「散寒除濕,解鬱結,消宿食,通三焦,溫脾胃, 補右腎命門,殺蚘蟲,止泄瀉。」

椒紅發明

蘇頌曰:「《服食方》單服椒紅補下,宜用蜀椒乃佳。」段成 式言椒氣下達,餌之益下不上沖也。

李時珍曰:「椒純陽之物,乃手足太陰右腎命門氣分 之藥。其味辛而麻,其氣溫以熱,稟南方之陽,受西方 之陰,故能入肺散寒,治欬嗽;入脾除濕,治風寒濕痹、 水腫瀉痢;入右腎補火,治陽衰溲數、足弱、久痢諸証。」 一婦人年七十餘,病瀉五年,百藥不效。予以感應丸 五十丸投之,大便二日不行,再以《平胃糝》加椒、紅、茴 「香、棗肉為丸,與服遂瘳。每因怒食舉發,服之即止。」此 除濕消食,溫脾補腎之驗也。按《歲時記》言,「歲且飲椒 柏酒,以辟疫癘。」椒乃玉衡星精,服之令人體健耐老; 柏乃百木之精,為仙藥能伏邪鬼故也。吳猛真人《服 椒訣》曰:「椒稟五行之氣而生,葉青皮紅,花黃,膜白子 黑,其氣馨香,其性下行,能使火熱下」達,不致上熏芳 草之中,功皆不及。其方見下。時珍竊謂椒紅丸雖云 補腎,不分水火,未免誤人。大抵此方,惟脾胃及命門 虛寒有濕鬱者相宜,若肺胃素熱者,大宜遠之。故丹 溪朱氏云:「椒屬火,有下達之能,服之既久,則火自水 中生,故世人服椒者,無不被其毒也。」又《上清訣》云:「凡 人喫飯傷飽,覺氣上衝心胸痞悶者,以水吞生椒一 二十顆即散。」取其能通三焦,引正氣,下惡氣,消宿食 也。又戴原禮云:「凡人嘔吐,服藥不納者,必有蚘在膈 間,蚘聞藥則動,動則藥出而蚘不出,但於嘔吐藥中 加炒川椒十粒,良。蓋蚘見椒則頭伏也。」觀此,則張仲 景治蚘厥,烏梅丸中用蜀椒,亦此義也。許叔微云:「大 凡腎氣上逆,須以川椒引之歸經則安。」

椒目氣味

苦寒無毒。

甄權曰:「苦、辛,有小毒。」

椒目主治

蘇恭曰:「水腹脹滿,利小便。」

甄權曰。治十二種水氣。及腎虛耳卒鳴聾,膀胱急。 朱震亨曰:「止氣喘。」

椒目發明

甄權曰:「椒氣下達,故椒目能治腎虛耳鳴。用巴豆、菖 蒲同碾細,以松脂、黃蠟溶和為挺,納耳中抽之。治腎 氣虛,耳中如風水鳴,或如打鐘磬之聲,卒暴聾者,一 日一易,神驗。」

寇宗奭曰:「椒目,治盜汗有功。將目微炒碾細,用半錢, 以生豬上唇煎湯一合,睡時調服,無不效。蓋椒目能 行水,又治水蠱也。」

朱震亨曰:「諸喘不止。用椒目炒碾二錢,白湯調服。二 三服。以上劫之後。乃隨痰火用藥。」

李時珍曰:「椒目下達,能行滲道,不行穀道,所以能下 水燥濕,定喘消蠱也。」

葉氣味

辛熱無毒

葉主治

《大明》曰:「奔豚、伏梁氣,及內外腎釣,并霍亂轉筋。和艾 及蔥,碾,以醋拌之。」 李時珍曰:「殺蟲,洗腳氣及漆瘡。」

根氣味

辛熱微毒。

根主治

李時珍曰:「腎與膀胱虛冷,血淋色瘀者,煎湯細飲。色 鮮者,勿服。」

附方

椒紅丸治元臟傷憊,目暗耳聾。服此百日,覺身輕少 睡,足有力,是其效也。服及三年,心智爽悟,目明倍常, 面色紅悅,髭髮光黑。用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 暴乾擣取紅一斤,以生地黃擣自然汁,入銅器中煎 至一升,候稀稠得所,和椒末,丸梧子大。每空心煖酒 下三十丸。合藥時,勿令婦人雞犬見。《詩》云:「其椒應五 行,其仁通六義。欲知先有功,夜見無夢寐。四時去煩 勞,五臟調元氣。明目腰不痛,身輕心健記。別更有奇 能,三年精自祕。回老返嬰童,康強不思睡。九蟲頓消 忘,三尸自逃避。若能久餌之,神仙應可冀。」

