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09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九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九十九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九十九卷目錄

 張公洞部彙考

  圖

  考

 張公洞部藝文一

  張公洞記         明沈周

  張公洞記         王世貞

 張公洞部藝文二

  張公洞         唐李栖筠

  前題           宋蘇轍

  題張公洞          單鍔

  張公洞         元楊維楨

  遊張公洞         明顧璘

  張公洞           馬愈

  前題            周砥

 張公洞部紀事

 張公洞部雜錄

 張公洞部外編

 善權洞部彙考

  圖

  考

 善權洞部藝文一

  請自出俸錢收贖善權寺事奏 唐李蠙

  遊宜興二洞記      明楊一清

  遊善權洞記        王世貞

 善權洞部藝文二

  息舟荊溪入陽羨南山遊善權寺呈李功曹巨

              唐羊士諤

  題善權寺石壁        李蠙

  善權洞          宋陳襄

  善權山洞         元張雨

  雨中遊善權       明周天球

  同宜興尹何伯直遊善權洞  楊一清

  遊善權           方鵬

 善權洞部雜錄

 善權洞部外編

山川典第九十九卷

張公洞部彙考

[编辑]

漢張道陵修道處

張公洞,在今江南常州府宜興縣東南五十五里,其 山高六十仞,麓周五里,洞深五十餘仞,三面皆飛崖 絕壁,惟正北一竇可入。相傳漢張道陵修仙于此。

張公洞圖

張公洞圖

[编辑]

按:《後漢書郡國志》,「吳郡陽羨邑。」《郭璞》曰:「縣有張公 山,洞密有二堂。」

按《洞天福地記》第五十八福地「陽羡山,在常州宜興 縣,山有張公洞。」

按《明一統志》:「常州府張公洞在宜興縣南三十五里, 其門三面皆飛崖峭壁,惟正北一門可入,嵌空邃碧, 有水散流,石乳融結,石上有唐人題刻,洞中又有燒 香臺、仙人房、元武石按《廣輿記》:「常州府張公洞在宜興縣,即漢張道陵修 煉處。」

玉女潭,在張公洞南山半深谷中,三面石壁,下插深 淵,石梁亙其上。舊傳玉女修煉于此。

按《三才圖會》張公洞圖,考周處《風土記》謂漢張道陵 修僊于此。洞面西北,其周五里,唇有石,相距丈許,上 一石橫亙,宛若門闕,上皆飛巖峭壁,嵌空邃深,駭人 心目。下數百步,洞益空豁,石壁三面,儼如堂宇。其通 明處,可方數丈,謂之天窗。雜樹蒙翳,天光下垂,傳為 吳赤烏中震霆所闢。上石乳萬株,異形詭狀,不可摹 繪。時有泉下滴,人默承之出洞,衣潔如故。稍有言其 滴處遂痕,歸必浣滌,亦甚異也。中一臺,崇三丈,面可 坐百人,俯瞰冥窅,足不能措。臺南石刻「張公洞福地」 五字,道書謂天下福地七十有二,此其五十八也。臺 之下,怪石紛錯,欹者、倚者、銳而出者、卻而後者、顛而 欲仆者、拔而起者、橫理者端莊而拱「者、偃者、夷者、將 斷而復續者。與石乳皆蒼綠一色,傅染不逮。又有如 筍之植,如鳳之騫,如禽之怒而走,飢而噬」,蓋洞之妙 至此。洞西壁斜裂,下多亂石。其東一穴類洞,而小人 不敢入。正南壁下,其深黑處云可通後洞。出洞半里, 東折觀後洞門石頗隘。又東南數百步會僊巖,孤峰 側立數仞,橫理若鑿。昔有人見二叟倚石遯形而入, 因以名巖。其下空洞,有泉出焉,自右而趨,潺潺有聲, 極可聽。一斷碑橫臥草際,乃元延祐四年《重修會僊 亭記》。

按《宜興縣志·輿地》篇:「張公洞在縣東南五十五里湖 汊之上。相傳孫吳赤烏二年,一夕大風雨迅雷,洞忽 自開,高六十仞,麓周五里,洞深五十餘仞,三面皆飛 崖絕壁,不可躋攀,惟北向一竇,廣踰四尋,嵌空可入。 遊者秉炬歷百磴,至燒香臺,夷廣高豁,可坐百人。仰 視一竅,天光透漏,幽谷生白,大石縱橫離立,勢若欲」 墮。色皆碧綠如抹,乳髓滴瀝如疏雨。有僊人房、元武 石、芝田丹竈、錦屏瑤草,奇恠萬狀,時有石燕相飛擊。 行約三里許,南望小洞,通徹於外,徑此而出。道書謂 天下福地,七十有二,此居五十八,庚桑公治之。《風土 記》云:「漢天師張道陵,嘗修道於此,故名。」俗傳張果老 者誤。果老,唐元宗時人。郭璞註《東漢·郡國志》云:陽羨 有張公洞,在晉已有此名,非果老明矣。宋元符逸士 王繹來遊,謂洞以張公名者,非道陵,乃其四代孫輔 光也。且紀其詩有「輔光竈冷留香壤」之句。 會僊巖在張公洞側百餘步,孤峰壁立數仞若琱琢 然。宋紹聖間,有老姥見二叟倚石回睨,已遁,故名。