《仙方》椒苓丸補益心腎,明目駐顏,順氣祛風延年。真 川椒一斤炒去汗、白茯苓十兩,去皮為末,煉蜜丸梧 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忌鐵器。經驗方 虛冷短氣:「川椒三兩,去目并合口者,以生絹袋盛,浸 無灰酒五升中三日,隨性飲之。」

腹內虛冷:用「生椒擇去不拆者,用四十粒,以漿水浸 一宿,令合口,空心新汲水吞下。」久服煖臟腑,駐顏黑 髮,明目,令人思飲食。斗門方

心腹冷痛,以布裹椒安痛處,用熨斗熨,令椒出汗,即 止。孫真人方

冷蟲心痛:「川椒四兩炒出汗,酒一盌淋之,服酒。」壽域神方 《陰冷入腹》有人陰冷,漸漸冷氣入陰囊腫滿,日夜疼 悶欲死。以布裹椒包囊下,熱氣大通,日再易之,以消 為度。千金方

呃噫不止:川椒四兩,炒研,麪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 醋湯下,神效。經驗方

傳尸勞疰,最殺勞蟲。用真川椒紅色者,去子及合口, 以黃草紙二重隔之,炒出汗,取放地上,以砂盆蓋定, 以火灰密遮四旁,約一時許,為細末去殼,以老酒浸 白糕和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前鹽湯下,服至一 斤,其疾自愈。此藥兼治諸痹,用肉桂煎湯下,腰痛用 茴香湯下,腎冷用鹽湯下。昔有一人病此,遇異人授 是方。服至二斤。吐出一蟲如蛇而安。遂名「神授丸。」三因 方

歷節風痛白虎歷節風痛甚,肉理枯虛,生蟲遊走痒 痛,兼治痹疾,半身不遂,即止治勞疰,神授丸方, 寒濕腳氣,川椒二三升,疏布囊盛之,日以蹈腳,貴人 所用。大全良方

諸瘡中風:生蜀椒一升,以少麪和搜裹椒,勿令漏氣, 分作兩裹,於煻灰火中燒熟,刺頭作孔,當瘡上之, 使椒氣射入瘡中,冷即易之,須臾,瘡中出水及遍體 出冷汗,即瘥也。獨行方

瘡腫作痛:生椒末、釜下土、蕎麥粉等分研。醋和傅之。 外臺祕要

囊瘡痛痒:紅椒七粒,蔥頭七箇,煮水洗之。一人途中 苦此,湘山寺僧授此方,數日愈,名「驅風散。」經驗方 手足皴裂:「椒四合,以水煮之,去滓漬之,半食頃,出令 燥,須臾再浸,候乾,塗豬羊腦髓極妙。」勝金方

漆瘡作癢:《譚氏方》:用漢椒煎湯洗之。 《相感志》云:「凡 至漆所,嚼川椒塗鼻上,不生漆瘡。」

夏月濕潟:川椒炒取紅肉,荳蔻煨各一兩為末,粳米 飯丸梧子大。每量人米飲服百丸。

餐瀉不化。及久痢。小椒一兩。炒。蒼朮二兩。土炒碾末。 醋糊丸梧子大。每米飲服五十丸。普濟方

久冷下痢或不痢,腰腹苦冷:用蜀椒三升,酢漬一宿, 麯三升,同椒一升拌作粥食,不過三升,瘥。千金方 老小洩瀉,小兒水瀉,及人年五十以上患瀉用椒二 兩,醋二升,煮醋盡,慢火焙乾,碾末,磁器貯之。每服二 錢匕,酒及米飲下。譚氏方

水瀉嬭疳:椒一分,去目,碾漠,酥調,少少塗腦上,日三 度。延齡方

食茶面黃,川椒紅炒,碾漠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茶 湯下。簡便方

傷寒齒衄傷寒嘔血,繼而齒縫出血不止:用開口川 椒四十九粒,入醋一盞,同煎熟,入白礬少許服之。直指 方

風蟲牙痛:《總錄》:用川椒、紅漠水和白麪丸皁子大,燒 熟咬之,數度愈。 一方:花椒四錢,牙皁七箇,醋一盌, 煎漱之。

頭上白禿:花椒漠,豬脂調傅,三五度便愈。普濟方 婦人禿鬢:漢椒四兩,酒浸密室內,日日搽之,自然長也。聖惠方

蠍螫作痛:川椒嚼細塗之,微麻即止。杏林摘要 百蟲入耳:川椒研細,浸醋灌之,自出。危氏方

毒蛇咬螫:以閉口椒及葉擣封之良。肘后方

蛇入人口,因熱取涼臥地下,有蛇入口不得出者,用 刀破蛇尾,納生椒二三粒裹定,須臾即自退出也。聖惠 方

小兒暴驚,啼哭絕死:蜀椒、左顧牡蠣各六銖,以酢漿 水一升,煮五合,每灌一合。千金方

《舌蹇語》,吃川椒,以生麪包丸,每服十粒,醋湯送下。救急 方

痔漏脫肛:每日空心嚼川椒一錢,涼水送下,三五次 即收。同上

腎風囊痒:川椒、杏仁研膏塗掌心,合陰囊而臥,甚效。 直指方

水氣腫滿:椒目炒擣如膏,每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留飲腹痛:「椒目二兩,巴豆一兩,去皮心熬搗,以棗膏 和丸麻子大。每服二丸,吞下,其痛即止。」 又方:「椒目 十四枚,巴豆一枚,豉十六枚,合擣為二丸,服之取吐 利。」肘后方

痔漏腫痛:椒目一撮,碾細,空心水服三錢,如神。海上方 崩中帶下:椒目炒碾細,每溫酒服一鉤。金匱鉤元 眼中黑花,年久不可治者:「椒目炒一兩,蒼朮炒一兩, 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醋湯下。本事方

崖椒集解[编辑]

蘇頌曰:「施州一種崖椒,葉大於蜀椒。彼土人四季采 皮入藥。」

李時珍曰:「此即俗名野椒也。不甚香,而子灰色,不黑 無光,野人用炒雞、鴨食。」

椒紅氣味

辛熱無毒。

忌鹽。

李時珍曰:「有毒。」

主治

《蘇頌》曰:「肺氣上喘兼欬嗽,并野薑為末,酒服一錢匕。」

蔓椒釋名[编辑]

李時珍曰:「此椒蔓生,氣臭如狗彘,故得諸名。」

《集解》
[编辑]

《別錄》曰:「蔓椒,生雲中山谷及丘冢間。采莖、根,煮釀酒。」 陶弘景曰:「山野處處有之,俗呼為樛。子似椒欓而小, 不香,一名豨椒。可以蒸病出汗。」

李時珍曰:蔓椒,野生林箐間,枝軟如蔓,子葉皆似椒, 山人亦食之。《爾雅》云:「椒樧,醜梂。」謂其子叢生也。陶氏 所謂子當作「梂」子。諸椒之通稱。非獨蔓椒也。

實根莖氣味

苦溫無毒。

主治

《本經》曰:「風寒濕痹,歷節疼除,四肢厥氣,膝痛,煎湯蒸 浴取汗。」

陳藏器曰:「根主痔。燒末服,煮汁浸之。」

《孟詵》曰:「賊風攣急。」

李時珍曰:「通身水腫,用枝葉煎如汁,熬如餳狀。每空 心服一匙,日三服。」

地椒集解[编辑]

掌禹錫曰:「地椒出上黨郡。其苗覆地蔓生,莖葉甚細。 花作小朵,色紫白,因舊莖而生。」

李時珍曰:「地椒出北地,即蔓椒之小者。貼地生葉,形 小,味微辛。土人以煮羊肉食,香美。」

實氣味

辛溫,有小毒。

主治

陳嘉祐曰:「淋渫,治腫痛,可作殺蛙蠱藥。」

附方

牙痛:「地花椒川芎藭尖等分為末,擦之。」海上名方

胡椒釋名[编辑]