張公洞部藝文一

[编辑]

《張公洞記         》明·沈周

弘治己未三月,余來宜興,客吳君大本所。二十一日, 大本倡曰:「張洞古福地,吾邦之仙域也,必啟南一遊。」 余笑曰:「業已訂之矣。」於是理舟載酒,從洑溪而南,歷 罨畫溪,迤邐四十餘里,始舍舟陸行。望西南諸山,高 下層疊叢然,莫知所謂洞處。詰之樵人,指盂山曰:「此 中是已。其山於群山最下而小,計其高不過二十仞, 心甚易之,豈靈區異壤能有是乎哉?」冉冉曲經田塍 間,三里許乃抵。已暮,亟由林麓左行,折而北二百步, 路次臨一穴,甚深晦,其唇有雜樹蔽虧,人謂此洞之 天窗也。轉及山椒,則洞口在焉。呀然向西北且隘,有 石橫亙於上,如門楣然。入必俯首,上磨小,方有刻,未 暇讀。門側置片石,楸紋縱橫,云為僊枰,疑好事者設 之。自茲從石級下度,再上再下,崎嶇甚,疲於老足,因 小憩旁石瞰下,冥冥時嵐氣滃渤如水涵,不可儗步, 隱隱惟見石臺耳。暝色漸翳,迨無所睹,乃下山,議宿 道士張碧溪林館,規以明日補所未遊。夜二鼓,雨作, 簷聲浪浪,悵然謂必敗乃事矣。黎明天就霽,即蹶起 厭浥,行濕莽中。喜劇。興熱,卻掖猛進,冉冉焉足若虛 躡,洫洫焉身若淵。墜愈下而境愈奇,乃及臺,而昨俯 見天窗者,今則仰觀之,日光下映,四顧暸然。下多亂 石,傾亞有崩跌勢。「洞傳孫氏赤烏間霹靂所開,天窗 可想其跡也。」臺踞洞北趾,崇丈餘。南面而立,則三面 環見,皆石壁。壁拔地漸高,而偃,如鵬翼騫空幬下。其 中谾谾壁之理,上下皆庚庚,而橫理中乳溜萬株,色 如染靛,巨者幺者,長者,縮者銳者,截然而平者,萏菼 者,螺旋者,參差不侔,一一皆倒縣。儼乎怒猊掀吻,廉 牙利齒,欲噍而未合,殊令人悚悚。乳末餘膏溜地,積 為石椔,數長軀離立兀兀然,色糅青綠可愛。西壁下 作大裂,斜而衍,幽而窅,內多流石錯互。初隨行小童, 誤由洞口岐而入,忽見蹣珊出於罅處。眾訝曰:「何小 子之佻達也?」東壁下一小洞,廁門內有石窪,滴水滿 中。又一洞,正南壁下,中極黝黑,云通半里許,佘闖之 寒氣淰淰襲人,不可久佇。大本則挾僮奴二三輩,執 炬踉蹡而入,覺其挺詣之無難也。非但不能,抑不敢以老身試其不測。惟盤桓「臺下,恣得俯仰之觀。嗟乎! 設者不自知其巧,而使遊者知之,知也有不能盡其 知,遊也亦有不易者焉。余於宜興二過洞尚相昧,今 於一識迨老,始獲之可信。境於人問不多,設遊於人 生不能幾遭。因引酒獨酌,心與境融,樂與跡超,洋洋 乎欲參造物者遊,謂可遺世而長存,不知果翁之得 果何如哉!」時大本自別洞出,仍來候余,歷言其中石 床、石竈、丹井之異,旁之列洞不可殫記。余曰:「毋多詫 我,我亦有神,偕子往矣。」大本請記而繫以詩,詩曰:「僊 山不在高,靈區設中冓。包蒙自太古,霹靂始與牖。闇 然不耀地,白日已通晝。遂褻世遊人,我及千載後。登 頓入地中,足與石角鬥。飛巖臨紫雲,既掀勢還」覆,仰 面欲成壓。山鬼自司救,「元氣不蒸雨,五色變乳溜。支 本萬不齊,纂纂簪筍瘦。又如人披腹,呈此琅玕秀。旁 扉表雲房,曲密通窾竇。跬步必容炬,老膽怯且逗。神 僊未有求,冥探亦何遘。矯手采瑤華,和飲千日酎。聊 度三千年,儗與石同壽。」