李時珍曰:「胡椒因其辛辣似椒,故得椒名,實非椒也。」

集解

蘇恭曰:「胡椒生西戎,形如《鼠李子》,調食用之,味甚辛 辣。」

唐慎微曰:「按:段成式《酉陽雜俎》云:『胡椒出摩伽陁國, 呼為昧履支。其苗蔓生,莖極柔弱。葉長寸半,有細條 與葉齊,條上結子,兩兩相對。其葉晨開暮合,合則裹 其子於葉中,形似漢椒,至辛辣。六月采。今食料用之』。」 李時珍曰:「胡椒,今南番諸國及交趾、滇南、海南諸地 皆有之。蔓生,附樹及作棚引之。葉如扁豆、山藥輩。正」 月開黃白花,結椒纍纍,纏藤而生,狀如梧桐子,亦無 核,生青熟紅,青者更辣,四月熟,五月采收,暴乾乃皺。 今遍《中國食品》,為日用之物也。

實氣味

辛大溫無毒。

李時珍曰:「辛、熱純陽,走氣助火,昏目發瘡李珣曰:「多食損肺,令人吐血。」

主治

《唐本草》曰:「下氣,溫中,去痰,除臟腑中風冷。」

李珣曰:「去胃口虛冷氣,宿食不消,霍亂氣逆,心腹卒 痛,冷氣上衝。」

《大明》曰:「調五臟,壯腎氣,治冷痢,殺一切魚、肉、鱉、蕈毒。」 寇宗奭曰:「去胃寒吐水,大腸寒滑。」

李時珍曰:「暖腸胃,除寒濕。反胃虛脹,冷積陰毒,牙齒 浮熱作痛。」

發明

寇宗奭曰:「胡椒去胃中寒痰,食已則吐水,甚驗。大腸 寒滑亦可用,須以他藥佐之,過劑則走氣也。」

朱震亨曰:「胡椒屬火而性燥,食之快膈,喜之者眾,積 久則脾胃肺氣大傷。凡病氣疾人,益大其禍也。牙齒 痛,必用胡椒。蓽𦭞者,散其中浮熱也。」 李時珍曰:「胡椒大辛熱,純陽之物,腸胃寒濕者宜之。 熱病人食之,動火傷氣,陰受其害。」時珍自少嗜之,歲 歲病目,而不疑及也。後漸知其弊,遂痛絕之,目病亦 止,纔食一二粒,「即便昏濇。此乃昔人所未試者。蓋辛 走氣,熱助火,此物氣味俱厚故也。病咽喉口齒者,亦 宜忌之。近醫每以菉豆同用,治病有效。蓋豆寒椒熱, 陰陽配合得宜,且以豆制椒毒也。」按:張從正《儒門事 親》云:「噎膈之病,或因酒得,或因氣得,或因胃火。醫氏 不察,火裡燒薑,湯中煮桂,丁香未已,豆蔻繼之;蓽𦭞」 未已,胡椒繼之。雖曰和胃,胃本不寒,雖曰補胃,胃本 不虛。況三陽既結,食必上朝,止宜湯丸,小小潤之可 也。時珍竊謂此說雖是,然亦有食入反出無火之證, 又有痰氣鬱結,得辛熱暫開之證,不可執一也。

附方

心腹冷痛:胡椒三七枚,清酒吞之,或云「一歲一粒。」食療 本草

心下大痛:《壽域方》:「用椒四十九粒,乳香一錢,研勻,男 用生薑,女用當歸酒下。」 又方:用椒五分,沒藥三錢, 研細,分二服,溫酒下。 又方:「胡椒、菉豆各四十九粒, 研爛酒下,神效。」

霍亂吐利:孫真人:用胡椒三十粒,以飲吞之。 《直指 方》:「用胡椒四十九粒,菉豆一百四十九粒,研勻,木瓜 湯服一錢。」

反胃吐食:「戴原禮方:用胡椒醋浸日乾,如此七次為 漠,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醋湯下。」 《聖惠方》: 用胡椒七錢半,煨薑一兩,水煎,分二服。 《是齋百一 方》:「用胡椒、半夏湯泡等分為末,薑汁糊丸梧子大,每 薑湯下三十丸。」

夏月冷瀉及霍亂,用胡椒碾末,飯丸梧子大,每米飲 下四十丸。衛生易簡方

赤白下痢:胡椒、菉豆各一歲一粒,為末,糊丸梧子大, 紅用生薑,白用米湯下。集簡方

「大小便閉,關格不通,脹悶二三日則殺人。」胡椒二十 一粒,打碎,水一盞,煎六分,去滓,入芒硝半兩,煎化服。 總錄

小兒虛脹塌氣丸:用胡椒一兩,蠍尾半兩為漠,麪糊 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陳米飲下。一加萊菔子半兩。 錢乙方