張公洞記         王世貞

[编辑]

由義興而左,汎曰「東九」,九者,九里袤也。水皆縹碧,兩 山旁襲之,掩映喬木,黃雲儲野,得夕照為益奇。已泊 湖㳇,湖㳇者,洞所從首逕也。夜過半,忽大雨,滴瀝入 蓬戶。余起低回久之,質明始霽。從行者,余弟敬美、燕 人李生、歙人程生、郡人沈生、張生。時余病足,李生亦 病。為李覓一兜子,并余弟所攜筍輿三為一行,其三 人為一行,可四里許,抵洞,始隆然若覆墩耳。張生者 故嘗遊焉,謂余「當從後洞入,毋從前洞。」所以毋從前 洞者,前路寬,一覽意輒盡,無復餘意。盡而穿橫關,險 陿甚多,中悔不能達。余乃決策從後入,多列炬火前 導,始委身一竅,魚貫而下,漸下漸滑,且峻級不能盡 受。足後趾,俟前趾發乃發。迫則以肩相輔,其上隘,又 不能盡受肩。如是數十百級,稍稍睹前行人如煙霞 中鳥,又聞若甕中語者。發炬則大叫驚絕,巨萬乳皆 下垂,崛𡾊甗錡,玲瓏晶瑩,不可名狀,大抵色若漁陽 媚玉,而潤過之。稍西南為大盤石,石柱踞其上,傍有 所謂石床、丹竈、鹽廩者。稍東,地欹下而濕,跡之則益 濕,且亦窪,不可究,即所謂僊人田也。回顧所入竅,不 知幾百丈,熒熒若日中沫,時現時滅。久之,路幾斷,其 下穿不二尺所。余扶服過下,上凡百餘級,忽呀然中 闢,可容萬人坐。石乳之下垂者愈益奇,為五色自然 丹雘晃爛刺人眼。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 者尺所,或怒發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際不接者 僅一髮石狀如潛虯、如躍龍、如奔獅、如踞象、如蓮花、 如鐘鼓、如飛仙、如僧胡,詭不可勝紀。余時憊足益蹇, 強作氣而上,至石臺,俯視朗然,洞之勝,至是而既矣。 會所齎酒脯誤失道,呼水飲之,乃出。張公者,故漢張 道陵,或曰張果,非也。道陵事,在蜀頗著。許遠游《貽逸 少書》,稱「金堂玉室,仙人芝艸。」左元放,漢末得道之徒 多在焉,此亦豈其一耶?王子曰:「余向所睹石床丹竈 鹽米廩及碁局者,彷彿貌之耳。烏言仙蹟哉,烏言仙 蹟哉?」

張公洞部藝文二

[编辑]

《張公洞         唐》·李栖筠

一逕深窈窕,上升翠微中。忽然靈洞前,日月開僊宮。 焚香入僊洞,巨石如虛空。夙夜備蘋藻,詔書祠張公。 五雲何徘徊,元鶴下蒼穹。

《前題》
宋·蘇轍

[编辑]

亂山深處白雲堆,地坼中空洞府開。繭瓮有天含宇 宙,瑤臺無路接蓬萊。金芝春暖青牛臥,珠樹月明黃 鶴回。此日登臨興何限,春風吹綻碧桃腮。

題張公洞          單鍔

[编辑]

松菊投荒山水邊,阿難指點到壺天。洞門龍出雲猶 濕,石室丹成竈尚懸。百越樓臺摩詰畫,三吳煙水季 鷹船。陶然醉臥花間月,細納餘香滿袖還。

張公洞         元楊維楨

[编辑]

五月八日記遊僊,「三十六天之靈洞。洞中窗戶夜不 扃,地底風雷日相哄。巉巉靈骨誰手鑿,納納虛谺曷 時澒。龍顛虎臥絡薜蘿,委蓋垂旃掛鸞鳳。莖高玉屑 陳金柈,窪陷瓊漿流碼瓮。元田鴉色白於鷗,丹室蛇 光紅似蝀。石涵綠字紫泥封,元圃瓊華青子種。白螺 有跡蹋石田,金虎無聲飲銀汞。樵柯已爛商四朋,蕊 輦初過茅二仲。」牛車望氣待著書,螺女行廚時進供。 胡麻留飯阮郎來,林屋刺船毛父迵。王生石髓隨手 堅,吳客求珠空耳縫。九靈太廟苞氣母,「五嶽真圖」「特 兒弄」書傳丹篆。請幫助識別此字。何須「石化黃金本無用。」玉盆濯髮 天雞鳴銕笛穿空神馬鞚符行律令。鬼承呵聲出腦 宮龍聽頌。未應片石隔僊凡。溪上桃花自迎送。

===遊張公洞         明顧璘===「風雷開洞府,傳自赤烏年。」峭壁斜傾地,盤雲半覆天。 林抽千挺筍,池綻九華蓮。螺殼迴旋入,蜂房芥蔕懸。 虛窗通白日,奧室聚蒼煙。石髓滋瓊蕊,丹爐閉雪鉛。 吳山惟此勝,張老是何僊。輕舉應霞外,冥搜破物先。 緬余問桃水,遂爾涉芝田。憩澗心方寂,尋真興已偏。 步淩青嶂出,杯倩紫雲傳。影落幽襟積,蓬飄。請幫助識別此字。路牽。 永懷餐大藥,從此謝塵緣。

張公洞           馬愈

[编辑]

「懸崖瀉紅泉,石洞掛鍾乳。」仙房碧玉梯,清涼了無暑。 仙人洞口呼,相隨看花去。欲往還自迷,雲深不知處。

張公洞           周砥

[编辑]

「倏忽鑿混沌,茲事豈其餘。不知幾何年,云古仙人居。」 嗟我至此,為之躊躇。洞天諸宮窅兮黑,試命烈火燭 空虛。森森怪石相對立,如口欲語手欲抾。前有紫翠 房,白雲閟丹書。鷹揚燕舞化為石,芝田久矣不復鉏。 可憐仙人常恍惚,雖欲相從已超越。崑崙閬風吁太 高,時亦幽潛到巖窟。青泥爛爛浮土潤,綠髓涓涓映 山骨。我聞仙人不食而長生,何得有此鹽米之空名。 豈伊往來真戲耳,簸弄物化令人驚。頗疑壺公壺樓 閣中崢嶸。摩尼珠色常青碧,千奇百怪誰所營。須臾 眼暗燭欲盡,惟以拄杖相敲鏗。松中漻漻呼我出,耳 中微吟《白玉笙》。竦身欲上不可登,綆引魚貫相支撐。 歸來此景若夢寐,俛仰宇宙惟清明。

張公洞部紀事

[编辑]

《宜興縣志》:「吳天璽元年,陽羨山有石裂十餘丈,名曰 石室。」孫皓嘗封禪,以侈瑞應。

唐劉商,彭城人,第進士,歷尚書郎。性沖淡,以病免至 廣陵,遇異人授藥九粒如粟,食之不飢。渡江遊茅山, 至義興,訪張公洞罨畫溪,極賞愛,遂隱湖㳇渚。後樵 者見之曰:「我劉郎中也。」莫知所終。

張公洞部雜錄

[编辑]

《宜興縣志》:明文徵明《玉女潭仙居記》云:「宜興諸山,銅 官離墨最巨,其次穿石山,峻截不如二山,而巖竇虛 窾,湍瀨聯絡,窗窔瑰譎,最為奇勝。而張公洞最有聞。」

張公洞部外編

[编辑]

《宜興縣志》:「毛萇,不知何代人,嘗遊張公洞,自洞穴而 入,至洞底,東至太湖中洞庭山,得石穴而出。今山上 有毛公洞,亦有毛壇井。萇自言洞中東行,聞頂上有 風波聲及舟人語,乃知地脈潛通云。」

姚生,不知何許人,嘗遊張公洞,秉燧而入,遇二道士 對弈,生意得食,道人指青泥數塊啖之,咀嚼芳馨。道 士曰:「可去矣,勿語人世。」生拜謝,懷其所餘,出遇賈胡, 驚曰:「此龍食也。」泥出洞,已如石矣。

善權洞部彙考

[编辑]

《舜時善卷》,隱居之洞。

善權洞古名「善卷洞」,又名「善權山」,又名「龍巖。」在今江 南常州府宜興縣西南五十里國山之後。其洞門廣 三丈,洞內平坦,可坐千人,相傳虞舜時善卷隱居于 此。

善權洞圖

善權洞圖

[编辑]

按《明一統志》:「常州府善卷洞在宜興縣國山東南,洞 有三,曰乾洞,曰大小水洞。舊《圖經》云:周幽王時洞忽 自開,上有巨石,形常如墮。洞中寬廣可坐千人,周圍 峭壁刻為佛像,有石柱高丈餘,號玉柱。」