虛寒積癖,在背膜之外,流於兩脅,氣逆喘急,久則榮 衛凝滯,潰為癰疽,多致不救。用胡椒二百五十粒,蠍 尾四箇,生木香二錢半,為末,粟米飯丸菉豆大。每服 二十丸,橘皮湯下,名「磨積丸。」濟生方

房勞陰毒:「胡椒七粒,蔥心二寸半,麝香一分,搗爛以 黃蠟溶和,做成條子,插入陰內,少頃汗出即愈。」孫氏集效 方

驚風內釣:胡椒、木鱉子仁等分為末,醋調黑豆末和 杵,丸菉豆大,每服三四十丸,荊芥湯下。聖惠方 發散寒邪「胡椒、丁香各七粒,碾碎,以蔥白搗膏,和塗 兩手心,合掌握定,夾於大腿內側,溫覆取汗則愈。」傷寒 蘊要

「《傷寒》欬逆,日夜不止」,寒氣攻胃也。胡椒三十粒,打碎, 麝香半錢,酒一鍾,煎半鍾,熱服。聖惠方

風蟲牙痛:《衛生易簡方》:用胡椒、蓽𦭞等分為末,蠟丸 麻子大。每用一丸,塞蛀孔中。 《韓氏醫通》:治風蟲客 寒,三般牙痛,呻吟不止。用胡椒九粒,菉豆十一粒,布 裹搥碎,以絲綿包作一粒,患處咬定,涎出吐去,立愈。

《普濟方》:「用胡椒一錢半,以羊脂拌打四十丸,擦之。」

追涎。

阿伽陁丸:治婦人血崩,用胡椒、紫檀香、鬱金、茜根、小 糵皮等分為漠,水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阿膠湯下。 李時珍曰:「按《酉陽雜俎》,胡椒出摩伽陁國。此方之名, 因此而訛者也。」

沙石淋痛:胡椒、朴硝等分為末。每服用二錢,白湯下, 日二。名「二拗散。」普濟方

蜈蚣咬傷:胡椒嚼封之,即不痛。多能鄙事

===畢澄茄釋名===李時珍曰:「番語也。」

集解

陳藏器曰:「畢澄茄生佛誓國。狀似梧桐子及蔓荊子 而微大。」

李珣曰:「胡椒生南海諸國。向陰者為澄茄,向陽者為 胡椒。」按:顧微《廣州志》云:「澄茄生諸海國,乃嫩胡椒也。 青時就樹采摘,柄粗而蔕圓。」

《蘇頌》曰:「今廣州亦有之。春夏生葉,青滑可愛。結實似 梧桐子,微大。八月、九月采之。」

李時珍曰:海南諸番皆有之。蔓生,春開白花,夏結黑 實,與胡椒一類。二種正如「大腹」之與檳榔相近耳。

修治

《雷斆》曰:「凡采得,去柄及皺皮、子,用酒浸蒸之,從巳至 酉,杵細曬乾,入藥用。」

實氣味

辛溫無毒。

李珣曰:「辛、苦,微溫。」

主治

陳藏器曰:「下氣消食,去皮膚風,心腹閒氣脹。令人能 食,療鬼氣,能染髮及香身。」

《大明》曰:「治一切冷氣痰癖,并霍亂吐瀉,肚腹痛,腎氣 膀胱冷。」

李時珍曰:「暖脾胃,止嘔吐噦逆。」

附方

脾胃虛弱,胸膈不快,不進飲食。用畢澄茄為末,薑汁 打神麯糊丸梧子大,每薑湯下七十丸,日二服。濟生方 噎食不納,畢澄茄、白荳蔻等分為漠,乾舐之。壽域神方 反胃吐食,吐出黑汁,治不愈者:用畢澄茄為漠,米糊 丸梧子大,每薑湯下三四十丸,日一服,愈後服平胃 散三百貼。永類鈐方

傷寒欬逆呃噫,日夜不定者:用畢澄茄、高良薑各等 分為漠。每服二錢,水六分,煎十沸,入酢少許服之。蘇頌 圖經

痘瘡入目,羞明生翳畢,澄茄末吹少許入鼻中,三五 次效。飛鴻集

鼻塞不通,肺氣上攻而致者,「畢澄茄丸」:用畢澄茄半 兩,薄荷葉三錢,荊芥穗一錢半,為末,蜜丸芡子大,時 時含嚥。御藥院方

附錄山胡椒[编辑]

蘇恭曰:「所在有之。似胡椒,色黑,顆粒大如黑豆。味辛, 大熱,無毒。主心腹冷痛,破滯氣。俗用有效。」

高濂《草花譜》。

《番椒》
[编辑]

番椒:叢生,白花子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子 種。

《遵生八牋》
[编辑]

《製川椒法》
[编辑]

擇鮮紅開口者用,閉口者不用,將粗紙襯鍋底,微火 炒脆,碾為細末,用紙鋪地,下去火毒,一夜方收聽用。 椒乃通氣之物,去寒氣,通滯氣,清心明目,大有奇效 也。

椒部藝文一[编辑]

《椒華銘》
晉·成公綏
[编辑]

嘉哉芳椒,載繁其實。厥味維珍,蠲除百疾。肇惟歲始, 月正元日。永介眉壽,以祈初吉。

《椒贊》
郭璞
[编辑]

椒之灌植,實繁有倫。拂穎霑霜,朱實芬辛。服之不已, 洞見通神。

《元日獻椒花頌》
劉臻妻
[编辑]

璇穹周迴,三朔肇建。青陽散輝,澄景載渙。美哉靈葩, 爰采爰獻。聖容映之,永壽於萬

椒部藝文二[编辑]

《椒園》
唐·王維
[编辑]

桂尊迎帝子,杜若贈佳人。椒漿奠瑤席,欲下雲中君。

《椒園》
裴迪
[编辑]

丹刺𦊰人衣,芳香留過客。幸堪調鼎用,願君垂采摘。

《寄懷歸州馬判官僧齊己》
[编辑]

三年為倅興何長,高臥應多事少忙。又見秋風霜裛 樹,滿山椒熟水雲鄉。

===
《次韻袁公濟謝芎椒》
宋·蘇軾
===燥吻時時著酒濡,要令臥疾致文殊。河魚潰腹空號

楚,汗水流骹始信吳。自笑方求三歲艾,不如長作獨 眠夫。羨君清瘦真仙骨,更助飄飄鶴背軀。

《地椒》
元·許有壬
[编辑]

凍雨催花紫,輕風散野香。刺沙尖葉細,敷地亂條長。 楚客收成裹,奚童擷滿筐。行廚供草具,調鼎爾非良。

《花椒》
明·僧宗林
[编辑]

忻忻笑口向西風,噴出元珠顆顆同。采處倒含秋露 白,曬時嬌映夕陽紅。調漿美著《騷經》上,塗壁香凝漢 殿中。鼎餗也應加此味,莫教薑桂獨成功。

椒部選句[编辑]

楚屈原《離騷》:「雜申椒與菌桂兮。」巫陽將夕降兮,懷 《椒醑》以要之。

《九歌》「奠桂酒兮椒漿。」播芳椒兮盈堂。

《九章》「惟佳人之獨處兮,折若椒以自虔。」

漢司馬相如子虛賦「椒桂木蘭。」

劉向《九歎》:「懷椒聊之蔎蔎兮。」

魏曹植《七啟》:「紫蘭丹椒,施和必節。」

晉左思《蜀都賦》:「或蕃丹椒。」

周庾信詩:「椒花逐頌來。」紅椒艷復殊。

唐孟浩然詩:「石上攢椒樹。」

杜甫詩:「守歲阿戎家,椒盤巳頌花。」椒實雨新紅, 《李賀詩》:「椒花墜紅濕雲間。」

白居易詩。「聞道雲南有瀘水。椒花落時瘴煙起。」 宋歐陽修詩。「梯林鬥摘椒。」

蘇軾詩:「胡椒株兩多,安用八百斛。」

陸游詩。「橙椒香美白鵝肥。」

元馬祖常詩:「椒花染紫風雨香。」

《張翥詩》:「流風落野椒。」紅椒花露濕妝痕。

椒部紀事[编辑]