按《三才圖會》,善卷洞圖,考善卷寺在國山東,始於南 齊建元中建,蓋祝英臺之故宅也。門有榜,曰「龍巖福 地。」行松間數百步,泉上有亭翼然,曰湧金寺。唐太宗 十年七月所建,柱礎刻字猶有存,因名曰「唐殿」,其制 與今絕異。寺之後,亂石離立,泉交流其間,數十步至 小水洞上,飛巖突出,巉峻可二十仞,而大石翼其左 右。其中有竇,形類偃月,深莫可測,水由是出。客投以 瓦石,輒鬨然鳴。《李司空碑》謂:「微時親見白龍騰出洞 中」,蓋龍穴云。水出洞,潛行石下,百步,乃見其一南注 經寺之鐘樓,一東流至於寺門,一自湧金亭南下,與 東流匯至玉帶橋入于溪。鄉之人資灌田甚利。復由 平地登山,計二里許。西北循石磴而上,至乾洞,右崖 有刻字曰「仙李。」巖下小洞如甕,覘之無所見。洞左峭 壁百尺,一古木,葉類榆朴,根緣壁下垂,附石而出,復 產枝葉,人不知其根也。前有一石蹲踞,為洞之主。峰 左白象、右青獅,相向而立。象之形垂而獅之形則昂 以炬。請幫助識別此字。照之。中有玉柱,高可丈餘,大六圍,下圓而上 銳,光潔如玉,即唐張承吉所謂玉柱閟靈根」者也。石 之白而方者,高下井井,儼如經畫,曰仙人田。瀦水尺 許,冬夏不枯。洞北有丹竈,可容三釜。竈之後倚壁一 石,石上特伸一手,巨而且長,色白如粉,指甲宛然,曰 米堆、鹽堆,以形似名。南有仙床,倚壁如今僧之禪床。 石色皆青紅黃白相錯。後緣石磴而下,凡數百級,則 大水洞在焉。水勢迅奔,而其流由外而內,入於小水 洞而止,聲如震雷,且不盈溢,不知其何受而何泄也。 由洞而進,右一長石直亙於中。左之長亙者,比右稍 狹,若為洞之第二門。自外窺內,洞益高,水益深,左右 石皆碧色如肝肺,倒垂者以四五百計,聯屬不絕。二 洞上下相承,不爽尺寸,如巍樓然,亦天下一奇絕也。 乾洞前有九斗壇,山有九峰如覆斗,故名。梁武帝禱 雨輒應。寺之西名國山,山巔有封禪碑。寺之後有三 生堂,唐李蠙、宋李剛、李曾伯一姓,而皆位至宰相,沈 石田詩所謂「一姓轉身三宰相」者也。堂右偏石室,刻 「壁仙菴」三大字,李曾伯所書,乃祝英臺讀書處,與梁 山伯同事筆硯者。舊有偃柏在寺前,如臥龍,今已腐 爛滅跡矣。寺門西有玉帶橋,唐李丞相舍玉帶而建 者,又名「勝義橋」,李曾伯書扁。寺前有「《龍巖亭扁》,亦李 曾伯所書也。「善卷」者,即舜讓天下,與善卷而不受,逃 之深山,謂洞名以此。

按:《宜興縣志輿地篇》:「善權山與國山相屬,其背有善 權洞,前有善權寺。」

善權洞在縣西南五十里國山東南,一名龍巖。周幽 王二十四年,洞忽自闢,門廣三丈,外峭中孔麗崎,若 出鬼斧,行者怵惕。仄足躡二十步,極坦平,可坐千人。 唐張祜詩:「金函崇寶藏,玉柱閟靈根。」即此。《十道志》云: 產丹砂鍾乳。洞凡有三,曰乾洞,乃石室;曰大小水洞, 小水洞尤深。乾洞與大水洞承跗接萼,望之若重樓 然。唐司空李蠙,少肄業山中,嘗見白龍騰驤而出,昔 人有將白犬隨入洞,失之。後出廣德軍綏安縣。宋熙 寧二年,僧若沖與其徒秉燧裹糧而入,約行三十里, 見有石碓石床,若神僊聚會之所。又有石羊石馬,天 然精巧。正翫間,大聲忽震,眾懼而返。「權」當作卷,即《詩 卷阿》之義。張正素處士舉有紀行石刻,在天申宮,亦 作「卷。」

善權禪寺宋名廣教禪院,在縣西南五十里永豐區。 齊建元二年,以祝英臺故宅創建。唐會昌中廢,其址 為海陵鍾離簡之所得。唐「咸通間,李司空蠙嘗肄業 於此,奏以私財贖之,復建僧舍,刻疏於石。宋崇寧中, 傅待制楫以徽宗潛邸恩,請為墳剎。宣和中,改為崇 道觀。建炎元年,詔復為院。明改為善權寺。正統十年」 重建。弘治甲子,僧方策輯古今詩文為一帙,王鏊為 之序。前有古松柏百餘株。正德間,僧負官租,將鬻以 償,邑人陳裒捐百金以留之。松柏巷基五畝四分。至 今陳氏收戶辦糧。

九斗壇,在善權山,高三尺。

《李司空山房》在善權寺。

善權洞部藝文一

[编辑]

請自出俸錢收贖善權寺事奏 唐李蠙

臣竊見前件寺在縣南五十里離墨山,是齊時建立。 山上有九斗壇,頗謂靈異。每准赦令祭名山大川,即 差官致奠,凡有水旱祈禱,無不響應。寺內有洞府三 所,號為「乾洞」者,石室通明處可坐五百餘人,稍暗處 執炬以入,不知深淺。其中石有鳥獸之形,及鹽堆米 堆,怪異之狀極多。洞門直下,便臨大水洞潺湲宛轉, 「湍瀨實繁。於山腹內漫流入小水洞,小水洞亦是一石室,室內水泉無底,大旱不竭。洞門對齋堂廚庫,似 非人境。洞內常有雲氣昇騰,云是龍神所居之處。臣 太和中在此習業,親見白龍於洞中騰出,以為雷雨。 寺前良田極多,皆是此水灌溉。時旱水小,百姓將水 車於洞中取水,車聲纔發,雨即旋降。」會昌中,毀廢寺 宇之後,為一河陰院官鍾離簡之所買,宣宗卻許修 崇佛寺,簡之便於寺內所居堂前,造一逆修墳,以絕 百姓收贖建立之路。其塋纔成,忽見一大赤蛇,長數 丈,據於墳前。簡之驚悸成疾,遂卒於此。子息亦固恡 寺前良田,竟葬簡之於其間。萬古靈跡,今成塋域。鄉 村痛憤,不敢申論。往「來驚嗟,無不嘆息。況簡之男姪 家業,見居揚州海陵縣,松檟亦元在彼處,只以固護 廢寺田產,一二兒姪在此。今伏遇陛下至明至聖,凡 是墜典,已皆舉明。今以古跡靈境,恐遊翫喧嘩,居人 褻瀆,肸蠁無依,神祇失所,尚令官中收贖,復置寺宇, 豈有此靈異古跡,兼是名山大川之藪?今為墓田,理 似不可。」臣懷此冤憤,近三十年。儻不遇陛下睿思通 幽,聖慮徹古,特降敕命,盡許卻收,即難特有論請。齊 朝梵宇,永為丘墟;神仙窟宅,終被蕪穢。臣今請自出 俸錢,依元買價收贖,訪名僧主持教化,同力卻造成 善權寺。其連寺田產,收贖之後,並卻舍入寺家,永充 供養。伏乞聖慈敕下常州,差官檢勘,勒簡「之男姪等 移旅櫬歸海陵。其寺地及林木莊田等,並重出公驗, 交付臣勾當軍將。待揀定僧徒後,施入常住。其收贖 價錢,亦請便交付簡之男姪等。其寺仍請准近敕格, 度僧住持。靈泉勝境,因陛下重遂灑掃;洞府仙官,因 陛下再獲依據。佛剎重興於舊地,鐘磬復聞於故山。 臣既沐元澤,獲畢素願。臣」無任踴躍忭荷屏營之至。 謹錄奏聞,伏聽《敕旨》。

遊宜興二洞記      明楊一清

[编辑]