《范子計然》:「蜀椒出武都,赤色者善;秦椒出天水、隴西, 細者善。」

《四民月令》:「正月之旦,進酒降神畢,室家無大小,次坐 先祖之前,子孫各上椒酒於其家,長稱舉白。」

張璠《漢記》:桓帝竇皇后崩,中常侍曹節、王甫欲以貴 人禮葬。太尉李固自扶輿起,搗椒自隨,語妻子曰:「若 太后不得配桓帝,吾不生還矣。」

《魏氏春秋同異》:「鍾繇嬖庶子會之母,黜嫡夫人,文帝 命復焉。繇恚忿,餐椒致噤,帝乃止。」

《燉煌新錄》:胡蘇割剌在答魯之右大澤中,高百尋,然 無草,木石皆赭色。山產椒,椒大如彈丸,燃之香徹數 十里。每燃椒,則有鳥自雲際蹁躚五色,名赭爾鳥,蓋 鳳凰種也。時漢武帝遣將軍趙破奴逐之,得其椒不 能解,詔問東方朔,朔曰:「此天仙椒也,塞外千里有之, 能致鳳,武帝植之太液池。」至元帝時,椒生,果有異鳳 《翔集》。

《續漢書》:「天竺國出石蜜、胡椒、黑鹽。」

《晉書石崇傳》:「崇與貴戚王愷、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 崇塗屋以椒,愷用赤石脂。」

《南史齊高帝諸子傳》:「豫章文獻王嶷第二子子恪,建 武中為吳郡太守。及大司馬王敬則於會稽反,奉子 恪為名,而子恪奔走,未知所在。始安王遙光勸上併 誅高武諸子孫,於是並敕竟陵王昭胄等六十餘人 入永福省,令太醫煮椒二斛,并命辦數十具棺材。謂 舍人沈徽孚曰:『椒熟則一時賜死,期三更當殺之』。會」 上暫臥,主書單景雋啟依旨斃之,徽孚堅執曰:「事須 更審。」爾夕三更,子恪徒跣奔至建陽門,上聞驚覺曰: 「故當未賜諸侯命耶?」徽孚以答。上撫床曰:「遙光幾誤 人事。」及見子恪,顧問流涕,諸侯悉賜供饌。以子恪為 太子中庶子。

《唐書元載傳》:「載縱諸子關通貨賄。大曆十二年三月, 賜載自盡,籍其家,種乳五百兩,胡椒至八百石,他物 稱是。」

《鄴侯家傳》「唐德宗,好茶加酥椒。」

《監察本草》:「御史裡行及試員外為合口椒,最毒。」殿中曰「生薑。」侍御為「脆梨,漸入佳味。」監察為「開口椒,毒微 歇。」

《宋史·地理志》:「黎州貢紅椒。廣州貢胡椒。」

《明會典》。「洪武十六年,令在京文武官吏人等,正旦、元 宵節錢,支與胡椒斤兩不等。」

《瀛涯勝覽》:「蘇門答剌者,即古須文達那國。其地依山 則種椒園,蔓生如中國甜菜狀,花黃子白。其實初青, 老則紅,半老則采之,暴乾,每百斤直白金一兩。 阿枝國產胡椒,往往種於圃,四百斤直金錢百文,銀 直五兩,珠以分論。」

古俚國產胡椒,亦以圃種,十月熟。

《枝山前聞》鄉先生盛起東寅,嘗夜夢有人寄椒於家 久矣,急欲椒,遂私發而用之。既覺,深自咎曰:「豈吾平 日義心不明,以致此耶?」迄不能寐,坐以待旦。

《四川志》:「各州縣俱出椒,惟茂州出者最佳,其殼一開 一合者,最妙。」

椒部雜錄[编辑]

《莊子》:「韋以裒椒,雖踰絺綌,然久則臭。」

《荀子》:「民之親我,驩若父母。其好我,芬若椒蘭。」

《史記禮書》:「椒蘭芬茝,所以養鼻也。」 《淮南子》:「申椒杜茝,美人之所懷服也。及漸之于滫,則 不能保其芳矣。」

《漢官儀》:「皇后稱椒房,取其實,蔓延盈升,以椒塗室,亦 取其溫暖。」

《孝經援神契》:「椒薑禦濕,菖蒲益聰。」

《酉陽雜俎》:「椒可以來,水銀茱萸氣好上,椒氣好下。」 《風土記》:「三香:椒、欓、薑。」

《物類相感志》用鹽擂椒椒味好。

東坡詩注吳真君服椒法,并歌曰:「其椒應五行,其仁 通五義。服之半年內,腳心汗如水。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