余舊聞宜興有張公洞,甚奇,而未及一造。久之,又聞 有善權洞,奇觀相甲乙。謝政以來,相知多約往遊,制 於蹤跡,奪於病冗,未有以應也。嘉靖壬午秋九月既 望,偶訪舊,至丹陽之七峰。歸自沈山至經山,宿紫府 觀。是月二十一日,至新豐鎮,獨眭生翀從余廣陵,張 生倗適至,併留舟中。余曰:「練湖去此不遠,盍往諸?」遂 發舟至湖莊,日已暮,乘興東下,始語之故,兩生甚喜, 夜二鼓,過丹陽。二十二日晨,過常州,入小河,徑趨宜 興,初無知者,未至,約四十餘里,日黑,舟人告勞。余勞 之,趣之行。二十三日,早至縣北關橋下。余舟大,不能 度,乃覓二小民舟而東,退余舟二十五里以俟。遵東 溪抵蜀山,南入罨畫溪。行約五十里,泊溪渚,問之途 人,陸行可六七里,乃至洞。余三人登岸,飯於樹下,藉 草而坐,以氈為案,各飲數杯,命童子歌侑觴,甚樂。覓 肩輿不得,林間巨室莊園,有竹輿一乘,質得之,令舟 人舁以行,兩生步隨之,岐路多,莫知所適。白衣三人 在前,問之,乃復回。導吾輿曰:「我輩正欲往張公洞。」問 其姓名,漫應之,不能「記。將近洞蘿薜中茅庵數椽,一 道士出迎,奉茶,燃香前導,緣石徑而上,達於洞。洞口 草樹陰翳,三面皆飛巖絕壁,高數十仞,洞門廣踰四 尋,深數十丈,迂曲歷百餘磴,磴道險滑,俯僂而下,廣 可容百人。大石離立,下聳欲落。石色碧綠,乳髓滴瀝, 石燕相飛擊有聲,奇怪萬狀,若劍盾戈戟相撐拄,或 若虎」豹蹲伏而拏攫,或甍棟崛起如締構然,應接不 暇。余嘆曰:「天下之奇觀也。」覓所謂丹竈井田不可得。 前行數十步,益深遠險怪。余悔不著草,履滑不能前。 還坐石臺,與張生對弈。忽里社一人至,向余稽首曰: 「本縣何尹來迎?」言未已,洞口一官云:「是巡檢,領兵卒 數十人護從。」何君名棟,陝西人,以御史忤權貴人被 謫。先是謁余,嘗有是約。余曰:「約則不來,或乘興而來, 終使君知之」,不虞其即至。蓋易小舟時,為岸人所窺, 因探得之耳。余方裹糧攜酒,有宿焉之志,見蹤跡已 露,匆匆出洞,右轉至會仙巖,水清寒沁骨,峭壁間有 王守溪、費鵝湖題識在焉。少憩即行,抵舟,日已暮,三 人者復送至溪渚,揖而去。舟發,余與兩生劇飲放歌, 舟子作棹歌相和答。行二十里,遇何君,請余登其舟。 余問曰:「此行甚密,何由而知?」曰:「先生之來,消息甚大, 烏得不知?」宜興丞周賢,少嘗從遊,亦候謁於舟。坐談 久之,何君曰:「張公洞不及從公為歉,請從往為善。權 洞之遊。」余許諾。何君就別舟,余亦少寐。五鼓,至縣郭, 入水關,何君請駐公館,不許。請乘月登長橋。少頃,各 登舟,兩生隨余愬流而上。宜興故所知與數人聞而 來謁,各乘舟躡其後,西南行四十里登陸,又肩輿十 餘里,至善權寺。由方丈後循山麓以上亂石,轗軻沬 趄而進,是為「乾洞。」洞門廣二十尺。余與何君先入,兩 生隨至。洞中夷曠,可容千人,奇形怪狀,天然精巧,與 張公洞無異,而空明洞達,則又過之。鑱石作佛像,有 石筍高十有三尺,號「玉柱」,秉燧以入,行百餘步,聞其 內深不可測,有石碓、石床、石羊馬。欲往窮之,而病眼 不禁煙燎,又懼險滑不能前。還坐空闊處,何君置酒 設饌,歌吹並作,聲徹於外,山童林叟咸佇聽焉。余飲十數酌,沾醉遂出。洞左旋崎嶇山麓間,為大小水洞, 實出乾洞之下,泉深無底,大旱不枯,清流瑩徹,自成 宮商。予坐磯石間,呼酒再酌,㪺泉水濯面,毛髮凜然。 日將黑,盤旋林莽間,不忍舍去。余欲須月出而行,僉 謂「下澣無初宵月。」乃下山坐方丈,何君復設具觴余, 良久登輿,各就舟而下。風逆,舟行頗艱。二十五日平 明至郭,不令停舟,遂入西關。出北關,登余所,乘舟解 纜而發。何君請少住,余辭,何君與周丞送三十里。余 恐妨縣事,強之回。二十六日晨,過常州,亦無知者。二 十七日早,過丹陽,午後至「丁卯橋莊」,不宿,遂入城。蓋 往返凡七日,而奇觀盡得,平生勝遊,無逾於此,遂書 以記之。

遊善權洞記        王世貞

[编辑]

自湖㳇發,二十里而宿,曰「蜀山。」又發,三十里,質明,抵 義興。薄城南而西,曰「西九」,亦九里袤也,邑城若兩腋 浸者。又五十里,抵善權,約以晨往。既出市,不數武即 為馳道,可二里許,抵寺道,皆夾古松柏,蒼鱗駁犖,上 不見際。入寺門百步,有穹閣,曰「圓通」,下多古碑,中庭 多古松柏。殿曰釋迦文殿,唐大中初創,甚奇偉。大柱 三,有雷火書曰「詩,米漢、謝鈞記。」摹佩之,可以已痁。僧 為導入別室,出茶筍啖之。良久,導至三生堂,觀祝英 臺讀書處。已復折而東北,出寺後,曰小水洞。上為飛 巖若蓋者,大石翼之,中有竇若偃月,水潺湲自中流 來。唐李蠙司空言微時讀書,見白龍從洞起,蠙後貴 寺所由以建也。從小水洞復折而東北,上山不里許, 至善權洞。洞左峭壁陡起,古木紛樛若怒虯。其本別 坼石而出,復為樹,時秋晚,遍壑皆金燈花,綺錯如繡。 洞門峙巨石呀然,而中闢,可容萬人,乳下垂,怪偉殊 絕,多作蒼赤色,色不能如張公洞而敞過之。左右石 壁峭峻,貌若鹽堆、米堆及仙人床、丹竈者。僧一一指 示之,上有仙人掌,出乳間,下垂若招,五指柔荑,色白 勝玉。又有石柱,可二丈許,大十圍,色亦如漁陽玉。循 柱而左折,益勝,空洞無際,稍尋舊徑出。余時困足疾, 蹣跚前倚巨石,呼酒佐武,乃自力而北下。草樹虧蔽, 泉聲鏦琤。又西南而下,可數十步,其陰為水洞,上視 所遊洞,若阿房矣。洞深黝,行里許不盡。奔泉自外來, 爭先亂石間,軋軋異響,如濺白金沫射人面。崖石白 而方高下,井井若經畫曰「仙人田」者。復列炬進,窮至 崖盡處,其下乃深碧亭亭,不可測矣。然以意度之,當 穿小水洞出,不然無所受水也。始余探上洞時,足下 琤然,又鏗然若鐘,下洞空水傳之聲也。及余遊下洞, 乳垂滴若雨,上洞傅之膏矣。洞中隔其上空,際天,下 空不知有地與否,真大奇勝哉!余聞之都穆先生云: 「身所歷洞天福地者,大都浮艷勝實即不及善權十 一,乃何以寥寥焉?」於乎!崑崙、天柱,當山經首,遠弗及 祀典。峨嵋為崑崙仲震旦第一,不得二大室,培塿之 祀其常耳。雖然,又寧獨山水已哉?

善權洞部藝文二

[编辑]

息舟荊溪」 ,「入陽羨南山」 ,「《遊善權寺,呈李功曹巨》

唐羊士諤

結纜蘭渚曉,柴車上連岡。晏溫值初霽,去繞山河長。 獻歲冰雪盡,細泉生路旁。行披煙杉入,激瀾橫石梁。 層閣表精廬,飛甍切雲翔。沖襟得高步,清眺極遠方。 潭嶂積佳氣,荑英多早芳。具觀澤國秀,重使春心傷。 念遵煩促途,榮利驚浮光。勉君脫冠意,共匿無何鄉。

題善權寺石壁        李蠙

[编辑]

四周寒暑鎮湖關,三臥漳濱帶病顏。報國雖當存死 節,解龜終得遂生還。容華漸改心徒壯,志氣無成鬢 早斑。從此便歸林藪去,更將餘俸買南山。

善權洞          宋陳襄

[编辑]

水洞深無百尺泉,白龍蟠蟄已多年。誰知此物能雲 雨,常濟山南萬頃田。

善權山洞         元張雨

[编辑]

善權離墨爭盤紆,浩劫礧砢仙人廬。莘莘石林壓水 府,往往間道通樓居。壁藏已出黃素卷,穴處猶多青 綠魚。愛此長連煮茶竈,待我盥漱沾遺餘。

雨中遊善權       明周天球

[编辑]

山雨颯寒愁,山嵐翠欲流。不孤攜屐往,直儗《採真遊》。 木落蒼崖豁,泉鳴古洞幽。仙期不可即,濁酒漫淹流。

同宜興尹何伯直遊善權洞  楊一清

[编辑]

「餘興尚崔巍,盤旋去卻迴。停杯遲山月,躡屐破林苔。 歌吹緣雲上,茶煙引鶴來。」奇觀誰解賦,何遜故多才。

遊善權           方鵬

[编辑]

肩輿冉冉欲凌空,翠竹蒼松隔水東。三洞真通溟渤外,諸天疑在渺茫中。獨憐地主來今雨,更羨山僧抱 古風。明日又從何處去,雪泥蹤跡笑「飛鴻。」

善權洞部雜錄

[编辑]

《宜興縣志》:「祝陵在善權山,其巖有巨石,刻云:『祝英臺 讀書處,號碧蘚庵。俗傳英臺本女子,幼與梁山伯共 學,後化為蝶。古有詩:『蝴蝶滿園飛不見,碧蘚空有讀 書臺』』。」明嘉靖知縣谷繼宗《題祝英臺近詞》云:「草垂裳, 花帶靨,春筍細如著。窈窕巖扉,苔印讀書處。幾行墨 灑雲煙,光流霞綺。更誰伴、儒粧容與 無塵慮。恰有 同」學僊郎。窗前寄水語,芝砌蘭階,便作洞房。請幫助識別此字。只今 音杳,青鸞穴空丹鳳,但蝴蝶滿園飛去。

善權洞部外編

[编辑]

《宜興縣志》:「善權寺殿柱有雷書,皆火筆倒書,一曰『《詩 米漢》』」,一曰「謝鈞記」,一曰「詩米漢。謝鈞之記,入木幾五 分,字皆行書,相傳雷部鬼神筆,其來甚久,今燬於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